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来源 :共产党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sanbu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价值理念,是指引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的根本立场。与第一、二卷不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重要特点是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全书第四个版块的内容专列一个专题加以阐释,共安排了4篇文章。这4篇文章的语言浅显易懂、篇幅短小精干、内涵丰富深刻,是我们学习和掌握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点篇目,对于我们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
  从党的奋斗目标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了党的本质属性——“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中国人民是最伟大的人民,中国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创造了世所罕见的成就,其实人民群众的需求始终很朴实,就是希望過上美好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深切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理想和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由党的性质所决定的。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为了实现最终的奋斗目标,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都有相对短期的奋斗目标,而每一个时期奋斗目标的最终指向都是人民。无论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目标都是为了广大的中国人民。所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奋斗目标和依靠力量的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国人民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不懈奋斗。在这一过程中,“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基,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目标。
  从党的执政地位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了党的执政优势——“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中国共产党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无产阶级政党,同时也是中国的执政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这是对党的执政根基的准确判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蕴含着最朴素的群众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历史是由生活在其中的广大人民所创造的。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依靠人民群众创造新的历史成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奋斗前进的最大保障。在革命战争年代,正是有了人民群众的坚定拥护和支持,我们党才能生存、发展并壮大起来。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正是体现了党一直以来形成的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人民才是党的执政底气、执政根基、执政优势,所以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从党的光辉历程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了党的初心使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党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以人民为中心的奋斗史。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体中国人民为着这一使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在党的光辉历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初心和恒心的统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决定了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而是始终以人民为中心,这是中国共产党得以站稳脚跟的基石,是初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无产阶级政党,要始终代表人民利益,为了实现这个初心和使命不懈奋斗,就要仍然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恒心,不断努力。初心侧重于使命的达成,而恒心侧重于使命达成的途径。只有不忘初心的同时坚守恒心,将两者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从党的价值追求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了党的民本情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是从人民中走出来的干部,他对人民有着至真至纯的深厚感情,始终对普通群众念兹在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习近平总书记深情指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说出这句话的人必须有强烈的担当精神和舍身忘我的情怀,也意味着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的人民,人民中蕴藏着丰富的精神宝藏。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无论身居多高的职位,都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这也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不断推动国家事业发展的经验。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心实意和人民心连心,才能为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人民真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注入不竭的动力源泉。广大党员干部心中必须绷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弦,不断为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而努力。
  中国共产党即将走过百年的历程,我们党依靠人民走到了今天,未来也要带领全体中国人民继续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团结人民,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才能赢得更加光辉的未来。
  (执笔:马永钊)
  责任编辑:石 雷
其他文献
塞上金秋,美酒飘香。宁夏贺兰山东麓,再一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10月22日至23日,由农业农村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共同主办,以“荟聚葡萄酒之都 共圆紫色梦想”为主题的第九届宁夏贺兰山东麓国际葡萄酒博览会在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隆重举办。来自外交部、文化和旅游部等国家有关部委,国内外葡萄酒组织、协会,以及高校、企业、专家、经销商等各界人士,以酒为媒,共襄盛举、共话发展、共谋合作。  北纬38度是红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强调,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一鼓作气、尽锐出战,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积极推进社会治理进程、助力决战脱贫攻坚,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基本要求与直接体现。依法治区是推进宁夏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路径,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高各民族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是我国《宪法》与《
期刊
2020年6月8日至10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强调:“要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林业草原部门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政治责任,推动学习入脑入心、贯彻见行见效,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按照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部署要求,切实把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战略任务谋划好、推进好、落实好。  
期刊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和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从而为培育富民产业、激发内生动力发挥积极作用,是固原市组织部门的政治任务和使命责任。  固原市现辖4县1区,共有62个乡镇、794个行政村。截至2020年7月底,794个行政村累计实现收入1.21亿元,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行政村全覆盖。其中,收益50万~100万元的村有4个,占0.5%
期刊
石嘴山市因煤而建、因煤而兴。贺兰山丰富的矿产资源,为石嘴山市的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曾几何时,在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石嘴山段内,过多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风吹煤尘起、漫天黄沙扬,“黑风暴”在这里肆虐。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银川市西夏区源石酒庄葡萄种植基地视察,他远眺巍巍贺兰山,听取贺兰山生态保护和环境综合整治情况汇报。总书记指出:“贺兰山是我国重要自然地理分界线和西北重
期刊
枸杞,是宁夏的“红色名片”。千年的药用史和百年的种植史,成就了宁夏枸杞的优良品质。宁夏是枸杞的原产地,也是全国枸杞产地的核心区,中宁县被誉为“中国枸杞之乡”。宁夏枸杞,从农民自发种植到合作社规模化经营,由单一的干果销售到鲜果精深加工,已发展成为宁夏的优势特色产业。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强调,宁夏是我国的“枸杞之乡”,对这些历史悠久的“原字号”“老字号”“宁字号”农产品,要加倍珍
期刊
自秦汉起,先民就在宁夏境内凿渠引水,秦渠、漢渠、唐徕渠等宁夏引黄古灌区14条古渠中,青铜峡市分布有12条古渠,因此青铜峡市被称为“九渠之首”。  1958年,黄河流域第二座水利枢纽青铜峡拦河大坝开工建设。1960年,建设者们在青铜峡市黄河上修筑了一座高42.7米、长666.7米的拦河大坝,同时建成了装机27.2万千瓦的中国第一座闸墩式水电站。青铜峡水库总面积113平方公里,设计库容量为6.06亿立
期刊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宁夏作为黄河流域上游省份,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明确指出,宁夏要“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这是总书记着眼全国大局、黄河流域的生态地位,赋予宁夏的时代重任,为宁夏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提出着力建设河段堤防安全标准
期刊
天下黄河富宁夏,塞上明珠青铜峡。地三村位于青铜峡市北大门叶盛镇,东临黄河和滨河大道,西靠109国道,交通便利,水系发达。流经境内的黄河水千百年来滋养着这方土地,让地三村发展动力十足,村民因黄河而富。人们感恩母亲河的深情哺育,当好生态卫士,精心呵护这条“幸福河”。2017年,地三村被列为自治区“首批十大特色产业示范村”,2019年全村人均收入达1.41万元。  黄河赋能 产业发展底气十足  秋分时节
期刊
如果你去过四川九寨沟,再去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小南川林区,二者美景竟有着惊人的相似。河水清澈奔涌,树木参天蔽日,树下草木茂盛,林间鸟鸣互答……这就是宁夏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着135.66万亩的辽阔林区,见证着广大林业工作者的担当与使命。  一枝一叶总关情  1958年,为响应国家造林绿化号召,来自新疆、青海、北京、河南等地及固原当地的干部、军人、知识青年等,成为六盘山的“林一代”。为找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