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国际化:突围还是征服

来源 :财经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123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没有世界品牌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目前中国的商业社会,还没有建立出现世界品牌的深厚根基。
  
  在刚刚出炉的2007年世界500强中,中国非国有企业无一家上榜,联想到更早一些时候,有关部门宣布,要逐步增加员工收入。这两件事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其中却有很深的渊源。
  中国为什么没有世界品牌?这是个令无数人困惑的话题。而事实上,我们看一看世界500强的分布,即可发现,世界500强的企业群落分布,与其所在国的经济母体有惊人的重合性。最强大的商业国家美国,有200多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其余的入选企业比较多的如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瑞士,瑞典、意大利、韩国等,无一不是当今世界上强大的商业国家。
  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没有世界品牌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目前中国的商业社会,还没有建立出现世界品牌的深厚根基。
  
  国际化,征服还是突围
  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更像是一种突围。
  考究一些企业出口的增长,我们可以发现,恰恰是其本土业绩的不佳,迫使其向仓促向海外转移。格兰仕在进入空调领域后,头几年竟然占据中国空调企业出口的头名,而在此背后,是其国内市场的萎缩。海外市场的增长竟成为其救命稻草。海尔在美国建厂,在其牧歌式的宣传中也无法掩盖的事实是,在国内,海尔的业绩遭遇重大挫折,在空调,冰箱的领域均面临新势力的挑战,2006年甚至出现亏损传言,其国际化更像是寻求新的利润来源,平衡国内市场的手段,而非要征服世界。最典型的是TCL,可以说,TCL的两次跨国并购,更像是一场突围而非征服。其大规模的国际化之旅的背景,在于手机和家电领域的利润普遍下滑,企业增长遭遇极限。而此背后,其根本原因,就是国内消费无力。
  日本企业的国际化历程,则更像是一种征服世界的过程。丰田1968年进军美国市场,而早在1962年,丰田产量已经达到100万辆,1966年上市的皇冠轿车作为家用轿车掀起了汽车普及运动;80年代中期,韩国现代汽车在开始国际化之前,拜韩国消费普及所赐,产销也已经过百万辆,基本未出国门就已经成为世界性行业巨头。其后进军加拿大和美国,才比较顺利。现代与中国在北京的合资,不仅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一方,更是领先的一方。
  另外,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还将遭遇无法解决的人力危机,国内人力资源成本,与国外差距太远,制约中国企业在欧美等主流商业社会吸引一流本土人才。只有国内员工收入水平普遍提高,才能解决这一落差。最终走向大规模的国际化之路。相反,国内外人力成本的巨大落差,成为国内企业在国际化历程中的噩梦。无论是TCL还是明基,在其并购后,外方工资竟然成为其沉重负担,乃至最后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日本上世纪70年代的海外生产和80年代开始的全面的国际化战略,其中一个重要背景,就是当时日本国内工资与欧美差距缩小,在国内市场的劳工成本与海外差距并不大,而韩国,在80年代后,其国民收入水平从美国的5%,增加至50%,人力成本与世界先进水平基本持平,也为其国际化奠定了人力基础。
  
  “消费革命”与日韩企业崛起
  很多中国企业家,都非常羡慕日本和韩国企业崛起,而其实,考究日本和韩国崛起过程,我们可以发现,肇始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并由此带来的商业繁荣和产业升级,对于日本、韩国企业崛起至关重要。
  上世纪60年代初,当时日本的劳资关系也十分紧张。在南九州岛Miike矿场发生了长时间的罢工。在当时日本出现新的技术革命如电视机等家用电器已经大量生产,而另一方面又出现产品积压,失业率增加。
  1960年年底,日本池田内阁宣布实施为期10年“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其第一个措施,就是提高工资,并且建立广泛的社会保险体制。“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发起了一场消费者革命,并成为了日本经济起飞的基础和转折点。也成为日本企业崛起的助推器,1967年日本提前完成翻一番的目标,实际国民收入增加了一倍。
  日本国民收入的增加,引发了消费革命。从上世纪5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期,日本发生了三次消费革命,开始由“生活合理化”向“更加舒适化”、追求“实现物质需求欲望”发展,而消费革命,也引发了日本的产业升级,1965-1974年,日本的“3C”时代终于到来了、所谓“3C”,指的就是汽车、彩电和空调,这就是“新三大件”。彩电、空调当时的平均价格为20万-25万日元,约为当时职工2-3个月的工资(按制造业平均月工资计算,小汽车的普及则是在70年代后半期,此时制造业工人工资在20-25万日元,当时每辆售价平均约为100万日元。大约等于一般工人5月的工资。
  日本的松下,索尼,电器,汽车等企业,正是在此宏大的背景下,应国民需求而生,并进一步扩张海外,成就世界性巨头。
  


