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角度

来源 :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ouse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谢克人已经离开IBM很久了。
  因为他曾经的声誉和朋友关系,有不少企业来找他做咨询;另外他还有一家网络技术公司,包括IBM在内的很多外企,以及几家国有银行的网站都是他们制作的。
  为IBM效力30多年,作为一位老牌职业经理人,谢克人开创了IBM在中国的广阔市场,而今回首往事,他称:人生如舟。
  “一条小船,飘飘荡荡地从河流驶向大海,就如同一个人离开学校,走入社会。或许河流中,小舟可以借流缓缓而行,而到了大海,小舟的前进,就要靠风力地推动,可风向是无法改变的,改变的只能是帆的角度。”
  
  一封投错的信
  
  当初谢克人进入IBM,缘自一封投错的信。
  从香港理工大学毕业后,谢克人开始找工作,并不知道一个明确的人生规划,从电信局技师到飞机场地勤人员,他都干过。但是,却没有一件工作能干的让他开心。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了一封本该投递给自己,但写错了楼层的信。
  谢克人每次回家,都会看到在一楼的信箱上面放着一封信,他并不在意,“不关我的事情,就不要动它了。”可是万万没有想到,这是IBM给他的求职回复。当谢克人知道那封写错地址的信是给自己的时候,已过了IBM的面试日期。
  虽然是一次机会的错过,但是这并没有化解谢克人和IBM的缘分。谢克人给IBM打去电话,对方的回应是,这次招聘已经过去,但是希望他能参加下次面试。
  1967年的香港,只有香港大学拥有一台电脑,在谢克人看来,电脑带给他的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或许那次错过又给谢克人带来了更好的机遇,第二次招聘的是技术服务人员,因为对计算机技术的吸引力,谢克人进入了IBM。
  
  一下子冒出来
  
  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香港,IBM的事业蒸蒸日上,当时的招聘几乎每个月都要进行,每次招聘的人数都在10人左右。谢克人说:“我知道:在所有的工程师之中,我的技术并不是最顶尖的,但是我庆幸我选择了正确方向。”
  那时IBM的亚洲区总部在日本,为了支持香港的工作,总部从日本派来了一位技术专家到服务部培训。当时,这位日本人讲的英语,发音很奇怪,除了谢克人没有人能够听得懂,所以谢克人就充当给日本人做翻译的角色。
  随着一起工作的日子越久,谢克人和这位日本老师的关系越融洽。有一次,这位日本老师对谢克人提到:“我觉得你应该把咱们分析错误的程序系统地研究一下,不仅要看懂表面的错误,更要知道错误背后的原因,你先自己分析一遍,然后在为整个部门的同事讲解一下。”
  自从日本老师布置下任务,谢克人就每天下班后抱着枕头厚的一本技术资料研读,谢克人的小报告会获得圆满成功。而这次报告会也成为谢克人成长的一个转折点,“从此,我感觉自己似乎就一下子冒了出来。”
  “业务能力并不是一个职业经理人走向成功的惟一砝码,经理人需要一个全面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谢克人如是说。
  
  一个总经理跳槽后
  
  “如果有条件,我会让我最优秀的人员去别的部门更高的职位发展。但是,我要求他做两点:第一,他的业务指标要按照标准完成;第二,他必须为我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
  在谢克人看来,作为经理人管人先要为人,而“为人”就要为他人着想,为自己的部下今后的发展着想。这便是谢克人的管理之道。在IBM香港,因为谢克人的部下遍布整个公司,有人和谢克人开玩笑说:“你谢克人一吹哨子,能调动整个香港的IBM。”
  曾经有一次,一位负责销售的总经理跳槽了,一下子造成了位置的空缺,总部紧急调用谢克人管理销售部门,但是谢克人觉得自己并不擅长销售,推荐了另一位管理行政的副总去接替空缺的职位。
  销售在IBM是一个地位相当高的部门,而且收入颇丰;而行政部门则被视为三等公民,地位甚至低于服务部门,一个大学毕业生进入IBM第一想进的就是销售。但是谢克人也有他自己的理由,觉得选择自己不擅长的部门,不如找一个能够胜任的工作。
  当时,因为公司内部隐含等级的区别,造成了管理的冲突。行政和销售因为待遇上的不平等,时常因为单子的时间问题发生冲突。一次,谢克人找来一位签了大单的销售人员,告诉他到楼下的西饼屋,为行政部门的女同事买一个好一些的蛋糕,因为谢克人在公司的威望,销售人员只好照办,这一个小小的举动,似乎如一剂润滑剂,缓解了销售和行政部门的紧张局面。
  
