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觅的家园

来源 :中国文艺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x85695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海明威作为美国“迷惘的一代”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家,他是现代荒原上的斗士,他的许多作品被后人广泛研究和流传,他的战争小说在悲剧美学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他的主要战争题材作品包括《丧钟为谁而鸣》、《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等,其中,《永别了,武器》这部战争题材的小说中通过爱情与战争的描写,借助一些自然环境对气氛进行烘托,展现了一种因为战争导致的家园破败,亲人无觅的悲剧美感,战争不仅摧毁了人的家园,同时摧毁了人的精神家园。本文就这部小说体现的悲剧美学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海明威;战争小说;悲剧美学
  欧内斯特€Y屆桌斩麁Y尯C魍‥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著名的美国小说家。海明威的作品之所以具有极强烈的艺术性和现实意义与海明威传奇的人生经历是有着直接联系的。海明威的父亲是一个医生,母亲是一位歌剧演员,他对体育、文学和音乐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天分和热爱。他生长于战乱时期,一生都与暴力、战争以及死亡有着不解的缘分,因为亲身经历了战争,所以对于战争的理解十分深刻,他的战争小说里无不透露着悲剧美学的艺术气息,将战争摧毁人们的家园、带给人们的悲情与痛苦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战争小说中的代表作,这部小说既讲述了战争,同时也讲述了一段悲凄的爱情故事。通过主人公之间美好的爱情烘托战争的残酷,有通过惨烈的战争勾勒出人与人之间无尽的悲哀感,将战争与爱情这两个几乎是对立的因素作为作品的两个主线进行描写,爱情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交织着展开,悲剧意味此起彼伏,让人无法释怀,而最终,又将人带入爱情与战争的终结处战争将爱情无情的摧毁,这种结局让无数人感动,也让无数人惋惜,但是,在海明威的眼中,小说的结局并不让他觉得遗憾,他认为人生本身就是一个悲剧,人生的结局只有一个。
  一、生命中的苦难与不幸均来自于战争
  在战争的年代,每个人都与战争相关联,战争带给人们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战争与人们的生活中有着严重的矛盾冲突,这种矛盾与冲突是无法回避的。在面临这些十分复杂的矛盾与冲突的时候,人们经常消极的把战争把这些看成生活中一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们习惯性的经历痛苦与灾难,这些似乎都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个部分,是极其平常的一件事情,不存在什么悲天悯人的情怀同时也不需要悲愤的抢天呼地,对于痛苦和灾难,人们想要获得解脱的唯一办法就是不断的去承受,不断的去忍耐。因为这一个原因,很多人的苦难生活多得到的是战争的冷眼旁观,不知道有多少个人被这种悲惨的历史无情的湮没。对于这种社会状况,很少有人能够从一种文化的角度把这些悲情故事展示给活着的人们。只有文学家是不一样的,他们不同于社会上那些无视悲痛与苦难的人,他们用自己十分独具味道的视角对种种的战争上存在的苦难进行解读,并从中找到无限的哲理与经验,他们常常用自己的心来体味人生的酸甜苦辣,用自己的纸和笔书写这个社会上的人情冷暖,反映出战争本身具有的悲伤与复杂的情绪,写出人们无法秒速的离合悲欢。
  海明威作为众多的文学作家的一份子,用自己的经历书写了对于战争的整体认知,引导人们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生活,审视生命,体味人生的种种味道,并在苦难中学会把握自己的人生。
  二、活着的人祈求与武器永别
  《永别了,武器》整个小说的故事发生在一战期间,小说中的主人公先是因为参加战争受伤,再到精神上产生苦闷,再到个人停战描写,再到自己爱情被完全的摧毁,最后心灵再次受到伤害,这是小说的基本脉络,在这个脉络中,海明威从各个角度对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普通人在战争这种灾难面前的悲剧境况,实际的家园与精神上的家园无处寻觅,这种悲惨的命运无法逃避,不可选择。
  《永别了,武器》这本小说从一开始就对海明威的战争观进行了悲剧性的阐释,在全书的第一章便着手将世界从两个视角解析,将这两个世界写成是完全相互对立的,一方面像我们展示的是在战争中拿着命去拼的士兵们,而另一方面则是将笔墨着重落在了平静的王国中安坐在豪华的轿车里的小国王的身上,接下来则是对部队中的传染病进行渲染描写,并在结尾处极具讽刺意味的写了一句“结果,这部队里也就死了七千士兵而已。”战争,都是为了某一集团的利益而发起的,有战争就会有牺牲,在小说中,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所有人对于战争的厌恶之情,这种厌恶之情贯穿于小说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对话之中,比如,在小说的第七章,主人公与生病的士兵的对话是这样的:
  “你怎样看这该死的战争?”
