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华:我理应冲在最前面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u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三八红旗手】【江苏最美巾帼奋斗者】
  张永华,南京同仁医院重症医学科骨干护士、江苏第一批援湖北医疗队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护理小组长。

湖北媳妇回“婆家”


  在接到医院招募医务人员赴武汉支援的通知时,张永华第一时间主动请缨。“首先我是一名护理人员,职责所在,义不容辞。其次我是一名危重症专科护士,这场战役需要我们。”其实在张永华的内心,还有一个温暖的理由:她的丈夫是湖北人,她想为湖北做點事。“我的工作比较特殊,没有节假日,逢年过节老公就到医院来陪我。买房子的时候,他说买在我单位附近,这样我下了夜班回家方便。”张永华说,从相识到结婚8年来,因为工作忙从来没有陪丈夫回过老家,本来准备今年回湖北老家过年,结果遇上疫情。作为湖北媳妇,她更加义无反顾。
  得知张永华报名支援武汉时,丈夫虽然心里满是不舍和担忧,但说出口的却是一句再简单不过的嘱托:“照顾好病人,照顾好自己,家里有我呢,我和儿子等你平安归来。”
  1月27日晚,张永华与随行的同伴们顺利抵达武汉中南医院重症监护室。江苏首批援湖北医疗队的到来,让已经连日奋战的当地医护人员倍感鼓舞。

被爱包围越战越勇


  武汉中南医院共有60多张重症隔离病床,张永华每个班次要护理5个病人,给病人插管上呼吸机、吸痰、监测血糖等,这些都是在病人呼吸道打开的情况下完成,稍不留神就会感染病毒。而这样的操作,她每天要进行上百次。除了心理上的负担,张永华的身体也备受束缚,一层又一层的防护服里又闷又热,每天下班已是浑身湿透,脸上更是被口罩压出深深的痕迹。
  虽然身心俱疲,但张永华每天都被温暖的人和事包围着,让她越战越勇。“有一次,隔离病房里有一位老爷爷,看到我的防护服上写着南京,他第一句话就问我,丫头,你们那里疫情如何。你们还来武汉给我们支援,真是辛苦了,谢谢你们!”
  还有一次晚班,张永华为一位72岁的老人做血透,这位老人基础疾病多,病情较重。在血透结束时,筋疲力尽的老人用手拍拍床栏,然后再指向旁边的凳子。张永华刚开始不明白什么意思,后来才知道是老人想让她坐着休息一下。“他自己难受的手都抬不起来,还关心我是不是累了!当时心里真的很感动,因为担心眼罩里产生雾气,硬是把眼泪憋了回去。”
  在抗疫最前线连续工作了一个多月,张永华看着党员们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看着一批批患者治愈出院,重获新生。她被生命的力量、人性的光辉感动着,鼓舞着。2月6日,她火线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要做有意义的事情


