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正确运用生本教育理念开展教学活动还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思考方式,引导学生在探究与质疑中掌握知识、学会创新、获得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生本课堂 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623.2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顾名思义,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教育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生本教育理念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在丰富学生内心情感的同时促进知识理解,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思考、交流、探究与实践的舞台,在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把握课堂节奏,营造快乐学习氛围
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要想上好一节小学语文课还仅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也需要教师学会运用教育艺术充分把握好课堂节奏。生本课堂的宗旨要突出人文关怀,要体现情感激励,因此教师要通过调节课堂节奏来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时,教师可以把握质疑点,使课堂节奏错落起伏。以文中“传之美人,以戏弄臣”一句为例,有两位学生对其中的“以戏弄臣”和“今”提出不同的理解。一个认为“以戏弄臣”的意思为“以此来戏弄我”,“今”可以理解为“现在”;一个认为“弄臣”是名词,应理解为“皇帝狎近戏弄之臣”,而“今”的意思则为“如果”。笔者抓住机会让学生探讨,结果他们纷纷从句式、修辞、语境、人物背景、历史文化等角度谈到了自己的理由。课堂节奏轻松而欢快,形成了活泼热闹的氛围。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既掌握了字词的意思和句式的特点,又深入理解了文章的精髓,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展示学生风采
郭思乐教授认为,相对于学生生命体,教师应该是一个“牧者”。教师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过去所认为的“灌满一壶水”。我们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满堂灌,而是教师点燃激情,让课堂成为学生燃烧学习热情的舞台。
1.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是生本教育常规的课堂教学方法。
运用小组交流展示方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教师肯给学生这种机会意味着对他们的信任,学生会有强大的自尊心和好胜心来完成任务;另一方面,一群小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会互相讨论,会考虑到在展示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那么小组内的学生就会自己先把能想到的问题解决掉,以确保在展示过程中不会出现卡壳的问题。
2.以读引读、读说结合,读写相辅是生本语文的重要策略。
生本教育的独特魅力就在于,以学定教,不教而教,引领学生自觉热情地投入学习,学会阅读,学会感悟,学会品味,获得道德品质与学习能力的相应提高。因此,教师无需预设太多,只需要以学生的知识储存和认知水平为起点,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恰如其分地诱导。学生在真实反馈自身阅读感悟的同时,自然会理解、内化、迁移,无声地积淀人文品质。
在教学《两小儿辩日》一文时,选择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的方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两人扮小孩,一人扮裁判孔子,用文言文进行辩论,由朗读到脱离课本。经过演练,从中推选出三组在全班进行辩论赛。一小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字正腔圆,语气强烈。一小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次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节奏明快,针锋相对。孔子曰:“吾不能决也。双方斗为平局,不分胜负。”“哦!”全班发出热烈的喝彩声。我接着说:“孔子当年判平局反映了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的态度。假如孔子现在还活着,他老人家会怎么样裁判呢?”学生抢着答:“仍然是平局。”“为什么?”“因为两个小儿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两个小儿观察事物光凭直觉,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早晨、中午的太阳离地球的距离是一样的,太阳大小也相同,只是背景不同罢了。”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各自寻找自己的有利证据,很好地理解了课文,掌握了文章的中心。
三、静待花开满园,构建和谐语文课堂
生本教育不仅需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状态,更要关注个体生命的情感状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它不仅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且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力求避免急于求成、一蹴而就,应采取启发式教学,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情感的体验,多一份人生的感悟。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喜欢上语文。
如在教学三年级的《翠鸟》一文中,怎样让学生去体会作者笔下的翠鸟是那么的可爱呢?教师应首先让学生去体会、去感受。让学生齐读有关的段落:“翠鸟喜欢停在水池的苇杆上,一双红色的小反爪子紧紧抓住苇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齐读后再默读,并带着问题去寻找和发现答案。这时,教师提出的问题是:翠鸟是很可爱,可是谁也不容易在翠鸟自由自在的情况下去很近地观察它甚至触摸它。依据作者描绘的情形,我们能不能用简洁的词语来概括作者主要描写翠鸟的地方?用两个字就可以。学生再次认真地默读相关课文,很快就找出了教师启发的相关知识:小爪、头上、背上、腹部、眼睛、长嘴等。课堂气氛热烈起来,全班学生个个参与……显而易见,这样的课堂既趣味生动又简洁高效,成为孩子们学习语文的乐园。
总之,实践生本教育理念改革小学语文教学,将成为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深思和不断摸索的主题,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孩子们的舞台,飞扬起孩子们的笑脸,激荡着孩子们的情怀。
参考文献
1. 李国霞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生本高效课堂《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2期
2. 高燕燕 小学语文生本课堂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散文百家(下)》2014年11期
