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参数及D二聚体检测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早期肾损伤患者的应用价值

来源 :血栓与止血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ray_redti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及D二聚体(D-D)检测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早期肾损伤患者的价值.方法 以60例妊高征患者为对象,依据患者是否发生肾损伤将患者为肾损伤组(n=28)和非肾损伤组(n=32).检测患者D-D及血小板参数,分析其与妊高征早期肾损伤的关系.结果 肾损伤组D-D、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水平高于非肾损伤组,血小板计数(PLT)水平低于非肾损伤组(P<0.05).D-D诊断妊高征早期肾损伤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27、92.86%、81.25%;PLT诊断妊高征早期肾损伤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23、92.86%、84.37%;PDW诊断妊高征早期肾损伤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76、75.00、87.50%;MPV诊断妊高征早期肾损伤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57、100.00%、71.87%.结论 妊高征合并肾损伤患者D-D及血小板参数异常变化,检测其水平有助于肾损伤的早期诊断.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肝素对复发性流产(RSA)患者凝血功能及妊娠结局影响.方法 以76例RSA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肝素治疗,对比两组凝血功能及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足月分娩与活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流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因子(t-P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肝素治疗RSA患者可显著改善妊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预防泌尿外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效果.方法 以60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为对象,盲选法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DVT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未见DVT发生,对照组4例(13.33%)患者出现DVT(χ2=4.285,P=0.038).观察组下肢硬化、潮红发病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下床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健康教育、复诊依从性分比为93.33%、96.67%、86.67%,高于对照组(63.33
目的 探讨脊柱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抗凝方案研究.方法 以80例接受脊柱手术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术后24 h抗凝)与对照组(血小板>500×109/L开始抗凝).对比两组DVT发生率及凝血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DVT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22.50%(9/40)(P<0.05).两组治疗后股静脉血流峰值、平均血流速度提高,观察组股静脉血流峰值、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升高,纤维蛋
目的 探讨全程血栓防控干预体系预防骨科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VTE)的效果.方法 以60例骨科手术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全程血栓防控干预).比较两组VTE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未见VTE发生,对照组VTE发生率为13.33%(4/30),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VTE低危风险比例高于对照组,高危及极高危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升高,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降低,观察组aPTT水平高于对照组,D-D、Fb
目的 探讨综合保温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及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 以120例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综合保温护理.对比两组术后凝血功能及苏醒时间.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均升高,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水平均
目的 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对产后出血患者血小板聚集能力及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2月~2021年3月期间于本院妇产科进行分娩的74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7).对照组仅给予缩宫素治疗,观察组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治疗后2 h及2~24 h的出血量,并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 h及2~24 h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卡前
目的对二聚体(D-D)联合腹部CT在缺血性结肠炎(IC)患者早期的诊断价值进行探究.结果腹部CT诊断阳性32例、阴性28例,以腹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测结果为对照,腹部CT诊断IC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1.08%、91.30%、85.00%、93.75%、75.00%,Kappa为0.695;D-D诊断中IC组患者D-D水平为(1.02±0.75)mg/L,显著高于非IC组患者的(0.31±0.06)mg/L;IC组D-D阳性32例、阴性5例;非IC组D-D阳性
目的 探讨项目管理对普外科围术期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 以我院180例普外科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统计两组DVT发生情况.结果 项目管理后护士预防DVT知识测验评分高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DVT风险评估率、评估正确率、预防措施落实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为1.11%(1/90),低于对照组7.78%(7/9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95.56%(86/90)(P<0.05).结论 项目管理可将护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