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育人充满文化韵味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三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gre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文化是什么?它是每一所学校与众不同的气质,掩映在校园一草一木、一墙一壁间,洋溢在课堂师生一言一语、一问一答的互动中,内嵌在一人一课表、一课一优师的社团课程里,它如一片香茗在书香浸润中慢慢沉淀,沉淀在师生们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间,它是校园的精气神,是学校风格的DNA。校园文化是软实力,但这种软实力的凝聚需要多年的硬功夫。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基于自身的历史传统和实际情况,在区域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独特而生动的教育生态。
  一、完美文化:凝萃校园文化魂魄
  走进姜堰行知實验小学,你会看到由师生投票确定的“蜜蜂班”“向日葵班”等一个个充满朝气与活力的班名取代了原先的冰冷的数字牌号,从班级愿景、班名、班徽、班呼、班风到班主任寄语等教室外墙上的标识一样不少。这是该校缔造“完美教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姜堰持续推进“完美文化”的一个缩影。
  《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雷夫老师说过:“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从2012年起,姜堰各校启动了“缔造完美教室”活动,以“完美教室”为发轫,浓墨重彩地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完美教育系列文化。教师发展中心教科室主任杨爱军说:“当下,我们需要从儿童视角去重新定义教室,教室应是图书室、实验室、实践基地、师生的舞台,是师生心灵对话和生命互励的栖居地。”姜堰教育的完美系列文化就是从一间间小小的教室里生长起步的。班班都有图书角,孩子们把自己最喜欢的图书带到这里分享;班班都有生物角,孩子们把自己喜欢的小花、小草、小动物带进教室里天天养护;班班都有自己的节日活动,孩子们可以在自己的节日里吟诵放歌,舞动青春。此时的教室不只是狭小的物理空间,而是无限宽广的原野。在这片原野上,书香陪伴成长;在这片原野上,孩子们有了爱心和责任,能够深刻体验生命的无价与可爱;在这片原野上,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使班级精神、师生价值观自然孕育而成。


  走进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三水校区教师办公室,“书香雅室”墨香飘逸,荡漾着浓郁的研究氛围;“杜威教育思想研究室”富有人文气息,洋溢着和谐团结的旋律;“幸福驿站”主题突出,美观大方,充满温馨……一个个教师办公室,变身为校园内一处处亮丽的风景。办公室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集中呈现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文化素养和精神风貌。继完美教室创建后,姜堰教育局将完美文化延伸到办公室,要求广大教师团结协作、群策群力、合理规划、巧妙设计、精心选材,对办公室进行美化,营造温馨、团结、积极的办公室文化,并提出了“四有”具体要求,即有环保的气息,硬环境讲究干净和绿色,软环境要讲究文人气息;有和谐的关系,教师之间要形成宽容、互助、团结和沟通的良好氛围;有敬业的氛围,教师之间要多研讨、多微笑;有浓浓的书香,案头、报架等处要摆放报刊书籍。完美办公室建设,掀开了完美系列文化的一个新篇章。
  校园文化,由一个个生命场互动而成,只要有师生行走的地方,就应该有文化的触角和呼吸。从完美教室、完美办公室建设开始,姜堰教育人驰而不息,疾步稳进,不断深化完美文化建设内涵,又推出了完美课堂、完美课程、完美团队等校园文化系统性建设工程,出台了“小学教育重点聚焦的20个细节”、“小学生应养成的100个好习惯”区域指导性实施意见,让学生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文化的引领。让100幅名画、100首名曲、100个体育小游戏等走进校园生活,引导以美育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的发展要求落实到学校常规管理中,将文化触角延伸到学校生活的每个角落。
