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分析

来源 :国际护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g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进一步总结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20例于2015年8月-2019年8月期间在我院院内转运的急诊危重患者,并随机分为参照组(采纳常规转运)和研究组(采纳综合护理转运)各110例,对比2组的效果。结果:就意外事件发生情况而言,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就家属满意度和接收科室满意度而言,研究组分别为95.45%、98.18%,均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2.73%、84.55%,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就运转时间而言,研究组明显短于参照组[(13.54±3.42) min vs. (19.54±4.62) min],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就护理投诉率而言,研究组明显低于参照组(0.91% vs. 7.27%),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应用于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效果十分满意,值得借鉴并推广。
  关键词: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护理
  一、前言
  急诊科危重患者在急诊科接受早期的应急治疗后,往往需要院内转运,送到相关科室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或者直接转入相关科室进行住院治疗,虽然院内转运的距离相对较短,但是由于患者存在病情变化快、病情严重以及管道多等特殊情况,因此在院内转运过程中容易突发各种意外情况,使得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致残率甚至死亡率均大大提高,因此在转运过程中给予科学、精心、系统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1]。本院将综合护理转运应用于2015年8月-2019年8月期间进行院内转运的急诊危重患者中,效果确切,现将研究成果进行如下报道:
  二、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20例于2015年8月-2019年8月期间在我院院内转运的急诊危重患者,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110例,参照组中男性、女性分别为60例和50例,年龄11~77(51.05±4.33)岁;11例患者为严重创伤性休克,39例患者为脑血管意外,20例患者为急性中毒,7例患者为急性心力衰竭,10例患者为消化道出血,17例患者为颅脑损伤,6例患者为其他危重症;研究组中男性、女性分别为62例和48例,年龄13~75(51.14±4.31)岁;13例患者为严重创伤性休克,38例患者为脑血管意外,19例患者为急性中毒,8例患者为急性心力衰竭,9例患者为消化道出血,16例患者为颅脑损伤,7例患者为其他危重症;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以及病情等基线资料做t检验或检验,差异不明显,P值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比。
  (二)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纳常规转运,主要包括:值班护士和转入科室进行联系,并将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进一步需要进行的检查、诊断、治疗以及护理措施进行简要叙述,转运的人员包括责任护理以及责任医生,转运过程中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吸氧、生命体征监测以及常规输液等;研究组患者采纳综合护理转运,具体如下:
  1.转运风险评估对患者进行转运前,首先需要对患者的瞳孔、血氧饱和度、神志、管道情况、生命体征、用药情况、呼吸道情况等进行准确的评估,对转运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进行准确判断,如果确定转运,护理人员以及主管医生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恰当的转运时机。医护人员要准确判断转运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并将其详细告知患者家属,在征得其同意并签字后方能对患者进行院内转运[2]。
  2.转运前护理将抢救器材、途中用药、转运工具以及监护仪器等准备齐全;护送人员要选择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确保在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能够准确判断患者出现的生命体征变化并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患者进行转运前,护理人员要和转入科室进行联系,通知其准备接收患者并做好相关准备,对特殊需求要重点说明[3]。
  3.转运途中护理在转运过程中要对患者的体位、意识状态、各项生命体征以及瞳孔等情况进行持续性监测,对患者的主诉要重点关注;针对意识障碍患者,一般采取头偏向一侧的平卧位,使患者能够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情况的发生;对管道情况进行仔细观察,查看是否存在固定方式错误、引流不通畅、堵管、脱管等情况[4];加强仪器检测,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患者的转运情况以及仪器连接情况等进行仔细观察;加强安全防护,可以将床栏抬高,针对烦躁患者,为防止坠床事件的发生可以将患者采用固定绳或者约束带进行固定;转运中要尽可能避免发生剧烈震荡以及碰撞;针对清醒患者,护理人员要重点关注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多关心、体贴、鼓励以及安慰患者,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在转运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则需要送往就近科室进行及时抢救[5]。
  4.转运后护理将患者送往相关科室后,将患者进行妥善安置;护送护理人员以及接收科室的护理人员要做好交接工作,交接的内容主要包括:胡丹这的病历、病情、皮肤情况、生命体征、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各管道情况、用药情况以及进行的特殊处理等,双方确认无误后填写《转运交接单》[6]。
