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之乐学善教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_ha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爱因斯坦曾说:“教育应当使所有提供的东西,让孩子们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接受,而不是作为艰苦的任务要去负担。”教学要达到这种境地,课堂就要有一种学生乐学,教师善教的氛围。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倡导苦学,有所谓“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说法,结果导致学生不堪重负。那么,怎样使课堂充满情趣,有乐学善教的氛围呢?首先,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其次,要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第三,要追求课堂美好境界;第四,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五,给予动态评价。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乐学 愉悦 美好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有提供的东西,让孩子们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艰苦的任务去负担。”教学要达到这种境地,课堂就要有一种学生乐学、教师善教的氛围。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倡导苦学,有所谓“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说法,结果导致学生不堪重负,产生了厌学情绪,进而发展为逃学。困于这样的语文教学,去谈语文教学改革,无异于缘本求鱼。那么,怎样使课堂充满情趣,有乐学善教的氛围呢?
  一、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个性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应是中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但是,从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来看,教师为中心仍占统治地位,教学满堂灌、满堂问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学生几乎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很多媒体指责中学语文教学“侵占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不无道理。造成中学语文教学如此尴尬局面的—个重要原因,是教师过分强调自己在双边活动中的地位和功能,没有把学生作为真正的“主体”来对待,严重一点的,便蜕变为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彻底辱没。
  要真正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就必须打破这种旧的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可由同桌和前后排学生组成课堂学习小组,映射大课堂教学环境,将师生双边活动转化为学生之间的自由讨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频率。也可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课堂预习,做好课堂教学准备操,让学生上讲台示范操作。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对应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自悟。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远比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来得更主动、更有效。
  二、要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
  快乐是—种氛围,是一种修饰,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催化剂。快乐对促进积极思维、培养完善智力和人格结构的作用,已被广泛认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在课堂上仅仅拘泥于图解教参,并以书本或自己的答案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学生就会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开始封闭或滞后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其后果不止是学生语文成绩的下降,还有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
  学生乐于学习使他们感到快乐的东西。快乐之于兴趣的引发,之于能力的转化,之于素质的养成,可谓功不可没。从这个意义上讲,挖掘快乐因子,也就是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措施之一。在课堂上,教师说话风趣、幽默,呈露个性风采。语言是师生沟通的桥梁,快乐的语言会使来往的车辆畅通无阻。语文教材本身也蕴含着许多快乐的因子,就看你有没有去悉心发掘,语文教师具有这方面的素质。在教学中,要有意设置教学障碍,或曲径通幽,或连环出击,或将错就错,学生会乐此不疲,获取新知所带来的欢乐。同时,注意观察学生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教师要善于找到与之内应的快乐因子,和学生共享,并以此为触点,督促学生完成当前学习任务。笔者发现,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现身说法,或穿插名人名家轶事,或涉及一些书本外的知识和当前的热点问题,能极大程度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难所学的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至于学生作文中一些错的有些滑稽的内容,讲评时可以采用“揭短法”,让学生玩味,在欢快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一句话,语文教学不要太“规范’”,应该潇洒一点,多一些自由,多一些笑声,要有前瞻性。