  校园文化的活力在哪里?在于活动。每年教师节风采展示活动成了姜堰教育的“春晚”。这个舞台上有牵手孩子在版画世界里放飞梦想的学生社团守望者李如芳老师,在河东社区成立了首个校外辅导站的社区教育志愿者朱进老师,用坚守和站立成就均衡发展的风景的交流教师火炬手王燕老师,扎根一线唤醒更多教师向幸福出发的教育服务践行者刘秀凤教研员;让优秀的孩子飞得更高、更远的优秀学生助梦人王宏官老师;让每个学生心中充满阳光的学生心理按摩师刘小明老师;用一颗虔诚的心铺就学生成长的天路的雪域高原支教者张友芳老师;用艺术点亮孩子未来艺术之路的领航人翟晓军老师;呵护农村幼儿,被称为幼儿心中“老师妈妈”的农村幼教耕耘者缪月娟老师;给每位教师搭一架向上的梯子,去触摸最美的梦想的教师发展领头雁沙华中校长……从2011年的“爱的承诺”、2012年的“魅力杏坛”、2013年的“身边的美丽”、2014年的“心中的明灯”、2015年的“最美的梦”到2016年的“心向远方”教师节风采展示活动,每年一个主题,每年推出一批优秀师德典型,用纪录片、小品、沙画、动画、舞台剧等多种舞台展示形式来讲述师德榜样们在各自的教育天地里筑梦、追梦、圆梦的故事。那些有血有肉、真实动人的镜头代替了过去苍白无力的说教,100多个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绚烂了节日的舞台,100多个大爱无疆的草根榜样点亮了节日的星空,让优秀师德文化的力量直抵内心,震撼灵魂。
  如今,包括完美教室、完美办公室、完美课堂、完美课程、完美教师团队等在内的“完美教育”系列校园文化,已经成为全区所有学校的文化追求,2000多间完美教室给孩子美好的回忆,300多间完美办公室延续家的温馨,150多个完美教师团队以优雅的姿态让姜堰教育走得更远。
  二、书香校园:涵养学校文化气质
  阅读是学校文化的根基,一个学校可以没有高楼,但不能没有书香。姜堰持久推进“大阅读”工程,用阅读改变校园气质。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早在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的三年前,姜堰就启动了“星级图书馆”评定活动。所有学校均按照省教育装备Ⅰ类标准建成标准化学校图书馆,每年不少于10万元的经费用于购置新书,全区学校图书藏有量达到250万册,城域网拥有共享电子图书30万册,电子期刊500多种。所有学校图书馆全天候开放、全开架借阅,确保学生每学期到馆不少于10次。同时还要求各校在楼角、走廊、过道等处设立“快乐书吧”“漂流书屋”“好书驿站”等开放阅读区,让图书从图书馆“深闺”中漂流到班级图书角、学生宿舍,漂流到孩子们触手可及的地方。“带一本书上学、带一本书回家”已日渐成为姜堰学生最喜欢的生活方式。   2016年,金秋十月,在东桥小学教育集团凤凰园校区正在举行“悦读争章,筑梦未来”读书授章活动,陈存梅校长为孩子们一一佩戴荣誉奖章,孩子们那一张张笑脸荡漾着发自内心的自豪与幸福。阅读,是一所学校的文化底色。为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姜堰一直倡导师生过一种“晨诵、午读、暮省”“每天集中读书一小时”的“书”式生活。实施教师“读写体艺221”行动,为青年教师开列书单,助推教师广泛阅读;每月开设“三水讲堂”,邀请知名学者专家定期开讲,引领广大教师专业阅读;开通姜堰教育博客和博客微信,引领教师读书写博,定期舉办博客大赛,公开出版教师博文集;定期开展“书香校园”“阅读导师”“阅读明星”、优秀文学社团、优秀校刊社报评选,培植阅读典型。区级中小学双语美文诵读、读书征文演讲、汉听成语大赛、英语课本剧等赛事展示阅读成果。成立区级“小作家协会”,邀请知名作家来姜堰,指导爱好文学的学生读书写作,助力他们的文学梦、作家梦。各校纷纷成立师生文学社、读写团,定期开展读书沙龙、经典讲堂等主题活动,作为校园“四节”之一的“读书节”已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规定动作。为激发学生持久阅读、深度阅读的热情,各校积极探索“大阅读”评价激励机制,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南校区实施的“悦读币”制度,让爱读书的孩子获得额外的奖赏,凭借“悦读币”在校园商店里可以兑换书籍和学习用品。还有不少学校推出的读书考级制度、成长档案读书成果记载制度,图书馆读书成果展示区活动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读书兴趣,让学生享受读书的快乐。
  阅读的路上,需要一群人携手前行。“一本经典在手,一位名师引领,一群书虫追随,一段悦读时光”,2016年4月,“凤凰读书吧”电视栏目应运而生,通过“书吧”式自由开放的交流互动形式,每期解读和推荐一本好书,促进师生共读、家庭阅读。不少家长自发带着孩子来到节目录制现场,积极参与,交流互动,重温经典,畅读新书,创下了较高的收视率,掀起了全民阅读的新浪潮。目前已录制50多期,除定期在电视台教育频道播出,节目还将作为全区各校推进“大阅读”的课程资源。此外,两年一届的“五有书香家庭”风采展示活动,大大推动了书香家庭建设。有一架好书,有月度亲子读书计划表,有每天固定的亲子读书时间,有亲子读书笔记,有一处亲子共读共写的网络空间,已成为姜堰许多读书家庭的“标配”,活动现场曾邀请黄蓓佳、曹文轩、迟慧等孩子们喜爱的作家为获奖家庭颁奖。现在,姜堰藏书千册以上的家庭越来越多,晚饭后的亲子阅读成了很多家庭的幸福选择,周末的图书馆、书城也成了家长和孩子们常去的地方。
