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柔相济 2005:中国钢铁业利市之年

来源 :中国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l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经济看东方”的2004年岁末,中国的宏观调控棋局开始收官。不过,宏观调控没有结束,它仍是2005年的首要任务。2004年,是中国钢铁行业不平静的一年,宏观调控的风暴使得市场跌宕起伏,行业苦乐不均。时至岁月更替,2005年中国钢铁行业的形势又将会如何?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消费国,钢铁工业可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虽然从2004年9月起,中国已经成为钢铁产品净出口国,但是,近年来中国钢铁工业出现了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的现象,造成生产能力过剩,铁矿资源不足,布局不合理,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为此,国家正在采取必要的,主要是经济和法律的办法加以调整;同时,为促进钢铁工业健康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正在抓紧修订和完善钢铁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进一步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推进企业联合重组,从而提高钢铁工业的整体竞争力。
  
  向钢铁出口大国迈进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04年5月份,中国月出口钢材历史性地突破了100万吨,之后持续多个月出口量都在100万吨以上。9至10月,中国钢出口量首次超过进口量。其中9月份出口钢195万吨,进口187万吨;10月份出口钢220万吨,进口170万吨,当月实现净出口50万吨。1-11月全国产钢24529万吨,全年预计比去年增加4700-4800万吨,同比增长21.44%。进口钢材1-11月2735万吨,全年预计比去年减少800万吨;进口钢坯1-11月377万吨,全年预计比去年减少200万吨。从2004全年看,40%用于扩大出口、减少进口;60%增加在国内消费。但到了11月份,95%用于扩大出口,顶替进口,5%用于国内消费。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吴溪淳认为,近年来,中国一批大型钢铁企业实现了装备现代化,产品质量显著提升。如:宝钢、鞍钢等国有重点钢铁企业调整产品结构,逐步退出普通钢材生产领域,以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精品钢材为发展方向。吴溪淳还表示,中国钢铁进出口形势逆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钢铁国际竞争力的增强。种种迹象表明,中国钢铁业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正在走上快速、健康的发展道路。
  中钢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冰生说,2004年国际钢材需求强劲增长,国际钢价一路攀升,而国内市场钢价总体价格水平低于国际市场价,这种“价格差”的存在,促进了2004年中国钢材出口形势“利好”局面的形成,与此同时,2004年中国钢铁业投资增幅达到惊人的202%,由此想见2005年中国钢铁业的发展应该是稳健的。
  本溪钢铁集团公司董事长张营富也说,按照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本钢削减和调整了一般性建筑用料和技术含量较低产品的生产,并强化了高附加值产品替代进口、海内外急需的热轧薄板等新产品开发,企业2004年可实现出口创汇逾2亿美元,希望在2005年将有一个新的突破。
  
  2005年钢铁利润将与2004年持平
  
  据“中国钢材需求预测模型”显示,2005年全年实际钢材消费量为30583.9万吨,同比增长10.5%。从需求结构看,建筑、机械、汽车、石油、家电、船舶制造、集装箱和铁路八大行业占消费总量81%,占增量的90.5%,是拉动钢材需求增长的绝对力量,这其中,建筑在总量与增量中所占比重与2004年基本持平,而汽车、石油和船舶均有较大幅度上升。
  业内人士也断言,2005年全球钢铁生产仍处于上升期,钢材消费将创新高,国内钢材消费将比2004年递增14%左右,国内外钢材市场形势依然向好。另据国际钢协(IISI)预测,2005年,全球钢材消费在9.5亿吨左右,粗钢产量在10.7亿吨左右。从供求关系看,2005年全球钢材市场资源供给基本平衡,不可能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2005年我国国内市场钢材价格总体走势:国内市场钢材价格与国际市场钢材价格走势关联度进一步提高,国内外市场价差将呈现缩小的趋势,但在短期内很难拉平;国内市场价格水平将按照各类产品和品种的比价关系及成本水平,在合理区间波动,波动幅度不会很大。
  2005年主要钢材品种的市场走势:板材市场资源仍有较大缺口,特别是冷轧薄板资源仍处在阶段性短缺的局面,在近期内不会根本改变,价格还将保持坚挺的格局,但其走势将会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而使价格波动。国内建筑钢材需求增长将会明显低于2004年,螺纹钢市场销售量会有一定幅度的下降。长材市场的资源供需基本平衡,价格走势将在合理价位波动。我国长材产量和消费量均占全球的30%左右,不会受到进口冲击。2005年,长材产能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水平,中小企业的产能将起到市场资源供给的“调节器”作用。但由于煤、电、油、运紧张,以及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的影响,使长材产能受到抑制,从而有利于长材供求关系的基本平稳,价格总体还会在较高价位震荡波动,虽有小幅回落,但幅度不会很大。涂镀层钢板市场总体需求会有所下滑,高档次产品看好;普通型钢市场局部地区竞争激烈;热轧H型钢市场大小规格产品两极分化;优特钢市场基本格局不变,结构失衡仍将存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副局长贾银松日前也提出:中国钢铁业2005年将出现“一放缓、一回落、一增长”形势。首先是中国钢材需求增长将放缓,增速回落至10%左右。其次是钢材价格整体水平略有回落,而随着供求格局的逐步明朗,价格波动的频率和幅度也将远小于2004年。最后是行业收入平稳增长,实现利润与2004年持平。由于消费增长放缓和价格回落,预计2005年,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8535亿元左右,同比会增长19.6%。另一方面,由于焦炭等主要原材料价格以及运输费用的上涨,行业的生产成本也将维持高位。
  


