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验性阅读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体验性阅读中,教师是引路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体验性阅读,达到课标要求的阅读的量与质,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愉悦,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体验 阅读 享受
体验性阅读就是阅读主体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体验性阅读突出了以学生作为主体,强调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阅读实践中通过自己独特的理解、创造、构建,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愉悦,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体验性阅读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是巨大的。
于永正说:“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所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成效,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为读而读,表面上看是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但实质上收效甚微。教师是引路人,如何引导学生开展体验性阅读,达到课标要求的阅读的量与质,是我们应该思考并为之不懈努力的永恒主题。那么,如何让学生尝试体验性阅读呢?
一、情境中体验,激发阅读兴趣
1.巧用“故事”。
儿童喜欢听故事,容易被引人入胜的故事所吸引,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低年级语文教师应该从孩子们感兴趣的故事导入,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在教学《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时,我就用多媒体展示蝈蝈的图片,并介绍了几个关于蝈蝈的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我就趁机让学生在课外找些书籍了解蝈蝈的生活习性,去发现蝈蝈能给盲婆婆带来哪些乐趣。通过这样的引导、推荐,不知不觉中,我们班这一群小“书虫”的阅读欲望被激发了。
当学生爱上体验性阅读,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时,就可以通过摘抄一些优美的语句,进行评比等方式,进一步激励学生展示阅读成果,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就培养起来了。
2. 善用“随读法”。
让学生进行体验性阅读,目的就是在阅读中获取一些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因此,开展体验性阅读,要以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决定,老师或家长不应过多干涉。如果过多干涉,就会挫伤学生读书的热情。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位家长干预孩子体验性阅读的例子。班上有一个男孩,平时他非常爱看名人传记类的书籍,但他的爸爸坚持让他看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希望他能从中汲取营养,可是没有多久,这个学生就不愿意读课外书了。孩子的爸爸发现这个情况后,及时与我电话沟通,我了解情况后,主动和家长交流,让家长明白读书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应该尊重孩子,做孩子读书的引路人。家长明白道理后,主动找到孩子承认错误,父子一番交流后,孩子重新开始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并渐渐拓展了阅读范围。
3.活用“引申法”。
目前,有些家长认为学生只要把教科书读好就行,不愿让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去进行体验性阅读,认为这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表现。作为教师,需要及时和家长沟通,让家长明白进行体验性阅读是学好教科书内容的一种延伸。在家长明白道理后,针对这一部分学生,教师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引导学生爱上体验性阅读。学完课文《三打白骨精》后,我问了学生这样几个问题:孙悟空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路上仅仅遇到白骨精吗?唐僧历经了哪些磨难?师徒四人取来佛经,终成正果了吗?然后请学生到《西游记》这本书里去寻找答案,从而顺利引导他们开始阅读“四大名著”。平时,我努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爱上阅读,每个学期还鼓励家长购买一本孩子喜爱的书,保证孩子有更多的课外书可读。我还建议家长耐心倾听孩子讲述所读书籍的大概内容,使孩子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提高了课外阅读效果。
二、悦读中体验,享受阅读乐趣
为了让学生享受体验性阅读的乐趣,教师可以多开展一些与读书有关的活动,让学生体验阅读感受。
1.在活动中体验。
爱听故事、乐于讲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明白这个道理后,我每天在课前两三分钟鼓励学生大胆讲述自己喜欢的故事,定期举行改编故事、续编故事等比赛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2.评选“读书之星”。
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被别人欣赏。”因此,我在班级管理中根据学生的阅读表现,不定期评选“读书之星”,相信这些获得“读书之星”的孩子今后阅读的积极性会更高。
3.创办读书手抄报。
班级创办一份读书手抄报,每月评选一次。读书手抄报上可以刊登学生们的读书心得、读书摘录,刊登学生们推荐的好书,还可以刊登学生们的读书卡片,刊登学生与家长、学生与学生一起阅读的照片等。教师应将读书手抄报变成学生展示读书成果的舞台,当他们在手抄报上看到自己的作品和照片时,就会更加投入地去阅读。
尝试体验性阅读,使孩子读书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他们的阅读能动性,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学生来说,学会恰当的阅读方法,比只重视收效的阅读结果显得更为重要。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县官滩中心小学)
【关键词】体验 阅读 享受
体验性阅读就是阅读主体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体验性阅读突出了以学生作为主体,强调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阅读实践中通过自己独特的理解、创造、构建,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愉悦,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体验性阅读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是巨大的。
于永正说:“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所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成效,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为读而读,表面上看是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但实质上收效甚微。教师是引路人,如何引导学生开展体验性阅读,达到课标要求的阅读的量与质,是我们应该思考并为之不懈努力的永恒主题。那么,如何让学生尝试体验性阅读呢?
