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旁内侧显露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

来源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chen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粉碎性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采用髌旁内侧显露的临床效果。方法分别采用髌旁内侧显露和髌前显露手术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50例。结果 50例获平均13个月随访,髌旁内侧显露组Bostman评分平均为26.8分,优良率为84.0%;髌前显露组平均为26.2分,优良率为88.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粉碎性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采用髌旁内侧显露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其他文献
河北省唐县南放水遗址2006年进行的发掘中发现了夏、西周和东周三个时期的遗存。夏时期遗存的文化特征多元。西周时期遗存的年代为西周中期至晚期。东周时期遗存属于春秋晚期
地磁场是由内源场(地核场和地壳场)和外源场(电离层场和磁层场)组成的,地磁场模型是表示地磁场时空分布的数学表达式.本文简述了地磁场全球模型和区域模型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禹会遗址是淮河流域一处重要的龙山文化晚期遗址,这里发现了一处大型礼仪性建筑基址,表明并非单纯的居住遗址。丰富的出土遗物,为探索黄河、长江及淮河流域龙山时代文化的交
利用第11代IGRF模型,研究了1980-2010年期间的地球主磁场的变化特性,其中包括偶极子磁场、非偶极子磁场、西向漂移和非偶极磁场强度.结果显示1980-2010年30年期间,非偶极子磁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世兵制长期存在。妇女随夫服役,成为女兵。她们或直接参战,搏击沙场;或守卫屯营,修筑城防;或宿卫后宫,担任仪仗;或参加军屯,生产军粮;或服各种杂役,
正确的译文是建立在正确的理解上的。本文试图就英语情态动词的理解和翻译作一探讨。英语中的情态动词是个封闭系统,数量虽然有限,但其意义和用法有时却相当复杂,假如理解稍有偏
对欧亚草原各地流行的有銎战斧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其发展和传播进程,可以揭示出汉代以前中国新疆和北方地区与欧亚草原的联系。有銎战斧分欧洲与亚洲两个传统,新疆正是这两种
磁电子学 (或自旋电子学 )是把物理学和电子学结合起来的新兴学科 ,已成为当今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利用磁电子学中的巨磁电阻 (GMR)效应 ,可制得新一类磁阻式传感器 -GMR传
<正>1959年,河北省文物工作队发掘了定县北庄东汉中山简王刘焉墓[1]。墓中除出土大量器物外,还出土4000余块墓石。墓石为青砂岩,被凿刻成长宽约1米、厚约0.25米、重约3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