  钢铁行业将面临三大挑战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朱宏任表示,钢铁行业的结构调整与升级在宏观经济运行中已经被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提醒说,在2005年钢铁行业的发展中,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正面临三大挑战。
  一是钢铁企业产能闲置、价格走低、经营困难的前景依然存在。各方面预计表明,2005年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将会比今年适度回落,而目前货币供应量偏紧等措施,也会对明年的工业生产产生直接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出口需求都会比今年有不同程度放缓。产能扩张过快与需求增长速度放缓,以及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错位的综合作用结果,将会使企业竞争加剧,价格战再起,对此各方面应及早准备。
  二是能源、原料、运输紧张的矛盾尚未有效缓解。煤、电、油、运瓶颈制约在2005年中仍会持续,钢铁行业适宜品种的煤炭有可能难以满足供应,焦炭将会货紧价扬,用电紧张的情况仍会继续,铁矿石及原辅材料、成品钢材的运输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三是成本增加的压力持续增加。在国内,由于煤、电、油、运处在严重供不应求的环境下,价格上涨的可能性继续加大。在国际上,由于我国较高的钢铁生产能力已经形成, 2004年进口铁矿石的增量约4700万吨,超过全球铁矿石增量的80%;即便2005年钢铁产量增幅回落到10%左右,进口铁矿石的数量也要在2.3亿吨以上。2005年不确定的因素很多,但原材料、燃料及运输价格成本上升的趋势已经较为明朗,将会明显增加钢铁企业经营的难度。
  另外,在日前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国产业论坛上,业内专家一致认为,2005年后,随着生产成本的逐步上升,钢铁行业将进入微利时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杨建龙主任认为,绝大多数钢铁企业在2005年以后将进入微利时代。他说,近年世界范围内焦炭供应处于紧缺状态,其价格将在今年以及将来处于高位;生铁、废钢等原材料全球性资源紧缺的情况近期难以改变,也将长期处于高价位。此外,海运费也会在今、明年处于高价格。因此他认为,有矿山的企业竞争力会上升,一部分远离港口、矿山和市场的中小型钢铁企业将会出现亏损危险。
  