一、情境中体验,激发阅读兴趣
1.巧用“故事”。
儿童喜欢听故事,容易被引人入胜的故事所吸引,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低年级语文教师应该从孩子们感兴趣的故事导入,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在教学《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时,我就用多媒体展示蝈蝈的图片,并介绍了几个关于蝈蝈的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我就趁机让学生在课外找些书籍了解蝈蝈的生活习性,去发现蝈蝈能给盲婆婆带来哪些乐趣。通过这样的引导、推荐,不知不觉中,我们班这一群小“书虫”的阅读欲望被激发了。
当学生爱上体验性阅读,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时,就可以通过摘抄一些优美的语句,进行评比等方式,进一步激励学生展示阅读成果,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就培养起来了。
2. 善用“随读法”。
让学生进行体验性阅读,目的就是在阅读中获取一些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因此,开展体验性阅读,要以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决定,老师或家长不应过多干涉。如果过多干涉,就会挫伤学生读书的热情。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位家长干预孩子体验性阅读的例子。班上有一个男孩,平时他非常爱看名人传记类的书籍,但他的爸爸坚持让他看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希望他能从中汲取营养,可是没有多久,这个学生就不愿意读课外书了。孩子的爸爸发现这个情况后,及时与我电话沟通,我了解情况后,主动和家长交流,让家长明白读书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应该尊重孩子,做孩子读书的引路人。家长明白道理后,主动找到孩子承认错误,父子一番交流后,孩子重新开始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并渐渐拓展了阅读范围。
3.活用“引申法”。
目前,有些家长认为学生只要把教科书读好就行,不愿让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去进行体验性阅读,认为这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表现。作为教师,需要及时和家长沟通,让家长明白进行体验性阅读是学好教科书内容的一种延伸。在家长明白道理后,针对这一部分学生,教师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引导学生爱上体验性阅读。学完课文《三打白骨精》后,我问了学生这样几个问题:孙悟空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路上仅仅遇到白骨精吗?唐僧历经了哪些磨难?师徒四人取来佛经,终成正果了吗?然后请学生到《西游记》这本书里去寻找答案,从而顺利引导他们开始阅读“四大名著”。平时,我努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爱上阅读,每个学期还鼓励家长购买一本孩子喜爱的书,保证孩子有更多的课外书可读。我还建议家长耐心倾听孩子讲述所读书籍的大概内容,使孩子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提高了课外阅读效果。
二、悦读中体验,享受阅读乐趣
为了让学生享受体验性阅读的乐趣,教师可以多开展一些与读书有关的活动,让学生体验阅读感受。
1.在活动中体验。
爱听故事、乐于讲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明白这个道理后,我每天在课前两三分钟鼓励学生大胆讲述自己喜欢的故事,定期举行改编故事、续编故事等比赛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2.评选“读书之星”。
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被别人欣赏。”因此,我在班级管理中根据学生的阅读表现,不定期评选“读书之星”,相信这些获得“读书之星”的孩子今后阅读的积极性会更高。
3.创办读书手抄报。
班级创办一份读书手抄报,每月评选一次。读书手抄报上可以刊登学生们的读书心得、读书摘录,刊登学生们推荐的好书,还可以刊登学生们的读书卡片,刊登学生与家长、学生与学生一起阅读的照片等。教师应将读书手抄报变成学生展示读书成果的舞台,当他们在手抄报上看到自己的作品和照片时,就会更加投入地去阅读。
尝试体验性阅读,使孩子读书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他们的阅读能动性,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学生来说,学会恰当的阅读方法,比只重视收效的阅读结果显得更为重要。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县官滩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