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来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脑卒中患者48例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和阿米替林组,每组24例。西酞普兰组起始量为每天早晨顿服20mg,可根据病情加至40mg/d;阿米替林组起始量为25mg/d,可逐渐加至100~150mg,疗程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8周末进行HAMD评定,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组显效率(79.2%)与阿米替林组(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1,P〉0.05)。治疗2周后西酞普兰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阿米替林组(P〈0.05),
其他文献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是新生儿危重疾病,进展快,病死率高[1]。羊水浑浊为NRDS常见诱发因素,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手段,主要予以经
在当前众多偏振模色散(PMD)研究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随机耦合长度光纤的级联模型,该模型在给定单模光纤的PMD系数后,可以模拟真实光纤一阶PMD的统计特性并能给出光纤的一阶PMD值。文中利用该模型对PMD随频率、时间随机变化进行了数值仿真,并对由该模型得到的随距离变化的一阶PMD值和理论值作了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