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fo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国与国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因此,各国对教育教学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都希望能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知识经济发展的人才。在这种形式下,我们必须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精神。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倡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能大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发挥自身的潜能,使学生成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现代人才。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理想的教学方式。那么教师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陈腐的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造成部分学生厌学,失去学习生物的信心。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则能有力打破这种局势,让学生主动地发现知识、探索知识、获得知识。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包办学生的探索活动,不放任学生为所欲为,只是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这种角色的转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使研究性学习具备开放性、探索性,将学生的各种潜能有效释放出来。
  
  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开展对研究课题进行命题答案的假设,然后设计实验验证,再收集、处理信息,最后得出有关结论的科学探索活动。因此,研究性教学活动,有明显的实践性、开放性、过程性。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能让学生体验探索知识的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中生物中的很多教学内容,如植物、动物等,都是很形象、很具体的。因此,初中生对生物知识的接受是比较容易的。但高中生物学中的很多知识都没那么生动、形象,有些学生往往觉得比较乏味,只能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生物知识,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流程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主要流程是:创设问题情境—猜想问题答案—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猜想的方案—操作实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得出结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起组织、引导作用。当然,帮助学生选择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也是很重要的。比如,果酒制作是否与酵母菌含量的多少有关?这是为学生创设的探索课题,之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设计合理的方案进行探索。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在做实验时,在相同的灭菌后的葡萄里放入不等量的酵母菌进行发酵对比。由于在该命题中只有一个变量——酵母菌,因此,可学生以做放与不放的对比实验,只要学生思维合理,教师都要进行表扬、鼓励。所以研究性学习是开放性的,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引导,给学生留有适当的余地,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当然,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仅靠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家利用一定的时间进行探索活动,这样就能对课堂教学作更好的延伸和补充,能使学生体验到更多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四、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形式
  
  1.实验研究型形式。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实验在生物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时,实验研究型是最主要的活动形式。例如,在生物教材中,“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 的催化效率”实验就是属于实验研究型实验。教师在讲授酶的催化效率和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谁高的问题时,就要引导和启发学生自己探索,绝不能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答案,否则学生就会死记结论,对酶的效应没有深刻的认识。当然,学生在此探究活动中,除了能理解、掌握酶的效应知识外,还能锻炼动手能力,有效地激活创造思维。
  2.社会、生活等问题研究型形式。
  高中生已初步具备解决生活、社会等问题的综合知识,他们热爱生活,关心社会问题,所以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让他们能利用自己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活动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参与讨论,查询有关资料,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比如,现在全球气候变暖,出现温室效应,为了减少对全球生物的危害,我们应该怎么做?
  3.利用因特网进行研究的活动形式。
  很多生物学知识并不都是依靠实验获得的,同样,很多研究课题也不是都能利用实验来探索的。比如,某些遗传病问题、近亲结婚的危害等就无法用实验来研究,而要想取得可靠的结论,可以调查走访相关人员和相关单位,但很烦琐,而用因特网来搜索则简便和快捷。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因特网调查某地区的环境问题,并要求学生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在课堂上发言,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要求学生做成网页向同学展示,这样既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参与,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4.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
  学生对“DNA分子的结构”内容的学习是比较困难的,而让学生“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更是难上加难,但如果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有声有色地展示,那么该难题就能有效解决。而如果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安排学生制作课件,那么学生就能在做课件的同时有效掌握相关的知识,更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可见,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不能局限于某一种固定的模式,而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利用。只要能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就要适当放手,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能打破传统应试教学的模式,改变学生在教学中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有主动获取知识的空间。当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时俱进,以适应新课程改变的要求。
其他文献
本文作者结合工作实践,对所在高校物理实验室为学生提供的开放式实验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通过固态Wittig反应合成一种新型D-π-D’-π-D型二茂铁衍生物:4-二丁氧基-2,5-二(2-二茂铁基乙烯基)苯[(Fc-CH=CH)2BZ(RO)2].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红外光谱(FT-IR)和质
布鲁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原菌,兼性胞内寄生,革兰氏染色呈阴性,感染后主要导致人的波状热和动物的流产。布鲁菌缺少典型的毒力因子,如细胞溶素、外毒素、荚膜等,其致病性主要
在物理教学中,离不开实验教学,而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可以切实解决课时矛盾.但教师在使用中要注意资源整合,不可为用而用.
本文作者根据数据分析和中国男篮的现场表现,对参加2009年斯坦科维奇杯篮球赛的中国男篮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定位,指出了中国男篮存在的最大问题。 According to the data anal
反刍动物的麻醉深度难于控制,麻醉过深易引起胃内容物返流造成异物性肺炎,苏醒时间长,长时间卧倒的不利体位可导致瘤胃发生膨胀,动物的健康受到影响,甚至有生命危险,但至今没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eline panleukopenia virus,FPV,FLPV),又称猫细小病毒。主要易感动物是猫,故而又称为猫瘟热病,也可感染猫以外的多种猫科动物。由于细小病毒颗粒体积
氟是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摄入适量能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但它还是一种全身性毒物,其对机体内分泌腺的影响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有实验表明氟能够引起甲状腺肿大,但是
中学生的体育锻炼主要在学校进行,一般依靠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等形式。由于体育锻炼本身有一定的危险性,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伤害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在体育保健课中教会学生预防与处理运动损伤势在必行。下面我介绍几种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  一、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是体育活动中最常见的一种关节韧带损伤,多发生在篮球、足球、跳远、跑步等运动项目中。踝关节扭伤后应立即停止锻炼,进行冷敷处理。可是,我却经常发现
摘 要: 在当前高中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没有得到根本消除,在一些教师的教学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学理念不够全面、教学内容过于狭隘、教学方式不够灵活、教学评价不够科学等问题,对于高中体育教学成效的提高产生了消极影响,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加以重视。  关键词: 高中体育教学 问题 解决对策    在高中体育教学工作中消除应试教育的影响,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够完全实现的。高中体育教师要对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