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科学家故事 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ifei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介绍物理科学家求学科研等方面的故事,培养学生在学知识、学做人上保持健康心理。
  关键词:物理教学 科学家 故事 健康心理
  
  物理课本中出现了许多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定律和单位,如牛顿、伽利略、欧姆、法拉弟、安培、赫兹、特斯拉,学生对这些科学家的名字都耳熟能详,但对他们的事迹并不一定清楚。在物理教学中,适当地把物理科学家的故事引入物理课堂,通过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勤奋、严谨的治学精神,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养成健康心理,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用物理科学家的趣闻,养成学生良好的智力习惯
  按心理学方面的分类,智力可分为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等。物理学家大都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大都具有勤于思考、大胆猜想、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等品质。所以把物理科学家的故事引入教学中,能起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全面培养学生智力的作用。
  如在讲授完单摆后,给学生介绍伽利略的故事。有一次伽利略在比萨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着天花板,一动也不动,他在干什么呢?原来,他用右手按左手的脉搏,看着天花板上来回摇摆的灯。他发现这灯的摆动虽然是越来越弱,以至每一次摆动的距离渐渐缩短,但每一次摇摆需要的时间却是一样的。于是,伽利略做了一个适当长度的摆锤,测量了脉搏的速度和均匀度。正是由于伽利略的勤于思考,他找到了摆的规律,钟就是根据伽利略发现的这个规律制造出来的。
  如在原子物理教学中,从汤姆生模型到卢瑟福模型,再到波尔模型,最后到量子模型,给学生介绍科学家如何一步步发现每一个模型的“毛病”并寻找其原因,提出新的猜想。通过向学生讲述这些物理学家大胆猜测、提出问题的实例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勤于思考的心理。
  二、用物理科学家奋斗的故事,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现代教育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较为重视,而忽略对心理意志力量的培养。这使许多学生缺少对身体上和精神上吃苦的体会。所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可用一些科学家克服困难为人类科学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故事来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如介绍霍金青年时就患上了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由于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科学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不幸,继续醉心研究。由于后来全身瘫痪,霍金不但说话要靠电脑和语言合成器的帮助,连阅读也要别人替他把每页纸摊平在桌上。虽然大家都觉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却是他在发病后获得的。霍金凭着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奇迹,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热诚,是值得年轻一代学习的。
  物理学史上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给学生介绍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凭靠自己的毅力,在贫困的生活、学习环境中,勇于探索、最终登上科学的高峰的故事;介绍物理学家法拉第十年如一日,以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发现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故事;介绍英国科学家焦耳花费近40年时间,以400多次实验为代价,才得出热功当量的故事;介绍开普勒在研究行星运行轨道时,用19种可以想象的轨道计算都不成功,最后证明椭圆轨道才正确的故事。生动的故事让学生从科学家身上看到了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精神,让学生明白成功与失败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败时要学会找出失败的原因。
  三、用物理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
  在人的科学素质结构中,科学思想、科学作风和科学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让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物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教学中应让学生破除迷信,相信科学,根据自然规律办事,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
  如在复习牛顿第一定律时,向学生提出,在牛顿定律创立之前,被奉为金科玉律的亚里士多德的运动原理(力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统治了两千多年。这么长时间,为何无人发现其错误呢?后来伽利略、笛卡儿、牛顿为何又能发现其中的错误呢?引导同学思考,难道这段时间真的没有人对它有怀疑吗?从而让同学不唯书,实事求是,敢于猜想,学会提出问题,并学会去解决问题。
  又如在学习功的原理、能量守恒定律时,补充介绍一些科学工作者研究永动机的初衷、过程、结果的故事,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永动机是不可能存在的。通过这些故事培养学生树立能量守恒意识,培养学生遵循自然规律办事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拓展物理教学的哲学视角。
  四、用物理科学家某方面笨拙的故事,让后进生找回自信心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是每个教师的义务,在物理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立、自律的良好品质,尤其是培养学生自信心,不服输,在学习上争强好胜的精神。很多后进生在学习上都很自悲、缺乏自信,还有一些人认为取得巨大成就的科学家一定从小都聪慧过人。对于这样的学生可向他们介绍爱迪生、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小时候在学校学习时成绩甚至是全班最差的例子,通过这些故事培养学生自信心理,唤起他们对学习物理的自信心和对生活的自信心。每个学生学习物理的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尽相同,通过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以各自的起点作为参照物,成绩都是可以逐步得到提高的。
  如给学生介绍爱因斯坦由于上学时反应迟钝,经常被教师呵斥、罚站。有的老师甚至指着他的鼻子骂:“这鬼东西真笨,什么课程都跟不上!” 在一次工艺课上,老师从学生的作品中挑出一张做得很不像样的木凳对大家说:“我想,世界上也许不会有比这更糟糕的凳子了!”在哄堂大笑中,爱因斯坦红着脸站起来说:“我想,这种凳子是有的!”说着,他从课桌里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凳子,说:“这是我前两次做的,交给您的是第三次做的,虽然还不行,却比这两个强得多!”从故事中让学生明白:学习成绩差也许是暂时的,也许你拥有其它方面的潜能还没发现,只要你不放弃,扬长避短,勤奋努力,总会有回报的!
