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书舫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ec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艘大船,船舱低矮,有一个厨房,两个铺位……八千本书,是现实世界之外的另一个世界。”
  喜欢读书的人,一定知道塞纳河畔的“莎士比亚书店”,却不一定知道在塞纳河上,还有一间开在船上的小书店。
  它出现在德国作家妮娜·乔治的治愈系小说《小小巴黎书店》中,名为“水上文学药房”,由让·佩尔杜先生独自经营着。他自诩为“文学药剂师”,声称能通过眼睛、耳朵和直觉,辨别出每一个灵魂所欠缺的东西。他以书为灵魂万用药,帮助顾客治疗“那些不被人认为是病痛,也永远不会被医生诊断出的困扰”。
  在佩尔杜看来:卖书人的工作与其说在照顾书,不如说是在照顾人。因此,当顾客选择了他认为不适合的书时,他会从他们手中将书“撬”走。如果客人因此怒吼:“我是来买书的,不是来找老公的!”他便会老神在在地回复:“长远来看,您读的书比您嫁的男人重要多了。”
  初读这本书时,并没有喜欢上个性执拗的佩尔杜。作为一名讳疾忌医的读者,始终认为:什么样的书能治愈灵魂,令心灵得到慰藉,没人比我自己更了解。况且,中医诊断疾病还要“望闻问切”呢,他仅通过“望诊”便能为灵魂的疾病下药了?不可信!
  然而,當佩尔杜驾驶着这艘停泊了21年的书舫,从巴黎前往旧爱曼侬的故乡普罗旺斯时,小说开始渐渐驶入佳境。这时,无须药房和药箱,书的浮标自然地标注出一条驶向治愈人心的航线。
  “谁能抗拒乘坐一艘堆满书籍的游船,游遍法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与万卷书一起行万里路,会收获别样新鲜的感受:不同于陆上书店的安静,水上书舫时刻被风声水声汽笛声环绕着;一遇到风浪,书们便现出张皇的样子——噼里啪啦地从书架上掉下来,在船板上四处滑动,原来书也会晕船的。
  当书舫起航了,无数本书争着要做指导:关于航海考试题的书里有所有的交通符号,关于游艇度假的书讲到了都市人的野外生存技巧,关于绳结的书里有怎样泊船的图示,关于河上历险的小说让人对未来的航行充满期待……
  船行水上,书便成为最好用的“货币”:用一本英国女作家阿尼姆的《迷人的四月》,佩尔杜去岸上换取了一些热烘烘的牛角面包,还收到面包房女孩的“即时”读后感——她深深地嗅着书页,说:“我觉得它闻起来像可丽饼。”
  当书迷警察跳上船,检查是否将内河航行许可证挂在船上显眼位置时,几本书可以抵救生衣罚款;当书舫不小心碰到别的船引起船主愤怒时,佩尔杜会送去一些文学消遣书,“没有什么比一本鲜血几乎快从纸页中迸出来的暴力小说更能冷却愤怒了。”当然,用书籍换物经常不成功,因为大多数店主“只工作,不读书”。
  妮娜·乔治做过自由记者、专栏作家,《小小巴黎书店》是她最受欢迎的代表作,曾获《纽约时报》2016畅销书Top1,畅销英、法、德等33个国家。据说乔治的创作源自真实事件,而这本书的确令几艘“水上书舫”,浮出我记忆的水面。
  佩尔杜停泊在塞纳河上的书舫,让我想起著名的独立书店“Word on the Water”——开在一艘老驳船上,自成立以来,一直沿着伦敦摄政运河上漫游。如今虽已长期停泊在Granary 广场,但船上书店的运营方式不变。书店主要提供内容优质的二手书,同时附赠运河悠闲、宁静的氛围。
  而佩尔杜与沿岸居民“以书换物”的做法,应该是学自英国女记者Sarah Henshaw。2009年,Sarah在一艘旧运河船上开了一间书店。刚开张时,客人络绎不绝,但相比买书,他们更愿意在船上看书。很快,书店便面临倒闭,无奈的Sarah决定驾船环游运河一周之后,放弃书店。为了能完成这次环游,囊中羞涩的她想到一个法子:用书与每一个停靠点的人们交换生活物品。这种方式意外地受欢迎:有人拿牛奶换了一本杂志,有人用蛋糕和新鞋子换了一本珍藏版旧书,有人通过给她理头发来换取自己想要的书……用这种方式航行了半年,Sarah意识到,实体书店并非只能靠金钱运作。虽然经济危机并未得到解决,但她决定将书店开下去。
  无论是“水上文学药房”“Word on the Water”,还是“驳船书店”,都以爱书人对于书籍深沉的热爱,引领读者体味流动阅读的美妙,并一同驶向“灯塔”——“书,不仅是疗伤工具,也是从根本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灯塔。”(《书单》)
  什么时候水上书舫能驶进我的家乡呢?这里依江而居,到江边去,是家乡人独有的消夏、约会和探亲方式。如果有一天,在众人看江的视线里出现了一艘书舫,那该有多好!到那时,“水色夏都”将真正令人陶然忘返。
其他文献
雨天的公园很静谧。道两旁高大的银杏树以沉静的姿态俯视着,扇形的叶子小巧可爱,鲜翠欲滴。花坛里月季花红红白白,芬芳清新。   管理处的小院里那棵石榴树上挂满了一个个青玉似的石榴,沉甸甸的,暗自努力着,正在往红宝石的路上奔跑。那一片野苋菜真青啊,隔着几十米远,硬往视线里钻,容不得忽视。   这是6年前夏天的雨,舒缓而柔和,淅淅沥沥,像一首古典曲子。   彼时,孩子还没上学,我没有上班,我天天带着
