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福路\吉祥路\华贵路……广州新人们的幸福起点站

来源 :风尚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LYS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论什么年代,婚嫁总是人们最乐意谈论,也最肯花时间、折腾的事。一贯务实、低调的广州人也不例外。
  旧时广州人的婚俗,承继着《周礼》之六礼,沿袭着中原的传统,又糅合了广州的本地特色。在这千年的传承中,说媒娶亲、上花轿的仪式慢慢简化,但掐算好良辰吉时,过大礼、搬嫁妆、安床、敬茶的风俗始终保持着,一整天紧凑而有序的热闹仪式始终带着浓浓广味。这不,看那些绕着万福路、连新路而行的新婚花车,便是广州永远的风景。
  婚礼当日,新郎官率领的迎亲兄弟车队一定要使尽浑身解数,“踏正”(准时)在事先选好的吉时偕同新娘子离开家门。新娘将由伴娘撑起红伞,在姊妹边走边洒米的祝福下,坐上婚车“过门”到新郎官家里的途中。六台、八台,总之是双数的花车队伍必定要绕行吉祥路、盘福路、多宝路等等寓意着“好意头”的马路。老人家们会说,走过这些路,将来的婚姻之路才会更幸福美好,家庭和睦,儿孙满堂。
  虽说是“绕喜庆的路”,里面也有讲究,绕得越多当然越好,寓意着婚姻美满、富贵荣华、多子多福,但因为新人要在下一个吉时赶回男家进行接下来的“入门”仪式,于是该怎么绕,往往很考新人和婚庆“总指挥”的应变能力,关键是:千绕万绕,都不能走回头路。这叫做“转运”,绕得越远越好,还要尽量避开医院、墓地、陵园的路。时间充足,可把“含福字的路”都走一遍(包括恒福路、永福路、万福路、惠福路、同福路、福祥路),寓意“福气临门”;吉祥路、泰康路、多宝路、宝华路、宝源路、华贵路等路段,则代表“大富大贵”;至于长寿路、长乐路、百子路,则是代表“长寿长乐,百子千孙”;还有一德路、大德路等象征着“同心同德”的路线一网打尽,但是这条路线纵横越秀、荔湾、白云、海珠、天河等五个城区,加上路上堵车,花费时间可能要两三个小时。于是更多新人会选择只走中心城区的“简装版”婚车路线图,以及新人们因应地理位置及出行时间设计的特别路线。
  由于各种原因,通常90%的新人们都是私家设计更便捷的路线,但走“好意头路”已是广州迎亲的一大特色。因为一两个小时的行车过程,姊妹们的眼力反应力往往比迎亲时更要敏捷,皆因开车“掌舵”的兄弟车队,很有可能会走附近的“解放路”以及“起义路”,为争取婚后新郎官能有更大的权利,不会被“妻管严”。
其他文献
你熟悉广州的街名吗?  在1911年到1919年间,广州市曾经仅有一条长堤是马路形式,由现在的东桥起,至西濠口止。从这以后,广州的路名经过数十年的命名、改建、拓宽,慢慢成形。  典型的广州人,总会熟悉自己成长的区域:小时候,几乎每个人总会在类似大德路、文明路、同福路、建设路之类的小学上课。到了上初中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就读的培正、沙面或者建设大马路小学均是重点学校。而在这时,你已经学会和同学一起,乘
期刊
“西关小姐,东山少爷”。  东山,位于广州中心地带,因明代“东山寺”而得名。百年以前,东山一带还是广州郊外荒野之地。从1915年开始,一些广东籍华侨开始在这里建置房产。民国时军政官僚也纷纷到此营建别墅和官邸,于是东山一带,尤以新河浦为代表出现了许多时髦、豪华的花园式住宅和洋房——把广州传统的西关大屋、竹筒屋等民族传统风格与西方古典建筑相糅合,设计出了新型的花园式洋楼。这些建筑,是广州传统建筑向新建
期刊