3. 刘素萍 小学语文生本化课堂教学研究《青年与社会》2014年16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生本课堂 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623.2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顾名思义,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教育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生本教育理念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在丰富学生内心情感的同时促进知识理解,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思考、交流、探究与实践的舞台,在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把握课堂节奏,营造快乐学习氛围
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要想上好一节小学语文课还仅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也需要教师学会运用教育艺术充分把握好课堂节奏。生本课堂的宗旨要突出人文关怀,要体现情感激励,因此教师要通过调节课堂节奏来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时,教师可以把握质疑点,使课堂节奏错落起伏。以文中“传之美人,以戏弄臣”一句为例,有两位学生对其中的“以戏弄臣”和“今”提出不同的理解。一个认为“以戏弄臣”的意思为“以此来戏弄我”,“今”可以理解为“现在”;一个认为“弄臣”是名词,应理解为“皇帝狎近戏弄之臣”,而“今”的意思则为“如果”。笔者抓住机会让学生探讨,结果他们纷纷从句式、修辞、语境、人物背景、历史文化等角度谈到了自己的理由。课堂节奏轻松而欢快,形成了活泼热闹的氛围。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既掌握了字词的意思和句式的特点,又深入理解了文章的精髓,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展示学生风采
郭思乐教授认为,相对于学生生命体,教师应该是一个“牧者”。教师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过去所认为的“灌满一壶水”。我们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满堂灌,而是教师点燃激情,让课堂成为学生燃烧学习热情的舞台。
1.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是生本教育常规的课堂教学方法。
运用小组交流展示方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教师肯给学生这种机会意味着对他们的信任,学生会有强大的自尊心和好胜心来完成任务;另一方面,一群小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会互相讨论,会考虑到在展示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那么小组内的学生就会自己先把能想到的问题解决掉,以确保在展示过程中不会出现卡壳的问题。
2.以读引读、读说结合,读写相辅是生本语文的重要策略。
生本教育的独特魅力就在于,以学定教,不教而教,引领学生自觉热情地投入学习,学会阅读,学会感悟,学会品味,获得道德品质与学习能力的相应提高。因此,教师无需预设太多,只需要以学生的知识储存和认知水平为起点,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恰如其分地诱导。学生在真实反馈自身阅读感悟的同时,自然会理解、内化、迁移,无声地积淀人文品质。
在教学《两小儿辩日》一文时,选择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的方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两人扮小孩,一人扮裁判孔子,用文言文进行辩论,由朗读到脱离课本。经过演练,从中推选出三组在全班进行辩论赛。一小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字正腔圆,语气强烈。一小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次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节奏明快,针锋相对。孔子曰:“吾不能决也。双方斗为平局,不分胜负。”“哦!”全班发出热烈的喝彩声。我接着说:“孔子当年判平局反映了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的态度。假如孔子现在还活着,他老人家会怎么样裁判呢?”学生抢着答:“仍然是平局。”“为什么?”“因为两个小儿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两个小儿观察事物光凭直觉,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早晨、中午的太阳离地球的距离是一样的,太阳大小也相同,只是背景不同罢了。”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各自寻找自己的有利证据,很好地理解了课文,掌握了文章的中心。
三、静待花开满园,构建和谐语文课堂
生本教育不仅需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状态,更要关注个体生命的情感状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它不仅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且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力求避免急于求成、一蹴而就,应采取启发式教学,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情感的体验,多一份人生的感悟。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喜欢上语文。
如在教学三年级的《翠鸟》一文中,怎样让学生去体会作者笔下的翠鸟是那么的可爱呢?教师应首先让学生去体会、去感受。让学生齐读有关的段落:“翠鸟喜欢停在水池的苇杆上,一双红色的小反爪子紧紧抓住苇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齐读后再默读,并带着问题去寻找和发现答案。这时,教师提出的问题是:翠鸟是很可爱,可是谁也不容易在翠鸟自由自在的情况下去很近地观察它甚至触摸它。依据作者描绘的情形,我们能不能用简洁的词语来概括作者主要描写翠鸟的地方?用两个字就可以。学生再次认真地默读相关课文,很快就找出了教师启发的相关知识:小爪、头上、背上、腹部、眼睛、长嘴等。课堂气氛热烈起来,全班学生个个参与……显而易见,这样的课堂既趣味生动又简洁高效,成为孩子们学习语文的乐园。
总之,实践生本教育理念改革小学语文教学,将成为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深思和不断摸索的主题,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孩子们的舞台,飞扬起孩子们的笑脸,激荡着孩子们的情怀。
参考文献
1. 李国霞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生本高效课堂《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2期
2. 高燕燕 小学语文生本课堂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散文百家(下)》2014年11期
3. 刘素萍 小学语文生本化课堂教学研究《青年与社会》2014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