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插图 优化数学课堂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19890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能巧妙利用天天进课堂的课本插图,我们要学会巧用情境插图创境导课,巧用对话插图图文结合,巧用几何插图化难为易,巧用生活插图实践拓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优化数学课堂的目的!
  【关键词】巧用插图;优化课堂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材,注重图文并茂,增加许多精美的插图;如何巧妙利用这些天天进课堂的课本插图,简单快捷地达到优化数学课堂的目的呢?笔者认为这才是简约的、实在的、有效的、长远的!下面我就以六年级人教版教材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感受:
  一、巧用情境插图创境导课——让学生爱数学
   引入新课时,通过巧用插图主要是为了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充满了好奇心!如:《确定起跑线》教材配了两大幅色彩鲜艳的运动场弯道赛跑的图片。教学中,我以“大家参加过跑步比赛吗”“200米起跑和100米起跑有什么不同呢?”为引子引入新课;现在请大家和老师一块儿到200米的比赛现场去看看,请打开课本第80页仔细观察课本插图,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一下就被红绿相间的运动场比赛图片吸引住了!很快就找到了“小朋友们起跑线的位置不同”、“跑道是弯的”、“外圈和内圈跑道的长度不同”……等等数学知识点;由此说明情境插图已充分发挥作用,一下就抓住了孩子们的心,孩子们自然而然产生数学真有趣的想法,从而爱上数学!
  二、巧用对话插图图文结合——让学生说数学
   数学课本插图不同于其它学科,纵观整本书你会发现出现最多的是——对话式的插图;如果我们能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巧用这些对话插图,就能起到图文结合、化静为动、上活数学课的目的。翻看教材你会发现对话式插图比比皆是:如学习《分数连除混合运算》主题图呈现的是“小红向医生询问药片如何吃”的主题图,插图形象地再现了当时的对话情景;教学中让学生边观察插图感知当时发生的情况,边找文字信息图文结合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于是有的同学说“医生说每次吃半片每天吃3次;小红问这盒药共有12片可以吃几天呢”;还有的说应该这样说比较好“这盒药有12片,每天吃半片每天吃3次,可以吃几天呢”等等,引导学生边观看插图边学会处理插图文字信息,并学会用恰当地语言完整描述图意,达到从插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目的。再如:《列方程解决问题》再现的是两名篮球队员交谈得分情况的对话插图;《工程问题》展示的是两名工人叔叔交谈修路情况的对话插图……等等;可以说对话插图是数不胜数,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通过巧用对话插图,努力给学生搭建一个人人有机会利用插图、图文结合“说数学”的平台!
  三、巧用几何插图化难为易——让学生悟数学
  华罗庚曾说过“数无形少直观,形无数难入微”。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不太发达,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时还必须有形象的支持。因此,巧用形象化的几何插图能给学生以具体的感性认识,起到激发兴趣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突破难点的作用,让学生能够从深层次地理解领悟数学知识。如:《圆环的面积》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圆环几何插图,先让学生明白以同一个点为圆心,画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两个圆之间的部分就是圆环;再让学生在具体的几何插图中指出“环宽”在哪、“圆环的面积”指的是哪部分,从而在脑中形成了图形的具体表象;最后让学生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几何插图中明确求圆环的面积,只要把“外圆的面积-内圆的面积=圆环的面积”;于是水到渠成地学会计算圆环的面积。实践证明通过几何插图的形象展示,使看不见摸不着的数学知识显性化,起到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突破了学习难点的作用!
  四、巧用生活插图实践拓展——让学生用数学
  打开编者精心设计的数学教材,你会发现不论是例题的选择,还是习题的设计都是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再辅之以直观明快的人物图片,可爱有趣的卡通插图,形象逼真的生活场景图……等等;无一不给单调枯燥的数学教学赋予灵动鲜活的生命力,让数学更贴近生活,更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以《练习一》众多习题插图为例:第2题呈现的是一幅生活场景图“一共要放几勺洗衣粉”的生活问题,实实在在的生活插图给学生以真实、亲切之感,一下就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激发了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兴趣;第3题给予学生的是拟人化的知识性插图——“我(青藏高原)还在长高”,让学生充满好奇地进入解决“青藏高原平均每年上升7/100米,按照这个速度,50年它能长高多少米,100年呢?”的神奇问题。不论是熟悉的生活插图,还是神奇有趣的科学知识插图,都无一不在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应用数学的能力而服务!可以说插图实在是功不可没!
