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合磨蚀试验台的滚刀磨损试验研究

来源 :隧道建设(中英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51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TBM滚刀与地层的适应性,降低滚刀磨损速率,应用滚刀复合磨蚀试验台进行滚压磨损试验,对小尺寸滚刀开展不同岩性、几何参数(刃宽、刃形、直径)和贯入速度的磨损规律研究。通过对磨损量统计发现:磨损量与岩样CAI值的平方正相关;宽刃滚刀较窄刃滚刀磨损速率快;圆刃滚刀相对平刃滚刀有更好的耐磨性;滚刀直径与磨损速率相关性不强,但大直径滚刀具有径向磨损量大的优势;在一定区间内较大的贯入速度能够减少刀具磨损,同时具备较高的破岩效率。
其他文献
一、开场白    陈虞老者,上海新闻界前辈陈虞孙也,从1953年上海市文史研究馆成立起就任副馆长。今年是他乘鹤西去的15年。他在1938年入党迄到亡故时,已是近60年党龄的中共党员。解放前他曾任国民党《浙江日报》总编,1941年又在上海《文汇报》任副总主笔;同年在杭州因暴露身份,逃亡上海重新入党,并任地下上海市委文委负责人。我们初识,是在1951年,当时他代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领导上海新闻界思想改
阐述了姑息护理的内涵和开展模式,回顾目前发展现状,提出了开展死亡教育课程、发展姑息护理教育、建立姑息护理质量标准体系、政策上支持姑息护理的发展等建议。
在小学同学聚会时,我碰到舒似槿,她告诉我说:“我们弄堂里有个老太太与郁达夫在新加坡是邻居,她的爱人当年还是郁达夫的同事,与郁达夫很熟悉。”  我听后大感兴趣,因为现在郁达夫老朋友在世的简直是凤毛麟角,我连忙问道:“她是谁?高龄多少?”“她叫孙锦秀,今年92岁,退休前是老师,我们称她孙老师。”“什么时候带我去拜访她?”“行啊!”  去年年底一个冬日的下午,我们来到孙家,随着门打开,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
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简称共大)是遵循毛泽东教育思想创办的半工半读的新型学校,是上世纪我国教育战线涌现出的新生事物。它自1958年创办至1980年改制,历时22年,为国家培养了22万余名相当于初中技术毕业、大专毕业级别不等的建设人才。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它还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并摸索了一套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经验,学校成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行半工半读教育制度的典范,在我国教育史上留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