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个人知识管理

来源 :中国信息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feng27424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对个人知识管理概念的理解,并分析了个人知识管理与组织知识管理的关系,最后提出了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方法和步骤。
  [关键词]个人知识管理;组织知识管理;实施
  
  1 个人知识管理的定义
  
  个人知识管理(PersonalKnowl—edgeManagement,PKM)的概念是由美国的PaulA.Dorsey教授提出来的。目前对于这个概念,有很多不同的定义。
  Paul人Dorsey教授认为:“个人知识管理应该被看作既有逻辑概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这些技巧包括7个方面,分别是:检索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分析信息、表示信息、信息安全以及利用信息相互协作的技巧。
  UCLA大学安德逊工商管理学院的Jason Frand和Carol Hixon认为:“个人知识管理是一种概念框架,它用来组织和整合个人认为重要的信息,使其成为个人知识库的一部分。它也是一种策略,这种策略可以将零乱的信息片断转化为一种可系统化应用,并可扩展个人知识的东西。”
  《知识管理杂志》编辑SteveBarth曾在该杂志上发表题为《ThePowerofOne》的文章认为,个人知识管理主要负责管理你所知道的事、所认识的人以及这些人知道的事。它包含一系列工具和技巧。DavidGurteen,Gurteen知识网站的发布者认为:很多人将个人知识管理等同于个人信息管理(PersonallnformationManagement,PIM)。为了强调个人知识管理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知识交流,而不是人与机器之间交流,将其称为”个人间的知识管理”(Inter—PersonalKnowledgeManagement,IPKM)更准确一些。
  安永前首席知识主管DavePoi—lard认为:个人知识管理:know—who知识的联系十know—how知识的获取+个人内容管理+个人生产率的提高。以上4个方面包括了联系、获取、综合、应用4个环节。
  Paul A.Dorsey同Jason Frand和CarolHixon的定义都属于比较早期的定义,他们把个人知识管理看作是一套方法和技巧,更多地强调如何提高个人在处理和利用信息过程中的效率,偏向于对个人信息的管理,缺乏与他人的联系。DavidGurteen则将个人放在组织和社会的背景下考虑。他认为每个人都处于以自己为中心的社会网络中,而知识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所以他提议称之为“个人间的知识管理”更合理些。笔者认为,应该注重个人间的交流,但是就目前,在技术不够发达、个人知识管理的应用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和普及的时候,过早地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似乎有点不太现实。因此,笔者比较赞同SteveBarth和DavePollard的说法,他们将上述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是目前个人知识管理应该提倡的。下面第四部分涉及的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也将按照DavePollard的4个要素进行。
  
  2 对个人知识管理的理解
  
  虽然个人知识管理有很多不同的定义,但归根结底都是利用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充分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个人竞争力。笔者认为,在理解个人知识管理概念的时候,应注意以下方面。
  
  2.1 个人知识管理的个人是社会性的
  个人知识管理虽然以个人为核心和主体,但它并没有与组织和社会相矛盾。个人知识管理中的个人并不是纯粹的、孤立的个人,而是在社会和组织背景下的个人,是在各种各样的社会网络和信息流中与周围紧密联系的一个结点。
  第一,现代社会随着分工的细致化,个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同时协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离开周围的人而独立存在。第二,人们只有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通过知识和思想的交换,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转换,才能产生新的知识。第三,在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时候,必须将个人放在组织千口社会的环境中考虑问题。第四,只有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才能促进组织整体能力的提高和竞争力的增强,从而达到整个社会竞争力的增强。
  
  2.2 不同于个人信息的管理
  信息管理注重对静态对象的加工和保存,以文献信息为核心,以组织信息为中心,但只是对信息外部形态的整合。而知识管理注重动态过程,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共享,以人和用户为核心,以知识创新为中心, 目标是知识资源的增值。所以不应该把个人知识管理等同于个人信息管理。
  
  2.3 不是工具和技术的堆积
  和组织的知识管理一样,我们不能将个人知识管理简单看作支持它的工具和技术的组合。虽然工具和技术在个人知识管理中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但它只是人们管理个人知识的手段。个人知识管理的核心是个人获取、创造和交流知识与信息的过程。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个人知识,给予人们管理和释放他们个人知识潜能的空间。
  
