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

来源 :当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sic57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发现了两种现象:一是课堂上教得呆板,内容枯燥,无生机,学生不感兴趣;二是老师讲得生动,学生也很有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但教学内容比较空泛而不易落实,教学的重难点也不易把握,课后学生无收获。表面上看,虽然后者优于前者,但实际效果两者相差无几。为此,我一直在探索怎样才能把中学语文课教得既实且活,既能加强训练,提高能力,又能让学生得生动活泼,即实而不死,活而不空。因此,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应在教学中从“明”、“实”、“严”、“效”等方面入手:
  一、“明”,就是明确教学目的,明确重难点
  在开学之初,老师就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明确每学期、每单元、每一课、每堂课的教学要求和重难点。语文课本是由一篇篇文章组合的,虽然有知识短文,课文前面有提示,后面也有思考题和练习题,但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求和重难点不像数、理、化那样有系统,教学时极容易重复,抓不住重点。我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研究教材,综合学生实际,理清了全册和各单元的教学要求和重点,制定了教学计划。在教学时,力求做到每篇课文、每堂课的教学要求和重难点都能明确,使学生每堂课都有收获。
  二、“实”,就是措施落实
  对教学的要求、重难点要有落实的措施,不能让教学的要求和重点停留在计划和备课之上。“实”和“明”是有联系的,要求不明,重难点不清,措施就难以落实,反之,要求和重难点虽明,但措施不实,也同样难以有效地贯彻。例如我在教《木兰诗》一文中,要求学生理解写法上的详略处理,于是在教学时就安排学生找出这首诗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是怎样写的。同时引导学生;反复阅读,然后进一步研究为什么这样写,这与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联系。这样就使教学的要求和重点得到了落实。
  三、“严”,就是严格要求学生
  听、说、读、写都是语言能力的训练,都要求形成训练的技能和良好的习惯,必须有严格的要求。例如:写字要求正确、整齐、美观,作业、作文本上就严格要求,凡是写得不正确、不规范的就退给学生订正后再批改,鼓励和表扬作业整洁、美观、有进步的同学,批评书写潦草、马虎的。古人云:“教不严,师之惰。”学生基础的好坏,好习惯的形成,和老师的教学方法有直接的联系。
  四、“效”,就是在教学中讲实效
  教学要讲效率,不能只管耕耘,不计收获。在教学中我的做法是:
  1、要备课时先考虑效果,教什么?怎么教?安排哪些活动?布置哪些作业?都要从课本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周密思考,提出恰当要求,选用合适的教法,以增强教学效果。
  2、上课时讲究效果,随时随地观察学生的反应,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学内容和方法。例如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果连续几个人启而不发,那就可能是问题偏深、偏难,就要及时地降低难度或进一步加以诱导,为学生铺路、架桥,使之登临彼岸;反之,若所提问题学生轻而易举回答出来,那可能是问题提得偏易、偏浅,就要加问几个为什么,把学生向纵深引导,使之得到新的体会,有时还可以引而不发,把难点留给学生思考,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时随时注意学生对知识的反馈,老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适当改变、调整,就能使师生之间形成默契,达成共识,就会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之后了解效果,可通过口头提问,或作业反馈,或书面检测,了解教学效果。但学生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形成,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在一个阶段之后或适当时刻去了解。重视及时了解教学效果,不仅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便于自己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做到心中有数。
其他文献
培养学生的写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目前,高考对书面表达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对我们教师来说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我们不仅要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表达的基本功,而且还有要计划、有步骤地使学生掌握写作基本方法、技能和技巧。我们应从初中抓起,不能只等到高三再加强训练,部分老师忽视了这种练习,所以造成学生在高考中书面表达失分较多,成为薄弱环节之一,主要问题,几种
期刊
摘 要:作文是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是我们山区语文教师的一个难点。新世纪是创新的世纪 ,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想写、愿写、敢写,轻松作文,快速提高山区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呢?笔者认为应从如下方面入手。  关键词:创设情境 拓展视野 趣味习作 体验成功  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就是字词句篇,听说读写各项基本功的训练。在各项基本功训练的过程中,要重视听
期刊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肯定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关注所表现的出来的能力,为每位学生制造机会,给于表扬肯定,关注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每一点闪光之处。凭着一颗真诚挚热的心,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开启学生那幼小的心灵,现就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评价艺术谈几点看法。  一、教师心中多把 “尺”。“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世界
期刊
面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人们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普遍提高,来自家长,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高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青年教师,管理一个班集体,确有很大的难度。年轻的班主任刚踏出校门不久,朝气蓬勃,满怀大志。但经验不足,使他们难于驾驭班级中的各种繁锁事务,管理中出现的种种失误,往往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上进心,成为前进中的障碍。乌申斯基指出
期刊
摘 要:为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结合平时对班级的管理经验和对平时所用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总结,阅读文献,查找资料来完成探讨过程。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成长,能让学生得到赞美、认识、合作、成就等并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分类指导 因材施教  多元智能评价,
期刊
摘 要:适时:适合时宜的意思,不太早也不太晚,否则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张爱玲说:“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  流行音乐以其通俗时尚,贴近生活,与社会紧密相连而受到社会上大多数人的喜爱,当然中学生也不例外。他们中很多人可以不知道宋祖英,但是绝不会不知道周杰伦!很多音乐老师为了投其所好,将流行歌曲引入课堂教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的引入成功,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完成
期刊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更好的实施课堂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转变我们的观念和做法。  一 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第一,从单一化走向综合化。传统的 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一种模式,老师讲,学生听。而在知识爆炸的 时代,那种“仓储式”的人才已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为此,课堂教学要不断扩展自身的功能,努力使知识到传播、信息的辐射跟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第
期刊
笔者认为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是课文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是历史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结合。新课程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面向全体学习,鼓励探究式学习。面对这样的教学理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效率:  一:注重课堂教学环节的“趣、新、妙、”  1、“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求知探索的强大内驱力。课堂教学的趣是指精彩的导语设计。斯多惠在《
期刊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课堂上,单纯依靠教师的语言描述,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思维创作,他们也感到很困难或无从下笔,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往往怕作文,把作文当作苦差事。那么,如何在习作指导中,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开拓学生写作思路,为学生习作开辟自由、想象的空间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创设观察情境 培养观察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
期刊
摘 要:在进行化学概念的教学中,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词、句子以及相关特征,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样,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强学习能力都是大有帮助。  关键词:概念教学、做法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