  五、从伟人的负面去看待事物的两面
  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在生活中也是一个平常人,也有其人性的弱点、能力的弱项,伟人也会像平常人一样犯错。如牛顿曾经潜心研究长生不老药和废金属向黄金转化的方法,这是多么违背自然规律的研究,所以它也注定不会成功。所以许多人会认为牛顿不是理性时代的第一人,而是魔法家中的最后一个。熟悉牛顿的人都知道牛顿的天性是玄奥的、隐蔽的,并且还有着深深的神经过敏,他的后继者惠斯顿把他评价成:“其性格是我所曾知道的最惧怕、最小心和多疑的性格之一。”所以他整个一生都疏远女性,终生未娶。通过这些故事,让学生更能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伟人、去看待人生的起伏。
  六、用物理科学家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美育
  指导学生掌握道德行为方式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榜样的道德行为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科学家和科学史能对美育起到桥梁作用。平时教学中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读一读”,或用其它方式补充介绍一些科学家获得成果的经历和过程,分析他们的经验和从中应吸取的教训,帮助学生解读科学家的人生。
  如给学生介绍布鲁诺出生在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的一个贫苦家庭,他以坚韧的毅力,全凭顽强的自学,成为当时知识渊博的学者。布鲁诺受到当时欧洲文艺复兴思想的影响,极力倡导思想自由,倡导无神论。他宣扬日心说以致进一步宣扬宇宙无限的思想。布鲁诺指出宇宙是统一的、物质的、无限的,太阳系之外还有无限多个世界,太阳并不静止,也处在运动之中,太阳并不是运动中心,无限的宇宙根本没有中心。布鲁诺激进的思想使天主教会暴跳如雷,恼羞成怒,教会派人到处捕捉他,但一次次扑空。最后布鲁诺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因被人出卖而被捕,在长达7年的审讯中,布鲁诺始终没有屈服,教会最后判他火刑。因坚持真理布鲁诺献出自己的生命,这种捍卫科学的崇高的可歌可泣的精神,给世人留下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通过介绍物理科学家的故事,用科学家身上具有的高贵品质、坚强的意志来教育学生,使学生学有榜样。用榜样的力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良好意志品质,让学生养成勤奋、积极、自信、辩证、乐观等优良的品质,让学生从故事中得到启发与教育。
  
  参考文献:
  [1] 倪斯杰,《家庭育儿500问——智力开发篇》[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
  [2] 《物理第一册(必修)教学参考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
  [3] 黄希庭,《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7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Treg/Th17细胞平衡在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患者外周血中的调节作用。方法收集来我院行IVF治疗的RIF患者(实验组)和首次移植妊娠成功患
提高阅读教学能力的关键是阅读教学的方法问题。多年来,我们运用“导、读、练”的方法,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教材《阿房宫赋》,是杜牧借秦始皇失败的教训,以警告当朝的最高统治者而写下的诗赋。文章文词华美,气势宏伟,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之作。文章被选入高
对电视片后期编辑制作中计算机的应用做了一些介绍,并以实例说明了非线性编辑机的使用技巧.
交通部水运工程情报站港工分站的“袋装砂井技术及施工机具交流会”在部水基局、情报总站的支持下,由二航局协助,一航局主持于1981年11月3日~7日在武汉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
期刊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写作课上,学生眉头紧蹙,久久不能下笔:布置作文时,学生嘟哝“不知道怎样写”“想不到写什么”……这些正是学生写作焦虑的表现。写作一直是让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通过听觉来完成审美过程的。《毛诗序》对音乐的产生有着非常通俗的论述:“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如手之舞之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的趋势,任何人都不能置身事外。对此有人欢呼,有人悲叹。对于某些人而言,全球化是幸福的源泉,对另外一些人而言,全球化则是悲剧的祸根,然而对每一个人而言,全球化是世界不可逃脱的命运。同时,全球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和消费社会的形成有着不解之缘,对二者关系的探讨成为把握消费社会内涵的理论起点。  一、经济全球化与消费社会的形成  经济全球化对于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创新对社会进步和发展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激励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因此,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学教育,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实践能力摆在首要位置,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  一、把握教学起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是教师谱写优美的教
目的为了构建可在真核细胞中高效表达Tyro3和Axl的真核表达质粒,以便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从Gen Bank中获取小鼠Tyro3和Axl mRNA序列,构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