  来到武汉后,张永华习惯了忙碌的工作,唯独对家人的思念与日俱增。临出发那天,张永华拒绝了家人送行,她害怕父母的叮嘱、丈夫的不舍和儿子的眼泪,她说:“如果家人送行,我一定会哭得泪流满面,那太丢脸了!”
  张永华每天只是简短地和家里报个平安,她不敢跟4岁的儿子视频,因为怕被问到什么时候回来。“儿子还小,他现在可能不理解我的选择。但我想和他说,妈妈虽然很舍不得你,但是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总要做有意义的事情,我们要学会感恩和奉献。在这个时代,国家有难,妈妈必须勇敢站出来,为国家尽一份力。”
其他文献
我今年29岁,男友25岁,他是做新媒体工作的,家里条件一般。我们恋爱已经两年了,最近父母开始催婚,还去楼盘看房。考虑到男友的经济情况,两位老人提出买房时替我们出一大半首付,算作我的嫁妆。男友听说后却开始劝我,说马云预言楼市会跌,这笔买房的钱不如拿出来支持他创业。其实,在这段姐弟恋中,我常觉得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因此对他的提议比较犹豫。三番五次敷衍后他对我越来越不满,还说我没有创业思维,跟我结婚一定赚
期刊
十月终于结束了维持4年多的婚姻。周末约朋友一起吃饭,席间一句没谈这桩婚姻,因为在最近的3年里,她已经谈得太多了。  十月和老公李白是相亲认识的,她对李白第一印象不错。随着交往的深入,她发现李白沉迷游戏,有时熬夜打游戏还会影响工作。十月觉得李白太幼稚,想分手,十月的父母却告诉她:“男人嘛,都爱玩,有了家庭孩子,他会成熟起来。”而在十月的朋友眼里,28岁的十月算“剩女”了,嫁一个爱打游戏但其他条件都不
期刊
初冬,我有事给好友美丽打电话,问她在干什么。她说正待在家里,这几天有事没上班。  我也没多想,就和她聊了起来,忽然听到她那边有人说:“这是最后一组,输完液就可以办出院手续了。”  我愣了一下:“你到底在哪?出什么院啊?”  美丽说:“在医院,一个小手术,我没告诉别人,和单位请了半个月的假,住了几天院,今天就可以出院了。”  我问:“谁在那陪床啊?”  美丽竟然哽咽起来,说她做了阑尾炎手术,老公称工
期刊
倾心相遇缘定今生  上世纪30年代的一天,国立北平女子师范大学一间教室里,英文课刚结束,学生们正收拾书包。一个女生突然拽了拽同桌的衣袖,“蒂澄,今天下午有些学者来我家作客,你也可以一同来,多听听他们的见解。”王蒂澄很感谢,一口答应学姐刘孝锦。刘孝锦的丈夫是清华大学教授,他家常常汇聚青年学者谈天说地。  彼时的王蒂澄刚刚20岁。生于吉林省扶余县的她,自幼就听父母谈军阀割据民不聊生,于是她立志做能改变
期刊
《莫愁·智慧女性》语汇新解  ——在多重视野里重塑《莫愁》  在全媒体环境下,传统纸媒杂志的立足点和价值支点在哪里?为了回答这个命题,《莫愁》杂志今年春天重磅推出“总编策划”头条栏目,该栏目中的《奋斗在路上,他们正青春》《苏商的创与变:实业兴邦,与时代同行》《随园生活》等选题令人耳目一新,给读者带来了意外的惊喜。每期头条紧扣一个主题,集束式、纵深化体现“策划为本、内容为王”,充分挖掘纸媒的潜力与优
期刊
“倘若在和平时期遇见毕加索,一切就不会发生,我却在战时遇见了毕加索。”战争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其中就有弗朗索瓦丝·吉洛。她不畏权威,不被桎梏,既追求艺术,也追求平等的爱。他的眼里燃烧着火焰  1943年,世界笼罩在二战的阴影下,被纳粹占领的巴黎尤其压抑。22岁的吉洛正在大学攻读法律,不过成为律师只是她父亲的一厢情愿,2年前,她就追求心中所想,把在法学院的时间全部交给了画画。  那时,吉洛痴迷“色彩
期刊
今天有朋友问起泡梅子酒是否还当季,我在微信上回道:“有些晚了,但永远都来得及。”  去年这时候,忙着别的事,又自恃前一年泡的梅子酒所剩尚多,就没泡酒。前些日子,天忽然热起来,我也情不自禁开始想念夏天的新梅子酒的滋味。于是匆匆搬出前年泡的酒,可惜喝起来过于厚重了,不比新酿的酒活泼清爽。遗憾之余,赶紧买了云南的黄梅,好好泡上两坛。  五斤梅子,到手的时候青色已经开始褪去,颜色微微发黄,香气也闷闷的,从
期刊
王倩生日那天,丈夫送了她硕大的三层蛋糕,上面还有一圈寿桃。吃完家宴,蛋糕还剩一大半,王倩不得不连夜挨家敲门,把蛋糕趁新鲜分送给邻居。面对这粘腻蛋糕,邻居发出迷之微笑,尤其听说这是王倩45岁生日蛋糕时,邻居的笑容更微妙了——瞧这不老又不嫩的年纪,大姐,你确定不是特意来撒狗粮的?  被邻居的眼神接连打击了七八遍的王倩,对丈夫送的另一样生日礼物更不满了——那是一个皮制手绳圈,系有一颗镶金的彩色宝石。丈夫
期刊
“快來,帮我看看,视频聊天怎么点不开了?”  “红包怎么抢?要加银行账号吗?我看他们都在群里发红包,高兴得很!”  “我不知道碰了什么键,微信现在找不到了,一下午都看不到朋友圈了。”  这就是我的母亲,今年60岁,初中学历,年轻的时候在服装厂上班,会绣花会做大衣。  在没有微信的日子里,母亲在老家村里头,那算得上是为人热情开朗的。只要她在家,邻居婶婶、阿姨没事就喜欢来家里坐坐闲聊。  夏天,家里种
期刊
【江苏省三八红旗手】【江苏最美巾帼奋斗者】  乔继红,中共党员,苏北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副主任、主任护师,江苏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院感组副组长。防微杜渐造护盾  1月28日,苏北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副主任、主任护师乔继红作为江苏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员出征武汉,奔赴武汉江夏区人民医院,负责三个病区的院感工作。  乔继红是苏北人民医院派往武汉5人分队中唯一的女性。出征前,医院领导嘱咐几位男队员,一定要照顾好这位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