  诚然,推进“大阅读”的推进,如果没有课程支撑,就容易陷入“浅阅读”“伪阅读”的泥淖。姜堰区借助课程整合推进“大阅读”工程,实施“区级+校本(师本)”计划,每学期以及寒暑假,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年段实际,均推荐中小学生双语阅读内容,明确提出将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大力推行单元整体推进的群文教学、主题阅读教学、一篇带多篇的群文教学等课堂样态,积极探索文学导读课、阅读分享课、阅读欣赏课、阅读创作课等多种课外阅读课型,真正实现建立在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融合基础上的海量阅读,保证“大阅读”课程化。各校结合校情在阅读课程建设上不断创新,如省姜堰中学的梯度阅读课程、励才实验学校的读写共生阅读欣赏课程、实小城南校区“手指上的阅读”课程、东桥小学的课内外对比阅读课程、儿童诗诵读与创作课程、蒋垛中心小学的读写编演课本剧课程、区实小三水校区的英语戏剧阅读课程和童谣读写课程、白米小学的童画阅读课程、王石小学的古诗文诵读课程,区实验幼儿园、东桥小学幼儿园的绘本阅读课程研究等,完善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材编写、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课程体系,逐渐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校本阅读课程特色,有力推动了各学校办学品质提升,提高了师生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同时,姜堰教育局还借助考试评价改革引导教师真心实意抓“大阅读”,在小学中高年级推行“变脸文考”,语文、英语突出学生阅读面和阅读能力及迁移运用、综合表达能力的考察,让书读得越多读得越深的班级、学生在考查中脱颖而出,把学生从课本的小泥潭、题海的大浑水中解救出来。“大阅读”工程也给姜堰学子拥有满满的获得感,连续多年,姜堰区高考语文比省均分高出近20分。
  全方位、全覆盖、立体化阅读引领,让阅读成为师生成长中最丰富的精神动力,让阅读涵养学校高贵、优雅的文化气质。
  三、课程整合:积蓄文化育人力量
  在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南校区的校园西侧有一片生机盎然的小农场,这里四季瓜果飘香,笑语盈盈。这里原本是学校里的一块荒地,2012年,学校老师带领一群孩子和家长共同动手,剔除垃圾,铲除杂草,翻土、施肥、种植……劳动创造了果实,也创造了语言,创造了最美的诗句。一些语文老师走进了小农场,他们在这里引导孩子们观察、说话、写作……后来,美术老师也将目光投向了农场,他们带领孩子们将收获的萝卜、山芋雕成了可爱的兔子、飘荡的小船、高高挂起的灯笼……再后来,越来越多的老师把农场作为第二课堂,科学老师在这里引导孩子认识土壤、了解植物;综合实践课的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搭野锅、烤山芋、卖萝卜……在这片农场,老师和孩子们共同想象、描绘、创造,就像那金黄的向日葵,永远追随着太阳拔节而长。
  2014年始,伴随着全区小学课程整合实验的全面推进,学校积极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路径,以小农场为课程基地,将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等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开发了“快乐农场”校本课程,确立了“会探究、能生存、爱生活、有梦想”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包含农耕文化、快乐种植、科学探究、田园说写诵、创意刻绘烙五大板块,共15个教学内容,大约用124课时来认识各类农具,学习科学栽培的方法,研究土壤的奥秘,诵读经典田园诗文,描绘绚丽农场,了解生命的延续等,引导学生亲近自然、亲近绿色,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在生活中学习并学以致用,促进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和沟通,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健康发展,实现了“农场活动”向“农场课程”的转变。   