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抗支原体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随访后喘息复发率。 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治疗组均短于对照组;随访后喘息复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能有效减轻临床症状和体征,减少喘息复发率。
[关键词]孟鲁司特钠;肺炎支原体肺炎;半胱氨酰白三烯;喘息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0-69-02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已成为儿童和青少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的致病菌之一,肺炎支原体肺炎占小儿肺炎的10%~20%,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趋势。我科在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取得比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6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1]。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18个月~14岁。<3岁12例;<6岁34例;<14岁22例。患儿均有咳嗽、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喘息、肺部啰音等,胸片提示肺炎改变,全部患儿无肺外表现,排除其他过敏性疾病及肺结核等。每例患儿均进行MP-IgM检测阳性(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特异性MP-IgM)。入选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2例,两组间患儿性别、年龄、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予常规止咳、化痰、平喘、退热及阿奇霉素治疗。阿奇霉素10mg/(kg·d),1次/d,静脉滴注,连续3d后停4d,4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顺尔宁,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J20070070)治疗,<6岁4mg/d,>6岁5mg/d,睡前顿服。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出院后随诊3个月,观察是否有出现喘息复发,随诊期间治疗组仍坚持使用孟鲁司特钠。
1.3 疗效评定[1]
显效:治疗1~7d体温下降,咳嗽减轻或消失,肺部无啰音,血常规正常,复查X线胸片肺部炎症全部吸收。有效:治疗7d后体温下降,开始减轻,肺部无啰音,血常规正常,复查X线胸片肺部炎症较治疗前大部分吸收。无效:治疗7d后发烧、咳嗽不好转或好转后又加重,或出现并发症,肺部出现啰音,血常规正常或升高,复查X线胸片提示肺部炎症较治疗前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为显效与有效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所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性,两组对比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对比。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4.45%,高于对照组75.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50,P=0.040)。见表1。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治疗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的喘息复发情况治疗组复发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目前儿科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学龄期儿童及青少年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高峰期人群,有研究提示5~9岁年龄组感染率可达32.8%[2],严重威胁儿童的健康。支原体感染致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通过3种方式引起机体损害:(1)肺炎支原体的直接毒性作用:肺炎支原体对宿主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粘附和定植是感染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2)免疫反应损害:肺炎支原体的主要抗原物质可激发体液和细胞免疫,在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中,许多促炎性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参与了对致病菌的免疫反应。(3)毒性和炎性反应:病原菌与巨噬细胞接触后释放化学介质,诱发毒性和炎性反应[3]。
研究表明,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哮喘关系密切,肺炎支原体诱发哮喘的可能作用机制包括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增加、特异性IGE的介导、气道高反应型及气道重塑等。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机体总IGE水平升高及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衡。肺炎支原体还可作为特异性抗原通过速发或迟发型变态反应,诱导抗体及细胞因子等参与哮喘致病机制,从而诱发气道高反应性,使气道感染性炎症与气道变态反应性炎症相互作用,加重哮喘症状[4]。
炎性介质半胱氨酰白三烯在哮喘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白三烯促进炎症细胞特别是嗜酸粒细胞在气道的聚集,可使气道黏液分泌增加,可引起气道的高反应性,还可参与气道重塑的发生发展[5]。孟鲁司特钠是特异性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选择性地阻断白三烯与受体结合,也就阻断了半胱氨酰白三烯的生物学效应,从而起到抗炎作用[6]。郑萍等[7]亦有报道孟鲁司特钠可阻断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炎症反应。因此,对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早期给予孟鲁司特治疗,可有效抑制气道高反应性,减轻炎性反应,减少黏液分泌及气道的不可逆重塑。本组研究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能有效减轻临床症状和体征,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喘息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24-430.
[2] 崔京涛,吴叶丽,李倩,等.肺炎支原体感染者血清流行病学分析及其 抗菌药物疗效评价[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1,34(9):820-823.
[3] 尚云晓.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临床问题[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0,17(5):385-389.
[4] 王晓芳.肺炎支原体与哮喘的关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 (8):648.
[5] 王雯,高锦凤.白三烯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4,27(6):643-644.
[6] 林江涛.关于白三烯调节剂在呼吸系统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座谈会纪要[J].中华哮喘杂志,2009,3(2):83-87.
