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打造个性化小学音乐课堂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liang2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阶段小学教育体系内,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视已经有了显著提高,尤其是依托于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教育模式已经构成,并直接促进了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对此,深入把握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及问题,探索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应用价值和应用原则,以实际教学案例为依托明确基于因材施教教育思想打造个性化小学音乐课堂的具体方法,继而显著改善小学音乐教育水平,推动小学音乐教育的高效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教育创新
   知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培养花木的基础在于合理选择施肥、浇水方式,培养学生亦是如此,而这便是“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基本内容。其中,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作为教育主体,多通过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思维,这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另一方面也能促使学生形成积极、自主的学习习惯,保障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因材施教教育思想浅析
   1.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概念与特点
   因材施教教育思想,出自《论语·为政》,指的是基于学习者兴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案设计的教学思维。其中,在现代教育过程中,因材施教教育思想注重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身体素质,要求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强调学生优势互补与兴趣培养,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信心,在发挥教师引导教育价值的基础上确保学生的全面化与个性化发展。此外,在因材施教教育思想中,知人善教与各尽其才是两个关键特点,前者要求教师必须充分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道德素质,后者则要求教师掌握不同的教学方式,能够基于学生的志向、才能构建差异化教学体系。
   2.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应用原则
   (1)教师应深入掌握所有学生的学习特点
   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应用应建立在对所有学生学习特点具备全方面掌握的基础之上,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积极与学生搭建沟通桥梁,在了解学生认知规律的同时把握常见的教学问题,继而为构建个性化教学模式提供支持。
   (2)教师应一视同仁,尊重每个学生
   针对因材施教教育思想,面向所有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个性,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不同学生因其思维水平和学习风格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学习成果。因此,教师应注重引导,积极搭建激励机制,保障所有学生的学习自信。
   (3)教师应注重方法创新,制订与学生学习风格相匹配的教学方案
   实践证明,采用与学生学习风格相匹配的教学方案,往往能够引起学生的好感,确保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学习风格,不断就自身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在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的同时确保课堂教学模式的适用性。
   二、借助因材施教教育思想打造个性化小学音乐课堂的具体方法
   1.开展多样师生交流活动,了解学生特點,为个性化教学提供基础
   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年龄段相似的小学生,其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相似性,即学习模式相差不大,普遍具有好动、求知欲旺盛等学习特点,但是,由于不同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存在一定差异,其性格特点和特长爱好必然会受家庭教育影响而出现较大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音乐教育之前,系统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个性,进而为开展个性化音乐教学提供基础。其中,教师应逐步转变以往“灌输式”教育思维,积极将自身的教育定位由单方面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知识引导者,在努力成为学生学习伙伴的同时,以多样化的师生交流活动拉近师生距离。
   2.创新教育方法,搭建课堂架构,确保个性化教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1)把握学生年龄特征,设计以兴趣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方案
   小学教学横跨六年,而这正是学生思维成长的关键阶段,因此,教师应把握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尽可能以兴趣培养为核心搭建教学体系,确保音乐教育的流程化与系统化。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构建以知识训练为基础的教学体系
   在基于因材施教教育思想开展个性化教学时,开展基础音乐知识训练始终较为重要,其不仅关系到整个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也是开展个性化教学的基础。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引导教育方案,其中应特别注意关注优秀学生的音乐潜力,鼓励其根据自身的特长进行拓展学习,进而发挥优秀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
   3.合理划分层次,完善评价模式,保障学生的音乐学习自信
   在因材施教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践行分层教育原则,不断就现有学生评价机制进行完善,进而保障学生的音乐学习自信。一方面,针对音乐学习能力较差、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应注重以学习态度、基础知识学习水平作为主要考查标准,注重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另一方面,针对音乐学习能力较强、成绩较好的学生,应注重以创新能力、实践素养作为主要评价依据,强调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音乐思维,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此外,需注意的是,教师所有的评价都应以正向评价为主,且应通过与家长进行交流以搭建激励教育机制,继而促进学生学习自信心的逐步树立,确保学生音乐学习的长效化。
   参考文献:
   [1]张丽.探讨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5):109-110.
   [2]古全亮.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个性化管理[J].家长,2020(28):152-153.
   [3]武安林.因材施教,以学为本: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研究[J].北方音乐,2020(8):203,205.
