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应用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护理对策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b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在儿科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及相关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儿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接诊的212例行静脉留置针患儿的相关资料,对出现静脉留置针期间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统计,并采用EXCEL表格对安全因素进行整理分析,同时提出相关护理对策。结果:61例患儿出现静脉留置针不安全情况,占28.77%;其中25例表现为输液不畅,占11.79%,残留血液、液体外渗,各9例,均占4.25%;针眼过大引起渗血、留置针堵塞,各5例,占2.36%;意外脱落、意外拔管,出血不止,各4例,占1.89%。结论:在儿科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中,应当尤其重视各种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通过有效的护理应对措施,来提高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安全性,为患儿的临床治疗做好保障。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儿科;不安全因素;护理对策
  伴随着近几年来静脉留置针的广泛运用,其成为了儿科临床治疗和护理的重要工具,对有效降低患儿静脉穿刺痛苦,提高患儿安抚效率,降低护理人员工作量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以往在患儿静脉输液中,为了避免输液管被患儿抓扯,多采用一次性头皮针,但这种头皮针往往需要进行反复多次的穿刺,这势必会引起患儿的恐惧感和痛苦,进而表现出挣扎不停,反复抓扯和抗拒等表现,致使护理人员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静脉通道的建立[1]。静脉留置针的推广,使得一次性头皮针被逐渐取代,其能够有效避免反复穿刺,避免了对血管带来过大刺激,这就能够降低患儿对静脉输液的恐惧感,避免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故在儿科临床治疗和护理中,静脉留置针得到有效推广。但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同样存在不少安全隐患,这极不利于临床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和患儿的用药安全[2]。鉴于此,笔者结合儿科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情况,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共接诊患儿236例,其中212例行静脉留置针,将212例静脉留置针患儿作为本研究对象。其中女孩101例,男孩111例;6例年龄为5岁以上,34例年龄为2-5岁,172例年龄为0-2岁;158例静脉留置针保留3d,33例静脉留置针保留2d,21例静脉留置针保留1d。
  1.2 方法
  1.2.1 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 本研究中212例行静脉留置针患儿,均采用威海洁瑞医用制品公司生产的洁瑞24G型留置针行静脉穿刺。患儿的主要穿刺部位,分别为手背、头皮静脉、足背静脉,尽可能地避免在开关节部位行静脉穿刺,除非患儿其他静脉穿刺部位的条件非常差,才可另作选择。在完成留置针穿刺之后,将3L薄膜覆盖在其上方,再运用布胶布对其进行固定,最后再采用弹力绷带将其缠绕。在完成输液之后,应采用25U/ml肝素盐水行封管处理,取3ml即可,保留3d。
  1.2.2 调查方法 对212例患儿行静脉留置针期间,出现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统计,并运用EXCEL表格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 结果
  本研究212例行静脉留置针的患儿中,共出现61例患儿不安全情况,所占比例为28.77%。其中25例表现为输液不畅,所占比例最大,达到了11.79%;其次为残留血液、液体外渗,均有9例患儿出现,所占比例为4.25%;第三为针眼过大引起渗血、留置针堵塞,均有5例患儿出现,所占比例为2.36%;第四为意外脱落、意外拔管,出血不止,均有4例患儿出现,所占比例为1.89%。见表1。
