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教学提高的有效性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iegfiusbkufbakue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它的内涵一直随着教学价值观、教学理论基础以及教学研究范式的变化而不断扩展变化。
  一、恰当地选择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的问题,从教师的角度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教什么”,二是“怎样教”,三是“教得怎么样”。从某种程度说,“教什么”决定“怎么教”,并影响“教得怎么样”。针对一篇课文设计好“教什么”,这是开展有效教学的第一前提。
  一篇课文在有许多价值点的情况下,“教什么”不仅应该关注文本的核心价值,更要抓住“语文核心价值”。也就是说,要重点挖掘课文隐含的语文学习价值,重点完成语文课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而适当弱化文本中可能隐含的其他教育价值,比如科学普及价值、社会生活认知价值、思想品德养成价值、生活能力指导价值等,一句话,尽量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
  为了凸显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考虑:
  第一,具有语文特点。即关于语文知识、语文技能,或者说只有通过语文课才能学到的知识,要排减非语文因素。如《地毯下的尘土》的教学,如果把“教什么”的重心置于诚实与勤劳等美德的教育,那么就是语文特点与品德教育本末倒置。只有让学生理解语言的优美、结构的严谨、手法的浪漫,让学生在理解这些特点的过程中认识诚实与勤劳的意义,这才是语文特点突出的语文课。
  第二,具有明显的特征或代表性。这种特征可以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但是一旦被解读出来,往往被公认为是该文本的主要特征。如《乡愁》中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精巧的构思,《白杨礼赞》的象征手法,《背影》中的父子深情、抒情的深沉自然、语言的朴实简洁。
  第三,具有统领性。从这一特点出发,便于整体把握文章的内涵,走进作家作者的世界,建构起对文章丰富意义的认识。如《走进纽约》是一篇语言风格鲜明的文章,要以词句理解文意、以文意认识纽约的蓬勃生机、紧张的生活节奏以及竞争的激烈,感受作者希望祖国早日繁荣富强的热切心情。
  第四,便于上升为“类概念(属概念)”。即可以迁移,用于理解同一类文章、同一种语言现象,如《陋室铭》、《爱莲说》的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科学地确定与表述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确定以后,就是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该考虑几个原则,即学情原则、课程标准原则、单元原则、教师原则。
  在目标的表述中,要注意两种表述方法。
  1、行为目标的表述方法。行为目标是指以具体的、可操作的、可观测的行为形式来陈述的教学目标,它指明教学活动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行为目标的表述一般包括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本身、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2、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表述方法。学习的实质是学生内在的心理变化,因此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学生具体行为的变化,而是其内在能力和情感的变化。如果陈述目标时只明确陈述如记忆、知觉、理解、创造、欣赏、热爱、尊重等内在的心理变化,就不能直接进行客观的观察和测量。为了使这些内在的变化可以观察和测量,还需要列举反映这些内在变化的行为样品,如:
  (1)理解议论文写作中的类比法。
  (2)用自己的话解释运用类比的条件。
  (3)在课文中找出运用类比法阐明论点的句子。
  (4)对提供的含有类比法和喻证法的课文,能指出包含了类比的句子。
  这种折中的表述方法,既保留了行为目标表述的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的优点,又避免了其忽视内在心理过程变化的弊端。
  三、加强有效学习方式的训练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如何运用却值得全面深入的反思,持续深入的实践探索。
  自主学习是学习主体(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方法具有自觉意识,并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的学习方式。要指导学生抓住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过程、结果评价等要素进行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完成某个(些)共同任务,在明确责任分工的基础上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进行的学习。这种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1、合作学习都有某种形式的小组目标;2、把独立的子任务分给小组成员,每个成员对小组任务中的一部分承担独立的责任;3、把小组之间的竞争作为激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的手段,即合作学习是“组内合作,组外竞争”;4、确保学生有着均等的机会对小组做出贡献,即有成功的均等机会。从合作学习的主体来看,前提应该是学生的需要。当个体单凭一己之力难以完成任务时,才有合作的必要。从合作学习的内容看,要选择容易引起争论,需要多角度、多层次深入探究的问题,合作学习的任务或问题必须具有合作的价值。要把握内容决定形式的原则,不能为了形式而滥用形式,一定要克服形式化的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或学习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资料,围绕问题收集相关方面的事实和证据。3、形成假设。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形成解决问题的假设。4、检验假设。学习者交流和验证提出的假设。
  不能把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就认为是探究学习。真正的探究学习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言语技能等进行开放性的、多元化的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生命的对话。通过探究,不但要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知识,锻炼能力,形成方法,感受到学习的愉悦。
  四、加强思维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要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要培养学生敏锐地获取信息、迅速地加工信息、正确地输出信息的能力。输出信息的能力最终表现在语言表达上,要着重训练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如主次清唽、条理分明、内容周密;要着重训练用语的规范性,如简明、准确等。每一个教学流程的设计与展开,每一个问题的设计与提出,都要有足够的思维与表达训练的含量,要把教材变成训练的平台,把课堂变成训练的跑马场。
  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进行设计,让每个学生都通过练习与作业达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可以根据教材、教师、学生的实际,试行“作业超市”,紧扣课堂教学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精心编制多层次学生的练习与作业,如整体感知题、语言品味题、伤口模仿题、语文运用题、探究创意题,记忆积累题等,让学生享受自主选择不同难度练习与作业的权利,使所有学生都能练习到自己所应该练习到的东西。
其他文献
提问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教学艺术。这绝不是一篇论文所能涵盖得了的。这里仅浅谈自己平时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要求使用提问时的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重视提问艺术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及意义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说明课堂提问是教师整个业务功底、全部教学经验的公开亮相;又是对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的驾驭。因此注重课堂提问的
今天的教育实践活动愈来愈重视开启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如何去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 。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 自己对历史教学方法的探索。  一、在思想上要转变两个观念  1、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从传统的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来看,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易被教师接受。他从学科体系出发,重视基础知识和
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当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而以往学校体育教学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较深,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统一教学目标,统一的教材内容,统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一板一眼的教,学生一步一趋地学,完全处于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