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尔森的玛乔丽

来源 :今日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xgodkil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菲奥尼娜连续3年成为《财富》评选的全美女强人第一名一样,56岁的玛乔丽·斯卡迪诺也在今年第三次荣登新出炉《财富》50位世界女强人之首,尽管这位在英国最受推崇和最有价值的女执行官在去年和今年年初的时候并不走运。
  
  玛乔丽担任英国传媒集团皮尔森出版公司(Pearson)首席执行官已经6个年头了,该公司是伦敦股票交易所上市公司,令人瞩目的是,她也是FTSE100强公司中惟——名女性领袖。
  
  由于疲软的经济和战争的原因导致皮尔森公司旗下主打刊物《金融时报》的广告收入和发行量下滑,部分舆论将矛头对准斯卡迪诺,几乎一度令她“官”位不保,但是现在看来,一切似乎已经平静下来,她还会继续领导下去,虽然《金融时报》今年还会不可避免地亏损,但毕竟公司整体业绩和她多年保持的稳健作风不是可以轻易抹煞的,理性投资者们也在耐心地等待这个市值70亿美元的公司的经济反弹。
  
  领导这家英国媒体集团的玛乔丽实际上是美国得克萨斯人,1978年的时候她还是一名美国律师,当时她与丈夫买下了一家周报《乔治公报》,在两人共同努力下该报获1984年普利策奖金,这是她在出版业的起点。1985年斯卡迪诺成为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经济学家》杂志北美分支的主管,由于她管理有方,该杂志的发行量和利润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1992年她已经是经济学家集团的首席执行官了,该集团50%的股份就掌握在皮尔森公司手中。
  
  1997年她被提升为皮尔森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时,斯卡迪诺决定将它转型为一家媒体集团,因此她毫不犹豫地卖掉了不相关的产业,然后购进有关教育和出版业的资产,将公司经营策略集中在媒体和教育两个方面,当时皮尔森公司价值才35亿美元。
  
  很快《金融时报》打入美国市场,该刊英语版的销量从刚开始的34.2万份增加到47万份。德语版也达到6万份。该刊的网站FT.com在实行新闻收费策略一年后就有了53000多名付费订阅者,2002年开始进入赢利阶段,比预期早两年。而《经济学家》杂志在她的努力下已经成为一本许多美国人必读的刊物。
  
  在教育方面,她的正确判断和投资使皮尔森公司在1998年就一举获得27%的美国市场份额。这还不算,在注重学校教育和教育出版的同时,她还在2000年大手笔收购了教育考试软件公司——美国电脑系统公司(NCS),利用该公司的系统平台,大力推广网络教育,鼓励学生们在网上购买教育内容,与老师和学校进行在线互动交流,甚至实现在线评定。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5月,新浪与北京双威启迪远程教育公司在京共同推出远程教育平台(http://edu.sina.com.cn/el)标志着中国也加入到了这个实时全世界联网的操作系统,因为这个教育平台是皮尔森名下的网络虚拟大学的中国分支。但是网络教育的盈利周期比较长,这笔投资的回报怎样还在考验期,特别是IT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对其影响深远。所以玛乔丽最为紧迫的责任还不是这个。不管怎样,我们还是看得到怎样整个教育产业在皮尔森公司中所占的比重还是一个不断攀升的趋势。
  
  在她被任命为皮尔森首席执行官时,她声称在5年里要使皮尔森公司的股价翻一番。事实上,她只用了少得多的时间就实现了。
  
  因为这些成绩,在过去的几年里,斯卡迪诺频频出现在美国女强人的名录中。实际上,除了担任皮尔森的执行官之外,她还是诺基亚公司的非执行董事和The Carter Center与 The Victoria & Albert Museum两公司的顾问,她和丈夫还共同拥有一家英国乙级足球队。
  
  但是对于公司发展速度减缓、《金融时报》收入下降等不利局面,玛乔丽还是难得清闲,她必须尽快挽救这种颓势,才能无损于她的商界美誉。
  
  《财富》杂志对她的评价是严厉而睿智的。人们发现她总能在顾客心中体现出自己产品的重要性,她所有的成功似乎也基于这一点。有媒体称她是来自得州的女牛仔,的确,这个勇敢而无惧男性社会压力的女牛仔令英国乃至世界的新闻出版业和商界折服。
  
