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站新冒险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火热的光伏电站依然无法离开政府补贴的拐杖。
  光伏电站迎来了一波井喷。
  10月16日,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与恒大集团签署协议,共同开发建设光伏发电项目,总投资额达70亿元。当月初,张家口市也与恒大集团签订协议,3年内建成投资900亿元的全国最大光伏发电项目。
  这并非孤例。在1000公里外的宁夏,成立不到一年的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民投)在此投资300?500亿元建设光伏电站。与此同时,大量光伏制造企业也走上了电站开发的道路。英利集团总裁助理梁田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今年英利在国内储备了超过1.4吉瓦的电站项目。
  资本追逐光伏电站项目的背后,是全国光伏电站装机量的快速增长带来的良好盈利预期。今年上半年新增光伏发电并网容量332万千瓦,此前国家能源局已将全年光伏装机量调高至14吉瓦。
  “光伏电站的内部收益率能达到10%左右,而且国家提供稳定的财政补贴。对投资者来说,可预期的收益和国家能源战略的要求是目前很多企业看上光伏电站的缘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逐利
  光伏电站建设可谓一波三折。
  2012年前,中国光伏制造业由于价格下滑,外部“双反”等原因陷入困境。在自救的解困路上,大量中上游制造商把眼光投向下游光伏电站领域,寄希望通过光伏电站消化日趋严重的库存,从供应商变成开发商,以谋求新生。这一轮自救让国内大量光伏上游企业选择了光伏电站。
  彼时,对于挣扎于生死边缘的光伏企业,选择进入电站只是无奈之举,他们共同目标是建成电站然后整体销售。当然,国家执行每千瓦时1元的较高上网电价,吸引了众多外部投资者。
  “一座理论运营25年的光伏电站,8年可以收回成本,保证10%以上的内部收益率。电站一旦建成,就能够获得稳定收益。”正信光伏总裁助理李倩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2013年,国家发改委出台政策,根据各地太阳能资源条件和建设成本,将全国分为三类资源区,下调了上网电价。但是持续25年的稳定收益,依然是一块具有吸引力的大蛋糕。更重要的是,获得这块蛋糕似乎不难。
  “未来20年,最有前景的替代能源就是太阳能。”中民投董事长董文标说。8月28日,作为挂牌之后的首个项目,中民投将触角伸向素有光伏产业聚宝盆之称的宁夏。投资300?500亿元,建设3?5吉瓦光伏电站,这一大手笔投资,令一些投资圈人士大呼“看不懂”。
  但是光伏行业人士认为,按照目前宁夏光伏电站0.9元/千瓦时的并网价格,3?5吉瓦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将给中民投带来60?105亿元的现金流,在6?8年内回收成本。按20年的发电寿命保守计算,发电收益达到1200?2100亿元,即使减去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项目利润也在千亿元左右。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曾经一度将电站建成转手即卖的光伏制造企业也开始保留优质电站自用。
  “光伏发电的技术相对成熟,拥有可预测的能源产出和稳定现金流,被国内一些发电集团称为晒着太阳的现金奶牛。未来,光伏电站建成之后,将成为成熟的融资工具。”李倩说。
  风险
  显然,在利益的驱使下,新一轮光伏投资潮即将来临。但这并不意味着开发光伏电站是包赚不赔的生意。
  “外部资本的大量进入有利于推动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但是大干快上容易忽视工程质量,一些光伏电站为了谋取更高利润而节省投资,采用质量不佳的光伏组件和支架来应付了事会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梁田说。
  这并非杞人忧天。西部地区光伏电站已经出现了组件高衰减率等质量问题。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对国内容量3.3吉瓦的425个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电站所用设备检测发现,光伏组件存在热斑、隐裂、功率衰减等问题。
  10月29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2014年第3季度太阳能光伏组件用减反射膜玻璃产品质量抽查结果显示,抽查企业合格率和产品合格率仅为76.7%。
  “电站开发表面上看很简单,但要做好高质量电站,需要专业技术支撑。特别需要重视发电质量。”协鑫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市场开发副总裁杨隽说。
  对于生命周期达到25年的光伏电站而言,采用低品质组件能够减少每瓦的装机成本。但是却大幅度减少了电站的使用年限,导致电站未达到使用寿命就发生衰减影响光电转化率,甚至电站提前报废,盈利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除发电系统质量风险外,并网问题一直是限制光伏发电的桎梏。由于光伏电站与电网建设周期不同步,地方电网的消纳能力有限导致的光伏“弃光”的现象已开始显现。
  国家能源局7月18日发布的一份监管报告显示,甘肃一些地区由于配套电网没有与风、光伏发电项目同步规划建设和改造,送出能力不匹配,受限比例最高可达78%。严重的消纳危机使国家能源局10月专门发文加强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并对弃光限电较严重的地区警告,暂停下达新增建设指标。
  另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是,中国光伏发电站尚未实现平价上网,企业盈利必须依赖政府补贴。如果政府补贴出现变数,整个光伏电站行业的利润就会被颠覆。孟宪淦提醒,当前缺乏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协调发展的顶层设计,也是一种潜在的风险。