  3 个人知识管理与组织管理的比较
  
  虽然二者都是对知识的管理,其原理、方法等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可以说,个人知识管理是组织知识管理在个人层面上的应用和发展。但是二者在管理的主体和执行方式等方面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第一,主体不同。个人知识管理中的主体是个人。在个人知识管理中,个人是核心,是直接受益对象,目的在于提高个人工作效率。而组织的知识管理其主体是组织。它是站在组织的战略层面上,由管理层发起的,以增强组织整体竞争力为目标的管理活动。
  第二,执行方式不同。个人知识管理从个人出发,可以针对每个个体,实施不同的知识管理方法和策略,促进个体效率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和个人智力资本的增加。当然,最终目的还是整个组织竞争力的增强。而组织的知识管理则是站在组织全局利益上,一切以组织的战略目标为指导。个人知识管理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而组织的知识管理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这也是二者的根本区别所在。
  第三,利用知识的方式不同。组织知识管理更注重内容和收集,利用统一知识库,在组织统一词汇的规范下,收集、组织整合、存储和传播信息。主要强调这些内容的重用。而个人知识管理注重关系和联系,在需要解决某一问题的时候,找到适当的人,和他们交流,获得相应的知识,然后将这些综合起来应用于问题的解决。这是一种即时的学习,也是一种相互协作的过程。后者这种直接交流的方法得到的是know—how的知识,而不仅仅停留在know—what上,更有利于知识交流 共享、相互协作。与组织集中式的培训相比,更有利于个人效率的提高。
  第四,从被动到主动。在组织知识管理中,个人处于被动地位,没有充分调动组织成员的热情和积极性。组织的领导很难说服其成员去积极、认真地配合并执行组织的知识管理计划。每个人也都有各自不同的习惯、工作环境和知识背景,因此不易接受组织统一的知识管理系统和集中式知识库。另外,组织成员很难看到实施知识管理后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直接利益,也就很难让他们贡献出自己的知识。而个人知识管理以个人为出发点,个人是直接受益对象,实施的结果将直接导致个人能力的提高和职业潜能的发展。由于个人知识管理主体是个人,个人可以按照自身喜好、工作及知识背景,来规划自己的知识管理。所以,对于个人的知识管理,变被动为主动,组织成员将更容易接受,并积极参与。
  第五,个人知识管理成本低,易见成效。组织知识管理要得到高层领导的支持,从组织角度明确需求、进行整体规划,还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知识管理系统,同时还可能要对组织文化和业务过程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这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不易控制,风险比较大,某个方面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而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就容易得多。它针对个人,需求明确,价值直接体现在个人效率的提高和能力的增强。目前其工具很多,价格也可以接受。实施起来几乎没有什么风险。
  综上所述,个人知识管理和组织知识管理关注的重点不同,但二者并不矛盾,二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个人知识管理具有组织知识管理所不具备的优势,是组织知识管理的一个子集,是对它的有利补充。个人知识管理必将成为组织知识管理一个新的亮点。所以组织应当将其纳入知识管理体系中,积极倡导和实施个人知识管理。同时个人在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时候,不应该以排斥的态度看待组织层面的知识管理,而应该将个人知识管理放在组织环境中,吸收组织知识管理中的有用部分,为我所用。
  
  4 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
  
  个人知识管理既可以个人单独实施,也可以从组织角度来实施,作为组织知识管理的补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实施起来必然有所不同。但是不论哪种角度,都离不开个人积极、主动地实施针对自身的个人知识管理。所以这里主要从个人角度来谈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
  
  4.1 明确个人知识需求
  实施个人知识管理首先必须明确个人的知识需求,否则,个人知识管理将毫无意义。个人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分析对知识的需求。一般来说,职业知识需求是个人的主要知识需求。所以,可以根据个人所在组织的行业、性质,个人在社会组织中扮演的角色、发挥的职能、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个人专业背景等来分析自己需要哪些知识、需要与哪些人联系等。另外,个人的习惯、兴趣爱好、社会经历、人际关系等也会对知识需求产生很大影响。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个人的知识需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个人职位的变动、工作内容的改变以及兴趣爱好的变化等,个人的知识需求都会随之改变。因此,个人应当及时调整需求体系,以适应当前知识需求。
  
  4.2 选择合适的软件
  在明确了知识需求之后,就应该选择适合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这些工具帮助个人更方便的获取、组织、共享交流个人知识以及协同工作等。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多专门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如iSpace Desktop、iNota、Mybase等;另外还有一些辅助小工具,如邮件管理工具、即时通讯工具、BBS、blog、wiki等。这些工具一般都具有简单、易用、价格低廉等特点。当然如果组织知识管理系统为个人提供了好的工具的话,也完全可以采用的。
  