  (三)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出现供氧中断、心脏骤停、管道脱落或堵塞、血压升高或降低以及输液管脱落或堵塞等意外事件的情况进行统计并对比。2. 采用我院自拟量表对家属护理满意度以及接受科室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比。3. 统计两组患者院内运转时间以及护理投诉发生情况并比较。
  (四)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 软件统计来检验本文所得实验数据。计量资料如果服从正态分布,则采用(±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数据资料。若计量类型的资料不服从正态分布,则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表示,采用秩和检验组间比较。采用频数表示计数资料,用检验来进行2组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P < 0.05代表差異显著。
  三、结果
  (一)2组意外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就意外事件发生情况而言,研究组中供氧中断、心脏骤停、管道脱落或堵塞、血压升高或降低以及输液管脱落或堵塞的发生率分别为1.82%、0.91%、2.73%、2.73%以及3.64%,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的9.09%、9.09%、10.91%、10%以及12.73%, = 7.241,8.887,8.654,8.224,10.246;P < 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二)2组满意度情况对比
  就家属满意度和接收科室满意度而言,研究组分别为95.45%、98.18%,均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2.73%、84.55%, = 8.657,7.9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详情见表2。
  (三)运转时间以及护理投诉发生情况对比
  就运转时间而言,研究组明显短于参照组[(13.54±3.42) min vs. (19.54±4.62) min],t = 8.587,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就护理投诉率而言,研究组明显低于参照组(0.91% vs. 7.27%), = 7.224,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详情见表3。
  四、讨论
  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是对患者抢救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时间很短,可能只有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但是由于患者病情危重、环境条件限制、病情不稳定、护理人员素质问题以及监测治疗设施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患者发生供氧中断、心脏骤停、管道脱落或堵塞、血压升高或降低以及输液管脱落或堵塞等不良事件的几率大大增加,严重的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给医患关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7]。再加上科室之间的信息交流有限、患者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双方护理人员交接不完全等情況,使得护理满意度显著降低、护理投诉率显著提高。
  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系统的、科学的、精心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护理模式,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能够体现该工作的科学性、专业性以及独立性[8]。在本次研究中,完善患者院内转运目标的确定-转运风险评估-完善转运及转运后的流程,通过综合护理能够对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进行早发现、早预防以及早处理,保证院内运转过程的高效、便捷以及安全,通过科学的转运模式来使急救护理效果得到显著改善,使转运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就意外事件发生情况而言,研究组中供氧中断、心脏骤停、管道脱落或堵塞、血压升高或降低以及输液管脱落或堵塞的发生率分别为1.82%、0.91%、2.73%、2.73%以及3.64%,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的9.09%、9.09%、10.91%、10%以及12.73%, = 7.241,8.887,8.654,8.224,10.246;P < 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就家属满意度和接收科室满意度而言,研究组分别为95.45%、98.18%,均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2.73%、84.55%,有统计学意义(P<0.01);就运转时间而言,研究组明显短于参照组[(13.54±3.42) min vs. (19.54±4.62) min],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就护理投诉率而言,研究组明显低于参照组(0.91% vs. 7.27%),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将综合护理应用于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效果十分满意,能够显著降低突发事故,大大缩短了运转时间以及降低了护理投诉率,在保证患者生命安全、院内转运的安全性以及提高护理满意度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值得借鉴并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正君,朱世芳,亓红梅.多学科合作的流程管理在急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9,26(06):179-180.
  [2]王芳,顾纪芳,刘庆芬,贾茹,刘建仁.多学科合作的流程管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全科医学, 2019,17(04):674-675.
  [3]曾凤兰,王志良,张倩.模块管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护理管理中应用及成效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9,24(04):392-393.
