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物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应用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ZI19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物教学中,我们适时而恰当的给学生讲故事,能够使他们闭锁的心灵透进一道阳光,使长久干涸的心田如遇甘霖一样滋润起来。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只按教科书“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而是要充分这利用各种类型的教学资源。在多种多样的生物教学资源中,故事具有独特的教学功能,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主地融入课堂,主动、热情和不懈的去探索、追寻知识。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1、故事导课,激发兴趣
  讲课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始终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标准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喜学,乐学,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才能真正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借助故事导课,用绘声绘色的语言铺陈渲染,既寓意深刻,又幽默轻松,能使学生精神焕发,兴趣昂然,求知欲冲动。
  教育心理学家马秋斯强调:真正意义的教学活动不应从教师提出已知、现成的知识开始,应从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创造学习活动的内部条件开始。而通过故事设置情景,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形式之一。
  2、故事感染,引起共鸣
  故事有着特殊的功能,能直达学生的心灵,是情感世界的熔炉,能产生一种强大的力量,引起心灵的共鸣。生物教学本身就是富于情感的教学,并不是空洞的思想说教。在进行知识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文采飞扬的语言讲述教学内容背后的故事,将庄严神圣的科学知识与故事的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创造性活动联系起来,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调动学生情感,达到良好的道德情感教育目的。
  3、模仿故事,促进理解
  让学生亲历某一事件或情景的过程,是形成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产生新行动、新选择的较好的教学方法。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亲自模仿故事去做做。在做的过程中,感悟科学家在实验选材上、实验设计上的精密思路和方法。特别是一些科学家做过的著名实验,更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典范。
  例如,在学习血液循环时,给学生讲述哈维的故事,描述哈维曾在人体上做过一个实验:用绑带将上臂扎紧时,发现肘和腕處的脉搏摸不着了,而前臂的静脉却鼓胀起来。请学生模仿哈维的实验做一下,然后根据实验现象来猜一下哈维会有怎样的想法。原来,哈维猜想,血液在血管里是循环流动的,并在动脉和静脉之间是有一种血管,这种血管把动静脉连通。哈维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最后让学生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这个实验可以很好的证实哈维的猜想是正确的。动手做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通过动手实践,学生会获得自身体验和感受,它有利于感性经验,促使理解能力、判断能力的发展,同时,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尊重自然规律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演绎故事,深入感悟
  在教学中,将故事演绎进课堂教学中,把学习内容变成一种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体验学习的过程,能切实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深入理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分析故事,思辩真理
  中学生的思维活跃,批判性思维大大增强,同伴之间的思想渗透性强,对一些社会现象和学生中常见的问题,教师强加观点是没有用的,反会导致逆反。所以教师可以把所要解决的问题以故事方式让学生辩论,通过辩论自己得出结论。例如,在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中,设计了“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教师先提供背景故事:20世纪末,广西崇左县农民与珍稀动物白头叶猴生活的区域极为接近。农民砍伐树木导致白头叶猴的栖息地越来越少。要保护白头叶猴,就必须建立自然保护区,或以自然保护为目标的生态公园,禁止采伐植物,而这会触及当地农民的利益,影响他们的生活。请同学们分角色扮演当地农民、政府负责人和野生动物保护专家进行辩论和协商来解决这一难题。同学们你争我辩,大胆探索、畅所欲言,思维不断纵深发展。真理往往是从各种矛盾、冲突、思辩中得来的。在这种双向论辩式的互动学习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洞察生物问题的敏锐性,学会辨证地看待问题,又能锻炼学生从容表达自己对生物学问题看法的能力,同时还增强了生态道德意识。
其他文献
