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语言的褶皱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a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烛之武退秦师》这篇历史事件类的文言文,就应该站在历史坐标上,关注人物性格,解读人物语言,建立大历史观,倡导大语文观。打开文本语言的皱褶,直抵文本的深处,帮助学生探究到符合历史规律和生活逻辑的真实。
  一、历史并不如烟——机会是靠自己争取的
  秦国的历史并不美丽,与其他春秋诸侯相比,寒酸卑微低贱了许多。从西周初年养马的奴隶到一次次与西戎、犬戎的作战,才在偏僻的、经济落后的大西北有了封地。这时,齐桓公、宋襄公先后会盟而为霸主,可是秦国会盟诸侯太难,因为秦国仍被排斥在华夏之外,秦穆公与楚庄王仍被华夏固有观念视作蛮夷、半蛮夷,而且晋国就如同一座山阻挡着秦国的向东发展。公元前636年,秦穆公亲率大兵,帮重耳回国夺位成功,也就是晋文公,并帮助晋文公在城濮战胜楚国,帮助晋文公顺利登上霸主之位。历史一次次开秦穆公的玩笑,但秦穆公却从未放弃希望、机会和努力,当公元前630年,晋文公借口“无礼于晋,且贰于楚”攻打郑国时,秦穆公再次看到了机会。
  二、一个人的奋斗——建非常之功,必非常之人
  秦穆公接手的秦国,是一个经济落后、地理偏远、政治边缘化的国家,他立志改变这种尴尬的现状。他深知人才的重要,努力网罗天下英才,可情况很糟糕。这时九方皋来到秦穆公面前,要向他进献一匹举世无双“牝而黄”的千里马,而牵来之后,马却是“牡而骊”。穆公很诧异,伯乐说:“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秦穆公终于明白,不管黄马黑马,跑得快的就是千里马,人才亦是如此。可见,秦穆公拥有过人的颖悟能力、求贤若渴的心理和容忍的雅量。而后来为了去掉中原对秦的“蛮夷”觀念,为了秦国的大业,建立秦晋同盟,秦穆公一方面借助婚姻方式,另一方面又容忍晋国种种卑鄙行径,这些都能够使人们看到秦穆公卓越的政治远见、韬光养晦的政治智慧和超绝的隐忍之力。显然,烛之武此次游说,面对的是一个冷静、虚怀若谷、胸怀大志、不慕虚名的君主,是一个时刻将秦国命运和利益放在最高位置的人。关键是郑伯的全权代表——烛之武,会给秦穆公开出一个怎样的条件,而这个条件又必须能够足以有利于秦国的大业呢?
  三、游说的境界——洗尽铅华见从容
  古人在劝谏或游说时,往往要运用一定的技巧,邹忌是以自身的经历为喻劝谏齐威王,触龙则采取“拉家常”和“旁敲侧击”的方法说服赵太后,而孟子则擅长通过“引君入瓮”的归谬法劝说国君。可见,在一定的意义上,“方法决定了内容”。但是在烛之武的说辞中,不难看到的是“利”与“害”的反复申说,直截了当,那么为什么烛之武最终却达到了劝退秦师的目的呢?那是因为秦穆公是一个务实之君,积极于晋国事务,不惜忍辱负重,目的就是要获得中原诸侯的观念认同,实现会盟诸侯,完成霸业。至于“虚名”之类,已不萦于怀,否则也不会听任晋惠公、晋怀公的出尔反尔——对秦国的侮辱。烛之武清楚地懂得什么是秦穆公最想要的,于是在见到秦穆公时,披头就是一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没有遮遮掩掩,没有“王顾左右而言他”,单刀直入,简洁、有效地切入了正题。看似“普通、笨拙”至极,却实乃“大巧”之至,这正是烛之武的高明之处,因为游说的最终目的是双方获利——秦国撤军、郑国解围。这种高明,就是一种境界,一种对游说的最终目的透彻、清醒的认识。
  历史充满变数,一个小小的事件也可能使历史车轮转向。据此,可以认识到《烛之武退秦师》采用文学手法演绎了历史,艺术地再现了那段史实,在虚实之间,得到了完美的制衡和融合。要欣赏文学的“虚”之美,更要分析历史的“实”之真,语文教学就是要以“求真”为基础,教人“向善、爱美”。如果没有“真”做前提,那么善是伪的,美也会是假的。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师开展口语交际教学活动,应尊重小学生的意愿与需求,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转变理念,更新教学方式来实现提高口语交际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具体的交际环境,指导学生掌握多元化的交际方法并通过及时、准确评价来帮助学生树立交际的信心。这样不但会鼓励学生开口交流,还能让学生在抱有兴趣的基础上主动投身到口语交际活动中,既提高学习效率,又间接提高教学效率。  一、巧创交际环境,激发学生交
期刊
等等,一想到马上就要把你供出来,我的心脏律动每分直逼120。  不知从何时起,你的样子就开始在我的脑海中慢慢构建,就开始在脑海中幻想你的样子,从外貌特征到行为怪癖全部罗列开来。在我看来,电视剧里最完美的男主角都差你三分,所以至今你都未出现,我也至今单身。好了,言归正传,进入正题。其实,我早就想好你的样子了。接下来,我会用基本的关联词将你的轮廓一一串联起来,请耐心拼接。  首先,真诚。这是第一位的,
期刊
《现代汉语词典》对于“资源”的定义为“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1,而本文所指的影视资源特指对语文学习有教育指导意义的电影或电视剧片段。但如何将这些影视资源有效地利用于名著导读课程中,乃至探索出一套新颖而可行的名著导读课型,是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探索的内容。  一、影先于文型  读前导读指在学生阅读名著之前播放相关影视片段,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名著树立初步感知,认识名著主人公,理清相关故事情节
