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钢筋混凝土柱常见质量通病分析与控制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peng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普通多层砖混结构已逐渐被高层框架结构所替代,竖向承重构件混凝土柱对房屋结构来说就显得万为重要了。但通过多年现场质量检查以及平时质量监督检查发现,目前混凝土柱质量状况较混凝土梁板要差得多,一些混凝土质量通病在混凝土柱子上反映也比较集中,需引起我們大家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质量通病分析控制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为了更好合理利用土地,近年来国家对土地资源的控制越来越严格,为了节省土地资源,传统的普通多层砖混结构已逐渐被高层框架结构所替代,竖向承重构件混凝土柱对房屋结构来说就显得万为重要了。但通过多年现场质量大检查以及平时质量监督检查,我们发现,目前混凝土柱质量状况较混凝土梁板要差得多,一些混凝土质量通病在混凝土柱子上反映也比较集中,需引起我们大家的高度重视。
  一、常见柱质量通病原因分析
  (一)混凝土强度偏低,匀质性差,低于同等级的混凝土梁板,主要原因是施工时为了加快混凝土浇筑速度,在监理监督不到位的情况下,在混凝土中加入大量的水,从而造成配合比严重失调,水灰比大,坍落度大;工人振捣不均匀;过早拆模,养护不到位等。
  (二)混凝土柱“软顶”现象,柱顶部砂浆多,石子少,表面疏松、裂缝。其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水灰比大,坍落度大,浇捣速度过快,未分层浇筑。
  (三)混凝土的蜂窝、孔洞、柱底部出现烂根现象主要原因是配合比不正确;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未搅拌均匀,一次下料过多,振捣不密实;未分层浇筑,混凝土离析,模板支撑不牢固,造成漏浆。
  (四)混凝土露筋,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浇筑振捣时,钢筋的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钢筋混凝土结构截面较小,钢筋主筋或箍筋绑扎过密,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产生露筋;因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浇筑方法不当,混凝土产生离析;浇捣部位缺浆或模板严重漏浆,造成露筋;木模板湿润不够,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或拆模时混凝土缺棱掉角,造成露筋,浇筑时,柱底部未注入砂浆,导致底部漏筋。
  (五)混凝土麻面,缺棱掉角。主要原因模板有缺陷或模板在浇筑时未及时清理干净;浇筋混凝土前木模板未湿或湿润不够;养护不好;混凝土振捣不密实;过早拆模,受外力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二、控制措施
  (一)混凝土强度偏低,匀质性差的主要控制措施
  1.确保混凝土质量,对砂石骨料必须按质量标准进行验收,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水率、含泥率,并按规定进行抽样复试。
  2.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按试验室确定的配合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正确控制加水量及外加剂掺量。加大对施工人员教育力度,强调混凝土桩结构规范操作的重要性,改变其认为柱子混凝土水灰比大,易操作易密实的错误观念。
  3.混凝土应拌合充分均匀,混凝土现场实测坍落度值必须在规定范围内,宜掺减水剂,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用水量。
  4.振捣要均匀密实,截面积较小、高度较高的柱就大柱模侧开设洞口,分段浇筑。
  5.拆模后,对成品混凝土及时养护,保护混凝土不受破坏。
  (二)混凝土柱“软顶”的主要控制措施
  1.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要求水灰比、坍落度不要过大,以减少泌水现象。
  2.掺减水剂,减少用水量,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
  3.合理安排好浇筑混凝土柱的次序,适当放慢混凝土的浇筑速度,混凝土浇筑至柱顶时应二次浇捣并排除其水份和抹面。
  4.连续浇筑高度较大的柱时,应分段浇筑,分层减水,尤其是商品混凝土。
  (三)混凝土柱蜂窝孔间的主要控制措施
  1.混凝土搅拌时,应严格控制材料的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2.混凝土应拌合充分均匀,宜采用减水剂等外加剂。
  3.模板缝隙拼接严密,柱底模四周应用材料封闭,以免施工过程中发生漏浆。
  4.浇筑时柱底部应先填100—200mm厚左右的同柱混凝土级配一样的水泥砂浆。
  5.控制好施工混凝土用料,保证混凝土浇筋时不产生离析,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应超过2m.