  自1997年斯卡迪诺执掌皮尔森公司(Pearson)以来,使当时这家正面临危机的公司成功地起死回生。目前该集团公司下辖主要业务机构包括:皮尔森教育公司(该公司业务由Scott Foresman、 Prentice Hall、Addison Wesley 和 教育软件公司 NCS Pearson组成)、金融时报集团、西班牙媒体集团Recoletos、企鹅集团以及经济学家集团50%的股份,它们的一些业务目前也已经延伸到了中国。1999年该公司在玛乔丽的主持下收入达到53亿美元,经营利润总额达到8.78亿美元。该公司的《金融时报》刊物也打入美国市场,同时还出版了德语版。
其他文献
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技术能力作为支撑,貌似健全的内外部监管制度实际上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无懈可击。     通常来说,制度主义者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好的制度可以让坏人办好事”。然而,两年多以前发生在美国华尔街的那些以安然和世通为代表的一系列财务丑闻清晰地表明,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技术能力作为支撑,貌似健全的内外部监管制度实际上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无懈可击。某种意义上说,这场大规模爆发的道德危机
期刊
对他来讲,就好像坐在菩提树下冥想多年的佛祖一样,突然醍醐灌顶,豁然洞开,打拼多年的经历与感触就在这一刻被触发了。     从办公室到健身中心,1个小时的车程,由个性的宝贝吉普车开道,每星期三次,每次两个小时,杨硕知的健身计划已成定律,雷打不动。     在健身中心的杨硕知,完全盖住前额的棒球帽,两鬓均匀的好似特意挑染的白发,脱下棒球帽是光溜溜的前额,不是健美先生,也很难与企业精英等同起
期刊
中国需要塑造尊重价值创造和尊重合法财富的市场经济文化,只有弘扬这种创业文化,中华民族的小康才能早日到来!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我们认为对于“股权激励”这一领域具有最深远影响的就是,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思想。     我们所研究的上市公司高管们对社会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脑力劳动方面(当然他们的身体也很辛苦,也有体力劳动,但其贡献主要体现在其脑力劳动的价值),而且我们
期刊
跟一位风云人物的助手聊天,他说他老板的做事态度是“不能输”,凡事均悉力以赴。      这确实是所有成功人士的心态。      “不能输”代表顽强的斗志,代表尽心尽力,而不代表不肯吃亏,或者输了不认。很多人都会说:“我是不能输的!”可惜这只表示了他输了会翻脸、会发蛮。      做事必定会有成败,在做的时候“不能输”是积极的,也可以说是充分进入备战状态,筹策周全,斗志十足,好过乱
期刊
前几天去一民营企业面试,人事部门发给每人一张表格,需要面试者填写详细个人资料。其详细程度,令人咂舌不已,不仅包括教育程度、联系电话等经常项目,而且还要追溯面试者的婚姻情况、配偶单位、父母单位等等。老老实实填写到此处,总觉得好像被一位点头之交追问月薪具体几分几厘。其中一申请者甚至被迫交待亡父生前所拜官位以及现存世交几许。这家民营企业甚至没有提及任何保护面试者隐私的条款。     如今经济不景气
期刊
倘若我们的体制能有突破,通过个人理财,对居民储蓄加以导向,十万亿存款其5%就足以解决投资难题,国家幸甚!百姓幸甚!     中国的国有银行真是得天独厚,集千万储户之宠爱于一身。     计划经济时期,百姓所得有限,收入平均,市场供不应求,票证限制购买,节约是光荣传统,存款往往来自节衣缩食,百姓的储蓄是爱国储蓄。银行是垄断的,利率是一致的,银行不需有求于储户。如果不想把钱装进坛子,埋在地
期刊
很难想象要是没有这本书,我还会糟糕下去多久。     话先得从头说起。我,今年25岁,两年前刚走出校门就稀里糊涂地进了现在这家公司。当时它还是一家刚起步不久的小广告公司,算上老板也不过5个人。业务忙的时候,我又当业务员又作文案,凭着一腔热情干得尽心尽责。     俗话说“船小不经浪”,一场危机险些让公司关门歇业,困难的时候连薪水都发不下来。几个员工熬不住,走了;而我因念老板的知遇之恩坚
期刊
“本土化”已经是个老掉牙的话题了。   但在关注众多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兴衰荣辱时,还是让人忍不住对此感到忧虑。堂堂宜家,横扫欧美,为什么惟独在中国产生“错位”?堂堂微软,雄霸世界,为什么只在中国显得“畸形”?是对中国市场的水土不服,是无法与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对接,是没有真正实现本土化的“软着陆”。   微软短期内不可能为仅占全球1%业务的中国改变其价格垄断体系,但这种固执的商
期刊
自9月27日第一次路演排练以来,为中国人寿筹划上市事宜的投行人士已经再没有了喘息机会。   不论能否成行中国保险第一股,中国人寿都已驶上了海外上市融资的“快车道”。    20亿,不是30亿     目前,中国人寿上市方案已获中国保监会批准,并已向美国证监会和香港联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书。投行人士预计,如果不出现什么反复,第一次招股就顺利的话,其上市时间最快会在11月份。    
期刊
降价行动,看起来似乎是宜家适应中国工薪阶层购买力的一种“成熟”表现,但实际上,谁又能保证这不是一条弯路的延续?     “改变其实很容易”。每天乘坐电梯上下11层,林羚在电梯间总要仔细“咀嚼”宜家新张贴的这句宣传标语,只是她不太明白:这句话究竟在“诉说”什么?难道只是像标语旁新张贴的广告上说的:她早先相中的那套沙发已经很“容易”地从2000多元降到了795元吗?     无论如何,看在那套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