一、幼儿园安全的重要性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基础的时期,让幼儿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安全的人生是所有家长和老师们的美好愿望。幼儿期的健康发展是孩子今后发展的根本基础,但由于幼儿年龄小,缺乏安全知识经验,识别危险和自我保护能力差,加上活泼好动、又好奇、好探索,在活动中对危险事物不能作出正确判断,不能预见行为后果,如:幼儿在跑来跑去时,对迎面跑来的其他幼儿却不知要躲闪。有的幼儿在骑木马时
期刊
我校大部分学生由于小学英语基础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英语越学越吃力,到了八年级下学期形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长期以往,形成恶性循环,英语成绩普遍不理想。对于写作这一块,多数同学敷衍了事,简单写上几句,摘抄几句,甚至害怕写作,拿到一个写作题目时一头雾水,只有放弃得分的机会。如何提高后进生的英语成绩,我认为可以从写作入手,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去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一
期刊
【内容摘要】优化“结构”教学,强化思维训练,突破教学难点,注重“变式”练习和弹性考试,全面评价学生,达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结构教学 “变式”练习 “弹性”考试  在新形势下,过去一些填鸭式教学,题海战术,机械化的强化训练已过时了,在新课标下要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增加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时代已经到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近年来,水利工程建设高速发展,我们想要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必须不断的加强和完善水利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尤其是要提高防范财务抗风险的能力。在实际的操作中,原有的财务制度已经出现很多问题,暴露许多不足及其局限性,约束了企业的发展。所以水利施工企业必须改变财务会计核算的方法,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新需要,全面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问题  显而易见,我们都知道会计核算制度在水利工程项目实施过程
期刊
数学课其实是思维训练的场所。老一辈人常常认为数学好的学生往往比较聪明,这并不无道理。因为数学学科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任,一套好的数学教材不在于它的封面设计得多么美丽,也不在于设计得多么新颖,关键是能否给学生们广阔的思维训练空间。  首先要创立学生熟悉的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 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
期刊
在我看来,生物教师本身就应该具备较高的生物科学素养,应教导他们的学生经常留意身边的生物科学。生物学是自然学科中与我们日常生物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之一,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身边及周围中处处有生物,处处是生物,处处都有生物科学的意识。寻常的如日常生活中的啤酒发酵原理,重大的有我们经常耳熟能详的克隆技术;小到伤口感染,大到人类基因组计划;轻微的有生活中俯拾即是的各种生物,严重的有曾经风靡全球的SARS病毒
期刊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使之成为一代宗师;我们不断地反思,实际上就是重新审视自己,发现自己,升华自己的过程,就是走向合理教学、提升教育理念、完善自我的过程。笔者长期从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一线教学,也按照新课程理念对课堂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现结合自己上课和到各校听课、评课的情况,谈一谈对新课改下初中政治教学的几点浅见。  一、关于教师角色的改变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
期刊
【关键词】小组 合作学习 教学策略 中学化学  不少化学教师时常问:新课程注重过程体验,强调探究互动,倡导将课堂还给学生,但是课堂上自主探究过多,往往完不成教学任务;又有诸多化学教师时常为顾及优生,同时又照顾到“学困生”而深感两难;更有一些教师对“学困生”的转化与管理极为恼火,颇费周折,深感无奈……  例如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问题情景:同学们见过很少
期刊
汉语,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代代传承的纽带,它本身就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每一个中国人生命中不能缺少的“血液”,作为中国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学好汉语,使用好汉语。随着素质教育的在全国范围的全面快速推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普通话的推广就显得甚为重要,因为这对于把各民族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和作用。新疆地区的民族学生的习惯用语和普通话之间
期刊
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教育”模式已经被纳入到教育“十三五”规划中,成为我们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观点。虽然目前更注重的是课堂教学的数字化改革,但我相信作文“互联网+教育”的组成部分。本文结合“速算盒子”和“一起作业”两个作业型APP,谈教师如何运用现有互联网资源进行课后作业的数字化设计与运用。  转变观念,培养学习者信息运用的理念与素养。互联网与数码终端一直被教师、家长视为洪水猛兽的原因,是学生没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