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于赵本山大叔把东北话普及到了大半个中国,有些词基本上已是尽人皆知了,比如“得瑟”。尽管有些贬义,可在我看来,一些得瑟实在是内心无法压抑的高兴。就说这两天,“长城老商”在微博上得瑟了长城汽车位于徐水的新测试赛道,总投资7亿元,言语间充满自豪。长城这几年的口碑和实力一直在增长,其踏实、细腻的作风是最大的功臣。长城依靠这个赛道和旁边的新工厂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也值得得瑟一下。
红旗也在微博上得瑟,晒出了自己研发H7的经费。太吓人了,具体数字就不复述了,省得你去医院查心脏。话说前些年车企宣传自己花了多少钱搞研发,是为了证明自己走了完整的流程,而现在,超出合理范围的研发费用,就算是夸大一些为了宣传,对普通不明真相的群众也没有意义,最关心的还是税务局和反贪局。所以差不多就行了。
5月份《汽车之友》代表全中国媒体参加了保时捷918 Spyder的小规模试驾,依照暴发户法则,我认为这件事也必须要得瑟一下。
前段时间还有人在行业里得瑟:“自主品牌”应该改名叫“中国品牌”。引发大讨论的时候,一定有很多合资自主的高管觉得舒坦,或许他们会想“花出去的钱终于听到响儿了”。我觉得这些人实在是太闲了,那些忙着得瑟测试赛道的长城、得瑟去美国生产电动车的比亚迪、得瑟出口又增长了的奇瑞吉利、得瑟跟微软合作车联网的观致,一定没工夫扯这个鸡毛蒜皮的小事儿。
“自主品牌”本来只是早期区别于合资上瘾大国企的泛称,既不能用来上目录,也不能据此多卖车,相安无事多年后,为什么有人要挑这个事儿呢?根源就在于:“自主品牌”企业已经给民众带来了“埋头苦干、手握核心技术”的整体印象。虽然目前的产品和品牌形象还不够高,但在国家主管部门的心里,他们都是有前途的好孩子,给了不少“奖学金”和口头鼓励,前途着实令人流口水。特别是在换届之后,自主品牌企业的前景似乎更光明了。你说,有些人能不急嘛?
那些为了官帽而不得不在合资企业里做点自主的,本质上没有这个冲动,懒散惯了让他突然去搞研发,几年之内还摸不到门道,焦虑一番之后只好在名字上动点脑筋了。这个方法稳准狠,表面上正视听,暗地里把自主研发企业这些年的成果直接据为己有。某些官员在这件事上充当了舆论的马前卒。说到官员,还记得那个匪夷所思的政令么:要求合资企业的车上都得贴上中文标识?我想知道的是:你们勒令在BMW的屁股上贴中文“宝马”几个字已经好几年了,BMW的核心技术学到手了吗?
最近还有两件被得瑟的事儿传播得更广:一是军队换牌,45万元以上的超标车将不能上新军牌;二是170万元以上的豪车将额外征收20%奢侈税。
军车更换新军牌,某些豪华品牌及45万元以上的车型被点名不得更换,这条消息之所以传播甚广,是因为太得人心,民众欢迎这样的得瑟。据我了解到的事实,确实有曾经的豪华军车不再上军牌了,可以说这条军令执行得不错。当然,45万的标准低不低、换掉的豪车是否浪费、以及军车管理都是后续的话题,不要抹杀了本次行动的效果。
170万元以上车型的奢侈税其实也是同一个问题,而我也并不担心那些超豪华车的销量。因为很辨证的事实摆在这里:1.买超豪华车的人都是成功人士,不介意多花点钱证明自己的地位,如果你发牢骚嫌贵,说明还不够成功;2.如果谁都能买得起,还能称作超豪华车吗?所以依靠这个税种来划一道线,其实也算给那些合法成功的人士一张官方认可的“成功证”。想通了海阔天空,豪华品牌应该心怀感恩。
舆论世界有喜有忧,当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得瑟”,人间百态必然要经历一个混沌时期。不过这也许是好事,就在这些忽悠、吹牛、沾沾自喜、欢欣鼓舞的得瑟中,我们的判断力增加了,正能量得到颂扬与传播,负能量被奚落或批判。所以,谁说“得瑟”没有价值呢?