  3 讨论
  3.1 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原因
  3.1.1 留置针未到使用期限,留置时间较短、接诊输液不畅、意外脱落引起抱怨、纠纷 根据统计发现,在临床中出现输液不畅的比例非常高,居静脉留置针不安全因素首位。主要表现为行静脉留置针第2d,静脉滴注出现速度较慢、滴液不畅等情况,护理人员往往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对原因进行查找和调整,这使得工作效率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这不仅给患儿的心理造成了影响,同时也经常性引起患儿家属的抱怨和指责。导致这种情况主要四种情况所致,分别为:(1)留置针出现向上翻转或者表现为软管脱出打折的情况;(2)延长管出现了对折或者被夹子夹瘪等情况;(3)软管被阻塞或者脱出;(4)软管在血管中表现为针尖斜面与血管壁贴服,或者由于穿刺的血管弯或者血管较短,导致软针在进入后出现打折的情况[3]。
  3.1.2 留置针肝素帽有残存血液 为了避免给患儿带来过大的痛苦,我们在进行血液采集中,主要通过留置针行静脉采血。但这种情况下,却非常容易因未及时将夹子夹闭,或者行采血之后未及时进行冲管,或者由于患儿肢体扭动、哭闹,致使血压上升,致使肝素帽中残留有大量的血液。此外,还存在采血后,采用盐水冲洗不净,采血时间过长致使血液凝集在肝素帽内,这些均是导致残留血液的主要原因。这种情况极易引起在输液中,出现封管、冲管或者外力影响,致使血栓再次随着液体进入到血液中,导致栓塞。
  3.1.3 液体外渗、不易察觉 由于静脉留置针液体外渗的情况往往并不容易发现,通常是在第2d后,发现患儿出现了明显的肢体肿胀,再通过原因查找才能够发现,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引起皮下坏死。出现这种情况主要由于以下几种情况:(1)通常留置针穿刺后,需运用到较多的脚步或者绷带将其缠绕,当出现静脉留置针液体外渗时,这就会给临床观察带来干扰,不利于及时发现;(2)防范的意识较为浅薄,由于静脉留置针的安全性相对于钢针较高,这就非常容易出现放松警惕的情况;(3)采用输液泵无法观察到液体滴注情况,并且在外渗时,也无法提前预警。
  3.1.4 留置针针眼过大致使渗血 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关节活动处,尤其是脚腕、手腕等部位。导致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患儿活动时,致使针眼皮肤发生机械摩擦引起渗血。通常在观察到贴膜下有渗血情况时,才能够发觉。在拔针之后愈合非常慢、针眼发红、数日后留疤等。   3.1.5 拔针不当 在拔针处理时,患儿家长未正确采取按压方法,或者按压时间过短导致出血。由于留置针需要采用胶布进行固定,极易将毛发粘住,在行拔管处理时,通常需要采用剪刀对其进行修剪,稍有不慎就可能致使延长管被剪断,进而引起出血。
  3.2 护理对策
  3.2.1 严格按照规定操作,加强输液巡视 若出现了输液不畅的情况,应当及时对问题进行查找,并作出相应的对症处理。较为常见的输液不畅处理方法,主要有:(1)留置针夹印易将延长管对折或者夹瘪:在对夹痕进行处理时,较浅则可用手进行轻轻捏错、按压或者拉扯,较深则可用小胶布对折痕进行缠绕,或者将棉球或者小纸团放入到盘区延长管中,直至折痕消失或者不再影响输液[4]。(2)压力不够:可将输液架的高度进行调节,使其上升,或者将患儿的肢体放低,促使压力增加。(3)软管针头斜面贴血管壁:需要注意调整肢体姿势,若由于血管相对较短或者较弯的情况,因适当将软针向后拉,再固定。(4)若出现留置针软管脱出或者针座打折的情况,应当将贴膜打开重新固定,脱出的部分则不建议再次送回到血管内,可试着推入生理盐水,确定通畅后,再行固定。(5)针头阻塞:最正确的方法是运用肝素盐水注射器对其进行回抽,再缓缓将液体推入,确定其通畅之后,再行接针输液处理。若出现推不动的情况,则不能够硬性推入,而应当行拔针处理。
  3.2.2 避免肝素帽中有残血 (1)采血不顺就不采。(2)在完成抽血之后,必须立即运用生理盐水对其进行冲洗,并应边推边退,将夹子夹于近针梗的区域,避免出现回血现象。(3)若发现肝素帽内有残血情况,无法冲洗则应及时更换。(4)可将肝素帽取下,再让血管沿着试管壁回流,结束后再采用盐水注射器将针头取下与留置针连接,行冲管处理,再完成回血后,需及时夹闭,并与肝素帽连接。
  3.2.3 针眼处有渗液、渗血 在输液期间,因加强巡视,重点观测患儿肢体变化和留置针处。若未发现有渗液但有摩擦出血情况,需及时将贴膜打开,进行消毒清理,待到干燥之后,再将贴膜重新贴上,同时叮嘱家长注意控制患儿活动,避免再次出血。在行拔针处理之后,应当做好消毒处理,若针眼有发炎发红的情况,应采用喜疗妥或者百多邦等抗生素软膏进行涂擦。
  参考文献:
  [1] 毕堂会.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2014,21(11):145,160.
