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规范性研究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ly1989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浙江省国内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现状的研究,为社会各界提供一个了解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发展的新窗口,促进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传播,提高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建设,进而通过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树立企业形象,促进企业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规范性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西方发达国家并迅速在全球传播。而今天,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等问题,企业社会责任已经不仅仅是个口号,而是一种行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也已成为了企业难以抵抗的巨大压力和巨大动力。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既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自我评价”,也是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就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沟通方式。2006年3月,自国家电网发布了我国首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之后,越来越多公司开始发布自己的社会责任报告,借此证明自己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内所做的工作和成绩。
  上市公司作为中国企业中实力相对较强企业,更应该在社会责任报告上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对该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提出了相应的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但是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建设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本文从浙江省为例,研究我国国内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规范性问题。
  一、研究背景
  社会责任报告的起源实际上是企业雇员权利的披露。企业独立环境报告的出现,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兴起。这些报告都是单项报告,不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本文所指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指综合性信息披露的报告,通常包括企业价值观、公司治理、环境信息、雇员责任、股东责任、社区和公益责任等。该信息披露主要借助于网站、报告、媒体、恳谈会、对话等方式,以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最容易接触到的方式进行信息披露。企业社会报告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承诺,也是一种用文字来表达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社会责任报告以公开透明的方式向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说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状态,为企业树立良好形象。
  随着企业责任运动的兴起,这几年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是逐年递增,质量也有很好的提高。在一些发达国家,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在我国,自2006年3月国家电网发布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以来,到现在已经有了大幅增长。根据《WTO经济导刊》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统计,2010年1月到10月,中国企业已经发布社会责任报告663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虽然没有法律进行强制,但是不少规章制度都说明了企业需要公布其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特别是上市公司。2007年11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五条规定:“公司应按照本指引要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定期评估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自愿披露公司社会责任报告。”2008年1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局发布一号文件《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报告的指导意见》,其中第十八条规定“有条件的企业要定期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报告,公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规划和措施,完善社会责任沟通方式和对话机制,及时了解和回应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主动接受利益相关者和社会的监督”。同年5月14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其第三条规定:“本所鼓励公司根据《证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及时披露公司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特色做法及取得的成绩并在披露公司年度报告的同时在本所网站上披露公司的年度社会责任报告。”这些规定的出台是对社会责任报告编制和公布特别是上市公司的一种鼓励。
  从1991年以来,浙江省上市公司迅速发展,从无到有,已经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上市公司群体。截止2011年6月30日,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数据统计, 浙江省国内上市公司数量193家,仅此于拥有国内上市公司323家的广东,首次列入全国区域排名第二 ,国内上市公司占全国的比重由原来的5%,提高到近10%,增幅在全国各个省份中名列第一。而且浙江省上市公司经营效益较好,其中不乏具有全国竞争力的企业,不少还是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根据《基本面·2011浙江上市公司·白皮书》的所述浙江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增幅明显高于全国水平,2010年浙江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0.59亿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两成多,实现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4.26%,高出全国水平10多个百分点。浙江省区域内的国内上市公司群体更加有能力和责任进行自身的社会责任建设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在2007年2月1日,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发布了民营企业首份责任报告,走在了各省民营企业前列。因此,研究当前浙江省上市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现状,为更好地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建设。
  二、浙江国内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分析
  通过对上海证券交易所、深证证券交易所、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上市公司官方网站等网站的搜索及网络查询,共搜索到浙江省国内上市公司193家,其中有141家在深圳交易所上市,52家在上海交易所上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74份,具体见附表。
  (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次数
  在收集到的75份社会责任报告中,其中2008年的社會责任报告有24份,2009年的社会责任报告共20份,2010年31份,从上述数据来看,上市公司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数量并没有逐年递增,2009年的社会责任报告数小于2008年。但是,2010年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有了一个明显的提高,比2009年递增幅度达到了55%。
  发布过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共有40家,其中发布一次的公司有16家,发布两次13家,发布三次的共有11家,发布2次或2次以上的公司占60%,这说明很多上市公司已经有定期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意识了。
  (二)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时间   从上市公司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时间来看,75份社会责任报告只有3份报告的时间是次年2月、6月、7月,其余社会责任报告时间都是在3月及4月。我国对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的披露要求是次年4月底之前,而從现有的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时间来看,当前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也主要以这个时间为主,这说明当前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时间比较及时。
  (三)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区域性
  根据总部所在地,将这193家国内上市公司按市进行了划分并分别统计了2010年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数量,具体见表1。
  从表2来看,浙江省很多城市的上市公司都没有意识要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温州、湖州、丽水、舟山这四个区域内的上市公司2010年度都没有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衢州市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比重最大的城市,三家上市公司有一家发布。绍兴市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总数最多的城市,2010年度共有1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其总数还超过了上市公司最大的杭州。从表2来看,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区域性明显。
  (四)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行业性
  按照《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将这193家上市公司按行业进行了归类并分别统计了各个行业2010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数量,具体见表2。
  从表2来看,当前浙江省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是100%,房地产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比例也相对较高,6个行业的上市公司2010年度没有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这说明浙江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具有明显的行业性。
  三、结论和建议
  首先,运用法律手段,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在每年规定时间内将公司上一年度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以社会责任报告的形式进行披露。虽然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国资委都要求上市公司披露自身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但这个要求没有强制性,采取也都是温和的字眼,如有条件的企业,鼓励等。这也是为什么两大交易所在2008年就提出了要披露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要求以后,总的社会责任报告数量还是那么稀少的原因。缺乏法律的保障,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将一直停留在伦理道德层面,不可能像发达国家一样实现社会责任报告的普及。据统计,世界500强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已达到了70%,所以要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普及率,法律保障是前提。只要法律对上市公司进行社会责任报告的强制性披露,公司才能意识到社会责任报告如同公司的财务报告一样重要。这样既可以规范企业更好地履行其自身社会责任,也能促进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规范性建设。
  其次,借助各个城市的政府力量提高该地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率。绍兴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位于浙江省前列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绍兴市人民政府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重视。2008年4月,绍兴县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推动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若干意见》的政府文件。2011年8月,绍兴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和绍兴晚报联合举办了“负责任地做产品”的主题讨论会,共同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宣传教育问题。
  参考文献:
  [1]彭华岗.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2]陈佳贵等.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2009)[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3]刘光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发布与实施[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4]易开刚.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浙江省民营企业为例[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5]新华社,现代金报社.基本面·2011浙江上市公司·白皮书[M].杭州出版社,2011.