其他文献
推广PPP模式呼声日涨,但PPP项目成功实施离不开完善的法律体系支持。  10月24日,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次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有关部门积极推广PPP模式(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近一个月以来,国务院和相关部委在推广PPP模式上频频发声。9月21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43号文)提出推广使用PPP模式后,财政部密集发文,要求大力推广PPP
期刊
卢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第一,进一步明确坚持改革调整的政策取向。在调整深化阶段各种深层矛盾和风险会进一步外化,呼吁刺激与回避调整的观点诉求及其影响力会增加。应继续坚守十八大以来结构性改革优先目标,以涉险犯难的决断直面调整困难,稳健推进改革与调整。  第二,适度下调经济增速底线目标。由于消化过剩产能与调减过高杠杆等具有减速效应,失衡调整期应允许经济增速暂时低于潜在增速。建议把增速底线目标
期刊
全国范围内的节地专项督察成效如何,有待下一步整改举措。  针对地方批而未供及土地闲置等问题,国土资源部从10月起展开了全国范围内的专项督察。  国土资源部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强调,要通过此次专项督察进一步摸清底数、找准问题、强化措施、加强监管,促进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落实。国家土地副总督察张德霖则表示,要突出问题导向,把专项督察作为“加快推进督察法治化”的工作来抓。  《财经国家周刊》记
期刊
俞平康 华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国有企业改革也再次拉开帷幕。  从管资产到管资本是此次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之一。其目的很明确:一是解决政企不分的问题,将企业管理运营交给市场,政府只履行股东角色而不对具体经营过多干预;二是解决企业多重目标的问题,从管资产到管资本,意味着企业只对资本负责;三是缓解委托代理问题的效率损失,国有企业所有者虚位导致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委
期刊
人民币汇率走强有利有弊,当前则是利大于弊——尤其在中国需要适度减持巨额外债的背景下。  由于10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声明偏向鹰派,随后日本央行又意外亮出超宽松底牌,外汇市场如疾风暴雨,日元、黄金都暴跌,新兴市场经济体纷纷以加息应对,本币急剧贬值。唯有人民币汇率战胜干扰,表现一枝独秀,在10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美元指数突破关键点后仍然逆非美货币跌势而上行,居然在10月末创下7个月新高,不仅兑美元汇率略微走强
期刊
我们面临这样一个抉择:城市化如何又快又好地持续下去?  自2008年四万亿经济刺激政策以来,地方政府承担的债务迅速上升。受今年房地产相关税收增幅明显回落等因素的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当前,我们面临着这样一个根本问题:未来的城市化如何又快又好地持续下去?这一问题又面临两个挑战:第一,现有的城市化模式还能持续吗?如果不能持续,如何化解其带来的债务风险;第二
期刊
尽管国家多年采取专项整治行动,但电信诈骗形势并未得到缓解。  尽管国家多部委多年来采取专项整治行动,对电信诈骗进行了严厉打击,但形势并未得到缓解。2013年,仅公安部门有案可查的电信诈骗,就超过30万件,民众被骗资金总额多达一百多亿元人民币。  “净屏行动”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研究所主任张炎滨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工信部已经牵头,由运营商为主体,配合公安部门打击欺诈短信。这项
期刊
是怎样的地方行政行为,惊动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发特急文件纠偏?  “最后还是没用,两个国徽也没用。”面对财政部2014年4月下发的一份特急文件,孙伟(化名)指着落款上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两个部门的红章,无奈地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作为一家大型水电企业的负责人,孙伟在2013年9月向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反映情况,询问云南省工信委和财政厅征收的“临时电价补贴奖励资金”是否合法。  2013年10月,
期刊
万亿美元低空市场即将开放,但盈利能见度并不清晰。  中国低空市场正在跨越最后藩篱。  10月14日,在四川绵阳举行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研讨会传出消息,有关部门正抓紧研究在全国范围进一步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一系列对通航发展有重大利好的政策近期有望相继出台。  据业内估计,未来10年国内通用飞机需求总价值将达155亿美元。“整个产业链总价值能过万亿美元。”北京军事科学院军制研究部研究员栾大龙对《财经国
期刊
研究人员正在寻找更安全、能量密度更高的材料,以换掉锂电池。  2014年9月,苹果公司发布了新一代iPhone,和此前历代产品一样,这款最新的智能设备,处理器和图形芯片性能又获得了大幅度提升。  然而,苹果及其他手机制造商从来不会在发布会上提及,有一个组件多年来一直没有变化,那就是锂电池。  不管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还是如今异常火爆的特斯拉电动车,所有电子设备使用的锂电池技术,和1991年索尼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