红旗也在微博上得瑟,晒出了自己研发H7的经费。太吓人了,具体数字就不复述了,省得你去医院查心脏。话说前些年车企宣传自己花了多少钱搞研发,是为了证明自己走了完整的流程,而现在,超出合理范围的研发费用,就算是夸大一些为了宣传,对普通不明真相的群众也没有意义,最关心的还是税务局和反贪局。所以差不多就行了。
5月份《汽车之友》代表全中国媒体参加了保时捷918 Spyder的小规模试驾,依照暴发户法则,我认为这件事也必须要得瑟一下。
前段时间还有人在行业里得瑟:“自主品牌”应该改名叫“中国品牌”。引发大讨论的时候,一定有很多合资自主的高管觉得舒坦,或许他们会想“花出去的钱终于听到响儿了”。我觉得这些人实在是太闲了,那些忙着得瑟测试赛道的长城、得瑟去美国生产电动车的比亚迪、得瑟出口又增长了的奇瑞吉利、得瑟跟微软合作车联网的观致,一定没工夫扯这个鸡毛蒜皮的小事儿。
“自主品牌”本来只是早期区别于合资上瘾大国企的泛称,既不能用来上目录,也不能据此多卖车,相安无事多年后,为什么有人要挑这个事儿呢?根源就在于:“自主品牌”企业已经给民众带来了“埋头苦干、手握核心技术”的整体印象。虽然目前的产品和品牌形象还不够高,但在国家主管部门的心里,他们都是有前途的好孩子,给了不少“奖学金”和口头鼓励,前途着实令人流口水。特别是在换届之后,自主品牌企业的前景似乎更光明了。你说,有些人能不急嘛?
那些为了官帽而不得不在合资企业里做点自主的,本质上没有这个冲动,懒散惯了让他突然去搞研发,几年之内还摸不到门道,焦虑一番之后只好在名字上动点脑筋了。这个方法稳准狠,表面上正视听,暗地里把自主研发企业这些年的成果直接据为己有。某些官员在这件事上充当了舆论的马前卒。说到官员,还记得那个匪夷所思的政令么:要求合资企业的车上都得贴上中文标识?我想知道的是:你们勒令在BMW的屁股上贴中文“宝马”几个字已经好几年了,BMW的核心技术学到手了吗?
最近还有两件被得瑟的事儿传播得更广:一是军队换牌,45万元以上的超标车将不能上新军牌;二是170万元以上的豪车将额外征收20%奢侈税。
军车更换新军牌,某些豪华品牌及45万元以上的车型被点名不得更换,这条消息之所以传播甚广,是因为太得人心,民众欢迎这样的得瑟。据我了解到的事实,确实有曾经的豪华军车不再上军牌了,可以说这条军令执行得不错。当然,45万的标准低不低、换掉的豪车是否浪费、以及军车管理都是后续的话题,不要抹杀了本次行动的效果。
170万元以上车型的奢侈税其实也是同一个问题,而我也并不担心那些超豪华车的销量。因为很辨证的事实摆在这里:1.买超豪华车的人都是成功人士,不介意多花点钱证明自己的地位,如果你发牢骚嫌贵,说明还不够成功;2.如果谁都能买得起,还能称作超豪华车吗?所以依靠这个税种来划一道线,其实也算给那些合法成功的人士一张官方认可的“成功证”。想通了海阔天空,豪华品牌应该心怀感恩。
舆论世界有喜有忧,当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得瑟”,人间百态必然要经历一个混沌时期。不过这也许是好事,就在这些忽悠、吹牛、沾沾自喜、欢欣鼓舞的得瑟中,我们的判断力增加了,正能量得到颂扬与传播,负能量被奚落或批判。所以,谁说“得瑟”没有价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