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保护地球环境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本文基于目前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对建筑设计中绿色理念的应用及体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建筑;设计;绿色理念;可持续发展
前 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对我国的建筑设计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设计理念中不再单单强调安全系数和经济效益了,更重视强调安全系数、节能减排、生态平衡等综合质量的提高,建立起一种人类、自然和人工环境等相和谐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1.尊重自然环境,建筑与自然和谐相处
目前我国越来越重视人、建筑、自然的和谐关系,尤其是在建筑设计理念上,已经由传统的注重经济效益向绿色理念转变,在建筑设计理念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建筑设计中把尊重自然环境、节约能源等保持生态平衡的理念作为重点考虑的内容。尊重自然环境主要体现在:要求建筑设计师调整心态,在工作中不仅有设计的激情,还要与自然环境站在同等位置上考虑对环境的保护,给予自然更多的关注,如:设计时要考虑建筑时污水、污染物的去处,不能让这些建筑污水、废弃物等污染建筑周围的环境等,因此要在建筑项目的周围设计出污水等废弃物的排放设备等。
2.节约能源,保持生态平衡
设计师在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如何设计在建筑施工时节约能源,因为我国目前已经严重破坏了不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系统,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注意如何设计才能在施工时节能减排、循环再利用。在施工时尽量采用可再生资源并对其不可再生资源进行循环再利用,这就要求完善建筑项目的施工设备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等以便形成良性的循环系统。
3.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使用主体的环境质量
人们日常生活中无论是从事生产、生活的活动等都离不开建筑物,建筑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建筑物的位置、空间布局、环境等都直接影响着人们,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建筑环境重要的是在于温度湿度适中、良好的声环氛围、采光效果好,因此设计师在设计建筑时就要考虑在尽量减少能耗的同时保证其建筑的温湿度,科学合理设计建筑与建筑之间的距离,保证其采光的效果,并且在选择建筑位置时尽量选择离市中心区偏远的位置,这样的设计可以保证建筑项目的良好声环氛围,进而提高建筑使用主体的环境质量。
4.选择绿色建筑材料,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十一世纪人类追求的不再是经济利益和效益,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主题,对于建筑来说转变其传统的高消耗设计理念是目前建筑发展的大势所趋。在建筑中涉及最多的莫过于建筑材料,选择綠色的建筑材料是提高建筑质量的重要环节。近几年来,我国建筑在选择材料上也在逐步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建筑材料不仅对绿色环境的冲击最小,而且采用绿色材料建筑的项目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对一些材料进行科学的考察和研究,选择的材料是否是无毒无公害的,坚持经济利益和可持续发展同步提高。另一方面,绿色材料不仅指的是指有污染或有危害的材料,这里的“绿色材料”还指在设计建筑材料时尽量研究和选择可再生的资源或者对一些材料、资源等进行科学的循环再利用。以上所说的选择绿色材料总的来说是指绿色选择和绿色使用等。
5.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动态设计理念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指人类社会物质财务的增长,即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指的是追求社会全面进步的最终目标。建筑设计中就坚持这一原则,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是这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一种动态的思想,就是随着绿色建筑的步伐,适应其未来的可持续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对建筑的结构、设备等灵活性的要求上,例如楼地板对承重的考虑以及周边环境的生长预留地,建筑物的周边的环境生长对于绿化环境和净化空气等都有良好的效果,所以要考虑到环境生长的预留地;另外根据不同地理区域和特点,考虑其朝向以及地形地貌等特点对建筑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处理等措施。
6.建筑设计者要提高自身的文化和职业素质
建筑设计是一个份协作的复杂过程,建筑师一方面要负责设计工作,另一方面要及时解决很多不可预见的矛盾和变故。从策划设计到施工、验收使用的漫长过程中,建筑师对外联系使用者和建造者,对内协调结构、水、暖、电各工种,众多具体问题需要判断取舍,将宏观决策转化为微观的解决方案,这些完全取决于建筑师的协调和宏观控制能力。建筑师大都频繁地实施(主持)各个项目,工作越来越忙,往往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在这个阶段,培养一种持续学习的习惯,并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在设计工作中尽职尽责,持续有效地吸收和学习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对建筑师的发展非常重要。
7.建立健全建筑设计中绿色理念的法律监管制度
法律法规等相关制度是完善建筑设计绿色理念的基本制度保障,和谐的社会提倡民主、相互尊重等等,但还须法律制度手段的保障。我国目前建筑事业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那么随之而来的不免会有一些心存经济利益高于群众利益想法的人,如,在建筑过程中,建筑者为了节省资金等,在设计时就会偏向于考虑其经济方面的利益,而忽略了环境和人文的利益,那么通过法律制裁的手段对其建筑设计进行监管和考核,同时对施工过程有计划的监督和督促等。我国相关建筑设计的法律法规制度等应加强予以规范和完善,提高建筑设计的绿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建筑项目施工的质量,最终将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蓬勃发展。
结语:
综上,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需要我们要考虑的因素是很多的,并且范围也是比较广的,我们应该围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设计,利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再加上技术的支持,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及应用必将代替传统设计理念,同时,提高设计者和施工者的文化和职业素质,我国建筑将走出一条高质量、高节能、高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之路。
参考文献:
[1]夏云,夏葵,施燕.生态与可持续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秦佑国.中国国情下的绿色建筑[J].中外建筑,2005(3):59-60.