江苏省原教科所所长成尚荣先生认为“学校为学生设计了什么样的课程,就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生活”。在“核心素养”语境下,如何发挥课程全面育人功能的最优化,姜堰教育人坚持用课程文化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通过课程整合,让课程真正朝向儿童生长的方向,让文化在课程这块重要的土壤里生根。为保证课程整合不加重学生负担,不降低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在长期实践研究中,姜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课程整合路径,在学习空间上,体现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学习内容上,体现活动课程、综合课程、学科课程的有机结合;在学习方式上,体现实践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
  一是构建“跨界协同”的学科课程。语文学科实行“大单元主题教学”和“典型课文”教学改革,按主题重整,以一篇带多篇,确保每学期拿出8节课时专门用于课外阅读指导。英语学科,采用情景剧表演、动画配音、场景对话等形式,扩大学生英语阅读量,确保每学期至少拿出3节课时专门用于课外阅读指导。数学学科,以“核心概念”为基础,探索结构化、模块化教学,确保每学期用4-5课时进行数学主题阅读。品德学科,将“少先队活动、节假日活动、八礼四仪、一百个好习惯”等4项专题教育内容融合进品德学科教学。科学学科,将“科技活动、预防艾滋病、禁毒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国防教育”等专题教育内容整合进教学。音乐、体育、美术学科,编制百首名曲、百个游戏、百幅名画,分别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专题教学整体设计,分级安排,各年级段有不同目标和实施要求,由低到高逐步提升。二是实施“灵动周三”实践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学科,实行学科间整合,将“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研究性学习、基地实践、参观访问、社区服务、电影观赏”等七大主题模块整合在一起,形成以自主性、体验性、开放性、生成性为特征的主题模块实施教学,规定每个主题实施的方式和课时,提出实施的建议以及成果的展示方式。为保证主题模块教学有充足的实施时间,每周三下午3节课集中上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动手开垦校园小农场,走进校外实践基地。三是实施“多彩周五”特色课程。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实行校级和班级社团走班整合,学校特长教师和校外特聘教师相互补充,学校传统项目和地方特色项目相互融合,学生课内训练和课外巩固有机结合,周五下午2节课集中联排,保证社团活动有充足的训练时间和活动空间。在活动项目的挖掘上,着眼社团课程建设,做到成熟一个项目保留一个项目,保留一个项目打造一个特色。兴泰小学“二适”墨香校本课程,溱潼小学的“印象溱湖”版画校本课程,就是带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先后被确立为江苏省基础教育省级课程基地。
  为激发教师开发课程主动性,让教师拥有课程实施的自主权,2014年,姜堰區启动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创新班建设,鼓励教师解放思想,打破依“纲”扣“本”的教学常态,依托自身优势,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融通学科素养之间的联系,从年段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选择整合教学内容。教育局以教育奖励券的形式购买教师成熟的班本微课程,让特色课程在城乡学校流动起来。在鼓励改革创新的氛围下,语文学科的快乐诗教创新班、诗经文学审美创新班、主题读写教学创新班、绘本“悦读”创新班,数学学科的数艺融合创新班、趣味珠心算创新班、主题拓展创新班,英语学科的戏剧教学创新班、“读写绘”创新班,科学学科的“手指上的科学”创新班、“环保小卫士”创新班、美术学科的悦心童画创新班、趣味纸浆艺术创新班等174个创新班如雨后春笋,生机盎然。音乐游戏化创新班刘红梅老师《基于快乐教育的音乐游戏教学法研究》一文荣获2016年江苏省“教海探航”一等奖,白米中心小学潘兆良的“童画融合教育”校本课程荣膺全国新教育实验十佳卓越课程,姜堰区小学综合学科课程整合研究成果获省一等奖,被评为省中小学精品校本课程。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实践,“生命有光彩、课堂有成就、实践有底气”成为姜堰所有课程整合实验教师的共识,逐渐形成了课程文化的区域特色,彰显了区域课程文化的蓬勃生命力。