  三、追求课堂美好境界
  语文课的教学境界,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审美信息的感悟和体味,是融知识性、科学性、形象性和情感性为一体的教学艺术氛围。它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和提升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上面提到的快乐,一旦升华,便是一种境界。关于美好境界,首先,要再现课本内容的个性特征。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深刻发掘文章的思想内涵,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才能创造这种境界,并辅以与之内应的教学处理手段,让学生品味其情调,领略其主旨,激扬其情怀。其次,要讲究文章的整体效应。整体本身是一种至美,人为地将文革分割成各种“点”,线性排列,切块分析,孤立训练,不利于学生对各种知识能力的完整把握。任何一种人为肢解课文教学的方法,都是对教学境界美的伤害和破坏。将美文作试卷化的分解处理,更是这种破坏的极致。学生泡在类似试卷题目的提问里,看上去热热闹闹,定点到位,孰不知学生接触到的只是一堆泡沫。整体理解课文,将诸知识点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才是达到这种境界的先决条件。
  四、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不是表层翻新搞美,而是对学生审美的唤醒和呵护。当创新教育作为一种体系刚提出来时,便有了无限的生命力,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大放异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敢于质疑,大胆发表独特见解,说有创意的话,写有创意的话,写有创意的文,展开想像的翅膀,在大语文教育所营建的氛围中任意翱翔,以心灵的自由撞击出创新的火花。最后要留下一点空白。齐白石的画以空白见美,语文教学何尝这样。 此外,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也是我们必须追求的美境界。
  五、给予动态评价
  语文因其答案的不唯一性和隐秘性,其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常常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不能简单地以对和错来评判,否则就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单道,甚至死胡同。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应是一种动态评价,所体现的应是一种思维的延续和发散,主观而又不失更实与合理,这就要讲究语文课中的评价策略。首先,教师的评价用语与素质教育思想同一。虽然语文教育界时兴什么“无错评价”,但是笔者认为,通过优化评价用语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其次,评价的量化。量化了的东西往往可视可触,有实感,学生容易掂量。笔者十分推崇钱梦龙等老师的激励评价,他们将评价目标量化为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的操作点,一旦达到,即给以满分,激发学生的荣誉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量化的评价还能体现真实、公正的原则。笔者曾成功地量化了一堂辨论课的评价,将评价正方和反方胜负的标准简化为累计滞留时间的多少,由于评价相对科学和唯一,学生都致力于积极思考和快速反应,其思维品质在—定程度上得到了良化。语文课中的评价可以不拘一格,直指培养学生语文素质教育方向的评价,都是成功的评价。
  综上所述,优化教学过程,发挥主渠道作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语文教学工作者能基于这样认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就能把握好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其他文献
把舞台和场景设计的概念运用于长沙新世纪体育文化中心东广场环境设计之中,通过空间维度的转移,形态色彩的变化,建筑和节点空间的处理以及灯光和音乐的配置,构成舞台画景,为
<正> 一、前言江苏省的鱼、虾配合饲料生产已有近十年历史,至今已发展有百家鱼虾颗粒饲料厂、车间。这些厂家中上规模、上等级的万吨厂仅4家,其他部分是粮食系统饲料厂转向生
<正> 浙江省在1982~1985年间设计建造了一批规模为日产万吨的配合饲料厂,这些厂为我省的饲料工业发展做出了贡献。随着饲料工业的不断发展,对饲料的质量、品种有了新的要求。
<正> 近年来,我所参照英国西蒙公司和日本玉川机械株式会社样机,优化设计,完成了TGZZ系列振动流化床干燥机的试制工作。本文将着重介绍TGZZ振动流化床干燥机的原理、性能结构
针对湖南省湘资沅澧四大流域季调节及其以上电站建立了跨流域水库群长期联 合优化模型,采用POA-DPSA-DDDP混合算法进行求解,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四大流域 联合调度发电量的补偿
[摘要] 在当前生物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针对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善生物教学质量的途径。  [关键词] 生物教学 途径策略 教学质量    一、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在当前生物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把知识的记忆当作教学的一切,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思维。一些教师未能建立科学的教学观和知识观,虽然希望与学生有更
前言从建筑的角度来看图书馆的建筑发展,总是很容易地将图书馆的好坏归于建筑设计者的责任。当对图书馆有进一步的认识时,便了解到图书馆的设计工作会受到建筑规划工作的影响。
在七、八年以前,挪威即开始研究用遥控设备喷射湿式钢纤维硅粉混凝土。在1975~1980年期间,罗伯康公司完成了从手控干式喷射混凝土到遥控湿喷混凝土的转变,提高了生产力,降低了
<正> 小麦,是世界粮食作物中产量占首位的谷物。但在世界淀粉生产中以小麦为原料的。仅占极少部分,约占5%左右。我国的小麦产量居世界前列,基本用于生产各种等级的面粉。在小
巴西多西河流域公司所属的恰帕尼马和廷博培巴两铁矿。1988年的铁矿石产量分别约900万吨和600万吨,虽然大大低于年产量超过5000万吨的考埃和康塞高两铁矿,但是在该公司的中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