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扁舟银河游,摘星赏月天庭走

来源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cai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应积极营造适宜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师生互动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想学生所思,给学生所需,解学生所困,为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初中历史知识的海洋里驾驭一叶扁舟到达成功的彼岸。
  【关键词】  问题情境;纵横比较;大胆质疑;初中历史;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原动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既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使命,也是迎接严峻国际形势所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所在。那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践行:
  一、创设问题情境,喷发创新火花
  无论是传统化教学模式,还是新课程革新措施,都离不开老师的精心设问,尤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既能诱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动机,又喷发创新思维的火花。
  例如:笔者在执教《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一课时,先展示了唐太宗讲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的原始材料,要求学生围绕隋炀帝开设“进士科”这一话题,讨论当时的科举制度正式创立有何意义?顿时,同学们展开创新思维的翅膀探索,出现如下观点:一是这个革新措施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政权的巩固;二是有利于突破封建世袭制度的束缚,比较成功地选拔了更多的优秀人才;三是促进当时教育制度的完善与教育的发展;四是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唐朝文学的繁荣。可见,教师只有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才能让学生喷发出创新的火花。
  二、通过纵横比较,激发创新兴趣
  俗话说:“灯芯不挑不亮,道理不辩不明。”学生学习历史只有通过纵横比较,才能使激发创新意识,鉴别能力同步提升。所谓纵横比较,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比较,从而获得事物间异中求同或同中辨异的结果,并使所学新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和科学化,达到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目的。
  例如: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焚书坑儒”两个不同时期的事件属于“同因异果”关系,教师在讲授相应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予以前后两个事件的纵向比较,逐步得出如此结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秦始皇“焚书坑儒”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对老百姓加强思想控制,以利巩固封建专制主义实行的中央集权制,但结果完全不同,汉武帝巩固了统一,光大了儒学,但秦始皇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为了让学生逐步感知导致不同的结果原因,笔者点拨学生理解两个历史事实:
  其一:采取的手段不同:秦始皇与汉武帝分别采用了残暴的禁绝手段和行政命令手段。
  其二:西汉时的儒学家们吸取法家等学派的长处,采取独尊儒术的策略,以利迎合当时封建王朝统治的需要。
  同学们通过综合比较与深层次鉴别,实现了透过表象看本质的目标,既掌握了历史基础知识点,又提高辨伪存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鼓励大胆质疑,培养创新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师生是主仆关系,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一桶水”,学生是“一杯水”,学生只能在老师指导的框架下完成学习任务;随着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只有鼓励学生张开创新思维的翅膀大胆质疑,才能产生标新立异的观点,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协调发展。
  例如:笔者在执教《三国鼎立》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遇事先知、神机妙算的“智多星”——诸葛亮,就直接启发学生思考如下问题:“新教材只从正面描述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但历史上的诸葛亮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他也存在不少不尽人意的地方,你认为我的观点正确吗?”顿时,教室里立即荡起激烈的争辩声,他们纷纷口述了如下诸葛亮的不完美之处:一是用人多疑,违背了用人不疑的真;②遇事不管大小都要亲自问长问短;③诸葛亮有时候缺乏大无畏的勇气和果断。这些质疑虽然比较琐碎,但能够让学生萌发创新思维的火花。为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多大胆提出质疑。其实,“标新”与“立异”都是一种创新,其核心“新”和“异”,教师一定要积极鼓励学生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敢于向老师与文本的“学术权威”挑战,敢于在“新”和“异”上有所突破。应当指出,不管是“新”还是“异”,都不能凭空捏造,随心所欲。因此,笔者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勇于樹立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行之有效地帮助学生圆满完成自主探究和创新任务。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但愿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积极营造适宜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师生互动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想学生所思,给学生所需,解学生所困,为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发挥应有的作用,让学生在初中历史知识的海洋里驾驭一叶扁舟到达成功的彼岸!