  1980年韩国经济第一次出现了负增长。全斗焕总统上台后,对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变革,提出了“安定化、开放化和自律化”的“三化”方针。其两大措施值得深思,一是韩国把昔日政府主导的模式转变为市场主导模式;减少对大企业的特别优惠,限制垄断,其二就是普遍提高国民收入。 此外,韩国在农村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新村运动”,政府在政策和财政上反哺农业,农民收入迅速提高。
  韩国经济再次进入高速增长期,年均增长率达10%以上。人均收入在8年内增长2倍,国民的普遍富裕,为其本土品牌提供了庞大的消费群体,使其获得了前期的充分积累,作为韩国企业标志的现代汽车,就是在此时期崛起,并且迅速成为普及品。
  
  低收入制约中国企业登顶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生产了占美国30%的消费品,但工资水平仅为美国的4%。在GDP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人均收入水平增速已经连续多年低于GDP增速。普通民众收入多年徘徊不前。
  收入的不足,制约了国民消费能力,由此导致的一个问题是低端商品迅速普及但是无法升级,彩电已经进入千家万户,但是彩电企业普遍亏损的多。微波炉也是,格兰仕利润最低的时候,一台微波炉竟然只有1元钱的利润。目前,中国企业都呼喊要从走出价格战的泥潭,开始品牌时代。现状却是,价格战依旧风行了十几年,而且没有停止的迹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没有足够的利润投入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企业只能在低端徘徊。近年来,众多家电企业在液晶,等离子等高端领域的突围一直无法实现,根本原因就是受制于国民收入的水平低下。很多人总喜欢说中国没有大企业家,没有企业家精神,所以诞生不了世界性企业,这无疑是一种偏见和无知。
  很多企业的所谓“产能过剩”的问题,其根本原因也在于消费结构的畸形,而非真正的过剩,据统计,2006年,空调行业产能达到了近8000万套,而其库存竟达到近1000万套,看似过剩,而事实上,很多贫困家庭无力购买空调,广大的农村市场,更是一片空白,相对潜在需求,产能不是过剩,而是不足。但是,在消费者收入无法增加的情况下,产能的增加,就转变为过剩。
  最典型的“过剩”表现在汽车行业,去年有关部门曾就汽车产能过剩问题,宣布吊销124家汽车企业的牌照,而事实上,去年的轿车产能不过200万辆,远远谈不上过剩。而其本质在于,小轿车的价格相对于一般民众而言相对比较高,还属于高端消费。在国内,一般中档车的价格为15万左右,相当于平均水平的国民近7年的收入,而在美国,买一辆汽车却只需要几个月的工资就可以了。国民收入的低下,使汽车无法在一般家庭普及,国内汽车企业无法达到一定规模。在国际领域,一般产能达到500万辆以上才可以称得上国际性巨头,在国内,恐怕达到50万辆就是巨头了。
  在日本,正是国民收入的提高,不仅使电器得到了90%以上的普及,更促使使日本从彩电、洗衣机等老三件向|空调、彩电、汽车等新三件的过度。由此为众多企业提供产业升级的机会与广大的利润空间。以汽车行业为例,在国民增收的大背景下,日本的汽车市场在60年代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势头,1967年国内总生产量达到300万辆,超出了当时的西德而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大国。
  而在中国,消费的不足,制约着中国企业在规模、技术、品牌等领域的普遍落后,此时的所谓进入世界500强,无异于在一片灌木从中寻找参天大树。
  责任编辑:宰守鹏 邮箱:zaishoupeng@sohu.com
其他文献
作为全球第三大IT服务供应商,Fujitsu(富士通)高端服务器及存储系列产品一直以性能卓越及高可靠性而称誉全球。    2007年7月30日,以“历史·承诺 ·品质”为主题的Fujitsu(富士通)新一代SPARC/Solaris 系列服务器全国巡展在上海、北京、广州三地成功举办,所到之处,数百名当地政府、金融、教育、医疗、企业等行业的客户及媒体代表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会议场场爆满。  作为全球第
期刊
他曾被赞誉为“小灵通英雄”;他是UT斯达康帝国的缔造者之一;在2003年他曾经带领UT斯达康创造了收入总额19.65亿美元、增长率100%的辉煌战绩,而如今就在UT斯达康前景黯淡之际,资本方毫不留情地向吴鹰亮出红牌。  就像当年华平的决定使得谋求独立运动的李一男不得不让自己辛苦创办的港湾重回华为的怀抱一样,吴鹰成了资本刀刃下又一例牺牲品。而如今讨论资本是多么的“残酷”,显然已经没有了实际意义,因为