  [6]孟祥,曹彦栋.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J].商业会计,2011(9).
  [7]潘敏.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问题初探[J].经管视线,2011(5).
  [8]万幸,邱之光.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2011(7).
  [9]孙红梅,蒋娜,岑磊.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浅析[J].研究与探索,2011(7).
  *本文系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组织承诺的企业对员工社会责任问题研究——以浙江省为例”(项目编号:Y6110776)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由银行业混业经营引发的经济危机开篇,分别介绍了国内外金融业的发展历史,并对比了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优缺点,对现阶段混业经营的优越性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分业经营;混业经营;金融业  一、金融业经营制度的发展历史  在1929年西方经济大萧条之前,混业经营是西方各国金融业经营制度的主流。之后在臭名昭著的“黑色星期一”,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崩盘,导致了席卷整个西方社会的经济大萧条,这个事
期刊
摘要:股权激励的初衷在于趋同上市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以缓解两权分离导致的委托-代理问题,而随着股权激励的不断发展与演进,其自身的弊端也日渐浮出水面。我国股权激励起步较晚,但高管寻租的痕迹已初露端倪。本文以2006至2011年间推出的期权激励计划作为样本,检验期权行权价的确定过程中是否存在高管的机会主义行为。实证结果显示,管理者确实人为地打压行权价,以提高自身获利空间,其手段为择机公告期权草案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物理学耦合度计算原理,建立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与技术创新扩散协同性评价模型,利用2008年和2011年的湖南省创新型企业数据进行有效评价。实证结果表明,创新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扩散水平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而对应于不同类型及不同规模的创新型企业,两者之间的协同效应差异明显,大型/国有企业要普遍优于中小微型/民营企业,湖南省创新型企业发展实践基本验证了
期刊
摘要:通过对合肥经济圈内部16个县(市)近8年来的Theil指数计算,发现经济圈内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及发展速度不平衡的问题日趋明显,其总体差异有逐年扩大趋势。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的定量分析方法,并进行一系列指标的选取和建立,找出了合肥经济圈区域经济差异性成因,并提出促进圈内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不平衡发展;合肥经济圈;面板数据模型  一、合肥经济圈区域经济不平衡测度  (一)研究区域概
期刊
摘要:随着党的十八大会议的召开,城镇化建设被提到一个新高度。城镇化的发展为小城镇房地产业提供了新的契机。文章对长沙小城镇房地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小城镇房地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通过SWOT分析法,分别对县城、建制镇、乡村房地产发展进行定位,最后对加快长沙小城镇房地产业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小城镇;房地产业;SWOT;定位  党的十八大指出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
期刊
摘要: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战略基地之一,其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对于保持农业稳产、高产、生产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但近年来黑龙江省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不容乐观,本文选取了黑龙江省的四个市县,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等调查方法对其设施管理、投入机制和效益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调查发现,各地普遍存在设施老化、投入不足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需要政府加大投入、拓宽投资渠道、加强管理,同时也
期刊
当前,我国各地区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区域竞争态势日趋激烈,各种区域经济现象和问题不断涌现,迫切需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回答。区域经济学最大的功用就是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其应用性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区域经济学可以为区域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二是为各区域开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区域营销、区域管制和区域形象建设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同时也能为企业的投资区位决策和空间组织提供相应的理论支
期刊
摘要:自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以来,地勘单位绩效工资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许多地勘单位也建立起了一套科学、规范、可操作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但在改革过程中,地勘单位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岗位工资比重过大、绩效工资流于形式、绩效评估手段缺乏科学合理性等。本文从地勘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改革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当前单位绩效工资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加强地勘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地勘单位
期刊
摘要:小型企业对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小型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进行扶持,构建小型企业政府支持系统。整个系统包括五部分,其中,调节支持系统中的血液就是政策法规,政策法规在整个支持系统中循环,使整个系统得以灵活运作,但是政策法规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政府支持系统中的机构是运作系统的主体,通过进一步完善主体,确保整个系统更科学地运作。  关键词:小型企业;政府支持系统;政策法规;系统运作  小型企业对经济的发展
期刊
摘要:西藏是以藏族为主体多民族聚集的民族自治区,西藏的城镇化不仅要成为转移农村劳动力、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还要成为保护高原生态环境、维护西藏地区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西藏城镇化的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研究西藏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并依此对西藏的城镇化路径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西藏;城镇化;经济发展;动力机制  一、序言  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