其他文献
周殿富,原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曾任副县长、省团校校长、吉林人民出版社社长等职,先后破格晋升副教授、编审。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国务院津贴有特殊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学者。公开出版发行的主要著作有《共青团领导学概论》《领导艺术论》《现代领导学》《楚辞源流选集》《诸葛武侯全传》《生命美学的诉说》《第七崇拜》《三国讲谈录》《领袖政治学》《三国大传》等。  第二十七章 尼克松的“领
期刊
【摘 要】 学前教育是人一生学习的开端,幼儿教育是其中十分关键的一环,良好的幼儿教育,需要顺应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对于幼儿来说,户外角色游戏是他们十分喜爱的活动,同时户外角色游戏对幼儿健康成长和身心发展都有促进作用,幼儿教育要不断探索户外角色游戏模式,不断创造符合幼儿成长和发展的户外角色游戏,让幼儿在户外角色游戏中快乐成长。  【关键词】 幼儿园;户外角色游戏  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他们生来
期刊
【摘 要】 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有种艺术叫留白,其实在常态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抛出问题以后,也需要留白,这种留白其实就是候答,在我们的课堂教学研究过程中,如何候答,候答什么?候答多久等都是一种教育艺术的体现。  【关键词】 候答;初中数学;智慧;策略  初中数学有其特定的学科特点和学科魅力,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候答也有其特定的教育艺术和教育机智在其中。笔者就以初中数学的常态教学为例,
期刊
【摘 要】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只有掌握了自主探究的方法,才能使脑海犹如池塘一样,池中的水一直保持充盈清澈状态。本文作者紧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畅谈了培养初中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值得大家予以适度关注与深层次探讨。  【关键词】 预习指导;文本资源;问题情境;激励机制;自主学习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朱熹在《观书有感》 一诗中的绝句,其本义指只要源头有活水,池塘可以一直那么清
期刊
【摘 要】 在践行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作为一线教师只有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灵活创设有利于开启学生创新思维闸门的问题情境,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不仅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而且通过独创性的质疑拓宽知识视野。本文作者简要阐述了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高中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值得大家深思。  【关键词】 生活实际;因材施教;主体地位;问题情境;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期刊
【摘 要】 师幼互动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教师和幼儿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教师的言行促进和影响着幼儿,幼儿的举动也影响和调节着教师。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一定要善于捕捉教学的最佳契机,真诚地与幼儿交往,努力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构建新型的师幼关系做出应有的贡献。本文抛砖引玉,有待于同仁们一起商榷。  【关键词】 预设生成;因材施教;问题情境;师幼互动;以幼为本  师
期刊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灵活渗透德育教育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是帮助学生理解与应用解答实际问题的需要,也是提高思想品德素养的需要,每一个数学教师一定要勇于探索“教书育人”的奥秘,为培养品学兼优的新型人才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本文抛砖引玉,有待于广大同仁携手合作,共商良策。  【关键词】 愉悦氛围;小组合作;课堂练习;小学数学;渗透德育  “教书育人”是每一个教师肩负的神圣使命,无论是思想
期刊
【摘 要】 教育大计,质量为重;质量大计,教研为先。教研有为,教师专业素养为重。在技能大赛过程中呈现出教师对教材的个性化解读,对课堂的驾驭与展开,对命题解题的专研,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内化等都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新时代数学教师学科素养的养成需要与时代接轨,核心观下的教师学科素养提升旨在促进教师在教学中开展深度思考,跳出事实性知识在数量上的累积,转向对人的关键能力、思维品格、价值观念的塑造。  【关键词】
期刊
在课程整合的时代背景下,STEM教育在国内外科学教育界掀起了热潮。本文以“空气大炮”项目为例,对STEM理念下的小学低段科学拓展性课程进行案例分析,旨在加强STEM教育与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整合,提高小学科学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项目活动同步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教材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内容。基于教材,教师可以做一些整合与拓展。  以本项目为例,在教学前,教师需要对项目
期刊
【摘 要】特教的老师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一群特殊的孩子。无声天地,有情世界。爱是相互的,爱是可以传递的,听障孩子虽然听不到声音,可他们心思敏感细腻。  【关键词】教育故事;无声;有情  在花一样的年华,我带着美好的青春梦想当起了特教老师。也许是缘分让我走上了这个特殊岗位,然而,正是这份缘,使我在特教三尺讲台前幸福地守护。这十多年来,我在与残疾孩子的朝夕相处中,有太多的感动和难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