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奈曼旗南部,地貌形态由南向北依次为低山丘陵、黄土丘陵、黄土台地及河谷冲积平原等地貌单元所组成。在工作区西北部的黄土台地及河谷平原区为高氟区,地下水中氟离子含量超过饮用水标准,该区为水质型高氟缺水区;在黄土台地及以南地区,第四系含水层厚度薄或缺失,下部基岩的孔隙裂隙含水层分布不均,这些地区地下水资源匮乏,为资源型缺水区。
关键词:资源型缺水;高氟水;找水方法
一、地下水高氟区
地下水高氟区主要分布在教来河流域。本区共施工3个探采结合井,寻找到了深层低氟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根据调查结果,本区高氟水主要赋存在第四系上段黄土状粉土含水层中,由于当地水井较浅,当地居民主要饮用黄土状粉土中的高氟水。根据本次工作取得的成果,低氟水主要赋存在教来河河谷区第四系下部卵砾石层、砂层中和第四系下部碎屑岩含水层中。在此区找水的方法是:首先进行地面水文地质测绘工作,通过实地测绘,对该区所处的地貌单元、地层岩性及地下水水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选定较好地段布设地面物探工作。根据物探工作成果:此区含水层典型地球物理特征表现为:上部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组):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中砂,细砂、粉砂以及砾石。电测深曲线类型主要表现为QH型,含水层表现在曲线的H段和Q段电性层,视电阻率一般在55Ω·m;下部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承压含水层(组):含水层主要为白垩系细砂岩、中粗砂岩、砾岩等。电测深曲线类型主要表现为QQ型,含水层一般表现在曲线的第二个Q段电性层,视电阻率一般在21Ω·m-36Ω·m。根据以上工作成果,选定地下水富集的有利地段,确定井位。
根据以上水文地质特征,在钻探施工时应选择不同的施工工艺。在第四系河谷区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中砂、细砂、粉砂及砾石,施工时以大口径反循环钻进为最佳施工工艺,具有速度快、出水量大等优点;在第四系下部碎屑岩类区,含水层为细砂岩、中粗砂岩、砾岩等,施工时以大口径正循环钻进为最佳施工工艺。在此区成井时应注意止水工作。由于该区上部黄土状粉土中的地下水为高氟水,所以在下管后对上部的第四系粉土层采用粘土球进行管外止水,以防止上下层水沟通。
二、基岩山区缺水区
基岩山区分布在奈曼旗南部大部分地段,在这个地区,以低山丘陵为主。地下水主要赋存在基岩裂隙之中。在这个地区找水是首先根据地面测绘工作,沿沟谷圈定出地下水富集的有利地段,布置物探工作。此区含水层典型地球物理特征表现为:含水层主要由大理岩、板岩、灰岩、变质砂岩、凝灰岩、安山岩等组成。电测深曲线类型主要表现为HA型,含水层一般表现在曲线的第二个A段电性层,视电阻率一般在56Ω·m。根据以上物探解译成果,选定最佳点布设井位。
此区地层岩性坚硬、施工难度大。为节约资金,提高效率,探索出了上部松散层采用大口径回转钻进,下部基岩采用潜孔锤钻进的方法为最佳的钻探施工工艺,该方法具有钻进速度快、不用泥浆护壁、不用洗井等优点,为今后在该区及其它条件相类似地区勘探施工工艺方面积累了经验。
三、黄土覆盖的碎屑岩分布区缺水区
黄土覆盖的碎屑岩分布区主要为黄土丘陵及黄土台地区,分布于中部及北部。地下水主要赋存在第四系下部黄土状粉土及下部碎屑岩类粉砂岩、细砂岩、粗砂岩、砂砾岩、砾岩等含水层中。在此区找水的方法也是首先进行地面测绘工作,选定最佳地段布设物探线。此区含水层典型地球物理特征表现为:电测深曲线类型主要表现为QQ型,含水层一般表现在曲线的第二个Q段电性层,视电阻率一般在21Ω·m-36Ω·m。通过以上物探解译成果,选定最佳位置布设井位。
在此地区由于第四系厚度较大,钻孔较深,所以采用大口径回转钻进施工工艺,效果较为理想。但应注意的是由于此区含水层水量较小,成井时要注意下管后的冲孔、换浆工作,如果冲孔、换浆工作进行得不彻底,护壁泥浆不冲洗干净,易造成干孔的现象。
四、花岗岩分布区缺水区
本区花岗岩主要是海西期花岗岩(Pγ)和燕山期花岗岩(Jγ),海西期花岗岩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平顶山、大坤土沟,北部的黑鱼泡子、后班鸠沟、西沟等地;燕山期花岗岩主要分布于东北沟、得力营子及敖包山等地。地下水主要赋存在花岗岩风化层及花岗岩节理裂隙中。在此区找水的方法是通过地面调查,沿沟谷地段布设物探工作。此区含水层典型地球物理特征表现为:电测深曲线类型主要表现为AA型,其第一个A段反映了含水粗砂岩层,视电阻率值39Ω·m;第二个A段反映了中风化花岗岩,视电阻率值87Ω·m;不含水花岗岩岩层反映在曲线尾支上升段,视电阻率值367Ω·m。
此区花岗岩一般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发育,所以采用大口径回转钻进施工工艺,效果较为理想。
五、结束语
针对不同的缺水类型区,从地面工作、物探工作和钻探施工等方面采用适当的找水方法,将会取得良好的找水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清,卢国珵主编,1989年,微量元素与健康。北京大学出版社.