  【参考文献】
  [1]郑丽莉.《巧用插图资源 活化数学课堂》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11
  [2]代小涛.《“插图“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作用》读写算, 2013.8
  [3]李彩虹.《灵活运用教材插图,放大数学教学效应》考试周刊,2013.2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城关第二小学)
其他文献
教学过程设计:  [提问]钠能与水反应吗?  [猜想](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是否直接进入实验)  [演示实验](钠与水反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老师首先示范讲解是必须的)把钠(如绿豆大小)投入盛水的烧杯里并盖上塑料片。  图片1   [小结与分析]根据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得出钠能与水反应;体现钠相关的物理性质。  [提问]如果金属钠着火,能否用水来灭?  [提问]钠与水反应的生成物是什么?  [猜想与分析
期刊
【摘 要】创设合适的情境,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积极的意义。数学内容需要一个恰当的载体,教学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可以帮助学生寻找到数学的源头,好的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为孩子的数学建构提供脚手架。  【关键词】情境;创设;贴近;转变;恰当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很显然,创设合适的情境,对于学生的数学学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会质疑必须成为学生学习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将相和》一课进行平行班对比教学,发现学生问题意识可培养,提问能力可训练,且收效甚好。   【关键词】提问;内涵;外延;普遍;个性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目标中有这样的表述:“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又进一步提出:“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根据
期刊
【摘 要】个性化阅读教学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无论是教学目标的设定,还是课堂环境的构建,都需要教师立足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最大程度地引导其对文本产生内心最深刻的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个性;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  个性化阅读是指阅读者对阅读的文本以及文本中涵盖的社会、自然以及人生等产生的个性化的体验,有利于读者产生创新思想,具有自主性、探究性和差异性的特征
期刊
【摘 要】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应该坚持实效性原则和灵活性原则,当前师生互动存在不足,表现为形式单一、目标不明确、内容不科学等。为应对这些问题,还互动本真,创高效课堂,教学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对策,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巧妙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合作表演、引导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并改进教学评价方式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初中音乐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宗旨”,就是传授解决问题方法精髓,让他们不仅能够“学会”,同时还能“会学”。当前学科教学,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他们高尚的学习品质、培树他们能动自主的数学素养,是其根本任务。小学生群体处在特殊的时期,自身的特殊情况,需要教学工作者切实做好自学能力的锻炼培养。本文作者简要论述了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培养的见解和认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学能力;培养;探究  常言道,教是为了不
期刊
【摘 要】为进一步落实阳光体育活动的实施效果,结合实际案例与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共同探讨分析了影响阳光体育活动质量的元素及改进策略,总结了目前阳光体育活动存在的现实问题,主要有:检查督导问题、安全问题、校长责任问题、体育教师职业问题、学校体育硬件设施等问题。同时针对其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落实安全责任管理、评价、检查结果落实到个人荣誉、小场地发挥大用途、配备体育师资四大策略。  【关键词】阳
期刊
【摘 要】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情感是行动的“保障”。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受环境“外因”和情感“内因”两方面的共同影响,其中“内因”是基础。本文作者结合教学经验和小学生数学学习情感发展实际,对小学生数学学习情感培养策略的运用进行了简要探究研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情感;培养策略;方法运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情感是行动的“保障”。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建立在积极向上的情感基础之上。心理学认为,人类活
期刊
【摘 要】针对90后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弱,性格顽劣,容易厌倦课堂环境等问题,本文80后年轻教师以新思维,新方式,以《服装材料-平纹组织》教学为例,通过采用角色“任性”互换,“朋友圈”协作式的教学法,构建新的“正能量”课堂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相长。  【关键词】学生;90后;课堂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如今的中职课堂上,90后“叱咤风云”。所谓90后,主要指出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群体,他
期刊
【摘 要】在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异分母分数加减》一课时,在认真研读教材、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和把握学情的基础上,我大胆地重新设计了问题情境,以问题做导向,放手让学生探求新知,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让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自主发展,课堂效率显著提高。  【关键词】情境;兴趣;探究;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如何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