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杭州市委 关于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全面提升城市综合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决定 2019年7月30日中国共产党杭州市第十二届委员会 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

来源 :杭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x756_34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杭州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会精神,结合杭州实际,研究讨论了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全面提升城市综合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长三角南翼强劲增长极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如下决定。
  一、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重大战略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锚定“干好一一六、当好排头兵”目标任务,坚持全市域全方位推进,紧紧围绕一体化,始终坚持高质量,充分彰显新魅力,做强做大都市圈,服务借力大上海,深度融入长三角,全面提升城市综合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为进一步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目标定位。到2025年,全市域全方位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格局形成,城市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迈上新台阶。优势产业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跨区域的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形成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4%左右;跨区域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杭州与长三角主要节点城市1小时交通圈全面建成;公共服务同城化、便捷化水平明显提高,一体化体制机制更加有效,95%以上商事服务事项实现跨区域“一网通办”;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能力显著提升,绿色发展指数位居全国前列。到2035年,杭州都市圈同城化、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实现高水平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实现优质均衡,市场统一规范、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的一体化市场体系更趋完善,成为长三角南翼强劲增长极。
  ——围绕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精心守护中华文明圣地。全面揭示良渚古城遗址文化内涵,进一步打响“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圣地”品牌,加快打造世界文化遗产群落,有效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不断深化优秀传统文化挖掘研究,合力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东方文化国际交流重要城市。
  ——围绕建设创新活力之城,全力打造中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巩固扩大电子信息、数字贸易、金融科技等优势,深入推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以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经济为特色的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國际金融科技中心、新型国际贸易策源地。
  ——围绕建设生态文明之都,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大花园”。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子,展现山水相依、湖城合璧、拥江而立的城市风貌,深化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构建跨区域绿色生态屏障和绿色发展廊道,深入推进美丽中国样本建设,成为充分体现江南水乡诗画韵味的世界山水公园和东方休闲之都。
  二、致力于推进城市群同城化,探索建立新的区域合作平台
  优化市域统筹发展格局。强化“全市一盘棋”思想,理顺市与区县(市)财政体制、规划管理体制等体制机制,深化“六大西进”、区县(市)协作、联乡结村等工作,探索建立全市域产业转移、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合作等成本共担、利益共享、争端共处机制,推动新四区和三县(市)进一步融入主城区,加快形成体制机制统一高效、要素流动顺畅有序、基础设施通达便捷、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的市域一体化格局。探索建立滨江与富阳特别合作示范区,推进产业项目合作和利益共享,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产城融合示范区。
  建设跨区域的特色小镇。充分利用上海的创新、人才资源和开放政策,争取在上海境内建设沪杭梦想小镇,打造在沪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平台、杭企在沪研发的新基地、杭州对外开放的新窗口。依托中国科技大学等知名院校,争取在合肥设立合杭梦想小镇,打通项目异地孵化落地渠道,打造杭州市外重要的技术策源地和高端人才驿站。在钱塘新区设立长三角小镇,建设上海高校联盟众创空间等载体,在产业、科创、会展赛事、公共服务等领域全方位对接上海等长三角城市高端要素,打造杭州“新浦东”。在未来科技城建设浙江人才大厦,打造辐射全省的科技孵化器、人才高地和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全面落实与湖州、绍兴、嘉兴、黄山、衢州达成的合作协议,共建杭嘉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打造沪杭战略通道上重要节点和长三角跨市域同城化发展示范区;共建杭湖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打造城镇开发与生态保护协调示范区;共建杭绍一体化发展先行区,逐步建立一体化交通体系、产业体系、城镇体系,打造杭绍发展新高地;共建杭黄省际旅游合作示范区,支持未来科技城衢州园等山海协作产业园建设,探索杭州都市圈跨区域的深度融合发展。