[2]环境科学编辑委员会,1980年,中国百科全书(环境科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3]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司,水文地质钻探工艺部分,1983年,地质出版社.
(作者單位: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
关键词:资源型缺水;高氟水;找水方法
一、地下水高氟区
地下水高氟区主要分布在教来河流域。本区共施工3个探采结合井,寻找到了深层低氟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根据调查结果,本区高氟水主要赋存在第四系上段黄土状粉土含水层中,由于当地水井较浅,当地居民主要饮用黄土状粉土中的高氟水。根据本次工作取得的成果,低氟水主要赋存在教来河河谷区第四系下部卵砾石层、砂层中和第四系下部碎屑岩含水层中。在此区找水的方法是:首先进行地面水文地质测绘工作,通过实地测绘,对该区所处的地貌单元、地层岩性及地下水水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选定较好地段布设地面物探工作。根据物探工作成果:此区含水层典型地球物理特征表现为:上部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组):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中砂,细砂、粉砂以及砾石。电测深曲线类型主要表现为QH型,含水层表现在曲线的H段和Q段电性层,视电阻率一般在55Ω·m;下部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承压含水层(组):含水层主要为白垩系细砂岩、中粗砂岩、砾岩等。电测深曲线类型主要表现为QQ型,含水层一般表现在曲线的第二个Q段电性层,视电阻率一般在21Ω·m-36Ω·m。根据以上工作成果,选定地下水富集的有利地段,确定井位。
根据以上水文地质特征,在钻探施工时应选择不同的施工工艺。在第四系河谷区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中砂、细砂、粉砂及砾石,施工时以大口径反循环钻进为最佳施工工艺,具有速度快、出水量大等优点;在第四系下部碎屑岩类区,含水层为细砂岩、中粗砂岩、砾岩等,施工时以大口径正循环钻进为最佳施工工艺。在此区成井时应注意止水工作。由于该区上部黄土状粉土中的地下水为高氟水,所以在下管后对上部的第四系粉土层采用粘土球进行管外止水,以防止上下层水沟通。
二、基岩山区缺水区
基岩山区分布在奈曼旗南部大部分地段,在这个地区,以低山丘陵为主。地下水主要赋存在基岩裂隙之中。在这个地区找水是首先根据地面测绘工作,沿沟谷圈定出地下水富集的有利地段,布置物探工作。此区含水层典型地球物理特征表现为:含水层主要由大理岩、板岩、灰岩、变质砂岩、凝灰岩、安山岩等组成。电测深曲线类型主要表现为HA型,含水层一般表现在曲线的第二个A段电性层,视电阻率一般在56Ω·m。根据以上物探解译成果,选定最佳点布设井位。
此区地层岩性坚硬、施工难度大。为节约资金,提高效率,探索出了上部松散层采用大口径回转钻进,下部基岩采用潜孔锤钻进的方法为最佳的钻探施工工艺,该方法具有钻进速度快、不用泥浆护壁、不用洗井等优点,为今后在该区及其它条件相类似地区勘探施工工艺方面积累了经验。
三、黄土覆盖的碎屑岩分布区缺水区
黄土覆盖的碎屑岩分布区主要为黄土丘陵及黄土台地区,分布于中部及北部。地下水主要赋存在第四系下部黄土状粉土及下部碎屑岩类粉砂岩、细砂岩、粗砂岩、砂砾岩、砾岩等含水层中。在此区找水的方法也是首先进行地面测绘工作,选定最佳地段布设物探线。此区含水层典型地球物理特征表现为:电测深曲线类型主要表现为QQ型,含水层一般表现在曲线的第二个Q段电性层,视电阻率一般在21Ω·m-36Ω·m。通过以上物探解译成果,选定最佳位置布设井位。
在此地区由于第四系厚度较大,钻孔较深,所以采用大口径回转钻进施工工艺,效果较为理想。但应注意的是由于此区含水层水量较小,成井时要注意下管后的冲孔、换浆工作,如果冲孔、换浆工作进行得不彻底,护壁泥浆不冲洗干净,易造成干孔的现象。
四、花岗岩分布区缺水区
本区花岗岩主要是海西期花岗岩(Pγ)和燕山期花岗岩(Jγ),海西期花岗岩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平顶山、大坤土沟,北部的黑鱼泡子、后班鸠沟、西沟等地;燕山期花岗岩主要分布于东北沟、得力营子及敖包山等地。地下水主要赋存在花岗岩风化层及花岗岩节理裂隙中。在此区找水的方法是通过地面调查,沿沟谷地段布设物探工作。此区含水层典型地球物理特征表现为:电测深曲线类型主要表现为AA型,其第一个A段反映了含水粗砂岩层,视电阻率值39Ω·m;第二个A段反映了中风化花岗岩,视电阻率值87Ω·m;不含水花岗岩岩层反映在曲线尾支上升段,视电阻率值367Ω·m。
此区花岗岩一般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发育,所以采用大口径回转钻进施工工艺,效果较为理想。
五、结束语
针对不同的缺水类型区,从地面工作、物探工作和钻探施工等方面采用适当的找水方法,将会取得良好的找水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清,卢国珵主编,1989年,微量元素与健康。北京大学出版社.
[2]环境科学编辑委员会,1980年,中国百科全书(环境科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3]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司,水文地质钻探工艺部分,1983年,地质出版社.
(作者單位: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