期刊
由于存在大量的贸易逆差,央行在外汇储备增加的同时,必须给出口创汇的企业支付相应的人民币,导致流通的人民币增加。    2007年,中国宏观调控的重点是抑制流动性过剩,监管部门和经济学家都在研究谈论流动性过剩,寻找流动性过剩的原因。 “只有积极治理,才能够缚住流动性过剩这条大龙。”一位专家如此表示。  流动性过剩,通俗地说就是“钱”太多了,流动性过剩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相对于实体经济的需求,货币供应
期刊
五年3次改制,都以“流产”告终,期间企业高管纷纷落马。改制显然已经成了古井一个“局”,局内人“心若明镜”,局外人“雾里看花”    五年3次改制,都以“流产”告终,期间企业高管纷纷落马。改制显然已经成了古井一个“局”,局内人“心若明镜”,局外人“雾里看花”。    危机  “南有黄山松,北有古井贡”,古井贡酒是中国老八大名酒之一,素有安徽名片之称。古井贡能在中国白酒业群熊逐鹿的战场上,独自撑起徽酒
期刊
玛莎是近几年来美国企业界少有的“复出传奇”之一。有趣的是,几个月的牢狱生涯反而使玛莎·斯图尔特更加出名。    一个在抑郁的大家庭中长大的女孩,凭着百折不挠的精神最终跻身全美第二女富婆,这就是玛莎·斯图尔特的发家历程。虽然她曾身陷囹圄,遭遇了人生最大的挫折,但从她以往几起几落的经历来看,她从未被困境吓倒过。这也难怪如今的玛莎一出狱,就又迎来了事业的春天。     命运的灰姑娘  玛莎·斯图尔特19
期刊
随着北京博士林公司在浑善达克试验的成功,何平希望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参与到中国的环保事业中来。    他是中国的环保事业先行者,他是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的创办人、总裁,从1996年开始,他就不断在为中国的环保事业“鼓”与“呼”,并身体力行的推动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如今他正带领他的团队在浑善达克进行着一场伟大的试验,他相信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参与到这个试验中来,将最终改变中国整个环保事业落后的局面。  “给我
期刊
UT斯达康曾经被看成是富有战略能力的企业,然而未能及时完成战略转移的UT斯达康,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局。    前不久,随着吴鹰的离去,宣布了UT斯达康在中国战略的失败,值得一提的是,曾几何时,UT斯达康曾经被看成是富有战略能力的企业。然而,商业社会永远无法完全预知,随着小灵通政策性的衰落,未能及时完成战略转移的UT斯达康,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局。  星火燎原后的飞跃,从此行业到彼行业的转换,企业内部区域
期刊
TCL的吃螃蟹精神,无论是谁,我们都应该尊重,而不是嘲笑和诋毁。    前段时间,沉寂了许久的TCL掌舵人李东生出现在了CCTV-2午夜的《证券时间》,这不仅是TCL因为国际化战略弯曲之后的一次重要露脸,更是对沉迷许久的TCL股市的一次冲击波,看到镜头前略带谨慎而语气稍显舒缓的李东生,和他从始至终挂着的微笑,以及短短数分钟内的坦诚,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正在运筹帷幄中的TCL,一个正在欣欣向荣的TCL,
期刊
17年来,七匹狼公司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品牌成长为掌控着中国休闲男装行业话语权的领头企业。    七匹狼,正走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路上。2007年6月18日,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迎来了公司17周年庆典。  17年来,七匹狼公司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品牌成长为掌控着中国休闲男装行业话语权的领头企业。    创业辗转反侧  年轻的周少雄曾经在新华书店工作,所以相对众多“闽南草根”企业家来说
期刊
口述/华友世纪总裁王少剑  整理/雪 尘    与绘画结下的不解之缘,我真的是有一段故事。  当初在北大上学时,还没有毕业,我就被作为交换学生送往美国读书。美国的大学与中国大学的要求很不同,在美国,如果你的专业是经济,但你需要上物理、艺术、历史等各种课程。所以我在经济方面只学了30门课,更多是上其他门类的课程。  正因如此,我才闹出了笑话。  刚到美国,人家以为北大的学生英语都很好,就直接把我扔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