  “糟糕透了。”
  “真的是糟糕透了,还有耶稣基督也真是糟糕透了。”
  一句“糟糕透了”,真实的展现出了士兵们对于这场战争的厌恶之情,士兵们憎恨战争带给他们的灾难,甚至是连耶稣基督也都用上了“糟糕”两个字来形容,从语言上来看,士兵在评价战争的时候并没有丝毫的掩饰,语言直白而有力度,不假思索,可见,士兵们对于战争的厌恶之情几乎达到了极致。
  其次,在小说中,共有两条主线推动故事的发展,一条线索是战争,另一条是爱情。男女主人公并非要求大富大贵的生活,只渴望能够温饱,平静安乐即可,但是连着一个小小的愿望在现实的环境中都是无法得到满足的。战争是残酷的、没有人情味的,战争对于所有美好的事物带有与生俱来的摧毁欲望,男主人公厌倦战争,醉心于自己的爱情之中,可以说,爱情是男主人公生命的全部意义,但是,随着女主人公的死亡,男主人公生命的意义彻底被毁灭。爱情与战争无法同生,爱情的悲剧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的,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痛苦和灾难,摧毁人们的精神家园,因此,与武器永别,既是书中男主人公的祈求,同时,也是一战所有幸存的人士的祈求。
  三、悲壮的美感可以穿破苦难展现出来
  海明威的小说中有着浓浓的反战情结,但是,仅仅从他的小说中看到反战情结是远远不够的,之所以说海明威是一个天才作家,还以为在他的小说中,充满了悲剧之美,这种悲剧美学在于将所有在人们心中有价值的、美好的事物在人们面前击碎和毁灭,用这种华丽的冒险与壮阔的情怀来激励人们,让人们重新获得力量与勇气,逃离庸碌与无为。
  《永别了,武器》小说中描写的女主人公是一种希望的象征,她的丈夫在残酷的战争中失去了生命,但是她却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下去,她继续奔波在战斗之中,把救治伤员当成自己的责任和最重要的生活,她是一个普通人,同时她也是战争的受害者,最主要的,她见证了战争对于士兵们的残害。而当她找到自己的爱情,找到自己重获新生的希望的时候,她自己却死在了病榻上,战争让她无法摆脱,无法安宁的生活,她的死让人们有所启示,人的生存权利不应该被战争剥夺,人的尊严也不应该因为战争受到侵害。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核心命题,战争作为一个时代的命题之一,带给人们无限的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人们无力摆脱。海明威的小说看似是对一些个体的描写和关注,但是事实上,也是对于那个时代的人类命运的关注,每个人都不应该向命运退缩,海明威用一种悲剧的艺术手段向人们诠释了这一点。
  结束语
  在海明威的小说中,虽然人物的最终命运是死亡,是失败,但是,这些主人公都有一种面对困难宁死不屈的精神,通过这种悲剧艺术激励活着的人们向命运挑战和抗争,即使无法改变现实,也不能任凭命运的击打,要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展现自己无穷的力量,唱出生命中最激昂的旋律,展示一种随苍凉,当依旧悲壮的美。
  参考文献
  [1]张桂芝. 海明威的战争观分析以《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为例[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2:91-93.
  [2]崔世文. 浅析海明威小说中的悲剧情结[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5:52.
  [3]王建丽. 海明威小说的悲剧意识[J]. 小说评论,2012,S2:93-95.
  [4]石萍萍. 悲剧之美论海明威文学作品创作中的悲剧意识[J]. 科技信息,2011,11:159-160.
  [5]隋荷. 海明威小说的悲剧艺术[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1:58-62.