  四、一校一品:彰显学校个性风采
  “自从上了初中,我家小孩比以前懂事多了,知道体谅我们做父母的了。参加了学校的晚会后,我和他爸爸对学校的‘家’文化教育了解更深入了,‘家’文化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太有利了……”在跟班主任沟通时,励才实验学校初一(5)班小徐的妈妈这样说道。为了彰显学校特色,励才实验学校每年都举办“励才就是我的家”中秋晚会,向社会各界展示学校“励家国志,成天下才”文化风采。
  校园文化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引擎,是区域教育质量的核心竞争力。“十二五”期间,姜堰区明确提出,要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以文化厚实学校底蕴,以文化引领学校发展,并把“一校一品”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几年来,姜堰区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指导各校在加强精细管理、推进规范办学的基础上,开展既体现共性,更体现个性的“一校一品”建设,引导各学校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和学校发展方式,扬长避短,错位竞争,形成了开放包容、多元丰富的特色建设体系,以学校的个性风采丰富全区百花齐放的校园文化发展格局,提升了办学影响力。
  在大力实施“一校一品”之初,面对少数学校找不到文化建设方向,品牌缺乏活力的现状,姜堰启动了校园文化改薄工程,成立校园文化建设专家组,帮助学校寻根立魂,依托已形成的历史积淀、特色项目等,精准定位自身文化坐标,明确“一校一品”学校文化发展方向。文化改薄工程,使曾经的弱校容光焕发,老校抽出了新芽。
  蔡官学校地处姜堰西南角,由于教学质量垫底、校长和教师工作热情不高,一度难以招生、濒临撤并。在教育局专家组的帮助下,学校从自身传统特色项目“摔跤运动”入手,梳理了历年来摔跤运动取得的巨大成绩,提炼出“摔倒了站起来”的校训,将“冠军文化”作为自己的文化基因,进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引导学生“不怕输,努力赢”的心态勤学苦练,立志成才。如今,蔡官学校在“冠军文化”引领下不仅能够留住自己生源,还能在中考中迅速争先进位,上演了一出薄弱学校靠文化引领绝处逢生的精彩大戏。   地处姜堰东南革命黄桥老区的大伦中心小学同样在精准定位中找到了“一校一品”建设的切入点。学校原名“崇实学堂”,有着100多年的办学历史,在文化寻根之旅中,学校进一步凸显“崇实至上,尚美育人”办学理念,将崇实精神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以“崇实讲堂”、“崇实农场”、《崇实·紫薇》校报等为文化载体,不断引领学校从一个薄弱农村小学蝶变成了泰州市农村小学的一所窗口小学,一所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社团,是校园文化中最活跃的因子”,基于这样的共识,姜堰各校依托社团建设,注入文化基因,放大“一校一品”活力。地处城郊结合部的桥头中心小学,依托当地“一门五都督,三科两状元”状元历史文化,借助校园足球载体,搭建学生多元发展平台,在倡导“校园足球,我的角色我做主”的理念下,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自主选择球员、裁判员、解说员、足球宝贝、拉拉队员、校园小记者或球迷等任一角色参与校园足球活动,让每一孩子都无拘无束地享受自己喜爱的绿茵角色。踢足球、写足球、说足球、画足球、唱足球、赛足球等,校园成了足球的快乐大本营,真正实现了校园足球的全员参与和普及提高。2015年,该校荣获江苏省国家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16年,成功入选为2017—2020年度江苏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提、拉、抖、抛,小小空竹在空竹小达人黄宇泽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时而高过头顶,时而穿梭腿间。“左右望月”、“立盘丝过腰”、“立盘丝自抛自接”、“玉带缠身”,一个个高难度的动作被他演绎的出神入化。全校师生人人会抖空竹,抖空竹不仅发扬光大了体育传统项目,而且抖出了学校的精气神。其实像这样鲜活的例子还很多,比如溱潼小学“印象溱湖”版画项目、兴泰小学“二适”书法项目、东桥小学教育集团的棋韵文化项目,都已经有了饱满的文化色彩,先后被评为江苏省课程基地工。面对“一校一品”蓬勃发展的勢头,区教育局局长武晓明说,学校仅仅有特色还远远不够,特色背后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校园文化的支撑。围绕这个文化定位,才能带动学校的全面发展,提升学校品质。为了深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提高学校文化凝聚力,展示教育新形象,区教育局又组织开展了“校旗、校徽、校歌、校训、形象片”等“四校一片”学校文化标识征集展示活动,不断对“一校一品”进行完善和补充。
