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区体育与高职体育对大学生社会能力培养的相互作用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yro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职体育对社区体育的推动作用,并指出了社区体育对培养大学生社会能力的五点启示,即:依托职教聚集区社区体育,把握健康教育发展的最佳时机及切合点;职教聚集区社区是体验和实践体育教育革新理念的好天地;社区体育将会培养学生的组织才能和人际交往能力;社区体育和高职体育的和谐发展将为培养大学生社会能力提供最佳环境和时机;社区体育将会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现代化,阐明了社区体育对高职体育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社区体育 高职体育 和谐发展
  [作者简介]龙秋生(1972- ),男,湖南郴州人,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广东 广州 510075)苏勤玉(1971- ),女,广东遂溪人,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广东 广州 511450)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州市教学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广州职教聚集区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和谐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8A01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0-0182-02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在高职教育高速发展之际,把社区和高职体育文化融入先进文化来发展,进而为构建和谐社会赢得新的机遇,寻找高职院校发展与稳定新的契机。本文将在此背景下探讨社区体育对高职体育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一、高职体育是推进社区体育的中坚力量
  2011年3月发布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与此同时,国务院发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也提出了“大力发展城市社区体育”的新任务。社区体育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经济的增长与人们的健康密切相关,人们的生活方式向休闲型转变,为社区体育的运作提供了先决条件。然而,现在我国社区体育普遍存在着诸如社区居民体育意识淡薄、缺乏科学的管理和指导以及活动经费不足、运动场地设施缺乏等问题。高职体育的出现使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具体作用表现如下:
  首先,高职体育的活跃性能提高社区居民的体育意识。高职学生应要求接受体育课程;同时他们年轻有活力,经常锻炼身体。附近居民耳濡目染受其影响,或者家里孩子就是高职学生,这些都会带动平时由于工作繁忙或种种原因而不去参加体育活动的人们。其次,高校体育场馆设施为社区体育提供物质条件。高职院校处于社区之中,其管理模式也正由封闭式的管理向开放式的管理发展,为社区发展服务和对社区开放。高职院校设施条件好,处于城市的高校地理位置适合,紧靠社区,可以为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雄厚的体育物质条件。最后,高职体育教师、学生体育骨干也成了重要的参与与管理人员。他们可以发挥专业特长,从事体育教学、训练以及各种健身活动的指导工作,提供如体育休闲健身志愿服务、体育健身休闲技能培训、活动策划与组织、宣传教育,以及政府授权委托的社区居民体育公共服务监测与评价等,最终推动社区体育的发展。
  二、社区体育和谐发展对培养大学生社会能力的五点启示
  (一)依托职教聚集区社区体育,把握健康教育发展的最佳时机及切合点
  WHO早在1986年的《健康促进宪章》中提出:“健康促进是促使个人及社区增加对健康因素的控制能力和改善其整体健康的过程,以达到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完好状态,确保个体或群体能够确定和实现自己的愿望,满足自己的需求,改变或处理周围的环境。”社区体育倡导健康促进理念的进步,同时用体育锻炼培养社区居民的健康行为。高职院校体育强调学校体育课程对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体育课程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因而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应当确立健康第一同培养终身健康的合格人才的长远目标相结合,深化普通高校体育健康课程改革,拓宽思路,从而使体育与健康教育改革上一个新台阶。
  (二)职教聚集区社区是实践体育教育革新理念的好天地
  高职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中,高职体育课内教学主要是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传授和完善学生的运动技能,系统地培养学生生活中必要的各种运动技能及其有关的知识;而作为课内教学的延伸教学模式——体育教学俱乐部,强调的是综合的体育与健康的体育行为。大力发展社区高校衔接型体育俱乐部,体育健身俱乐部是业余性质俱乐部,其理念并非是带来巨额财富,而是要丰富社区居民及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社区居民及学生按自己的兴趣和个性需求选择参与体育健身俱乐部,社区居民及学生用体育健身俱乐部取得更好的身体发展效果,是大势所趋。社区与学校通过俱乐部建立起两者多途径的体育实践,即坚持以学生为本,以体育为手段方法,以发挥学生主体性入手,将可大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发学生多元智能、人格和体能的健全发展。建立为社区体育服务的各种体育服务体系,如建立社区全民健身协会、社区体育健身中心、培训中心、指导中心、体疗康复中心等;与社区体育机构联办体育俱乐部以及社区体育服务产业;为学生建立参与社区体育实践的中介机构,提供廉价和快捷的体育服务等。通过与社区体育组织联系为学生提供参与社区体育实践的机会。职教聚集区的社区是体验和实践体育教育革新理念的好天地。
  此外,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体育作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要遵循该文件的思想。   (三)社区体育将会培养学生的组织才能和人际交往能力
  现代人的生存、竞争、发展,需要广泛交往和参与组织活动。现代人的交往时空已呈多元性和可变性特征,体育的开放性特点又可使人们获得较为广泛的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的机会。体育活动是以组织为保证的,所以对两种能力培养较为有利。高职学生主动积极地参加社区体育运动是人与人的社会交往、感情交流的重要形式,它以扩展学生的大学生活空间的形式调节人们的生理和生活方式。因此,人们自愿地参加社区体育协会组织、自发性体育组织、各种体育俱乐部以及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在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中,获得人际关系的调和感、运动欲望的满足感、目标达成的组织认同感。
  此外,不管是体育教学或是社区体育活动,都具有实践性、技能性、竞争性、游戏性的特点,这往往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完成。因此,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同时体验运动的愉快情感,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社区体育和高职体育的和谐发展将为培养大学生社会能力提供最佳环境和时机
  高职体育如果通过社区体育的各种途径,锻炼手段,实施“体验式”“合作式”运动模式,将扩大高职体育的实践和扩展学生心理的社会性发展。社区体育是人们高级情感的产物,又是人类高级情感的发生器,它丰富着人类的情感宝库。在体育运动中,人们追求积极向上的荣誉感和人们之间相互交往的亲和感。因此可以说,体育运动承担着充实现代人高级情感的功能。体育运动给人们提供的情感体验是复杂多样的,顺应了现代人对情感的多方面要求。在社区体育里,可以得到对集体、社会的信赖感和依托感;在家庭体育里,成员们可以在和睦欢乐的气氛中,享受天伦之乐的归属感和稳定感;在娱乐体育里,因愉悦感和快感而情满胸臆;在探险活动中,在成功与失败、荣誉与耻辱、竞争与退让,乃至生与死之间拼搏选择,享受着各种复杂情感的“折磨”和冶炼。
  (五)社区体育将会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现代化
