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学而导,导中研读,读中求异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xiaolong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因此,把教学的落脚点放在学生的学情上,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学习文本和展示自我,教给学法,使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语文素养得到最大化的发展,是一种最适应当代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学;导;研;读;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因此,把教学的落脚点放在学生的学情上,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学习文本和展示自我,教给学法,使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语文素养得到最大化的发展。实践证明,“顺学而导,导中研读,读中求异”的导学教学是一种最适应当代的教学模式,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自觉。
  一、“顺学而导”的实践探索
  “顺学而导”是开展“导中研读、读中求异”的基础。具体 做法是实施教学前,教师根据具体课文内容和学情设计相应的“学案”,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顺学而导”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一)“学”
  经过反复探索,将学生的课前“学案”分为两大板块:
  一是自主研读板块。包括指导学生重点自学的生词和语句,还包括教师设计的能在文中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富有开放性的研读专题,让学生在自主研读中发表个性化的见解。如在教学《小抄写员》一课时,我设计的研读专题是“爱”。学生整堂课都在围绕“父亲爱孩子”“孩子爱父亲”的两种语言文字中朗读、研究、探索、表达、表演……提升了认识,升华了情感,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是个性探究板块。包括“我的发现”“我的问题”和“我设计的板书”三个部分,重在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思维优势,从作者、文题、课文内容、写作方法等各方面提出有价值的新发现或新问题,同时在全面深入感知文本后设计出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板书,体现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认知过程。
  (二)“导”
  学生充分自学后带着“杰作”走进课堂,教师通过分析择定“导学”的策略和方法,使其价值最大化,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导”的策略必须坚持以“学”為出发点,“导”在认识的模糊处,“导”在知识的欠缺处,“导”在理解的矛盾处,“导”在教学的重点处。教师因势利导,画龙点睛地引导学生在讨论、争辩中拨开迷雾,达成共识,体现“导”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导中研读”的有效训练
  “导中研读”的具体做法是学生以组为单位走上讲台,向全体师生展示他们的研读收获,其他学生在聆听和思索的同时,提出问题、阐述不同的认识,为学生创设了平等的、开放的、多样化、有较大自由度的交流空间。教师则相机诱导,激发学生深入思维,渗透语言文字训练点,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导中研读”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更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研读、思维互助,感受创造的艰辛与快乐,并不断产生探究的欲望,形成探索技巧,培养了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在研读时,教师要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条件去读书研究,让学生在最有激情的交流讨论中读书研究,使理解更深入,主线更鲜明。
  尤其是在“我的发现”与“我的问题”的汇报环节,学生多元化的发现综合起来,基本上就完成了教师要完成的任务,而它出自学生的口,由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产生。教师只需适当点拨即可。学生的问题也往往是教师一个人的思想所无法触及的,学生能够提出来多角度、多元化的问题,在全体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畅所欲言中澄清了理解,提升了认识。如在《生命生命》教学中,学生提出了为什么题目中的两个“生命”间没有加任何标点符号。于是,我引导学生从作者杏林子的认知过程与体验中去品读,最终得到了三种多元化的认识。作者先是一次次不断地思考着,生命到底是什么呢?于是标点符号应是“生命?生命?”,之后作者在经历了“飞蛾求生”“瓜苗生长”“聆听聆听心跳”三件事后,有了些许的感悟,于是标点符号应是“生命?生命!”,生命是什么?噢,生命就是要顽强地活下去,就是要对自己负责。而在作者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刻,作者又由衷地发出感叹“生命!生命!”,人就是要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就是应该让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学生仅仅通过对题目的研读,就诠释了文章的精髓,感悟了生命的价值,提升了语文综合素养。
  三、“读中求异”的方式方法
  “读中求异”就是引导学生创新思维,排除人云亦云的思想。“我的发现”正是给学生创造突破群体思维、排除从众思想的外在条件,引导学生在广阔、充满自由度的空间内,在有限的语言文字中,去感知作者的思想情感、写作方法等,从而产生富有新意的发现或结论,使他们的思维得以创新。“我的问题”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引发思考,提出自己最感兴趣、最想探究的问题,产生奇思妙想。在全班质疑和解疑中,教师特别重视学生思维中与众不同的问题和独树一帜的见解,并注意听取少数人的不同意见,甚至反面意见,因势利导,巧设“悬念”与“追问”,使学生的心智得到最大化提升。“我的板书设计”正是给学生一个鸟瞰全文的平台,学生设计的板书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无不展示了学生与众不同的语文功底。