  经过数年的潜心孕育,姜堰区校校有特色,提炼和形成了诸如白米小学“和雅文化”、张沐小学“润文化”省姜堰二中“本真”、罗塘高中“若水”、沈高学校“绿色生态”等个性化的校园文化。正是在校园文化的映照下,梁徐中心小学科技教育硕果累累,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罗塘校区琴韵悠扬,桥头初中篮球独步泰州,励才实验学校扇子操、武术操气势恢宏,实验初中女子足球勇夺全国冠军,蔡官学校年年都能省级以上比赛摘金夺银,梁徐中学腰鼓,仲院中心小学滚莲湘,俞垛小学舞龙,更是将活动课程与民间艺术、审美教育融为一体,给校园增添无限生机和活力,全区已经初步呈现出一校一品、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泰州市委书记蓝绍敏调研泰州教育时说:“姜堰每个学校一校一特色,可以随时参观,也是非常好的,对孩子们成长成才、全面发展很有帮助。”
  五、牵手新教育:追寻教育文化朝向
  “为姜堰教育加油!期待第一个区域新教育实验样本绽放新的精彩。”2016年8月23日,在得知姜堰区实召开了新教育实验工作推进会的消息后,全国新教育实验发起人、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先生发了这样一条微博。为何一次区域的推进会能够得到朱永新先生的关注呢?这背后其实是姜堰教育人在新教育实验道路上十多年如一日的坚守与耕耘。
  早在2003年9月,姜堰就成为全国第一个区域整体加入新教育的实验区,并开始以行政推动的方式推进区域实验。2005年,姜堰承办了新教育实验系列行动之一的“建设数码社区”全国现场会。朱永新先生走进位于姜堰西北角的农村学校——里华中心小学,指导新教育实验工作,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2016年10月21日,时隔11年,朱永新先生再次走进姜堰实验区,在了解姜堰多年来开展新教育实验工作的情况,并参观了几所学校之后,他由衷的赞叹:“姜堰的新教育实验,一路走来,一路精彩。有太多值得向其他地区推广和宣传的亮点了!”在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体城南校区,还欣然为学校题写了“童心最美”四个字作为激励。
  如今,新教育实验在姜堰不单单是落地生根,已然呈现出恣意生长的样态。这不仅因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已成为加盟校,所有学校均在醒目位置张贴了新教育“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这一文化标识,更在于,如今姜堰新教育实验,早已经从原先的行动自觉上升到了文化自觉的程度。从行动到文化,带来的是整个区域教育精气神的提升和文化气息的浓郁。
  “当下,缺失文化的教育已将学生带入了一个他们倍感陌生和抽象的地带。教出来的孩子可能是一些有知识没灵魂、有技艺没根柢、有智力没情怀的‘机器’。我想,解决这一危机的关键,就是真正地让学校重新发现生命的意义、文化的价值。从这一点来看,新教育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教育文化方向的指引。”在谈及姜堰与新教育“缘分”时,姜堰区教育局副局长林忠玲这样解释道。因此,近年来,姜堰一直把践行新教育的十大行动,作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区域教育品质提升的重要抓手。在多个颇具影响的“大动作”上,都带着明显的“新教育”痕迹。2016年,该区率先在全省启动中小学“云桌面”建设,新建近千台学生用“云桌面”终端和二百多台教师办公用“云桌面”终端,多所中小学使用上了全新的“云桌面”机房。在课堂文化的建构上,姜堰也始终把握时代动态,“智慧课堂”“梦想教室”应运而生,这些改变其实就是对新教育实验“建设数码社区”这一行动拓展和延伸,是立足于区域实际的有益实践。