  [2] 杨晓轩.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应用上的安全隐患与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209-210.
  [3] 彭亿平,李凤,刘芳.儿科静脉留置针留置失败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3,20(4):176-177.
  [4] 孙秀杰,姚晶.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1,9(4):58-5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在成年难治性癫痫患者立体定向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该护理模式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20例成年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立体定向术治疗,对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认知功能、生活满意度、情绪健康、担心发作、社会功能、疲乏、用药担心、总体健康感知评
期刊
摘要:社区护理是在社区人口老年化、医疗费用上升化、人们健康意识进步化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对提高社会整体护理服务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沟通在社区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也是提高社区护理质量的保证。本文总结了相关社区护理中的沟通技巧,并对社区护理中的沟通意义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 社区护理;沟通技巧;意义  社区护理是基层护理人员立足社区,面向家庭,以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以老年人、妇女、儿童及残
期刊
摘要: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暴露出许多缺点,教学资料、教学模式、教学空间、教学实践等多方面具有局限性,使得教师难以在预期内完成教学任务,学习学习中障碍重重。空间教学应运而生,被应用在数学教学、物理教学、管理学教学等多门课程中,其良好效果经实践得到证实。《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极具实践意义的护理专业必修课程,但传统教学模式下,该课程的教学难度较大,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费力,因此我们引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Orem自理模式在骨盆骨折行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32例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4例和观察组1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Orem自理理论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护理满意度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 32例患者中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例数
期刊
摘要:近几年来看,哮喘性支气管炎多发病于婴幼儿群体。所谓哮喘性支气管炎是什么?很多人认为它是哮喘的一种,其实不然,它是支气管炎病症的一种特殊形式病症,内科护理很重要,是一种在临床上与哮喘相似的症状。虽然此病症在婴幼儿中发生的比较频繁,但随着患者的不断长大,其自身的自己主动愈合能力也会随之增强,也有特殊情况的患者自愈力较弱,进而发展成哮喘性支气管炎。本文首先介绍了哮喘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其次描述了此病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针对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氧化乐果中毒患者采用积极护理与普通护理所具有的研究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重度氧化乐果中毒患者,按照抛硬币的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患者45例。观察组患者实施积极护理;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相应护理的满意度。结果:通过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比较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3.33%)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64.44%)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炔诺酮与中药止血汤联合对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实施炔诺酮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止血汤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相较于对照组73.3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3d占26.67%,3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自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共手术治疗40例单纯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术后抬高患肢,局部冰敷,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导,鼓励康复锻炼。结果: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无切口愈合不良和感染等早期并发症,36例膝关节功能完全正常,2例活动范围0°~110°,HSS术后评分88.2±4.1。结论:在治疗膝
期刊
快速康复理念在胆道探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  杨莉芬 湖南省人民医院胆道二科 410002  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胆道探查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 2013年3月~2014年3月胆道外二科住院行胆道探查术患者共269例,其中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50例则应用快速康复理念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拔管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在ICU的实施效果。方法: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培训护士,评价护理质量;建立护理信息本,落实护理管理规章制度,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结果: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的实施,确保了重点环节的监控质量,提高了护士的工作责任感和职业成就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 结论: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的实施,确保了病人安全,规范了护理管理流程,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效率,有效降低了各类护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