  联动打造跨区域发展廊带。主动对接推进G60科创大走廊建设,深度参与G60产业联盟。共同推进杭合创新带建设,加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重要科创载体的对接与合作。合力建设杭绍甬城市连绵带,携手打造世界级创新发展大走廊和“四港”联动物流大枢纽。协同推进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共同构建布局合理、协作紧密的绿色产业体系。共保共建大运河文化带,突出京杭大运河南起点优势,力争使杭州段在大运河文化带中的地位达到八达岭在长城中的地位。携手推进“名城名湖名江名山名村”风景廊道建设,共同打造世界级黄金旅游风景线。
  三、致力于打造创新共同体,加快构建科技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推动优势产业互补。发挥杭州数字经济先发优势,着力突破一批数字经济领域具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重大共性和关键技术,规划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数字经济协同推进工程,加快推进5G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探索工业互联网、行业数据资源开发等示范推广机制,参与建设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联盟、长三角高速泛在信息网络和量子保密通信干线网络。加快发展金融科技,加强与上海金融产业联动,探索在杭设立上海金融服务综合体,深化上交所杭州基地建设,推动杭州企业精准对接上海资本市场。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新制造业计划”,坚持做大做强本地企业和引进“大好高”制造业企业相结合,谋划实施规上工业企业、十百千亿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总量、新引进项目投资额“六倍增”计划,培育形成一批优势产业集群和大企业大集团。充分发挥钱塘新区、城西科創大走廊和国家级、省级开发区的主阵地作用,切实加大对区县(市)招引制造业大项目、好项目的支持力度,建立工业企业全市范围无障碍流动机制。大力支持企业技改,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整合产业基金,落实产业用地总量保护制度,创设龙头企业驻企代表制度。
  推动创新链跨区域协同。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带动作用,高水平建设西湖大学、南湖达摩小镇等重大创新平台,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深化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方面的协同创新,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杭落地,共同打造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集群。实施名校名院名所工程,支持建设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吸引更多国际一流大学、长三角“双一流”高校及科研资源来杭合作办学。扩大大型科研仪器等科技资源开放共享范围,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
  推动人才资源共享。完善落实人才新政,参与建立统一的人才一体化评价和互认体系,吸引长三角地区高校毕业生在杭就业创业,打造长三角南翼“人才特区”。加大国际人才招引政策支持力度,联合长三角城市探索开展外国高端人才服务“一证(卡)通”试点。携手长三角城市共同打造人才交流活动平台,联合开展长三角人才创新创业大会或大赛,探索建设全国互联网人才大市场。持续实施“城市国际化计划”,加快推进国际社区、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建设,提升国际人才综合服务水平。
  推动要素市场共建。共同推进跨区域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互联共享,共建长三角产权交易共同市场,探索建立水权、排污权、知识产权、用能权、碳排放权等初始分配与跨区域交易制度,逐步拓展权属交易领域与范围。探索建立跨区域利益共享机制,形成有利于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的良好环境。
  四、致力于打造生态共同体,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能力
  共同保护长三角绿色生态屏障。共同实施钱塘江源头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持续推进千岛湖临湖地带综合整治,探索“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全流域共保共投共享政策,深化浙皖新安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试点。建设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创建新安江—千岛湖国家生态补偿试验区,建成并投用千岛湖配供水工程,因地制宜建设沿江生态绿道,加强天目山-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力度,形成科学系统的规划体系、保护体系和治理体系。
  合力打好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积极参与近海生态修复工程,联合实施杭绍平原水环境综合整治,共同建设杭州大湾区国家湿地公园。持续推进苕溪流域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加强浙北平原水网湿地保护和京杭大运河综合治理。与长三角城市共同推进能源“双控”、移动源排放污染防治、工业大气污染防控,全面落实“八项清零”任务,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切实改善区域空气质量。
  健全环境联防联治机制。共同完善长三角环境监测网络,探索建立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协调机制,实现环境执法联动、环境风险应急联动、预警预报联动。强化生态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和重大活动协同保障,探索建立重点区域环境风险应急统一管理平台。探索生态产品交易、生态信用奖惩、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等绿色价值实现机制,参与构建太湖流域等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五、致力于打造开放共同体,推进高水平的协同开放
  加快大通关一体化。深化口岸合作,加快协调对接,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跨区域互联互通。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优化布局、创新发展,启用跨关区保税货物流转系统,推动港航物流信息接入单一窗口,进一步简化进出境备案清单。加快“数字口岸”建设,促进长三角口岸数据信息互通共享,力争贸易便利化程度率先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共同加强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协同开展执法监管,加大侵权违法行动联合惩治力度。
