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灵火车

来源 :中学生百科·成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58133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欧洲大陆尤其是俄罗斯境内,一直流传着有关“幽灵火车”的传说。历史上有关那些突然失踪又倏忽出现的“幽灵火车”的报道与记载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在俄罗斯,曾经有科学家专门研究过类似的现象。他们甚至期望在一些铁路干线上守候“幽灵火车”的到来,遗憾的是,多数时候只能擦肩而过。有一位科学家甚至登上了“幽灵火车”,但他从此和火车一起不知所踪。所以,有关“幽灵火车”到底只是一些好事者编撰的用以吸引人们眼球的猎奇报道,还是确实存在的神秘事件,一直没有确凿的结论。
  确实有据可查的“幽灵火车”与俄罗斯大文豪果戈理存在着某种关联。这位曾经写出《钦差大臣》《死魂灵》等杰出作品的文学家一生潦倒,最后客死异乡,只度过了短暂的43个春秋。果戈理1852年去世,1931年他的亲友将他迁葬到莫斯科的达尼洛夫公墓。但很快,公墓被改建成一所少年犯监狱,果戈理只能再换个地方呆。当他的遗体被挖掘出来之后,人们发觉他的头颅竟不翼而飞。
  后来,几经波折,果戈理的头颅终于被找到。果戈理的一位亲戚、海军军官亚诺斯拿到了他的头骨,并且带到了自己驻防的意大利。此后不久,亚诺斯委托一位赴俄罗斯旅游的意大利军官把果戈理的头骨带给一位俄罗斯律师,由后者负责让果戈理的头骨和遗体一起安葬。
  1933年春天,这名意大利军官带着装着果戈理头骨的匣子登上了火车,他的弟弟和几位朋友也一起登上了这列火车。在火车进入一个长隧道之时,军官的弟弟决定跟他的朋友们开个玩笑。他偷偷地拿了装着头骨的匣子作为自己恶作剧的道具,准备出其不意地吓吓自己的同伴们。然而,正在此时,火车进入隧道,很快,火车被一种奇怪的带黏性的白雾包裹,全车乘客都陷入了惊慌。那名意大利军官的弟弟决定跳车——在这列火车的106名乘客中,只有他和另一名乘客因为跳车得以生还,其他人都伴随着列车永远消失。
  事后,地方当局对隧道进行了严密的检查与搜索,不要说火车残骸,就连火车留下的煤烟痕迹也没看到。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把这个莫名吞噬了一列火车的隧道关闭。而那名意大利军官的弟弟的证词成了证明这件事确曾发生的关键——他对当时弥漫在车厢内的怪异气氛和旅客们的莫名恐惧依然心有余悸,而且他确信自己从火车上跳离时,火车一直在向前开动,直至完全淹没在那团怪异的浓雾中。
  后来,在二战期间,这条隧道被炮火击毁。根据调查结果显示:1933年,确有一列只有三节车厢的小火车于此地消失,这列火车是一批来自意大利的旅游者从意大利的一家公司包租的,而这列火车的模型至今仍然保存在意大利米兰的铁路博物馆内。曾有调查人员想从模型入手,找到火车失踪的原因,不过毫无收获。
  此后这列“幽灵火车”多次莫名出现又很快消失。
  1955年,曾经有人目睹它在克里米亚半岛出现,火车在那里通过了一道河堤,但奇怪的是,河堤上的铁轨早已经被拆除了。1991年9月25日,乌克兰波尔塔瓦地区,多名在铁路扳道口工作的铁路员工亲眼目睹了“幽灵火车”的出现,他们目瞪口呆地看着一列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小火车喷着黑烟从铁轨上驶过来。而就在那天,一位来自乌克兰科学院的超自然现象学者适逢其会,他当机立断,跃上了最后一节车厢。然后,在多名目击者的注视下,他伴随着这列小火车一起消失在铁轨之上,从此音讯全无。
  此后类似的“幽灵火车”多次出现,人们用“URO”来命名这种出现在铁路上的不明物体,它的知名度可以与“UFO”相媲美。莫斯科大学的物理学家兼数学家伊凡·帕特塞,领衔了一个专门的研究团队,囊括了包括铁路专家、物理学家、哲学家甚至灵异学家在内的专门研究人员,研究团队在“幽灵火车”曾出现过的火车交叉道口进行了多次现场调查研究,仍未得到让人信服的研究结果。
  后来,帕特塞整合了众人的研究结果以及猜想,认为:欧亚大陆纵横交错的铁路网是人类在地球上建造的范围最大的全球性工程,这一庞大的铁路网络可能会对时间的流逝产生影响。帕特塞据此推断,任何达到相当程度的空间改变都会引起瞬时的异常现象,而具有电磁特性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可分离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同时,帕特塞认为时间也是守恒的,过去了的时间并不会消失,它们或许依然存在于某个“过去”的地方,只要触发了合适的场景,就有可能回到“过去”。
  神秘的“幽灵火车”或许真的是一种时空错乱的特殊表现,当人们真的找到了其中的秘密,或许就推开了通往过去或者未来的那扇窗户,而无疑,这将带来科学乃至哲学理念的全面更新或颠覆。
  编辑/梁宇清
其他文献
针对已有的角差法面形检测原理验证装置,分析采用相对测角法测量反射镜表面采样点的斜率并重构面形的测量方式中测角误差的传递方式。通过Matlab软件建立该传递方式的分析模
蓝冰还告诉我,要尊重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不过分忍让,也不要针锋相对,用最真实的方式去与人相处,沉默并不能解决问题。人总是要长大的,学会如何与人相处是一生的功课,我们都要认真学习。  初遇蓝冰  我是一个胆小内敛的女生,在班上寡言少语,可即使这样,同学们也不肯放过我,只要有机会,他们就爱捉弄我。于他们而言,可能只是一次玩笑,但对我来说,却是一种伤害。  我想摆脱这样的窘境,但不知要如何做?面对这样的
生与死的较量,乃人间最惊心动魄的争夺。金刚怒目、杀机四起,等等,是最常见的气氛。然而,其间最为技高一筹者,乃不战而屈人之兵。  战国时,秦王发动统一战争,欲用方圆五百里土地交换小小的安陵国,安陵国不愿,派唐雎出使秦国给个交代。但,谈话并未取得秦王想要的结果。  强势的秦王有些微怒,他对唐雎说:“你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答:“未曾听说过。”这叫“以静制动”,几个字透出答话者平静中的不平静。  秦王解
刘备三顾茅庐,不仅成就了一段佳话,也得了人才,赢了江山,可谓一举三得。其实,静下心来想想,刘备这么做,也实属无奈。试问,一个一无所有的人,要想建功立业,自然会百般隐忍,吃几顿闭门羹,算得了什么?倒是那些有钱有势的人,也能百般隐忍,礼贤下士,才更有榜样的力量。  你可曾知晓,在“顾茅庐”这件事上,齐桓公是刘备的老前辈了,他曾五顾茅庐。  当年,齐桓公已是一国之君,身份地位自然不是常常抱头鼠窜的刘备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