  作为新教育姜堰实验区具体负责人,姜堰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科部主任杨爱军这样评价姜堰的新教育工作:“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是我们在文化立校、文化强教工作中的指引。但是,我们也知道,再好的理论指引不可能完全和区域实际相契合,为此,我们多年来一直在践行的过程中,注重吸收和创新,走出了属于姜堰自己的新教育之路。”的确,对照新教育实验提倡的在十大行动,姜堰结合区域实际,提炼出了本土化的目标追求——“十个一”,即一书一世界、一人一博客、一周一行走、一生一舞台、一课一风格。一人一平板、一月一主题、一班一风景、一人一课表、一校一时空。   在“十个一”的文化气场浸染下,学校改变,教师改变,学生改变。以“一师一博客”为例,它对应的是十大行动中的“师生共写随笔”这一行动。为了给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写作的平台,姜堰建立了教育博客,全区5000多名教师开通博客并积极撰写。诞生了一大批教育写作爱好者以及第二实验幼儿园、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三水校区“写作团”这样的写博群体。该区还定期组织博客博文大赛,评选先进,以激发教师写作的热情。叶甸中心小学的马军老师,是第二届博客大赛的“十佳”获得者,他通过写博客,发现了更好的自己,如今不仅在博客平台上收获了大批粉丝,身为农村教师的他,还跻身区作协的会员,更是省首届散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值得一提的是,省首届散文大赛十个一等奖中,姜堰占据了三个,而且都是教育博客的博主。可以说,写博客,已经成为姜堰教师的一种文化追求。
  2016年10月21日,朱永新先生走进了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南校区,在这所新建不久的城郊学校,朱永新先生和在“小农场”里忙活的“农场主们”有了亲切的互动,品尝了孩子们的劳动成果,还一起参加了劳动。在“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理念引导下,城南校区结合实际,提出了“享受自由生长的童年”这一口号,并且将“自由生长”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文化符号。“有才你就来”,师生自己走上舞台展示自我;“我们在长大”十岁成长仪式,成为仪式教育的样板……“每天一睁开眼,想到我又要去学校了,我就充满了期待和力量。”在谈到对学校的印象时,该校五年级(2)班的宋诗颖同学这样说道。
  2016年9月29日的全区“推进每月一事”现场会上,该区南苑学校、娄庄中心小学给与会者带来了学校推进每月一事的丰硕成果。地处姜堰东北角的农村小学娄庄中心小学,坚持从细节做起,从小事做起,聚焦学生习惯养成,他们的“孝老敬老”文化节,在全区产生了很好的品牌效應。自携手新教育实验以来,姜堰的教育生态不断优化,也享受着新教育实验带来的红利——张甸初级中学徐秀忠老师的班级被评为全国十佳完美教室,区第四中学石建华老师被评为全国年度榜样教师,白米中心小学潘兆良老师领衔的“童画课程”入选全国十佳完美课程,更有多所学校、多人被评为“先进学校”、“先进个人”。
  “对于新教育实验工作,姜堰在历史源头上就与‘第一’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今后的工作中,尤其在区域教育文化的提升上和传播上,我们有底气坚信,还能创造更多的‘第一’,打响我们的教育品牌。”姜堰区教育局局长武晓明对于姜堰未来的新教育实验工作充满信心。
  校园文化好似春在枝头悄悄发芽,每一位师生在耳濡目染中,沾满花香,受到熏陶与影响,自觉不自觉地“化”入其中,内化成一种习惯,升华成一种品质。在区域推进校园文化的进程中,姜堰教育人以文化的力量徐徐拉开素质教育的帷幕,一场文化之舞正曼妙演绎。
其他文献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对于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有着很大帮助。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辅助工具,其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可以提供清晰的思路。我们在学习数学当中会用到许多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方法是在解决数学问题当中最为常用的思想方法,同时也是最为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其原理就是将数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一些转化过程,归入到已经解决或容易解决的问题当中,合理科学的掌握转化思想方法对我们的思维能力
期刊
嘉鱼一中 本定理是微积分学中最重要、最辉煌的成果之一,但在定理推导的理解上会有一定难度,同学们要作好啃“硬骨头”的心理准备.力争理解定理的推导过程,充分感受积分思想,为进一步深造奠定好的基础.笔者就这一节的学习上作些初步意见.    一、定理学习  1. 定理产生的必要性  由定积分定义我们可以求积分:[01xdx],[12x3dx],但求解过程繁锁,同学们出错可能性大,有没有简便易行的方法呢?
