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偶然之间改变我们的命运

来源 :北京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_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使》是铁凝的新短篇,以“信使”为题着实让人好奇。毕竟,依赖“信使”的时代已经逝去。以往,日常生活中的“信使”帮助我们建立与他人的关系,是我们与远方之人维系情感的重要纽带。而现在,我们与朋友的关系已不再倚重“送信人”,只要敲敲键盘或者用手指点击,便可以直接将心意传达出去。
   《信使》中,年轻的陆婧和李花开生活在信件时代,那时候,网络还未出现,电话还没有普及。如果想向远在他乡的那个人充分表达思念,人们只能写信。当年,陆婧爱上了远在北京的肖团长,但他有家室。因此,肖团长频繁的情书便不能寄到陆婧的单位,李花开及其丈夫起子住的小院作为收信地址则相对安全。于是,李花开和起子,便成了实际意义上的“传信人”。传送偷偷摸摸的情书给这位叫起子的男人带来隐匿的“不满足”和“优越感”。他偷看他们的情书、拍下缩微照片,并在李花开出差之际要挟陆婧,遭到拒绝后,他则把照片寄到单位告发。最终,肖团长、陆婧为此付出了代价。
   起子是小说中曾经的“信使”,是帮助陆婧和肖团长增进情感的人,但是,很快他便不再是“信使”,因为他辜负了信任,他以偷窥与告发的方式直接破坏了陆婧与肖团长的关系、陆婧与李花开的“闺密”情感。事件发生后,李花开提出离婚。“她上了房,站在房顶逼他同意,不然她就跳下去。他跪在院子里求她,不松口,不信她会真的跳。刹那间她迈前两步,眼一闭就跳了下去”。这是李花开人生中的危急时刻,对于怀孕的女人来说,跳下去意味着什么?
  
   李花开把身子靠上椅背说,谁愿意不要命呢,可当时我已经站在房上了。我站在房上往下看,索性想着跳下去无非就是两条,要么死得更快,要么活得更好。
  
   “要么死得更快,要么活得更好”。这是属于不向生活低头的句子,也是进入整部小说的密码。从房顶跳下后,李花开腿瘸了,但她也由此脱离了和起子的婚姻,回到家乡和本就喜欢的锁成结婚,生下孩子。
   小说中,“信使”这个词由李花开主动提起。谈起当年,她对陆婧说自己必须从房上跳下来,因为有“信使”给鼓着劲,所以别无选择。——在李花开的语意里,“信使”指的是陆婧,但这里所指的并不是简单意义的送信人,而是给她命运启示的人,事实上,她对陆婧解释了为何称她为“信使”:
  