  6.混凝土应分层振捣,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人工振捣与机械振捣相结合的办法,严防漏振。
  7.防止砂石中混有泥块等杂物。
  8.浇筋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情况,若有异常,应停止浇筑,及时加固。
  (四)混凝土露筋的主要控制措施
  1.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钢筋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垫块位置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修整。
  2.混凝土截面较小,钢筋较密集时,应选取配适当的石子,并注意震动到位,严防漏震,少震。
  3.为了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必须注意固定好填块,垫块间距不宜过稀。
  4.为了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
  5.混凝土浇筑前,应用清水将模板充分湿润。
  6.浇筑完混凝土柱后,在养护期内应持续浇水,达到拆模条件时才可拆模。
  (五)混凝土麻面缺棱掉角的主要控制措施
  1.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2.板模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
  3.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浆。
  4.拆除柱模板时,混凝土也具有足够的强度;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
  5.加强成品保护,严防人为因素对混凝土进行破坏。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其他文献
摘要:帷幕灌浆是水工建筑物地基防渗处理的主要手段,对保证水工建筑物的安全运行起着重要作  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帷幕灌浆的施工技术在坝体加固工程中的应用和质量控制。  关键词:帷幕灌浆;施工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简介  秋风岭水库位于广东省潮南区两英镇境内,属练江支流的秋风水系。主坝总长为1650米,坝体平均高度约20米,总库容6903万m3,
摘要:众所周知,建(构)筑物的全部荷载都由地基来承受,要保证建筑结构系统质量、安全、合格,其中必要的条件就是夯实地基的承载力。本文根据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对房建工程中软土地基常用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房建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软土地基因自身含水量过大,造成其承载性能也相应降低,而且在荷载力的作用之下,很容易造成地基固结下沉以
【摘要】:大体积混凝土多用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如筏板基础、箱形基础。本文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防治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 裂缝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某超高层建筑地下室基础为筏板基础与箱型基础组合的形式,一期工程基础底板总面积约5200m2,厚度为1.2~3.0m,底板混凝土总浇筑量约13000 m3,混凝土采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细胞内信号的转导机制.方法 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培养HK-2细胞.予不同浓度的p38MAPK通路特异性阻断剂SB203580预孵育细胞30 min后,再加入IL-18共同培养.应用RT-PCR方法检测α-SMA mRNA的表达水平,EEISA方法测定细胞胞浆中α-SMA的表达水平.结果 SB203580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的体育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的建设起来。在这些体育场馆的建设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其中主要的问题是疏散的问题,本文将针对体育馆建筑的疏散设计进行探讨,并结合实例对体育馆建筑疏散进行分析,力求更好的实现体育馆建筑疏散设计的规范化和人性化。  关键词:体育馆消防疏散疏散宽度疏散楼梯疏散距离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工业的飞速发展,大跨度钢结构施工工程日益增多,能否做好大跨度钢结构施工的质量控制关系到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对于大跨度钢结构施工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对大跨度钢结构施工的质量控制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大跨度钢结构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新的形势下,大跨度钢结构施工工程日益增多。大跨度钢结构
摘要:随着我城市整体规划及建设步伐的加快,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也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给水管网作为城市供水系统中的基础设施之一,是保证城市工业、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先决条件,因此,城市供水企业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一定要加强对给水管网事故原因的分析,并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对策,以实现城市供水工作的稳定性、安全性。  关键词:市政给水管网;管网建设;事故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摘要】 加强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对保证工程质量和遏制腐败现象起重要作用。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分析了建筑工程招投标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践提出了加强建筑工程招投标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建筑工程; 招投标; 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建筑工程招投标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和发展。建筑工程招投标是指招标人在发包建筑工
摘 要:本文从各个阶段进行介绍介绍了智能能建筑决策和设计的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措施,探讨了我国智能建筑造价管理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智能建筑;造价管理;趋势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智能建筑是指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将建筑物的结构(建筑环境结构)、系统(智能化系统)、服务(住用、用户需求服务)和管理(物业运行管理)四个基本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以最优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