  [4]郑寒,陈岚,叶向红,费益君,周叶青,曹敏,陈琨,倪红英,潘利飞,陈卫松,李茹芳.基于NEWS评分构建急诊患者院内转运分级标准的应用研究[J].护理与康复, 2019,18(06):77-78.
  [5]魏朝霞,肖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15(52):191-192.
  [6]刘淑梅,付印,关兰荣,苏秀霞,张林红,王红艳,国献素.急诊科急危重患者的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6(20):159-160.
  [7]郝喜艳,陈冬梅,高金童,杨海迪.全程安全转运及前瞻性护理干预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3(09):142-143.
  [8]周惠芬,曹火太,刘兰香,钟育红,彭海菁,李杰.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 2013,11(20):11-1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就急诊护理路径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选取110例2016年2月到2019年10月我院接收的心肺复苏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急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护理,观察组的动脉压、心率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分诊时间、球囊扩张时间水平均短于参照组;参照组的护理有效率为80.0%,观察
期刊
摘要:颅脑外伤是十分常见的急诊外科疾病,一般是交通事故或工伤所导致,患者的脑膜与脑部血管会出现病变,并且发病较急,有着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所以一旦患者出现颅脑外伤,必须要首先对其进行有效的急救措施,才能抓住黄金抢救时间,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另外,由于颅脑外伤会对患者的脑部造成较大的伤害,从而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因此,本文首先对颅脑外伤进行概述,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取疼痛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9.1-12月收治的10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予以研究,包括50例常规护理对照组与50例常规护理联合疼痛护理干预观察组。评估两组患者疼痛护理效果、治疗指标、睡眠指标以护理满意率。结果:两组入院时疼痛评分差异较小(P>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评分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小于对照组;观察
期刊
摘要:目的:对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呼吸衰竭患者73例,对其临床护理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护理,所有患者病情明显改善,全部顺利出现,未见严重并发症。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8%,护理效果理想。结论:对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患者病情能够得到明显改善,使患者快速恢复健康,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并提高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晚期血液肿瘤病人的疼痛评估结果与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晚期血液肿瘤病人,对其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并实施疼痛护理。结果:50例晚期血液肿瘤病人中轻度疼痛6.00%、中度疼痛50.00%、重度疼痛44.00%;疼痛护理实施后疼痛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心理状态评分较实施前下降,生存质量评分较实施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期刊
摘要:现如今的社会中,由于各种疾病的死亡率以及发病率正在逐渐升高,其中因意外伤害造成的死亡率也呈上升走势。通过相关的实践表明,在病人生病或受伤前就能够得到有效的救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患者争取更多到医院就医的时间。在公众的基础上,对大众进行院前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教育,通过大众正确运用急救知识和技能,来参与现场的急救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大多数的人们都具备一些比较基础的急救知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在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护理中通过运用定量运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5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7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并依据护理差异性分组,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同期观察组在该护理基础上运用定量运动护理,比较2组康复效果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护理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评分的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也进一步证实,运用定量运动护理,可有效提高
期刊
摘要:目的:将优质护理应用于卵巢早衰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探究并分析对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卵巢早衰患者,并分为参照组(采纳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采纳优质护理)各47例,对两种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就SF-36评分而言,观察组均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就护理总满意度
期刊
摘要:目的:调查新冠肺炎(NCP)爆发初期民众对该疾病认知与风险感知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1月24至2020年1月31日,运用互联网发放调查问卷766人次。结果:本研究显示:民众对新冠肺炎疾病认知平均准确率为80.3%,风险感知总平均分为40.35±10.623分;疾病认知与风险感知具有相关性;不同居住地、婚姻状况、教育程度、是否从事医疗及其相关职业、是否需要照顾他
期刊
摘要:目的:对前置胎盘孕妇行剖宫产时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总结护理措施并分析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行剖宫产术治疗的前置胎盘孕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参照组(采纳常规护理)和实验组(采纳手术室护理干预)各47例,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产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为8.51%,明显低于参照组的31.91%, = 11.241,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Apga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