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前路术后吞咽困难的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on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后发生吞咽困难的相关因素。方法:随访2008年8月~2010年7月收治的颈椎前路手术患者135例,其中男82例,女53例;年龄32~80岁,平均58.2岁;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5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混合型颈椎病18例,后纵韧带骨化症27例。入院后均由同一组医师治疗,手术方式分为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颈椎前路次全切减压融合术(ACCF)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TDR)。观察患者手术后是否存在吞咽困难:对于存在吞咽困难的患者均静脉应用甲泼尼松龙及对症治疗。结果:术后共有36例(26.7%)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男11例,女25例,年龄42~80岁,平均59.6岁;其余99例,年龄32~76岁,平均52.3岁,发生吞咽困难者平均年龄显著高于未发生者(P<0.05)。发生吞咽困难患者中使用钛板内固定35例,其中单节段2例(9.1%),双节段13例(21.0%),多节段(包括三节段及三节段以上者)20例(52.6%);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者1例;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使用内固定者较人工椎间盘置换者高(P<0.05),多节段内固定者较单、双节段者明显升高(P<0.05)。手术最高节段累及C2或C3者23例,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26.1%;累及C4或C5者88例,发生率28.4%;累及C6或C7者24例,发生率20.1%,三组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吞咽困难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及住院天数与未发生吞咽困难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5例(97.2%)患者的吞咽困难症状在术后6个月内减轻或消失,1例至随访1年时症状才消失。结论:女性、高龄、使用钛板内置物、手术节段多可能是颈椎前路手术后发生吞咽困难的相关因素,临床医生应给予相应重视和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其发生。
其他文献
各种测量森林土壤呼吸的方法都存在不足,红外CO2分析仪法是目前最理想的方法;土壤CO2通量模型的优点是考虑了土壤呼吸生物和物理学过程;一般情况下,温度和湿度与森林土壤呼吸
<正>早期的山水画艺术深受中国古代山水文化的影响,尤其是道家的山水文化精神对于早期山水画家的影响巨大,早期山水画家创作山水画的动因和目的也与中国古代道家提倡的"几于
目的:探讨伴有寰枢椎脱位的颅底凹陷症患者后路减压失败的再手术对策。方法 :2006年2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9例在外院接受后颅窝减压手术术后症状加重的伴寰枢椎脱位颅底凹陷
采用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RAGA)代替传统的最小二乘法以优化GM(1,1)模型参数,并与BP人工神经网络相组合,形成了基于RAGA的等维灰色递补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运用此模
<正>一、"六体"和"十体"东晋元帝时豫章内史梅赜献古文《尚书》,析今文二十九篇为三十三篇,另造二十五篇,篇为之注,书初出,与郑学并行,因托名孔安国传,篇目亦较郑学为多,遂渐
作为国家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运工程是关系到经济发展、国计民生的重要工程,因此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文章对水运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所涉及的几个主要方面
目的:探讨补肾法联合丁苯酞软胶囊以及单药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病房收集2014年10月到2016年10月的
17世纪以前 ,天山北麓是以牧为主地区 ,由“兵屯”建立的古代绿洲仅在交通要道呈星、点分布 ,且屡兴屡废。 18~ 2 0世纪中叶 ,由清朝到民国 ,大力发展屯田 ,使社会发展进入半
已有的地理学原理可以概括成十四大要义。其中的"区位选择与放弃、区位选择是一种空间优化"这两条是关于区位选择的基本要义。关于地球表面差异性的要点包括:"差异性的度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