  为什么跳来跳去
  
  谢克人离开IBM始终是一个谜。
  在记者的再三追问下,谢克人说他有自己的原则。因为当时IBM与他自己的原则发生了冲突而选择离开。
  无论这种原则是什么?谢克人最终离开了IBM,选择了刚来中国不久,市场刚开始建立的康柏。
  跳槽康柏后谢克人干的并不舒心,康柏总部对于大陆部分的管理出现了混乱,在康柏任职不久,谢克人就离开了。
  后来谢克人被新加坡集团聘请重组国内收购的公司,但是由于这家企业家族关联重重,谢克人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
  自己创办一家公司吧。谢克人当时或许这样想。在中国工作了这么多年,谢克人人缘很好,所以网络公司的生意也不错,因为发展已经步入正轨,谢克人只担任董事长,而又选择了一个新的挑战,做咨询,他希望用自己在IBM学到的,悟出的管理经验,多帮助一些中国的企业,让自己活得更充实。
  舟,驶而复返,最终会选择一个港湾停泊,谢克人最终会选择哪里的港湾呢?
其他文献
“CBD将要东移”,有人曾对北京楼市做过这样一个预言。实际上,CBD的形成和发展一直在一个动态之中,国际商务中心区域从建国门被拉到了大北窑,最大的拉力就是郭氏兄弟运作的国贸中心,而今,作出CBD再次东移预言的人的根据,则是另一个正在建设中的建筑综合体——华贸中心。  一上场,华贸就毫不掩饰它的霸气:“取代曾经的宏大,打动世界。”这是华贸中心打出的广告语。  来者不善,国华电力副总经理房超亲自挂帅去
期刊
“来!来!送你一副扑克牌。”  打扮得光鲜得像个新郎的王征,满脸堆着笑容,穿梭在天伦王朝广场喧哗的来宾中间,殷勤地把一副副扑克牌送给那些心有狐疑的新朋老友……  这是8月21日发生在本刊与北京青年报社主办的“2003年房地产创新人物”颁奖典礼仪式开始前的一幕。  当王征以北京荣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身份登台领取专家奖项时,借机宣布:荣丰三期“非常空间”正式开盘,在场拿到他“赠送”的扑克牌的来
期刊
亿万元党报集团是如何运营的  “有时间我一定去跳伞,既刺激又好玩。我有几次跳不准目标,都挂在树上,等着别人来救我。”他说的一脸开心,听众则喷笑不止。  在各种非正式场合,总能成为话题中心的这个人就是张建星。当然,身为天津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兼总编辑的他,同时顶着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的乌纱帽,他自己就是话题。  喜欢出位出圈的张,给《天津日报》造势也造得破天荒的热闹,比如“天津日报号”飞机。而他自己从《
期刊
什么样的企业家能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什么样的经理人能为资本带来价值的最大化?  这是从2001年发起的年度“十位聚人气企业家、十位具价值经理人”的推选活动以来,本刊一直在扣问的两个问题,而这两个问题的缘起则是本刊对超过1000位以上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采访之后,就困挠他们心底的痛苦归纳。因为企业成败的关键人性内因,就在于执掌企业方向盘的最高领导层的分工与合作。  但是,由于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历
期刊
“千万不要玩虚的!”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公众场合收敛起笑容,多次一本正经地表示。  闲暇里,身材瘦弱的马云不喜欢从事剧烈的运动,“高尔夫,从来不打。”他说。前段时间,他重新拾起了“打了好多年,又好多年不打了”的太极拳,这项平缓的运动使马云思考许多,他把它上升到哲学的层面来谈。“打太极讲究手到、眼到、脚到,打上必先打下,打左必先打右。最重要的在于打太极看似是在防守,实际上是在调动你全身的力量集中于一
期刊
魏家福:最难拉拢的航运掌舵人  进入9月,魏家福执掌下的中远集团拥有了新加坡第一个码头经营权。就在两年前,海运霸主马士基撤离新加坡转投回报优厚的竞争对手马来西亚怀抱,并引起业界效仿频仍。魏家福对此不为所动。如今,同样甚至更大的诱惑来自釜山港,这个以上海洋山港为头号竞争对手的韩国重量级港口,面对魏家福,开始放出股权诱饵。  身为国资企业董事长,魏家福一定会支持洋山港,而釜山如能打动魏家福,即便日后中
期刊
在当下,重量级富豪纷纷落马之际,在国内市场国际化,跨国企业本土化,市场经济游戏规则由混沌逐步走向有序的背景下,管理的精细化、专业化、职业化正日益成为中国企业谋求成长与持续发展的惟一路径。以咨询、顾问为己任的知识服务型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他们将成为中国企业未来走向制度化、程序化的幕后设计者。  然而,从美国的安然丑闻到国内的“银广夏案”、麦科特案,令这些向企业出售“智力罐头”的幕僚从业者陷入双
期刊
中国人也许不是最会编派排行榜,但可能是最在乎排行榜。在10—11月之间,一份叫全球竞争力研究报告发布着实把不少人忽悠了一下。  先是在10月早些时候,号称首次用英文以外的语言——中文公布的《2002—2003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指出,根据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角度对影响国家竞争力的促进和阻碍因素分析比较,得出该年度的全球竞争力排名中,中国升至第33位,竞争力跃升了6位。  接着,在11月6—7日世界
期刊
韩美林说自己童心不泯,我却觉得这个老顽童让人难以猜透。他遭受过耻辱,却用不一般的韧性挺过来了。美好的感情曾帮助他在困境中鼓起勇气,如今已看透了一个情字。刚开始的时候明明不是这样,为什么兜兜转转地到后来竟会是这样呢,如果我提出这样的问题,韩美林也许会不明白我在说什么,在他看来,“有时笑笑人家,也被人家笑笑,人生如此而已。”  或许他会用平常的语气告诉我:不要想,不要记挂,但心里一定要明白。他以画为生
期刊
中国股市中那些证券咨询家们就像冬至的太阳,用最短的时间爬上天空,又以最快的速度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证券咨询业,这个在欧美收入颇丰的职业,在当今中国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颓靡时期。许多大的证券咨询公司依靠咨询业务已经不能支持公司的独立运转,小公司则纷纷改行以维持生计。  然而不幸更要落在那些曾经在电视、报纸风光无限的“股评家”们身上,他们中的很多人为了保住自己在证券公司中的位置,被迫向老板提出降低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