   其实你也是我的信使。我第一次把信送到你手上的时候,你就已经是了。到最后,没有那些事,没有你摔电话,我也下不了决心去奔真心想要的日子。
  
   在他人看来荒唐的“爱之疟疾”、在他人眼里并不体面的信有如“神启”,使李花开顿悟。某种意义上,陆婧的际遇让李花开重新理解何为人、何为爱、何为人生的值与不值。正是在此意义上,李花开将陆婧视为人生的“信使”。当然,陆婧并不知晓自己对李花开所构成的启示。所谓命运意义上的信使,与作为信使的人有关,更与“收信者”的“心有所感”有关。
   用房子换取爱是值得的吗?在和起子结婚之初,李花开表达过她的疑问。听说大学同学的母亲因為单位分房不公而吞食了过量安眠药,她再一次想到值与不值的问题,“李花开说,房比命大么?陆婧说,房是命的一部分吧。李花开又问:你说值吗?”事实上,当李花开决定从房顶跳下时,其实她也以此作了回答:房子不比命大,为独院放弃真的爱情并不值。因为李花开有疑惑、有改变生活的渴望,她才有可能幡然醒悟——陆婧之所以成为李花开的“信使”,是因为她的电话最终促使李花开不将就、不苟且,而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谁能忘记小说中陆婧面对起子的威胁时愤怒地将开水倒进炉子的场景?多么畅快、多么有血性!而李花开从房顶跳下那一幕也同样让人震动。这两位女性在某一时刻所作出的选择如此相近,她们几乎都是以“暴烈”的方式对生活说“不”,绝不任由他人摆布,一定要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当然,代价也是惨重的,陆婧失去爱情而远走他乡,李花开则失去了一条腿。——这个世界上,即使有一百种斤斤计较、让人安逸和沉湎的庸常生活,我们也该知道,还有另一种选择、另一种道理、另一种活法。《信使》诚实地写出了人面对世界时所遭遇到的种种“苟且”,同时写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尊严、体面、光明、亮堂和磊落。《信使》中,铁凝写下了这个时代的“实然”,写下那些算计,人在生活中的为难;同时也写下了世界的“应然”。以陆婧和李花开两个人物,她写出了人之为人的能量,人应该有的人格,人应该有的样子。
   《信使》带给人感动、震动、感慨,它是我们时代短篇小说的宝贵收获。我尤其着迷于这小说的调性,饱满又舒缓,纯粹又丰饶,清澈又复杂,温柔又苍劲,令人难以忘怀。李花开这个人物多么令人着迷!小说两度书写李花开迷人的脖子,令人念念难忘:“她的脖子洁净、细润如骨瓷,女孩子拥有这般脖颈,会显得傲然,且十分方便左顾右盼。可她并不自知自己有条好脖子,不会搔首,亦不懂弄姿,还常常爱犯轴脾气。”多年后再见,陆婧看到这优美的脖子“依旧柔韧、光润,且不松垮。从房上跳下万一戳中了脖子……”这些语句与段落里,有隐在属于李花开的高贵,以及与这种高贵相匹配的“无邪”。
   出身贫寒,但又有傲气和骨气的李花开朴素、强大而有光泽。当李花开说出“要么死得更快,要么活得更好”时,那分明是“宁愿玉碎,不为瓦全”的现代表达。那一刻,你会意识到李花开身上弥漫着古风,她仿佛从《左传》《春秋》《史记》里走出来,高高地昂着头。从古至今,沧海桑田,这个世界变化如此迅捷,但我们民族血液中的某一类因子从未改变,那些信条、那些信念一直流淌在我们骨血里,一如在李花开身上所闪现的。
   李花开何尝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信使?她诚实守信,有着一腔孤勇,绝不苟且、绝不将就,这个女人几乎是以断腿的方式完成了自我重生,从而获得了对自我情感和命运的掌控。小说中,她那得了冠军的长跑运动员儿子多么争气、多么让人欣慰,又多么富有象征意味!《信使》是现实主义的,有我们时代的现实土壤,但更有超越时代的魅力。
   读《信使》,想到铁凝四十年前发表的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安然是八十年代的新人,可是直到今天她一直闪耀在我们的生活中。在安然身上,铁凝写出了人的时代性,也写出了人对时代的超越。一如李花开。李花开当然是我们时代的新人,但她身上也写着我们时代的理想人格。
   谁在偶然之间改变我们的命运?当然是美好的“信使”。今天,现实层面上的“信使”在慢慢退隐,但作为隐喻的“信使”从未消失。“信使”无迹可寻但又无处不在,时刻等待我们去谛听、去相遇。尤其奇妙的是,他只与那些敏感、丰富而心中有渴望的人发生生命联结。我以为,《信使》关于表层意义上的“信使”故事,但同时也书写了形而上层面的“信使”故事。这部小说,是铁凝在向生活中那些有着孤勇之气、义无反顾的平凡人致意,在向那些有生命能量拼尽全力过好朴素人生的普通人致意。
   ——读《信使》会意识到,每个心有理想的人都有可能与“信使”遭逢,每一个倔强的人也都会成为他人命运的“信使”。
  责任编辑 王 童
其他文献
这些风筝,从初春就开始一次   次升上天空这些老鹰、章鱼、蜻蜓,这些明   媚的小伞它们携带着大地上的春韵要一丝一缕地献给传说中的   天堂迎春花的嫩黄、桃花的绯红以及花朵开放时的甜美笑意、   轻柔声响柳丝们一天天显现的婀娜杨花们一片片曼舞的娇弱直到各色的牡丹也烂漫了它们仍然不知疲倦。当我们   抬头仰望空阔的蔚蓝里舒卷着洁白的   云朵风筝们游移着,推进着,忧郁   而缠绵它们不知道一整个春天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确,作为“班长”,校长重在引导全校教师提炼办学理念,明确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工作思路,为学校健康发展领航。副校长是校长最得力的助手,既要在分管领域独当一面,又要正确领悟和积极贯彻校长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方略。当副校长立足于本职工作时,定能体现他的人格魅力,工作也会得心应手。那么,副校长的岗位角色该如何“立”(立足专业敢于担当)与“力”(工作执行力及人格魅力)呢?
