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间骨折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gver5r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肱骨髁间骨折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2年1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肱骨髁间骨折术后不愈合经再手术后治愈的2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31~86岁,平均46.6岁;左侧15例,右侧11例.原始骨折按照AO分型:C1型3例,C2型14例,C3型9例;开放性骨折10例.此次治疗除4例行全肘关节置换术外,其余22例采用重新内固定+自体骨植骨,其中4例患者发生再次内固定失效、骨折不愈合,经二次手术治愈.总结并分析骨折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和治疗方法.结果 26例患者最终治疗前共进行30次手术(其中有4例患者进行了 2次手术),其中不稳定固定28次,术后行石膏外固定16例,有明显骨缺损21例.本组患者平均随访11.4个月(4~41个月).4例行人工全肘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肘关节平均屈曲112°(90°~130°),伸直18°(0~35°);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平均85分(80~90分).其余22例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此22例患者术前肘关节平均屈伸55.0°±9.0°(40°~80°),MEPS评分(47.3±7.8)分(35~60分),其中可4例,差18例;术后平均屈伸66.8°±10.5°(50°~90°),MEPS评分(81.4±11.1)分(65~100分),其中优7例,良9例,可6例;术后与术前肘关节平均屈伸和MEP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稳定的固定、石膏外固定所致肘关节僵硬、明显骨缺损是肱骨髁间骨折术后不愈合的最主要原因.双接骨板垂直固定或平行固定是更加稳定的固定,结合结构性植骨,可使骨折获得愈合,但最终的肘关节屈伸范围仍较差.
其他文献
对 17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按脑出血的部位、血肿量、有无脑室积血和中线结构移位 ,分别进行比较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结果表明 :179例中并发消化道出血 4 4例
目的 探讨肾集合管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和诊治方法,以提高对肾集合管癌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肾集合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肾集合管癌患者的主要症状为血尿、腰
本研究报告了河北省1996~1998年AFP病例中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PEV)感染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显示NPEV感染有明显的夏秋季感染高峰,感染主要发生在小
目的 探讨阿昔莫斯联合普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高血脂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阿昔莫斯联合普伐他汀治疗组60例(观察组)和普伐他汀治疗组60例(对照组).观察
为开发和研制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 ,面向最终用户的图形界面操作系统 ,在窗口环境下使用高级可视化编程语言VB建立头影测量的参数化建模系统 ,对正畸信息进行集成 .构造头影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如何保护好动静脉内瘘及最大限度地利用可供建造内瘘的动静脉血管,是目前临床广泛关注的问题.为留有足够的血管条件备建新瘘,我院自19
介绍了痤疮药膜的处方组成,制备工艺,并通过对三组不同浓度的PVA所制成的膜剂在成膜性能及质量方面进行了对比筛选,从而选出最佳PVA浓度,确定最佳工艺流程。 The prescripti
听神经瘤是起源于第八对脑神经前庭部分雪旺细胞的良性肿瘤,占颅内原发肿瘤的8%~10%、桥小脑角肿瘤的80%,年发病率约1/10万[1],随着MRI的广泛应用,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发病平
目的 探讨新的氧合指数即结合了平均气道压(P )的[PaO2/(FiO2×P )]能否较传统氧合指数(PaO2/FiO2)更准确地反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肺内分流(Qsp/Qt).方法 符合A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指标血浆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与内皮细胞(EC)凋亡的内在联系.方法 随机选择43例中年健康者为对照组,5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