期刊
童话,以奇异动人的幻想,奇妙曲折的情节而深受儿童的喜爱。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富有儿童情趣的童话体裁课文,这些课文语言优美,内容浅显易懂,故事生动有趣。根据儿童最富有想象力的特点和最喜欢童话故事的心理倾向,可运用一篇篇妙趣横生的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借助童话,培养创造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童话,都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因素,是一座创造的宝库,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
期刊
儿童在阅读童话时,常常会被那些鲜活逼真的人物形象所打动,被作品中精彩离奇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对种种如梦如幻的生活场景充满向往。在提倡教改新理念的今天,在童话教学的课堂上,也要渗透一种“游戏精神”,使儿童以玩的心态接受童话作品,由游戏走向文学,追求快乐的体验,使儿童生活在幻想、乐观和浪漫中,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受到某种启发,发展生命,提升文化。以下谈谈童话教学之游戏精神的运用。 
期刊
语文教育必须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然而,许多学生在阅读写作过程中正逐渐丢失了传统文化,缺乏人文素养,无论是在价值取向,还是在言谈举止上,都有庸俗化和功利主义的倾向,表现为标新立异、特立独行、憤世嫉俗、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等特征。学生的作文中充斥着英文、火星文、网络语言,甚至是自己生造出来的一些词语,在思想上故意剑走偏锋,以走极端来表现自己的创造性。体现自己的创造性无可厚非,我们也想把“中国制
期刊
谈及学生,人们会进一步联想到教师,除了父母,教师也是使学生获益一生的人。尤其是在小学时期,学生更是对教师有着无比的尊重和爱戴,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让学生铭记于心,并且会使学生深深地效仿教师的许多行为。所以,教师在学生的心中不仅仅是言传的教师,更是身教的益友。因此,可以说教师对学生的一生有着极大的影响。教师的职业神圣而又伟大的,尤其是对于小学教师的来说更是重中之重,因此,对于教师本身而言,教书育
期刊
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看到可以学习的内容。就是在语文课本里,一些不为人注意的地方,都可以学到别人学不到的知识。比如,课本下面的注释,便是应该关注的内容。  课文编者费了一定的心血,为课文编写了较为详备的注释,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好这些课文。可是一些学生在阅读时却视而不见,不认真去读它们,更谈不上研究它们,使这些注释成了多余的摆设,这实在是一种不良的阅读习惯。殊不知,在读书时认真阅读
期刊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用兴趣的力量去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一个人一旦对某些事物产生兴趣,就会如饥似渴地去追求。因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键在于诱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经激发,情绪高,思维活,反应快,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灵活激发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
期刊
把课讲明白,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一个出类拔萃的教师,不仅要有博大精深的科学知识,而且在德、识、才、教等各方面要有较高的修养,导课是数学课堂的起始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导课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顺利进入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数学课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基础来选择适当的导课方式。  一、故事式导课  学生们最爱听有趣的故事,因为有趣的故事,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