  4.3 实施步骤
  
  4.3.1 个人关系管理
  个人是社会性的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际网络,里面包含许多潜在知识,它是个人知识的重要来源。正如DavePollard所认为的,通过直接交流将获得更加深入的知识,更有利于学习和提高。而且交往的圈子越广,人员素质越高,从中受益也越多。对于这类资源应该注意理清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与之保持联系,互相交流,互相协作、学习。
  首先,要分析交往的人(包括组织内部和外部)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所在职位和行业、专长、可信任度等。组织内部人员是关键,因为组织内部是个人主要的、直接的交往环境。
  其次,将他们按照知识类别和信任等级分类组织,并附上每个人的基本信息、联系方式、个人知识成果如Blog、个人网站等。
  另外,还要通过各种工具如电话、即时通讯软件、E—mail等与之保持联系,维护这个网络。
  4.3.2 显性知识的获取
  显性知识一般采用信息检索的方法获取。在明确个人信息需求的基础上,确定信息的来源,选择合适的信息检索方法和技巧。除了组织内部已存在的知识库之外,还可以使用网络搜索引擎,各种专门数据库等。还可以利用RSS等自动获取信息的机制,来获取新闻信息、Blog信息等。目前,获取显性知识的技术、方法很多,但却有一个最大的困难,就是对于信息源的评价。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人们无法判断到底哪些信息是值得信任并符合需求的。在当前技术还不能满足这些要求的时候,只能靠个人长期关注某些特定信息源的特点、变化趋势等来积累经验。
  4.3.3 个人内容管理
  对于个人获得的知识,如果不进行合理地组织、综合,还只是零散、杂乱的知识片断。因此,对个人拥有的知识进行有效管理,是个人知识管理的核心。个人内容管理,这里指对个人已经拥有的知识,包括编码化的显性知识和存在于人脑中的隐性知识,进行有效的组织、整合,以方便利用和交流,促进知识增值。
  对于显性知识,首先要根据自身情况建立适合自己的分类体系和编码规则,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利用选定的软件工具获取并组织相应知识,将其并入到个人的知识库中;经常维护个人知识库,随着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类目之间的关系,发现知识之间新的联系,同时增加需要的知识,并删除无用的知识。
  隐性知识由于其存在于人脑中,具有主观性、不易表达、不易传播等特点,使其管理和利用更加复杂。只有将隐性知识表达出来,使其显性化,才能对其实施有效的管理。因此,对于个人隐性知识的管理首先要将其编码化,用文字或语言显性地表达出来。对个人来说,这样更有利于理顺、挖掘自己的潜在知识,同时也便于与他人交流和共享。另外,还要及时地将隐性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检验,将正确的东西容纳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4.3.4 个人生产率的提高
  获取和管理个人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利用这些知识,增强个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个人生产率,提升个人竞争力。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个人知识,否则个人知识管理将只是束之高阁的经典,毫无实际价值。另一方面,要善于获取、交流、积累、沉淀知识,善于运用联系的眼光看待问题,将零碎的知识片断关联起来,善于变通、创新,将知识应用于新的环境,发现和创造新知识。这样知识之流才能源源不断。在利用个人所积累的知识时,还应当积极探索更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改进不适当的地方,不断提高个人知识管理水平。
  
  5 结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核心,拥有更多的知识,就意味着拥有更强的竞争力,终身学习、自我提高已经成为必需。个人知识管理即将成为21世纪一种个人管理理念。掌握个人知识管理的技巧,建立和完善个人知识体系将成为这个时代人们的基本技能。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将从中受益无穷。但是目前个人知识管理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个人和组织应当联合起来,提倡个人知识管理理念,让个人知识管理成为提高个人和组织竞争力的有效方法。▲
其他文献
由于日渐老化的评定标准不再能够准确的反映出汽车是否真的能够在发生意外时起到保护作用,所以这一改进势在必行.2008年7月初,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宣布,打算对自
患儿女,7 1/2岁,自1989年10月开始反复出现胸前不适,随后神志不清伴抽搐、尖叫、小便失禁,每次持续10~20秒,可自行缓解,发作间隔时间不等。诊断为癫痫,先后服用苯妥英钠、卡
刻刀起,笔墨落,轻轻揭起近乎透明的薄纸,一幅吉祥的财神图跃然眼前,将它贴到灶台、墙上,给百姓人家增添扑面而来的喜庆气氛。这就是年画。记者发现,由于年代久远,加上市场不
航空航天医学期刊论文中一些符号的使用不同于其他论文,有其特殊性.这些易错符号在校对中容易忽略,排版时需掌握一定的排版技巧.针对医学期刊论文中一些符号排版时的常见错误,给出北大方正书版的规范排版技巧及校对中的注意事项.
尽管大陆集团(Continental)严辞拒绝舍弗勒集团(Schaeffler)的收购价,并准备投诉舍弗勒集团的并购进程违法时,但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文德恩却说,舍弗勒集团与大陆集团的合并
一个有50多年历史的纺织企业,在既无先天优势,又无擅长之处的情况下,不仅克服了前进道路上同行所普遍面临的困难和障碍,而且以年均10%的增势攀升,成为日益凸现“年轻态”的现
一提起郑德富,湖北省枣阳市熊集镇熊集村的农民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称道的:是他帮助农民兄弟摘掉了贫困帽子,是他坚定了农民发财致富的信念,是他引导全村的群众走上了来之不易
我院自1989年1月至1994年2月采用经腹横纹小切口行小儿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96例,体会该术式具有切口隐蔽、方法简单、组织损伤小、手术及住院时间均短等优点。 一、临床资料
和贫困的对决,石英先赢了。赢在一朵花,赢在和乡亲们一起。秋风扫过,新鲁湾庄园里的两架葫芦,叶子已所剩无几。葫芦早就摘光了,被喜爱它们的游客。不过,透过纵横交错的葫芦藤
以单个分子或分子集合体作为信息储存元件,是分子材料研究中的一个挑战性课题。自旋转换配合物是实现信息存储功能的一种理想体系。本文对自旋转换现象、作为信息储存材料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