  协力打造高能级开放载体。发挥“一带一路”地方合作委员会牵头城市作用,积极对接上海自贸区,探索贸易、投资、金融、服务等制度政策创新。深化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推动跨境电商综试区优化升级,谋划建设eWTP全球采购中心,引导和支持长三角企业借助eWTP走向国际市场。依托阿里巴巴、网易等优势电商平台企业深耕长三角市场,推动新零售等新模式新业态在长三角布局。承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溢出效应,着力引进高端国际会议和国际知名品牌展览,办好西博会、茶博会、文博会等重大会展活动。联合长三角城市高水平举办第19届亚运会,推动组建长三角体育产业联盟,联手打造全球顶级职业赛事品牌。探索在上海举办杭州博览会,探索与义乌合作举办“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共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以列入世界营商环境报告样本城市为契机,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共同推进“一网通办”,推动与长三角城市政务服务通办端口跨区域全互通、市场主体资质类信息跨区域全共享、审批结果跨区域全互认,实现长三角区域市场主体事项跨区域“全网办”“一窗办”“限时办”。共建长三角一体化标准体系,积极争取特色优势领域标准国际化技术组织落户杭州,打响“长三角国际标准化会议目的地”品牌。深化法治杭州建设,出台涉企执法监管“负面清单”,探索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
  六、致力于打造民生共同体,不断提升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
  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施亚太国际门户枢纽建设工程,打好“5433”现代综合交通大会战,构建联结长三角的大通道大枢纽。积极审慎推动沪杭磁悬浮项目规划研究,抓紧推进铁路西站枢纽工程,合力加快杭临绩、沪乍杭等铁路建设,推动铁路南站投用,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中心城市。共同推进杭绍甬智慧高速、宁杭二通道、千黄高速、临金高速等建设,构建环杭州湾智慧高速公路体系。加快杭州都市圈核心区地铁、城际轨道建设,推进跨市域毗邻地区一体化公路客运网络建设,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加快萧山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发展通用航空机场,推进空铁一体化发展。加快运河二通道建设,高水平打造钱塘新区公铁水联运物流园区,积极融入长三角江海联运体系。   推动公共服务共享互惠。主动接轨长三角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率先在交通、医保、养老等关键民生领域实现“一证(卡)通”。协同提升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在长三角城市间转移接续的便利化水平,逐步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联网定点医疗机构数量,积极推进跨区域医疗共同体建设,争取建立跨区域急救办法,共同打造健康长三角。积极参与长三角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计划,加强各级各类学校跨区域交流合作,共推优质院校联盟,共同把长三角打造成亚太地区教育高地。
  深化文化旅游合作。积极对接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加强与长三角城市在文艺创作、文藝演出、文化研究和旅游客源互送等方面的合作,推动文化、旅游设施和服务功能逐步共享,加快建设之江文化产业带,深度融入长三角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联盟。共同推进以良渚古城遗址为核心的良渚文化保护与利用,深化南宋皇城大遗址综合保护,全力打造东方文化国际交流重要城市。发挥世界旅游联盟总部所在地优势,以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黄金水道”和杭黄高铁、杭黄高速、千黄高速为纽带,加强与上海、黄山等地的文化旅游深度合作,联合开展区域旅游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和境外旅游宣传推广,用好用足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打响优质旅游服务品牌。
  推动一体化社会治理创新。做强做优“城市大脑”品牌,探索建立与长三角其他智慧城市建设的协同服务机制,参与制定长三角数据治理统一标准,打破跨行政区域数据壁垒,推动形成“数字长三角”。健全共融共通的智慧安保工作体系,强化重大案事件联防联控,协同开展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深化平安边界创建,推动防灾减灾一体化、同城化,切实筑牢安全防线。探索搭建长三角区域间转积分和转户籍通道,协力推进信用信息跨城市交换、互认、共享,共同打造长三角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合作示范区。
  七、强化组织领导,为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以及交通、能源、信息、科技、环保、信用、人力社保、金融、商务、产业合作、食品安全、文化旅游、城市合作、社会治理等专题工作组,统筹推进我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市发展改革委要积极履行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加强沟通、对接与协调。
  创新推进方法。建立健全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指标体系、评价体系、统计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更好发挥人大立法保障、执法检查和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作用,以路线图、项目化、时间表、责任制的形式推进各项工作,确保落实落细。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切实提高干部能力水平,为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提供有力保障。
  营造良好氛围。加大宣传力度,及时传递长三角各城市发展动态,完善公共参与机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形成全民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在长三角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成就梦想。
其他文献