  [6]梁彩群. 人性的摧残 和平的渴望——海明威《永别了,武器》主题研究[J]. 柳州师专学报,2014,02:16-18.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服务于当地产业的要求,高职院校都在梳理专业建设和着手进行一系列相对应的课程教学改革,以强化自身院校的核心课程建设,打造属于自己院校的优势课程品牌。作为职业院校的一员,笔者所在的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同样在着手进行着一系列的课程建设,其中笔者所任教的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面料纹样设计课程就是其建设之一。我们面对的是高职听障生的教育,面对的是有着鲜明自身特点的学生,面对的是有着
期刊
随着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居室装修要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轻装修、重装饰”已被大众所接受,其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已经成为家装理念并被普通大众所接受。普通人越来越追求生活的品质,家装的品味、内涵、情趣逐渐变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居室装修过程中,省钱省事,同时又能自己动手设计、布置的方式日益受到大家的欢迎和喜爱。因此,居室软装饰的设计迎合了人们的口味,受到了大家的广泛青睐,对其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实际
期刊
【摘 要】随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一批文化类原创节目登陆我国各大卫视,纵观这些成功的文化类节目,《中华好诗词》可谓文化类现象级栏目的代表本文从栏目策划要素的方面分析它取得这样优异成绩的原因。  【关键词】文化类节目;诗词的力量;《中华好诗词》;成功要素;节目不足  前言  近些年,一批由国外引进版权的大投入、大制作的栏目抢占各大卫视的每周黄金时段。例如《非诚勿扰》、《中国好声音》、《我是歌
期刊
【摘 要】无论是什么样的时代,在所有艺术以及社会之间都会存在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在以往的艺术历史中就已经存在,并且属于一种匿名存在的关系。在西方国家,社会发展率首先开始了变革,逐渐进入了将消费作为重要特征的一种消费社会。艺术以及商业之间进行的互动不仅仅只是为了彰显存在的事实,同时也逐渐开启了理解各种艺术的另一种全新的领域。本文主要研究探讨的就是艺术以及商业之间的互动。  【关键词】艺术;商业;互动
期刊
随着人民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群众的需求也从单纯的物质需求转向文化的需求,舞蹈艺术作为高雅艺术的代表,也逐步走进了百姓的生活,社区舞蹈活动本身具有的方便性、健身性、快捷性、娱乐性、交流型的特点等多种特征,使其日益成为社区文化间神社的重要载体,在全国得到迅猛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参与各类群众性舞蹈锻炼的群体高达1亿人,笔者作为文化馆的管理人员,认为要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必须要加强引导和组织。  一
期刊
【摘 要】李斯不但是一位文学学家,为小篆的创立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个名副其实的大书法家,他写的字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蒙恬笔经》说:“斯善书,自赵高以下,咸见服焉。刻诸名山、碑、玺、铜人,并斯之笔。”李斯的小篆艺术仍是以曲为美,行笔自然舒展,飘逸飞动。那些优美多姿的曲线,或如“景山星云”、“鹤望鹏逝”,或如“江海淼漫”、“游鱼得水”,充满了律动。  【关键词】李斯;书法家;小篆  李斯(约公元前28
期刊
一、“厦门讲古”发展及保护现状  “厦门讲古”由来已久,在清道光年间的《厦门志》中就有记载,它原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是最具地方特色的方言口传文学,在厦门、泉州、漳州等闽南地区及台湾和东南亚国家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大受民众欢迎,在清末民初“厦门讲古”的鼎盛时期,单是岛内就有讲古场五十多处,后来由于受战争、文革破“四旧”等因素的影响,“厦门讲古”几起几落,但仍一直流传于民间并未消亡。改革开放以后
期刊
【摘 要】当下正在进行的乡村建设运动或者是立足与乡村的艺术实践,在方法和目的上都或多少是在意识形态的薄弱环节,追求再造乌托邦。而抛弃了对社会现实的总体批判,在空间上重新定义现实,才能够为不同方式的行动的介入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无论揣想什么样的现实情境都必须重视差异、偶然性和多样性这一基本起点。本文试图从米歇尔·福柯所提出的异托邦(heterotopias)的概念入手,谈到在艺术实践中与以往并不真实的
期刊
一、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障碍的主观因素  1.中医理论的神秘性。解读一种文化,首先应该了解它的理论,然后才能够更较深入的认知。比如文学,字,词,句,表达手法等是其基本的构成要素。而中医理论的构成有些是神秘的,我们看不见的,不可理解的。例如中医的基本理论“精气学说”。中医认为精和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精气运行全身,濡养脏腑,维持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那么精和气是一种什么物质呢?它是不可见的,所以中医的
期刊
杭州城外,钱塘江口,潮信阵阵而至,巨浪拍击在江边的礁石上,声势甚是宏大,不负“天下第一潮”的盛名。一名年纪约摸十七八岁的少年坐在一块巨硕的礁石上,眼望着潮水,怔怔地发呆。少年名叫欧阳清,祖上本是开封人氏,父亲是布商,无奈北宋军力不振,致辽国入侵,举家南迁的欧阳家又恰巧碰上了战败流窜,目无法纪的小股宋军,结果乱兵看上了欧阳家的丰厚身家,非但洗劫了一并金银细软,还杀害了欧阳家男女老少,主仆俾侍凡四十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