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rsistence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来,由于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高校连续扩招等原因使得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与社会需求的相对缩小致使社会就业压力逐年增大。由此引发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也日益增多。这些问题如不解决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试从毕业生自身、高校和政府三个不同角度分析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这些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
  
  大学毕业生就业是青年学生人生道路上所面临的重要转折,在毕业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注重就业心理的优化和调适,对其求职就业是很有必要的。就业过程是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严峻挑战。所谓就业心理是指在就业过程中,人们注意力、兴趣、动机、情感和意志,以这样或那样的具体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倾向性和能动性。“双向选择”给毕业生提供了自主择业的机会,大学毕业生自身特点、个人理想以及多元的社会结构,必然使大学毕业生出现各式各样的心理状况。面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偏低的严峻形势,大学毕业生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调整自己的心态。从某种角度考虑,大学毕业生提高就业心理素质正是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关键之一。毋庸讳言,大学毕业生提高就业心理素质不仅仅是他们自己的事情,社会、高校和大学毕业生家长们应该携起手来帮助他们解决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某些偏差和问题,这也是全社会关心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1.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1.1 观望心理
  许多学生一味盯着大中城市的全民单位、大企业、好工种,不顾这类单位用人需求情况,不考虑自己能否发挥学业特长,不是主动地去迎接、适应大学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而是“守株待兔”式地被动等待,这种观望心理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障碍。
  1.2 自卑心理
  缺乏自信是性格软弱和事业失败的主要原因,也是大学生择业的心理障碍。面对激烈竞争的人才市场,有些大学生感到困惑和不安,怀疑自己的才华能力,不信任自己,一看到众多的求职者,就打退堂鼓,大有自愧不如的感觉。明知求职要靠自己努力,可没有勇气走到招聘者面前。这就是自卑心理的外在表现。
  1.3 依赖心理和侥幸心理
  有的学生不是靠自己的本领去选择职业,而是想靠家长、靠关系替自己去找职业。有些人则感到茫然失措,从而竭力想随大流,追求安全稳定,采取消极等待,观望的态度,妄图找到一个稳定的职业和单位。
  1.4 攀比心理
  当代大学生在择业谋职中常常表现出虚荣心和攀比心理。有些虚荣心较强的人,在择业中自视甚高,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社会知名度高、经济效益好的岗位。他们从不考虑能否发挥自己的优势,总是对这些单位抱太大幻想,处在一相情愿的“热恋”中,极易被拒之门外而造成挫折。在择业中常常显得缺乏主见,极易受他人的诱导,表现出强烈的从众意识,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到别人的就业取向上。好像就业不是为自己找到学以致用的用武之地,而是与人比高低。
  1.5 过分自信或过分谦虚
  过分自信,盲目自信,忽视社会要求,期望值高于实际值,这也是大学生择业中的误区之一。有的过分自信家庭和社会关系在择业中的作用。但有些同学在自我推销时过于恪守“谦虚”二字。招聘者都是想招聘到才华出众的人才。如果在求职过程中过分“谦虚”,是不利于自我推销的。求职者必须学会适度表现自己,实事求是地介绍自己的特长和才能,方可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1.6 犹豫不决
  有的毕业生在选择职业和单位时,表现出过多的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当然,对择业采取慎重态度是必要的,但如果过多地计较、追求十全十美,久不决断,其结果常常是面对较满意的工作而坐失良机。
  
  2.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原因
  
  大学生群体正在步入成年期,正处于“第二次心理断乳期”、“边缘人”地位和“心理延续尝负期”,集多种特殊性于一身,多重价值观和人格的再构成是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形成的内因,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是大学生诱发就业心理问题的外因。
  2.1 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内在因素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可是大学生择业认知心理却依然停留在精英化阶段。首先,面对强大的就业压力,他们普遍表现出焦虑抑郁心理;其次,由于社会阅历较浅,心理发展尚不成熟稳定,不能正确认清自我,容易产生自负偏执心理;另外,初次就业时,过分理想化,心理承受力差,稍微遇到点困难或不满意就表现出随意盲目心理,在择业、就业、“跳槽”和再就业的循环中反复徘徊。大学生们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主体意识较强,在探寻人生价值过程中崇尚“自我”,主张“自我选择”、“自我成才”、“自我发展”,突出强调个人价值,追求人格独立。在贡献和索取之间,在义与利的价值选择上,功利色彩日益浓厚、“务实”。表现在择业上便形成了追求个人价值实现、才能的发挥和较高的物质待遇,寻找良好的工作环境。他们把过去那种“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变为“到外资企业去,到国外去,到挣钱最多的地方去”。若实现不了,心理失衡、心理障碍的发生就在所难免了。
  2.2 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外在因素
  2.2.1 社会因素
  第一,由于受传统就业观念,官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的影响,不少大学生不顾自身条件,热衷于考研、考公务员,一心想“端铁饭碗,吃皇粮”。第二,不少单位过分强调工作经验,不接收女大学生,甚至还有身高和体貌等方面的限制;另外,大学生招聘或使用过程中,凭关系、走后门,搞暗箱操作等不公平竞争也时有发生。第三,有些单位劳资政策不透明,钻国家政策空子,工资薪酬、福利待遇、劳动保障、社会保险等随意性很大。也有单位重招聘、轻培养,对招用的大学生,缺乏人文关怀,这也是大学生频繁跳槽的原因。
  2.2.2 学校因素
  第一,高校专业设置结构性问题突出。高校扩招,基本上只是招生总量的扩大。出于自身师资力量的考虑,高校专业设置未能同步满足就业市场需求。第二,高校的实习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大学生普遍感到实习难,尽管政府已对大学生实习、学工交替予以政策支持。但要做到全社会都主动吸纳大学生实习见习,关心其成长成才,政府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采取相应的措施。第三,高校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有待改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多偏重思想教育和政策教育,而在毕业生创业教育,求职能力培养,就业心理咨询等方面滞后。另外,高校注重“初次就业率”,强调“先就业后择业”,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助长了毕业生仓促就业,随意毁约,频繁跳槽等不良心理的滋生。
  2.2.3 家庭因素
  父母的价值观、期望值、家庭经济情况等都会对毕业生择业心理产生影响。有的学生来自于偏僻落后的农村,希望自己能够去一个远远高于自己生活环境的地方生存发展。而下岗职工则希望子女大学毕业后能到层次较高的单位,不希望子女碌碌无为、平平庸庸。所以,这些学生在择业时必然要考虑物质利益,更重视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
  