  总之,我在语文教学中,始终坚持从学情出发,实施“顺学而导”;始终坚持“零距离”地亲近文本,体验“导中研读”;始终坚持激发个性思维和独特感受,追求“读中求异”。在我的导学教学中,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个“哈姆雷特”,学困生也可能成为“耀眼的金星”。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张京天1935年出生在沈阳。和很多朝鲜族小孩子一样,他自幼喜欢踢足球,个子不高,但技术和灵性在沈阳足球圈有了名气,被沈阳体育学院足球队选上。不久,国家体委要选送一批年轻球员去足球强国匈牙利学习,张京天是留学球员中最年轻的一个。  到了匈牙利,张京天大吃一惊,知道中国足球水平差得太远了。教练尤瑟夫让队员们颠球,自己最多只能颠7下。教练告诉他,颠球虽然在比赛中用不上,但能体现出对球的熟悉程度。有一天,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习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课堂小练笔,能有效地打通阅读与作文的壁垒,通过激发兴趣,降低难度,化整为零,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学生书面语表达能力训练,将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渗透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
德国女子网球选手朱莉亚·戈格斯说:“我的身体能感受到,没有那么紧张和疼痛了。精神压力会对身体和思想产生影响,但现在它已经消失。”  在过去十年里,戈格斯一直活跃于职业网坛,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2020年10月,32岁的戈格斯宣布退役,她终于摆脱所有压力。  新冠疫情在许多方面影响了体育界,但也为那些高龄运动员提供了一丝喘息空间,让他们去思考究竟是否有足够的意愿和动力继续职业生涯。2020年8月
曾经,手机还不能拍照,网络还是拨号,人们在电视屏幕前等待着那个跑得很快的身影。每当他出现时,大家就会握紧拳頭,在心中默默加油,他就是刘翔。他有些腼腆,脸上笑容很多,却把痛苦都埋在心里。他很给黄种人争脸,打下了中国田径的半壁江山。人们陪伴他一点点成长,他从无羁的少年成长为民族英雄,再从神坛回落到人间。  他就是那个带给我们很多惊喜的刘翔,他曾经是个飞人,永远停留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寻找那个潇洒
在东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当日本代表团走进体育场时,人们发现男旗手八村塁比其他运动员个子高很多。23岁的八村塁在日本出生、长大,肤色黝黑,身材高大,外貌特征和大部分日本人都不一样。他是一名混血运动员,母亲是日本人,父亲来自非洲贝宁。  在参加东京奥运的583名日本运动员中,至少35人拥有多种族背景,参与拳击、帆船、短跑、橄榄球和击剑等项目的角逐。其中,八村塁和女子网球选手大坂直美最具代表性,23岁的大
【摘要】任务驱动型作文已成为当前高考语文备考的热点,本文在分析学生立意方面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索提出相应策略,指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更好地提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立意。  【关键词】深度思考;任务驱动型作文;立意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当前形势下,任务驱动型作文已成为高考语文备考的热点。因此,对任务驱动型作文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提升策略,有助于学生在高考中写
【摘要】希望学校在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中能加强并完善,给教师提供良好的网络资源,为教师搭建有效的信息化技术学习的平台,在团队建设上多鼓励多支持,毕竟一人作战远远比不上一个团队。相信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与主观努力下,“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会得到质的飞跃。  【关键词】中职语文;诗歌教学;信息化环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已经发生
庞盼盼在2006年体操世锦赛比赛中世锦赛上夺冠军  庞盼盼是第三十九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团冠军成员之一,那场比赛距今已有14年了。  刚进入国家队时,庞盼盼基础欠佳,又被伤病困扰了大半年,在较长时间内默默无闻。2004年冬训后,她的状态发生变化,训练水平逐渐提高,2006年在丹麦奥胡斯走进世界体操锦标赛赛场。  那是庞盼盼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既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也有紧张的情绪。预赛中,她在强项
在日本每天数千名新增确诊新冠肺炎患者的情形下,奥运会火炬传递活动的难度前所未有。因为疫情再次严峻,大阪府不得不取消了在公共道路的傳递。《朝日新闻》指出,4月14日是奥运会倒计时100天。真的能举办吗?应该举办吗?有关人员的担忧正在加强。  过去一年多来,“取消”一词如影随形般伴随着东京奥运会的筹办过程。只要东京奥运会还没开幕,关于取消的声音就不会消失。火炬传递在艰难中开启  3月25日上午,奥运圣
【摘要】鲁迅先生在短篇小说《孔乙己》中以酒店小伙计的视角记叙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三个主要场景的精彩描写道出了孔乙己最终成了“孔乙己”,让读者在鲁镇酒店的小格局中看见了当时的大社会。  【关键词】孔乙己;人物;叙事视角;科举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读文学经典,常读常新。它其中的厚度,就足以让它成为经典。《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经典短篇小说,也是鲁迅先生在《呐喊》中最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