  大学生的社会化主要是指人的素质的社会化和现代化。除了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外,还包括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特点心理特点和情感方式的现代化。社区体育运动以它固有的方式,影响着人的思想和情感。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人的发展本身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只能在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中进行。因此,可以说社会是教育的本源,社会的力量是受教育者个体发展的原动力。社区体育与高职体育和谐发展既可以使社区与学校在教育资源上得到共享和互助,又可以帮助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高职体育应该根据高职学生身心特点,适应社会发展。高职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必须不断更新观念,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要求,使高职体育既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又适应社会的需要。
  而在社会的现代化方面,高校体育反过来也是社区体育活动、培训和指导的最理想依托。当今社会流行的健美操、网球和国际舞蹈培训班的师资大部分由高校提供,他们有先进的现代理论武装,又有教学实践经验,深受社会人士的欢迎。同时,还能给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提供工作岗位,为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在高校与社区的融合中,高校先进的体育文化和科学知识在社区得到有效传播,增强了社区体育文化氛围和居民的体育锻炼意识,丰富了居民的体育科学知识,使社区体育得到科学合理的发展,进而在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方面推进社会的现代化。
  综上所述,社区体育与高职体育和谐发展成为了必然趋势,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结合已成为解决二者之间互动问题的康庄大道。一方面,高职体育为社区体育提供了场所设施和人力资源,学校体育的对外开放,为社区体育创造了条件,增大了社区体育的发展空间,极大地丰富了社区体育的活动内容。另一方面,社区体育对于培养高职大学生社会能力也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参考文献]
  [1]罗明飞.对社区体育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7).
  [2]孔祥.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供给主体及实现路径[J].体育与科学,2011(7).
  [3]龙秋生.浅析“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标准[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4]张群喜,龙秋生.高等学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初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3).
  [5]王道斌.高职院校体育课应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对接”[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9(6).
  [6]龙秋生.论体育与人的现代化[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3).
  [7]李树伟,李朝福.谈高校体育资源与新型社区体育的构建[J].教育探索,2009(1).
其他文献
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原因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案例时有发生,给学生本人、他人以及相关家庭带来极大的伤害。据调查,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人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已经形成。这种现象应引起高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深刻反思。  由于教育观念落后,许多大学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政治工作混为一谈,心理健康教师师资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满足教学实际的需求,高校的大学生心理
文章分析了《纲要》关于优化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区域布局、办出特色及筹划发展本科及硕士等高层次职业教育的文件精神,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构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理论依据,提出了
1999年8月以来,子长县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以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为重点,按照"粮下川、林上山、畜进圈、坝锁沟、民搬迁"的发展思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合理布
11月份,宁东森林公安局按照省林业厅、省森林公安局的统一部署,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以打击非法占用林地,盗伐、滥伐,非法猎捕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活动为重点的“绿盾行动”。11月16日
9月27日,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资助下,陕西正式启动实施108国道秦岭隧道大熊猫栖息地有效管理项目。这标志着秦岭地区两个大熊猫最大居群将结束“孤岛”生活,也将使分布在陕西秦岭
[摘要]现阶段提倡和发展素质教育是新时期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传统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不能适应当代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加强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领域中的重要问题。因此,本文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及体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对体育教育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进行了探析,指出了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为学校体育提供了参考意见。  [关键词]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策略研究  [作者简介]林涛
大学生村官心理发展兼有大学生和基层干部的特点,分析大学生村官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同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村官培养和选任工作具有
四、征用、占用林地单位应按规定交纳森林植被恢复费森林植被恢复费是<森林法>规定的,为加强林地的保护管理,恢复因征占用林地而减少的森林植被面积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法律赋
<正> 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对第三代水果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国内外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而酸枣也以其显著的生态效益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兴趣。如何开发种植以酸枣为代表的第三
[摘要]对某一地区区域文化的认同,已经成为影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就业观念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高等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难就业的现象,文章就区域文化对高职学生就业观念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透过区域文化对高职学生就业观念产生影响,正确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就业观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区域文化 高职学生 就业观念  [作者简介]李彤(1964- ),男,天津人,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