   注: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小学音乐个性化教学的状态及对策研究——基于S小学个性化教学改革”(课题编号:20PTZD051)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新媒体艺术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互联网等新的信息技术为媒介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形态。有别于传统的艺术形式,新媒体艺术致力于缩小作品与受众的审美距离,甚至将受众纳入作品的建构中。因此,沉浸性是新媒体艺术作品的重要特质之一。那么,新媒体艺术家应如何在作品中实现沉浸性的最大化呢?本文以日本艺术团队teamLab为例,围绕新媒体艺术的沉浸式美学展开研究,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五感的元素语言设计出发,探讨新媒体艺术实现沉浸式体验的方式与途径,旨在为新媒体艺术的创作实践提供参考。
画像石作为汉代最具代表性的造型艺术形式,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瑰宝。这种看起来非常陌生的艺术形式将在当代设计语境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也将凝聚很大的受众群,迎合一部分审美需求。当代设计课程中如何融入汉代画像石艺术是本文探讨的主旨。
期刊
教学条件相对落后、教学形式与手段单一、教学资源匮乏是制约农村美术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而综合材料绘画所具有的对材料种类的包容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农村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它为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善于利用身边的材料、工具、媒材进行美术创造,表达情感与思想,提升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柏格森是西方二十世纪初生命哲学的代表人物,在其生命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他的美学思想亦强调生命的绵延和创造。在《笑——论滑稽的意义》一书中柏格森探讨了喜剧产生的条件、原因、本质和创作手法等,他认为滑稽是“镶嵌在活的东西上面的机械的东西”,而笑则是纠正这种生命机械僵硬状态的有力手段。柏格森的喜剧思想不仅在西方美学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而且对当代中国的喜剧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何训田是中国当代优秀的作曲家,自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创作出许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音乐作品。在他涉及的诸多创作体裁中,歌曲作品不仅内容丰富,还显示出强烈的自我标志。他创造性地将汉语、藏语、梵语,以及自创的“何语”应用于歌词编写中,通过多样化的语音交融诠释主题内涵。他的作曲技法十分考究,通过多种旋律线条的写作方式,在横纵双向空间中渲染亦真亦幻的情境画面。与此同时,他通过对人声、伴奏乐器和特殊音效的调配,提炼出非同寻常的音色效果。超越常规音乐的表现形态,将富于个性的独立风格显性呈现。
时间晚上地点湖南安化山区以及云贵川晋等省的山路上人物钱二姐--女二十岁穷私塾先生的女儿。张三郎--男二十岁钱财主家的长工猎户。李四宝--男二十岁李财主家少爷,还乡团排长。王五毛--男十五岁钱家小长工。麻六爷--男五十来岁土匪头子。
以湖湘地域韶山红色文化元素及其视觉符号特色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文化符号及语义的特色和在文创产品中的设计转译。提取韶山红色文化元素中的故事元素,运用叙事性设计思维方法将韶山伟人故事与韶山旅游消费文化需求相结合,通过创意产品设计开发,探究传播红色文化精神内涵的产品语义符号设计的当代形式,能够更有效地传播红色文化精神。
在明代画坛拟古风气盛行下,王履“师造化”观点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将艺术应面向自然变为中国传统绘画创作中的重要环节。在同一时期文艺复兴下的西方,阿尔贝蒂同样提出了艺术要师法自然,强调自然逼真的艺术是先进的绘画方向。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两种观点不谋而合,经过发展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绘画艺术思想体系,对后世的艺术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对比两者思想的异同,进而更加深入地了解中西艺术思想的发展。
工笔人物画是工笔画的一种。工笔画是用工整细密的笔法来描绘物象,是中国绘画传统中的一种绘画形式。工笔人物画是以人物为主要表现对象,以单纯的线条勾勒作为造型手段,借助线条的粗细长短、方圆曲直,用笔的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挫刚柔,用墨的浓淡干湿在造型上的生动运用和有机结合,再加之色彩分染、罩染、烘染等手法的运用处理,细致入微地充分表现形体的质量感、动态感和空间感。工笔人物画按题材大致可分为仙佛罗汉、帝王君杰、宿世人物、高逸雅士、绚罗仕女、市井杂流、妇孺婴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