《在大地上寻找花朵》  作 者:徐迅雷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 介:全书分为“大地”“大道”“大端”“大写”四个篇章,讴歌大地上的风物,唱出山水清音,赞美世间不平凡之人,更回到自身,记录生活中的思考和诗意。  大地之美,是一梦到西塘的梦幻,“穿长巷,钻水巷,摇橹船”,“波心晕血,桨声灯影,曲水流觞”。大地之美,是丽江的柔软时光,“雪山之水涓涓不息,悄悄从山上流淌下来,滋养着纳西族生
期刊
刚刚闭幕的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研究部署我市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具体工作,为杭州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打造长三角南翼强劲增长极提供了明确路径、吹响了奋进号角。  長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亲自谋划、亲自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
期刊
到2025年,全市域全方位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城市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迈上新台阶,城市集聚辐射效应日益凸显,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人均GDP达到20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1.8∶1。  围绕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精心守护中华文明圣地。  围绕建设创新活力之城,全力打造中国数字经济第一城。  围绕建设生态文明之都,努力建设美丽
期刊
黄埔浪花千尘雪,东风明珠百度春。上海是我国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创中心,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在长三角一体化中起着龙头作用。近水楼台先得月。杭州作为上海的近邻,长期致力于接轨大上海,也得益于接轨大上海。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把“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合作与交流”作为“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这些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下,沪杭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上海已成为杭州对外投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长三角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上海要进一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要各扬其所长。对杭州来说,要在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首先要聚精会神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努力推动城市综合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再上新台阶,加快成為长三角南翼强劲增长极。这既是杭州承载国家战略的使命所系,也是杭州未来发展的方向所在。  综合能级是城市能量、活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集中体现,核心竞争
期刊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说,过去几十年,一座城市仅靠聚焦主业就能一枝独秀,那么面向未来,一座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在区域的整体能级。杭州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周边兄弟城市休戚与共。杭州参与长三角一体化,不是以城市为单位的个体融入,而是以都市圈为单位的集群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推进的,杭州都市圈要先行一步;长三角一体化探索的,杭州都市圈要先试起来。  市域一体化是前提。
期刊
邓小平同志讲过:“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杭州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全面提升城市综合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打造长三角南翼强劲增长极的任务已经明确,接下来就是要落实落实再落实,以“杭铁头”的韧劲、“弄潮儿”的拼劲,逐项完成“施工图”,逐件兑现“任务书”,把既定目标一步步变为美好现实。  找对方向,才能事半功倍。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既是重大政治责任,也是重大历史机遇,更是重大实践
期刊
冯骥才先生是文学大家,他的小说集《俗世奇人》,描写清末天津卫的市井生活,奇人趣事,写得惟妙惟肖,叫人惊叹不已。他的最新散文集《万物生灵》就像一首闲适诗,娓娓而谈,描摹自然的别样美好。此时,无须向孩子们讲解写作风格与构思技巧,只需要将孩子带入大自然中,看花开,看水流,看鸟飞,听虫鸣,孩子终将被这些自然界的神奇所征服,于是从书本到实践,自动自发地寻求自身情感的愉悦点。  冯骥才的文字大多温暖、阳光,尤
期刊
邓小平研究“纪念碑式”的著作  《邓小平时代》  作者:[美]傅高义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哈佛大学傅高义教授倾十年心力完成的巨著《邓小平时代》,是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国惊险崎岖的改革开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作者对邓小平个人性格及执政风格进行了深层分析,并对中国改革开放史进行了完整而独到的阐释。  这是一部重要的邓小平传记,读之难忘。邓小平是二十世纪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推动了中
期刊
2018年12月,杭州市出台《关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建设“美好教育”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全力办好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职业幸福、人民满意的“美好教育”的奋斗目标。2019年4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大会暨高水平建设“美好教育”推进会。从“公平普惠”到“优质均衡”,杭州经过长期努力和深入谋划,高高举起建设“美好教育”大旗。  迎来发展新阶段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