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创新模式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e00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期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对校本课程开发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加强了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引导。新时代小学教育还要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基于内外部条件合理组织校本课程的开发活动,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以创新模式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质量。
  關键词:校本课程 开发模式 优化措施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5.029
  校本课程开发受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等不同因素影响,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主要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实现全面成长。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打造面向所有小学生的课程,可以进一步完善课程结构,提高课程的灵活性、多样性与开放性,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一、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分析
  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一种全新的课程教学方式。它融合了学校的自主办学理念,根据学校教育实际情况进行的教学创新,是充分的尊重学生学习需要与具体差异设置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学校资源和学生学习需要都影响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形式多样,既可以打造全新的课程,满足学生创新学习需要。也可以在现有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开发主题单元性质课程,拓宽国家课程的广度与深度,满足所有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体现开发特色课程单元,延伸课程领域,体现学科的特色,促进学校课程的变革,从而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提高素质教育的整体质量,解决传统教学的问题,达到个性化、实践性、高效率教学的效果。
  二、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原则
  1.基础性原则
  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还要遵循基础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目标在于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和综合能力,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所有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目标不是标新立异,更重要的是优化课程的内容,给所有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点是学校的教学活动,创新的指向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最直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个性化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当遵循个性化的原则,强调从小学办学特色出发,从促进学生成长的角度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校本课程开发需要考虑学生个性化成长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成长遇到的困惑开发校本课程,构建一个潜移默化的开发机制,保证课程开发的周期性、阶段性与个性化特征。校本课程开发还要兼顾学生差异,满足不同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需要。
  3迁移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还要具有迁移性,校本课程应当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核心知识与技能,通过校本课程全面地提高学生综合技能,能够通过校本课程改善学校的常规教育,提高学校教育的整体质量,实现对正规课程的优化补充,从而保证校本课程的实用价值,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
  4.普及性原则
  校本课程应当具有普及性,校本课程是面向所有学生的课程,它应当具有简明易学和易于理解的特征,适用所有学生的学习和掌握。校本课程与锻炼学生学习能力校本课程实施的限制,并且获得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广泛积极支持。
  5.适度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还要具有适度性原则,课程创新需要量力而行,重视实效,课程创新能够根植学生的日常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课程的实用价值,否则,仅表面的创新是无法为学生、教师解决负担的。还要优化课程改革的策略,拟定校本课程开发计划,优化配置各种课程资源。
  三、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模式
  1.课程供给的多元化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应当优化选择方式,从众多的课程项目中选择最有助于本校实施的课程项目和课程计划。首先,应当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合理的选择校本课程,在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上界定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内容与方法,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针对性。其次,尽可能地采用市场化的校本课程开发方式,扩大校本课程的选择余地,通过当前日渐完善的网络课程供给机制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切实丰富校本课程资源的供给。第三,建立校本课程的评估标准,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进行动态监督,了解校本课程开发现状,找准校本课程开发的着眼点,把重点放在基础性课程开发上,对现有课程内容进行不断更新,实现课程内容的优化改革,适当的补充实践课程的内容。同时加强博识、励志等类型的课程,满足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课程需要,大力开发发展型课程,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对教材适当的改编
  新时代还要提高课程改编能力,在现有课程框架内保留基本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与学习能力丰富课程内容。课程改编应当从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出发,根据课程标准的界定适当完善教材涉及不充分的内容。首先,课程改编主要就正式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保证适应当下的教学情境,实现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通过改编保证新的课程内容能够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困惑。其次,还要对外国引进的课程内容进行本土化改造,加强外部课程资源的翻译,合理进行课程内容选择,优化课程内容组织体系,充分借鉴弥补学习资料的不足。第三,还要从各班级的教学情况出发,根据教学情况适当增加一些课程内容,以便于调动学生对新课程内容的积极性,保证改编的课程内容符合学生接受心理,符合教学情境的需要。
