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送馍节俗

来源 :神州民俗·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we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端午是祈福迎夏的节日,节前后除吃粽子,北方关中民间有花馍往来之俗,人称送时节。新婚第一个端午前,娘家人要蒸小花花至少100个,多则300个,配花虎1对、胖娃娃1对、鸡羊1对,加上时令瓜果节杏,过夏用的凉席、电扇、衣物等,装进食摞架子盒,找俩小伙抬着,爹娘到新亲家,给嫁出去的闺女送节。花虎、胖娃娃馍,是期盼闺女早生贵子,白胖如虎,延续香火;鸡、羊馍,预祝女儿女婿过得吉祥如意、美满幸福;百十个嘉果芳卉、瑞兽花鸟、五毒鱼蛙,象征着百顺泰和、镇宅祛邪、多子多福。
  “麦稍黄,女看娘”。 则是女儿(晚辈)端午时,带上花馍礼品去看爹娘(长辈)。新婚的在节前,往婚的在节后,去了住几天,俗称熬娘家。婚后刚生孩子的要住一月,也叫熬满月。不论哪一种状况,
其他文献
文化具有多样性,手势也一样。在我国某些无害的手势,在国外表达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甚至是具有攻击性的。当你在国外旅行,学习或生活时,一定要 搞清这10个手势所代表的意思。  在某些国家用食指和拇指绕成一个圈是不好的。例如,在法国,这表示零或者毫无价值。在委内瑞拉,土耳其和巴西,这是一个粗俗俚语,几乎会得罪所有你对他做这个手势的人。  在土耳其、巴西、委内瑞拉和法国请避免使用。  想向酒保处点两杯啤酒
期刊
农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二十六,磨豆腐;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蒸花花。”就是蒸过年的花馍,家家都捏,北方人过年,就是过花花馍。所以,在三十,农家先要拿二十八蒸好的花馍祭拜,给家里的土地爷、灶王爷、茅厕神供摆献贴馍(带底座的十蟠花花),感谢他们一年看家护院、保佑平安辛劳功绩。在中堂神府祭列祖列宗牌位前,摆放清贡、献贴、奓馍,感谢先辈养育、护佑之恩。来不及蒸献贴,就用十蟠花花(也称枣山)代替。 
期刊
穿过巷子,经过几处神庙,再爬上一座小山,山顶有座摩诃卡莉(Maha Kali)神庙。一个长相俊朗的年轻人,用英语写下他的名字“Arjuna”,问翻译成中文应该怎么写。这不就是《摩诃婆罗多》中的主角阿周那吗?尼泊尔人喜欢用神化人物给自己命名,瞧这位,直接用阿周那。我将“阿周那”写在纸上,他郑重地收起来。我问:“你信仰什么宗教?”  “印度教。”  “哦,你是否介意,我想知道你属于哪个种姓?”  “没
期刊
正月十五,娘舅家要给外甥(女)送花灯,一直送到12岁。送灯需配馍,主送双鱼,世称“坠灯鱼”。鲤鱼是中华民族的精英,孝道文化中福善的具象,民俗中的吉祥物,既是信物见证,又是财富象征。送灯预祝孩子前途光明,茁壮成长,双鱼代表生活富富有余,吉祥富裕。  最后一年送灯称“完灯”,主家要大宴宾客,为孩子举行“成人”礼仪,是重大的民俗活动。娘舅家(外婆家)、老舅家除送灯,还要送大礼花馍谷卷,谷卷是从存粮食的谷
期刊
清明春暖花开,正是人们春耕祭祖大好时机,扫墓上坟,花馍祭奠回归本源。关中东府华州,以卧虎花馍作为主祭品,配以榼杈、梭子、柱顶石、献贴、云云花馍,追深思远、祈福镇宅、守财图新、恒昌家业,绵延血脉。虎馍端庄大气,雄健肃穆,象征家人威武健壮,蓬荜生辉;六只小虎陪衬,群虎虎头虎脑,憨态可掬,告祭先祖,托福神灵荫庇,后人健壮如虎,六合同春。  配馍柱顶石,象征家业坚如磐石,门户千秋永续。榼杈馍又称顶门杠子;
期刊
上世纪70年代,葵制品加工是新会的支柱产业。上世纪80、90年代以后,随着电风扇及空调的普及,葵扇的实用性被逐渐削弱,葵艺市场萎缩;加之由于经济发展,土地资源逐渐紧缺,如今,新会许多乡镇的葵林被开发成工业园区和房地产楼盘,由于缺少官方保护,蒲葵资源逐年减少。这使得葵艺艺人们不得不探索新的路子。廖惠林说,从那时起,他致力将新会葵艺制品从实用品转变为工艺品,这使得新会葵艺重现生机。如今,廖惠林开发创新
期刊
八月十五团圆节,一年过了三分之一,分离的亲人应时小聚,重温亲情。除了吃月饼,望圆月,共享天伦外,一切都喻示团圆。花馍也是圆圆的,如大馍花团云,直径1尺,上插奇花异卉,佳果吉鸟,象征着百花齐放,百事玉成;花糕双层,二圆相叠,喻示家人团圆,步步登高。走亲访友要带团龙础花馍(柱顶石),祝福其佳节思亲,阖家幸福,家业永固。且团龙要配10个,寓意十全十美,祈福镇宅,旺业守财。如今生活节奏加快,中秋节回家或者
期刊
与一般的青铜器相比,鼎显得尤为尊贵。比如,在商代的葬墓中,已见到是否用鼎和用鼎之多寡的等级现象,平民小墓是见不到鼎的。而到了西周,用鼎又形成了一套更完整的制度。  西周用鼎常常都是成组使用,号称“列鼎”,《公羊传》中说:“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这是对用鼎的数目的规定。鼎还和簋配合使用,鼎是用来盛肉的,配奇数,簋是用来盛饭的,配偶数,每一等级配制中,簋比鼎的数目少一个,如天子为
期刊
东汉学者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位之宝器也。”意思是讲,鼎其实就是厨房里的东西,是古代烹饪的一种厨具,大大小小,形制不同。既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如周鼎,大约分三类:“镬鼎”、“升鼎”和“羞鼎”。镬鼎,体型硕大,很多没盖,用来煮生肉的。升鼎,也叫“正鼎”,是盛放作料,和升鼎配套使用,它还有个别名叫“陪鼎”。  这些铜锅为什么从厨房跑上大殿了呢?这得从两位大人物说
期刊
根据历代史书记载,九鼎确实曾作为夏、商、周三代的镇国之宝,传了2000年。但之后,就因周朝末年的战火频仍而神秘失踪。  对于九鼎的去向,后世史学家有多种说法。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在其所著《汉书》中说:在周显王四十二年(前327年),九鼎沉没在彭城(今江苏徐州)泅水之下。后来秦始皇南巡之时,派了几千人在泅水中进行打捞,但江水滔滔,无从觅处,只得徒劳而反。  关于九鼎消失之谜,有一个流行最广的说法是: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