期刊
解答有机推断的关键是找准突破口,即“题眼”,找“题眼”的方法很多,而有一类“题眼”也是屡见不鲜,即“无机物用量”。下面我们谈谈此类问题的常规考查方式。    一、判断有机物中官能团的种类  例1 有机物A是植物挥发油的一种成分。对其分子组成结构的研究中发现:A的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150;其中C、O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0.60%、11.94%,且A完全燃烧的产物只有CO2和H2O。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
期刊
图象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在近年的教材、考试中均有较大的加强,在各种物理情景中都有图象的应用. 在试题中图象既可以出现在已知中,也可以出现在未知中,或用它当作解题方法运用. 尤其对新图象更要清楚图象最基本物理意义的应用.   例题 某同学利用DIS,定值电阻[R0]、电阻箱[R1]等实验器材测量电池[a]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实验时多次改变电阻箱的阻值,记录外电路的总电阻
期刊
当您在餐馆吃完饭后,您会怎么处理剩下的食物呢?是任它们被倒进泔水桶里还是找服务员拿一个doggy bag(打包袋)打包带走呢?  顾名思义,doggy bag 本指“装狗食的袋子”,也就是说,您可以把在餐馆吃剩的食物打包回家去喂狗。不过,日常生活中,食物到家后往往进到了主人肚子里,所谓的“带点狗食回家”仅是顾及面子的借口。而这正是“doggy bag”(打包袋)产生的渊源所在。现在人们习惯用get
期刊
课程一词的语源出自拉丁语,本意是“跑道”(currere)。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课程建设就是为学生铺筑的一条助力成长的“跑道”。铺筑这条跑道,绝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们尽快抵达目的地,还应充分关注孩子们行走过程中沿路的体验和风景。  教育管理的核心是课程管理,而课程管理的核心在于对现实资源的有效整合,它必须植根于学校的文化传统,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文化追求。长期以来,姜堰区第二实小康华校区人坚守“大
期刊
对于文言文教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语文教学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文言基础知识的教学,也要注重作品内容和思想价值的深入挖掘。高考背景下,文言文教学只重言不重文的现象愈演愈烈,导致学生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对作品內容缺乏了解和认知,学生只知言不知文。尤其是像《兰亭集序》这类集“书、文、思”于一体的传世佳作,
期刊
同学们,你们听过细胞的“太空婚礼”吗?这场发生在“神舟四号”飞船上的“婚礼”可不一般,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首先,被用作“新郎”和“新娘”的细胞都是同性的体细胞,而非生殖细胞;其次,“新郎”和“新娘”将被完全融合成一种新的细胞。返回地面后,这些新细胞将是含有“新郎”和“新娘”所有基因的新品种。“太空婚礼”究竟是如何进行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一、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和原理  动
期刊
一、研究目的  滇池和抚仙湖构造条件基本相同且处于相同的气候区,自然沉积环境差别不大。但目前两湖所面临的环境压力和受污染程度相差较大,这与人类活动强度的差异密切相关,这体现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整体性,但不同的人类活动对湖泊环境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这体现了其差异性。本文通过对比近20年云南省昆明市和玉溪市两市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分析出两个湖泊沉积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差异,并分析其发展趋势。为滇
期刊
人,往往就是这样,不知道珍惜拥有,一旦失去才知珍贵。于是,漫漫人生路,有多少人喟叹:年华不在,覆水难收。能不能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知道如何珍惜拥有。  其时在这个世上,我们都是富足的,但欲壑难填,多数人在追寻所谓的功名利禄,其实是在舍本逐末。我们能闻到的花香,听到的鸟鸣,能看到的五彩缤纷的世界,能感受到的亲人那无私的爱。这才是我们最应该去珍惜的。不要说这太寻常,当你真正失去它们时,你才会深深地体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