  3.多学科课程的整合
  课程整合是从学生现有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对课程进行的优化改革。课程整合的重点在于超越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将各学科的知识整合起来,安排新型的学习活动,通过交叉课程或边缘课程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开拓学生的学习实践,促进学生开展一系列趣味性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课程整合必须减少知识大量增加造成的负面影响,防止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课业负担。教师应当把相关课程联系起来,开发课程时还要对跨学科课程的呈现时间进行仔细斟酌,构建多门课程较为广泛的联系,设计具体知识的实用情境,促进学生深入的把握课程学习。
  4.合理补充现有课程
  课程开发还可以采用课程补充的方式,随着小学生眼界的日渐开拓,学生学习能力不断增加,不少学有余力的学生已经超出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教师还要从学生的实情出发,提高课程设置的选择性与灵活性,保证课程设置具有地方特色,能够根据学生差异开设具有地方性的课程。还要根据学校特点,学生兴趣与地方经济情况完善教材,一方面,对国家的课程标准给予有效落实,另一方面,还要把多种课程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进一步突出各小学校的课程特点。课程补充应当从小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掌握技能的有效教学机会。
  5.采用模块化方式
  课程开发还要采用模块化的理念,采用独立开发的方式,重点围绕着某个单元的内容进行课程开发,这种开发是具有创新性的课程开发,是对学科式课程活动的优化改革,主要满足学生的全面成长需要。民办小学校的课程开发应当把各种教材交织在一起,仅仅采用一种课程教材是不足以提高课程开发质量的。例如,小学校可以打破教材地域限制,进一步把北师大版、人教版、浙大版教材整合起来,根据小学生的成长需要适当的增减一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保证教材更加生动,教材的综合性更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需要。教师还要在模块化的理念下自编教材,丰富学科活动课程,把取得广泛认可教材融入教学实践。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较高的任务,不仅要求小学教师深谙新课程标准,了解小学教育的发展趋势,而且能够广泛的整合课程资源,提高课程研究的力度,能够把握课程改革的目标、内容与方法,根据学生的成长需要融入多渠道收集的课程资源,适当补充现有课程资源的不中,进行多种课程内容的整合,采用模块化的课程开发方式,大力进行现有教材内容的更新,这样才能满足学生成长需要,提高课程开发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常维国《校本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学术论坛》2017年第12期。
  [2] 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概念解读)》,《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第4期。
  [3] 闫荣晖《我国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8期。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课程理论下追求学生创新发展、个性发展的同时,也要进一步有效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以此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为其语文核心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提供必要的保障。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对应的互动改进方法等相关内容,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摘 要:在当前的网络环境背景下,针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而言,需要进一步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和信息化的应用优势,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创新,通过网络化手段使学生的写作兴趣进一步提升,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写作教学过程中来,为其写作质量和写作水平的提升提供必要保障。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相关策略,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网络
摘 要:语文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基础,教师要从小学阶段抓起,为学生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让学生有效地理解和学会语文知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点,能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踊跃参与课堂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6.02
摘 要: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历史教学具有丰富而又深刻的思想教育内容,历史教育成果的优劣、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老师讲授的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结构,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把促进学习的心理效应与新的教学观念进行有益的融合进而实践到课堂教学中,对历史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学生在成长中处于自我形成的时期,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历史教学时,比较适合运用自我参照效应。本文将从自我参照效应
摘 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体现教学活动的人文性,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还要采用快乐教学的方式,以趣味性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投入语文学习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主动性,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互动性,达到高质量开展语文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快乐教学 优化措施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5.032  快乐语文教学的核心在于
摘 要:近年来,写作教学越来越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如何提高写作教学水平,也成为语文教学中着重探讨的重点问题。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知识面尚窄决定该阶段的语文写作教学也应有其独特性。从整体情况来看,在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或者不足。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把握其学习规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着重做好阅读写作训练,这样才能切实解决相关问题。基于此,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