【关键词】建筑;设计;绿色理念;可持续发展
前 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对我国的建筑设计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设计理念中不再单单强调安全系数和经济效益了,更重视强调安全系数、节能减排、生态平衡等综合质量的提高,建立起一种人类、自然和人工环境等相和谐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1.尊重自然环境,建筑与自然和谐相处
目前我国越来越重视人、建筑、自然的和谐关系,尤其是在建筑设计理念上,已经由传统的注重经济效益向绿色理念转变,在建筑设计理念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建筑设计中把尊重自然环境、节约能源等保持生态平衡的理念作为重点考虑的内容。尊重自然环境主要体现在:要求建筑设计师调整心态,在工作中不仅有设计的激情,还要与自然环境站在同等位置上考虑对环境的保护,给予自然更多的关注,如:设计时要考虑建筑时污水、污染物的去处,不能让这些建筑污水、废弃物等污染建筑周围的环境等,因此要在建筑项目的周围设计出污水等废弃物的排放设备等。
2.节约能源,保持生态平衡
设计师在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如何设计在建筑施工时节约能源,因为我国目前已经严重破坏了不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系统,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注意如何设计才能在施工时节能减排、循环再利用。在施工时尽量采用可再生资源并对其不可再生资源进行循环再利用,这就要求完善建筑项目的施工设备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等以便形成良性的循环系统。
3.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使用主体的环境质量
人们日常生活中无论是从事生产、生活的活动等都离不开建筑物,建筑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建筑物的位置、空间布局、环境等都直接影响着人们,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建筑环境重要的是在于温度湿度适中、良好的声环氛围、采光效果好,因此设计师在设计建筑时就要考虑在尽量减少能耗的同时保证其建筑的温湿度,科学合理设计建筑与建筑之间的距离,保证其采光的效果,并且在选择建筑位置时尽量选择离市中心区偏远的位置,这样的设计可以保证建筑项目的良好声环氛围,进而提高建筑使用主体的环境质量。
4.选择绿色建筑材料,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十一世纪人类追求的不再是经济利益和效益,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主题,对于建筑来说转变其传统的高消耗设计理念是目前建筑发展的大势所趋。在建筑中涉及最多的莫过于建筑材料,选择綠色的建筑材料是提高建筑质量的重要环节。近几年来,我国建筑在选择材料上也在逐步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建筑材料不仅对绿色环境的冲击最小,而且采用绿色材料建筑的项目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对一些材料进行科学的考察和研究,选择的材料是否是无毒无公害的,坚持经济利益和可持续发展同步提高。另一方面,绿色材料不仅指的是指有污染或有危害的材料,这里的“绿色材料”还指在设计建筑材料时尽量研究和选择可再生的资源或者对一些材料、资源等进行科学的循环再利用。以上所说的选择绿色材料总的来说是指绿色选择和绿色使用等。
5.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动态设计理念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指人类社会物质财务的增长,即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指的是追求社会全面进步的最终目标。建筑设计中就坚持这一原则,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是这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一种动态的思想,就是随着绿色建筑的步伐,适应其未来的可持续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对建筑的结构、设备等灵活性的要求上,例如楼地板对承重的考虑以及周边环境的生长预留地,建筑物的周边的环境生长对于绿化环境和净化空气等都有良好的效果,所以要考虑到环境生长的预留地;另外根据不同地理区域和特点,考虑其朝向以及地形地貌等特点对建筑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处理等措施。
6.建筑设计者要提高自身的文化和职业素质
建筑设计是一个份协作的复杂过程,建筑师一方面要负责设计工作,另一方面要及时解决很多不可预见的矛盾和变故。从策划设计到施工、验收使用的漫长过程中,建筑师对外联系使用者和建造者,对内协调结构、水、暖、电各工种,众多具体问题需要判断取舍,将宏观决策转化为微观的解决方案,这些完全取决于建筑师的协调和宏观控制能力。建筑师大都频繁地实施(主持)各个项目,工作越来越忙,往往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在这个阶段,培养一种持续学习的习惯,并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在设计工作中尽职尽责,持续有效地吸收和学习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对建筑师的发展非常重要。
7.建立健全建筑设计中绿色理念的法律监管制度
法律法规等相关制度是完善建筑设计绿色理念的基本制度保障,和谐的社会提倡民主、相互尊重等等,但还须法律制度手段的保障。我国目前建筑事业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那么随之而来的不免会有一些心存经济利益高于群众利益想法的人,如,在建筑过程中,建筑者为了节省资金等,在设计时就会偏向于考虑其经济方面的利益,而忽略了环境和人文的利益,那么通过法律制裁的手段对其建筑设计进行监管和考核,同时对施工过程有计划的监督和督促等。我国相关建筑设计的法律法规制度等应加强予以规范和完善,提高建筑设计的绿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建筑项目施工的质量,最终将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蓬勃发展。
结语:
综上,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需要我们要考虑的因素是很多的,并且范围也是比较广的,我们应该围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设计,利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再加上技术的支持,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及应用必将代替传统设计理念,同时,提高设计者和施工者的文化和职业素质,我国建筑将走出一条高质量、高节能、高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之路。
参考文献:
[1]夏云,夏葵,施燕.生态与可持续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秦佑国.中国国情下的绿色建筑[J].中外建筑,2005(3):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