  中国钢铁业发展处在关键时期
  
  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副局长朱宏任表示,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处在十分重要的关键时期。他表示,所谓重要的关键时期,是指钢铁行业能力的快速扩张难以为继,而结构调整与升级在宏观经济运行中已经被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中国钢铁行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处于十分重要的关键时期。所谓难得的发展机遇,不仅表现在中国正处在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对钢铁行业的全面进步具有强劲的动力,更表现在这一轮的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势头,钢铁行业的科学发展仍然面临广阔的空间。
  诸多专家一致认为,世界经济环境对钢铁行业的影响更加显著。钢铁行业已经从面向国内发展转向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国内铁矿石的采购、运输及一些高技术含量的钢材需要通过国际贸易方式解决;国内企业生产的钢材也越来越多地在世界钢铁市场参与竞争。国际资本市场的跌宕起伏,国际贸易条件的变化调整,国际经济环境的波动变化都将会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到国内,成为影响钢铁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副局长贾银松与中国钢铁协会副秘书长黄金干同时提醒,在2005年钢铁行业的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近期钢价恢复高位,部分应关停的小企业又恢复生产,对此业内应有清醒认识。目前钢铁行业较快的增长速度是源于固定资产投资依然偏高、国际市场钢价坚挺、工业生产速度较快等多方面原因。能源、原料、运输紧张的矛盾尚未有效缓解。2005年不确定的因素很多,但原材料、燃料及运输价格成本上升的趋势将会明显增加钢铁企业经营的难度。2005年钢铁行业的发展处在机遇与挑战同在的关键时期。只要坚持巩固宏观调控成果,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把发展的重点放在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扎扎实实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钢铁行业将会迈上新的台阶,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稳定快速增长、推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方针。2005年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重大战略措施的进一步实施,将会拉动对钢铁的需求。
  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有保有压的政策,2005年钢铁、水泥、有色、房地产等行业对钢材的消费将会下降,而石油、化工、铁道、发电、煤炭、造船、集装箱等行业对钢材的消费将会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另外,象电力热、汽车热、农机热和铁道用材的增加,将给钢材市场高位价格运行带来契机。
  据初步了解,随着国家农业政策的落实,2005年我国农村将会出现“农机热”,农村对大中型拖拉机、水稻插秧机、收割机的需求会有较大增加。我国电力建设也将会继续超常发展,新增发电设备装机容量将达到5000万千瓦,这会带动对电站用钢的需求。汽车工业预计产量510万辆左右,其中轿车250万辆左右,增速比2004年有所回落,但在2005年也将保持较高增速,汽车用钢仍然是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用钢大户。
  随着2005年我国钢铁企业的大部分在建项目陆续建成(我国会出现一批新的年产量在1000万吨级的钢铁企业)和一批新现代化的钢材生产线顺利投产,这将大大加强我国钢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其他文献
从2005年1月1日起,我国进一步降低了进口关税,关税总水平由10.4%降低至9.9%,涉及降税的共900多个税目。行业主要包括农产品、木材、纸及其制品、纺织品和服装、化工产品、交通工具、电子产品等,另外,还对一部分纺织品以及电解铝、铜、镍等部分高耗能产品和资源性产品恢复征收适当的出口关税。2005年是我国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关税减让承诺、较大幅度降税的一年,此后,按入世承诺需降税的税目数将大为减少
期刊
财政收入增长预计约14%    2005年财政收入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预计较之2004年将会有明显下降。  第一,国民经济保持较高增长,为税收增长创造了条件。税收的稳定增长与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密不可分,经济发展为税收创造了良好的税源。2005年,从国际经济大环境看,世界经济由强劲回升转向平稳增长,国际初级产品价格稳中趋升,石油价格的居高不下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和贸易的重要因素。据联合国、国际货币基
期刊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办了“2005中国改革发展论坛”。论坛上,围绕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会遇到哪些问题和挑战,如何寻找出路这一论题,众多经济学家展开了大讨论,其中三个主流观点引起了关注。    吴敬琏:理解科学发展观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成果    吴敬琏在发言中说到,2004年的经济发展是“有小惊,无大险”,但是,2004年为什么不能用经济扛杆,而是用与我国市场相适合的手段来进行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他
期刊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局运行处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2004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62815亿元,比上年增长11.5%。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54805亿元,增长16.7%;累计实现利润11342亿元,增长38.1%。    轻重工业生产增速差距缩小。全年轻、重工业分别完成增加值17762亿元和37043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和18.2%。其中,轻工业增速比上年加快0.1个百分点,重
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  2005年资本市场的主要任务仍然是深化落实“国九条”,着力解决市场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和结构矛盾,建立新的机制,确保资本市场在稳定的前提下加快改革和健康发展。进一步丰富市场的层次,加快建设多层次市场。在市场的产品结构上,大力发展新的投资品种。在市场主体结构上,壮大各种类型的机构投资者,为规模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积极创造条件。在监管方面,不断提高证券金融机构和市场整体的抗风险
期刊
现状改制与股权激励缠绕不清    科技型企业改制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总体进展迟缓;二是改制与股权激励胶着在一起,难以分开。  作为中央企业中较为特殊的类别,由科研院所转制而来的科技型企业绝大多数仍然是依照企业法注册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尚未进行公司化改造。科技型企业改制目前基本停留在二级及以下企业的层面上,即许多企业在院本部(总公司)作为按企业法注册的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前提下,将下属部分企业改制为
期刊
一方面是技术升级的持续进行,一方面是原有资源的整合重生,这两个因素将会贯穿于2005年信息产业与技术发展的始终。在大步向前的同时,也会出现技术和资源整合上的某些不确定性所带来的犹疑。这是我们对2005年产业与技术发展趋势判断的基本出发点,并由此做出如下预测。    信息资源冲出孤岛    信息资源是无限、可再生、可共享的,而且会在循环利用中得到增值,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在发挥信息化建设综合效益中的重要
期刊
编者按: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入世”缓冲期接近尾声,很多行业逐渐放开,中国企业“走出去”成为必然的趋势。但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才刚刚开始,海外经营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对于许多国内企业来说,“走出去”还只是新事物。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后,由过去仅承担生产经营风险转变为承担复杂的国际竞争风险,甚至是国际政治和社会风险。多数“走出去”的企业对国外投资市场
期刊
本刊讯(记者刘俸君)经济推动社会发展,人物造就社会财富。2004年12月26日,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内聚集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400多名工商企业界人士与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九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布赫及经济日报社领导共同出席了“2004年度中国经济十大新闻暨二届中国经济十大人物”评选的颁奖盛典。  2004年,中国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
期刊
1、2004年中央企业预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可望突破5.3万亿元,全年实现利润将突破4500亿元。中央企业的资产质量和运营效率进一步好转。  2、5月27日,中小企业板在深圳正式启动;6月25日,首批8支新股登场亮相,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拓宽。  3、国资委先后出台《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 和《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将有力地推进提高中央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4、4月,国务院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