一、京派与京味:北京文学的传统  张莉:孙老师好,很高兴和您一起梳理北京文学七十年来的发展脉络。您写过一篇《近六十年的北京文学》文章,非常清晰地梳理了北京文学的发展脉络。如果我们讨论北京文学七十年来的发展,恐怕首先要追溯北京文学的传统。  孙郁:北京文学这个概念是不断变化的,如果只是一个对地域性文学生态的描述的话,则要考虑作家的流动性,不局限于土生土长的作家。自古以来,北京作家的身份比较复杂,许多
教育部日前下发的做好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简称“全国学籍系统”)全面应用工作的通知强调,全国学籍系统将比对公安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核查学生身份信息,减少问题学籍的数量。  “通知”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与公安机关协作,对本省(区、市)学籍进行查重、查错;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问题学籍进行核查处理,优先完成毕业年级问题学籍的处理。省级审核完成后,教育部将比对公安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对上
经志芹,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现任教于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清华中学。  主持人语  亲爱的同学们,在刚刚过去的寒假里,大家感受了贴春联、吃饺子的快乐,也体验了煮元宵的情趣。在我國,对应每一个节日,各地都有一些特定的习俗。现在,初初就带大家走进民俗文化单元,去体验各地不同的风俗特色。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中,《社戏》表现了江南水乡淳朴的民俗风情;《回延安》展现了陕北高原的自然风光和文化景观;
2019年初夏,我的人生面临诸多离别。离开鲁迅文学院相处四个月的同学,闺蜜灯灯首都师范大学驻校结束回到杭州,我辞职离开工作生活了两年的北京。   接连不断的日子,我陷入人生的低潮,沉陷情感漩涡无法自拔。我反复听着文雀乐队的一首歌谣《彩虹山》。我如此迷恋乐曲中那种重复表达的执拗与彷徨。   我决定写一篇小说,就是我的处女作《彩虹山》。   小说《彩虹山》设置了一个主题,就是现代人如何面对生命中
我跟海子接触有四年时间。因之诗社和诗。  1983年9月,我入政法时,海子也入政法。不过,我当时的身份是学生,海子的身份是教工。我说的政法,是指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41号——中国政法大学(当时门口校牌子上的字是彭真的手书,现在改为邓小平手书了。入校时校长是刘复之,毕业时校长是邹瑜)。那一年,中国政法大学是在全国范围内首届招生(之前为北京政法学院),一下子就从内蒙古招来50人。我是其中之一。哐当哐当!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人生而立》写的就是一场漫长的告别,在这场告别里,“销魂”岂止悲伤,更是一种五味杂陈的人生况味,因为这群即将分别的人都到了三十岁。三十而立,但他们将立未立,该立未立,所以本次离别就不单单是一次分手,而更可能是一个对自己的来龙去脈作一次深长梳理的契机。其实,而立之后的每一次告别,对灵魂和内心世界都可能是一场地震。尤其当而立之年的这种离别发生在高校里。   这一年,小说中的几
近几年,襄州区教体局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在全区88所永久性保留学校设立规范的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师均具有国家二级以上心理咨询证书。心理咨询室要求“五有”:有活动场所、有牌子、有规章制度、有专(兼)职心理咨询教师、有经费、有安全保护措施。实施痕迹管理,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做到筛查程序科学、干预方案严谨、并做好心理咨询记录。襄州区以心理咨询室为依托,每年开展1-2次心理咨询教师培训,每学期初对本校学生
2016年12月27日,中午,一场不同寻常的入党宣誓仪式在北京友谊医院举行。  鹤发童颜的一位老奶奶——李桓英,在鲜红的党旗下,和医院里十几位穿白大褂的年轻医护人员一起举起手来向党宣誓——为了这庄严的时刻,她特意选了一条大红围巾,打头站在第一排、第一个,分外显眼。  李桓英,是谁?  耄耋之龄为何还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说老实话,对这位世界著名的麻风病防治专家,在中国更担当了几十年麻风病终结者的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