凌晨,失眠,要起床时,外面下起了雨。   雨势有点急,隔着窗户,隐约听到雨滴落到铁皮做的雨搭上,啪嗒,啪嗒,夹杂着打在杨树叶子上的沙沙声。   于是又躺下来,静静听。   有风从窗缝吹过来,发出呜呜的低鸣,低沉,又充满张力。这声音,让我想起古老的乐器——埙。大自然的力量,不仅仅摧枯拉朽,还有着一股人力无法抗拒的内生动力。   啁啾,啁啾,不知名的鸟,鸣声清脆,从杂乱的雨声里,穿过窗户的玻璃
“传神”是人物摄影的“魂”,人物作品有了灵魂,才能成为好的作品,也才有视觉冲击力。出色的神态是“传神”的根本。因此,如何捕捉到人物的生动表情,如何通过富有内涵的神态来刻画人物性格,是人物摄影成功的关键因素。  要想拍出既赏心悦目,又体现一定内涵的人物作品并非易事。要想在画面中很好地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除了依靠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深刻理解和认真思考外,掌握一定的人物摄影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好日
韩立国,现任黑龙江省大庆市消防救援支队萨政路站站长助理。加入消防队伍20年来,他始终秉承一名消防员的初心使命,苦练本领、争先创优、解难纾困,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在各类灾害事故现场冲锋在前,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5次、三等功6次,被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省公安厅授予“改革转制教育整训先进个人”“公安消防部队優秀共产党员”“抗震救灾先进个人”“龙江最美消防员”等诸多荣誉称号。韩立国(右一
编者按:恩施在哪儿?我相信假如在京城大马路上随机测试,会有80%的人回答不知道。可是我要告诉你,这里有融天坑、地缝、绝壁、瀑布为一体的恩施大峡谷,这里有上联巫峡,紧邻神农的巴楚文化,这里有土家族、苗族妹子的甜歌米酒……让如此美不胜收的地方“养在深闺人不识”,岂不是暴殄天物?  近年恩施州政府下大力气抓旅游建设,提出“旅游兴州”的口号。为让“天生丽质难自弃”的恩施,被更多的人了解,2006年起,历时
1.伞木兰 (Umbrella Tree):下雨时,我撑起一把伞  我喜欢雨天,因为在那个大名鼎鼎的约翰·拉斯金眼里,“这世界上真的没有什么坏天气,只是不同的好天气罢了。”晴天阴天,下雨下雪,都是大自然本色的流露,各有千秋。尽管如此,我却始终不喜欢被雨淋成落汤鸡,湿衣服贴在身上的感受。于是从前出门上班的时候,家人总是叮咛说别忘了带把雨伞,带着放在提包里的折叠伞出门,心里不慌不乱,有备无患。下雨的时
1   岳阳不应大,应清亮,如一件水晶雕琢的艺术品。   岳阳不应新,应典雅,应有着一种翰墨味,如线装书里的世界。   一个人,走在细雨里的岳阳,走在这样的古城里,心,也在细雨的润泽中,饱满,洁净,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到底禁不住岳阳的风景气韵的逗惹,“噗”的一声开了,散发着淡淡的馨香,有一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感觉。   岳阳,真的不算太大。   岳阳,却很是洁净,很是清新,有
学霸涉足攀岩,追求探险梦  金国威1973年10月12日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父亲是温州人,母亲是哈尔滨人,20世纪60年代移民到美国,均从事图书管理员工作。  12岁时,金国威与家人去美国冰川国家公园度假,幼小的心灵被美如画卷的山峰深深震撼,令他至今不能忘怀。大学期间,金国威迷上攀岩运动,激起他更为惊险的探险梦。  大学毕业,金国威干脆开着一辆二手面包车,天天在美国国家公园里登山、攀岩和滑雪。他
对于广大摄影器材发烧友而言,也许再没有什么比一年一度的PMA展会更让人激动不已的了。这个云集了世界各国各大摄影器材厂商的展会,每一次都通过其新产品向人们昭示着今后一段时间数码相机新的发展方向。而这一次,也不例外。     从佳能EOS 30D看发展    事实上,自今年的PMA展会上佳能一推出其新作——属于中端DSLR的EOS 30D以及属于入门级数码相机的A700,这两款机器就广受争议。由于在诸
100年前,五四运动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以全民族的搏击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新时代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承担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不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