挤入高第街的小巷里弄,在两三米宽的狭窄小道上,布满了卖青菜菜干和小吃的摊贩,北京路的消费对象是广州内外的游客,而高第街则是内衣批发商的天堂,到了小巷里弄才是属于高第街现今居民的购物场。    高第街长约500米,清代这里专营鞋类、绳头、布匹,闻名遐迩,林则徐在广州查禁鸦片,也曾住在这里,近代名门 — 许氏家族的祖屋就在高第街的许地。新中国成立前,高第街是广州著名商业中心之一,在一里长的街中,店铺林
期刊
华叔和姜叔坐在南华西路的一间骑楼里,大多时候面无表情,说到一些印象深刻的共同记忆时才能见到一些肢体语言。骑楼的外墙因迎接亚运焕然一新,新刷的柏油马路却很少车辆,更不用说行人,这条曾经迎来了几代国家领导人视察,曾叫南华西街的地方像一个被儿女打扮体面却得不到孝顺的落魄老人在10月广州依然毒辣的阳光下苦苦煎熬。因为留恋,所以驻守,华叔钟富华这样的骑楼老住户在南华西路已经寥寥可数。    “咸湿点说,睡觉
期刊
祖籍湛江的罗永平,出生在海南,6岁从海南搬到广州,父亲是军人,从小住着整齐划一,按照军衔分配的宿舍,没想到后来自己却上了美院,成为一个室内设计师,如今过着天马行空的生活。对于从小在海边生活的罗永平,在拥有珠江的广州一直期盼的就是能在喧闹的城市中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自然海岛,辗转三次搬家,终于成为现实。    珊瑚造海岛花园  刚刚从德国家具展回来的罗永平兴高采烈地给我们展示他的最新杰作三件套的虾笼沙
期刊
这是广州南郊某个超大楼盘连排别墅中的一栋,楼顶的天台被院子里的树木遮掩了一小部分,阳光透过树叶照射进南向的卧室,斑驳的影子在床边柜的花瓶上留下温暖的痕迹。  别墅不大,每层只有一个主要房间,但供杨颖一家四口人居住,已经非常宽敞。一层是客厅和餐厅、厨房;二层被用来做杨颖夫妇的主卧;三层装饰成粉红色调的公主房,由杨颖的妈妈带着3岁的外孙女俏俏住。    最重要的是孩子的教育资源  这套别墅不是80后空
期刊
多年潜心研究建筑和城市规划的广州大学教授杨宏烈认为,从岭南的特色建筑西关大屋到依靠华侨建设的骑楼,再到现代化的楼盘小区,无论哪个年代,科技如何发展,颐和的人居环境应该都是多层次的。    《风尚周报》:你多年研究岭南建筑和城市建设规划,广州人的居住环境变化的轨迹大概是怎样?  杨宏烈:岭南建筑的最主要的风格就是西关大屋,基本布局是三间两廊,左右对称,中间为主要厅堂。传统来说,它们都有穿堂风,这是中
期刊
珠宝界显然也有“贺岁档”。每逢新年,品牌总会发布不少以红色元素为主题的应景新款。没错,这个时候,红色最红。    “贺岁档”简直是眼下娱乐圈最火的话题。  对于一部影片来说,赶上贺岁这趟车,直接等于做了大型免费宣传。虽然最终的票房还要视群众口碑而定,但加入贺岁档,话题性足够,几乎已经成功了一半。女人们的购物欲也在此刻赶上了“贺岁档”而全面爆发,反正买东西对她们来说买的是梦想。新年显然是实现梦想的好
期刊
常听到在城市生活久了的人,畅怀对田园生活之向往,但真正能放下的不多,多是一个“香格里拉”式的梦想。许冰属于少数派的勇者,3年前突然辞去一份不错的工作跑到小洲村买了一块地过起了隐居艺术家生活。    青砖绿水 一见钟情  2005年,还是摄影记者的许冰陪来广州采风的几位玛格南图片社摄影师去小洲村,民居沿河而建,居民枕河而居,随处可见的百年古榕浓荫蔽日,五六百年高龄的蚝壳屋见证着岭南的曾经沧海。同样是
期刊
黄子华走进来,一身黑,很瘦,像从电视里走下来,一点也没有走样。大部分的演员真人差过上镜,小部分是真人靓过上镜,而像黄子华这种真人如上镜的倒还真不多见。  杀了你你也不信眼前这个靓仔竟然已经五十——五十岁还这么靓仔,即是有“型”啰!黄子华的“型”是一种烂塌塌的“型”,是烂仔的“型”,“型”得来有点不羁,不羁得来又有点小小的羞涩,羞涩得来又又点小小的嘲弄,再加上200多度近视迷蒙眼神中弥散不去的小忧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