  3.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对策
  
  3.1 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自我调控功能
  3.1.1 高校毕业生自身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年代,大学毕业生应当树立竞争的就业观。敢于面对竞争,不断增强竞争能力从而学会竞争;应当树立创新的就业观,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应当树立艰苦奋斗的就业观,吃苦在先,享受在后。大学毕业生还必须树立越挫越勇的就业观,及时调整心态,振奋精神,勇往直前,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3.1.2 高校毕业生要加强自我认知,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
  面对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在求职就业前,应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对所处的时代特点、社会环境有全面的认识,了解社会需求及职业的要求.同时大学生自身还要全面、正确、客观地对自己进行评价,实现合理的自我定位。不仅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职业、需要什么样的职业:还要知道自己目前的能力能做什么样的工作,什么样的工作更适合自己。
  3.1.3 高校毕业生应做好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
  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高校毕业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避免出现各种就业心理问题的前提就是大学生要做好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在大学生活行将结束,踏上社会就业之前,转变角色是最追切的就业心理准备,由一个被称之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转变为一个现实的社会求职者。
  3.2 大力加强高校的教育功能
  3.2.1 高校要适应就业市场需求培养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高校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键,也在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存在问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理所当然应当针对当今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就业人才需求,转变教育理念,调整学科设置和专业结构及人才培养计划,并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减少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发生。
  3.2.2 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大学生突破传统的就业观念的束缚。树立与时俱进的就业观,实现多渠道、多形式就业。
  3.2.3 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减少就业心理问题的发生。高校要通过为学生解读国家和高校的就业政策,使学生明确就业中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规范自己的就业行为,维护正常的就业秩)序,确保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3.2.4 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帮助指导大学生准备就业、选择职业、获得职业、适应职业和转换职业。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敬业,敬业者乐业,乐业者创业。
  3.3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功能
  政府要提高就业弹性政府应加强就业宏观调控,增加就业容量,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同时,要完善就业规则,创建公平的就业环境、营造良好就业氛围。政府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第一责任人,为了保障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缓解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政府要尽快制定和完善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行为的规则和法律法规,建立公开、平等、择优、竞争的择业氛围,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参考文献
  [1]马文刚.大学生就业心理的优化和调适[J].社会科学论坛,2007,10(下):130-131.
  [2]孙隆智.浅析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J].科教文汇,2009,2:82.
  [3]李连中.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9(23):132-134.
  
  作者简介:李月涛(1979—),男,河南新乡人,助教,主要从事学生管理及就业指导工作。
其他文献
元旦那天,朋友圈里见到很多朋友都在用同一句话迎接新年,那便是"16(一路)有你,17(一起)前行!"每到新年伊始,我们都喜欢回望:有人收获满满,年终总结的字里行间满是抑制不住的
期刊
期刊
作为业内最重要的电子商务平台,网上轻纺城一直专注于贯通纺织产业链,从坯布到面、辅料再到成品,以及各环节所涉及的如花稿设计、印染、加工、样布样衣等工序,逐渐建立起对应
期刊
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时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保证学校其他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但是,在很多中学的实际内部控制过程中,由于管理组织结构缺乏合理性、完善
推进新闻出版业朝着数字化方向转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能够更大程度的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将能够推进整个行业的良好发展.从新闻出版业数
期刊
随着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加快、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园林景观设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全方面贯彻和谐社会的发展需要,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更好的发挥园林景观
本文从总体规模、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和内部结构高级度等几个方面对西部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其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发展西部地区第三产业的对策.
“质量”和“诚信”是高建龙频繁提到的两个词。“开公司做生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质量的保证是为了让公司走得更长远,而诚信是另一个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的关键!”当记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