[7] 郑萍,段全纪.孟鲁司特钠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早期干预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49-50.
(收稿日期:2013-07-26)
[关键词]孟鲁司特钠;肺炎支原体肺炎;半胱氨酰白三烯;喘息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0-69-02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已成为儿童和青少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的致病菌之一,肺炎支原体肺炎占小儿肺炎的10%~20%,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趋势。我科在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取得比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6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1]。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18个月~14岁。<3岁12例;<6岁34例;<14岁22例。患儿均有咳嗽、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喘息、肺部啰音等,胸片提示肺炎改变,全部患儿无肺外表现,排除其他过敏性疾病及肺结核等。每例患儿均进行MP-IgM检测阳性(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特异性MP-IgM)。入选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2例,两组间患儿性别、年龄、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予常规止咳、化痰、平喘、退热及阿奇霉素治疗。阿奇霉素10mg/(kg·d),1次/d,静脉滴注,连续3d后停4d,4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顺尔宁,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J20070070)治疗,<6岁4mg/d,>6岁5mg/d,睡前顿服。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出院后随诊3个月,观察是否有出现喘息复发,随诊期间治疗组仍坚持使用孟鲁司特钠。
1.3 疗效评定[1]
显效:治疗1~7d体温下降,咳嗽减轻或消失,肺部无啰音,血常规正常,复查X线胸片肺部炎症全部吸收。有效:治疗7d后体温下降,开始减轻,肺部无啰音,血常规正常,复查X线胸片肺部炎症较治疗前大部分吸收。无效:治疗7d后发烧、咳嗽不好转或好转后又加重,或出现并发症,肺部出现啰音,血常规正常或升高,复查X线胸片提示肺部炎症较治疗前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为显效与有效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所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性,两组对比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对比。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4.45%,高于对照组75.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50,P=0.040)。见表1。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治疗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的喘息复发情况治疗组复发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目前儿科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学龄期儿童及青少年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高峰期人群,有研究提示5~9岁年龄组感染率可达32.8%[2],严重威胁儿童的健康。支原体感染致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通过3种方式引起机体损害:(1)肺炎支原体的直接毒性作用:肺炎支原体对宿主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粘附和定植是感染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2)免疫反应损害:肺炎支原体的主要抗原物质可激发体液和细胞免疫,在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中,许多促炎性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参与了对致病菌的免疫反应。(3)毒性和炎性反应:病原菌与巨噬细胞接触后释放化学介质,诱发毒性和炎性反应[3]。
研究表明,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哮喘关系密切,肺炎支原体诱发哮喘的可能作用机制包括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增加、特异性IGE的介导、气道高反应型及气道重塑等。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机体总IGE水平升高及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衡。肺炎支原体还可作为特异性抗原通过速发或迟发型变态反应,诱导抗体及细胞因子等参与哮喘致病机制,从而诱发气道高反应性,使气道感染性炎症与气道变态反应性炎症相互作用,加重哮喘症状[4]。
炎性介质半胱氨酰白三烯在哮喘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白三烯促进炎症细胞特别是嗜酸粒细胞在气道的聚集,可使气道黏液分泌增加,可引起气道的高反应性,还可参与气道重塑的发生发展[5]。孟鲁司特钠是特异性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选择性地阻断白三烯与受体结合,也就阻断了半胱氨酰白三烯的生物学效应,从而起到抗炎作用[6]。郑萍等[7]亦有报道孟鲁司特钠可阻断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炎症反应。因此,对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早期给予孟鲁司特治疗,可有效抑制气道高反应性,减轻炎性反应,减少黏液分泌及气道的不可逆重塑。本组研究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能有效减轻临床症状和体征,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喘息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24-430.
[2] 崔京涛,吴叶丽,李倩,等.肺炎支原体感染者血清流行病学分析及其 抗菌药物疗效评价[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1,34(9):820-823.
[3] 尚云晓.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临床问题[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0,17(5):385-389.
[4] 王晓芳.肺炎支原体与哮喘的关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 (8):648.
[5] 王雯,高锦凤.白三烯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4,27(6):643-644.
[6] 林江涛.关于白三烯调节剂在呼吸系统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座谈会纪要[J].中华哮喘杂志,2009,3(2):83-87.
[7] 郑萍,段全纪.孟鲁司特钠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早期干预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49-50.
(收稿日期:2013-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