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胸椎粒细胞肉瘤(GS)的临床病理特点,加强对GS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胸椎GS病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因双下肢无力就诊解放军第三○六医院骨科,磁共振成像(MRI)提示胸椎9~11和胸椎2~4硬膜外椎管内占位,术后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为GS。其中1例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形态学完全缓解(CR)20年,反复发生骨髓外浸润,累及部位乳腺、卵巢、胸骨、淋巴结,经化疗和
【机 构】
:
100101 北京,解放军第三○六医院血液肿瘤科,100101 北京,解放军第三○六医院病理科,100101 北京,解放军第三○六医院血液肿瘤科,100101 北京,解放军第三○六医院血液肿瘤科,1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胸椎粒细胞肉瘤(GS)的临床病理特点,加强对GS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胸椎GS病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2例患者均因双下肢无力就诊解放军第三○六医院骨科,磁共振成像(MRI)提示胸椎9~11和胸椎2~4硬膜外椎管内占位,术后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为GS。其中1例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形态学完全缓解(CR)20年,反复发生骨髓外浸润,累及部位乳腺、卵巢、胸骨、淋巴结,经化疗和维甲酸治疗后CR。其中1例经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染色体和基因检查诊断为孤立性GS,患者拒绝化疗,放疗后失访。
结论硬膜外椎管内GS罕见,手术能减轻或解除神经压迫症状,明确诊断。孤立性GS或伴有急性髓系白血病(AML)GS的治疗方案为AML方案。预后与疾病的特点可能相关。
其他文献
外泌体是一种由不同类型的细胞主动分泌的纳米级的囊泡,被视为一种新的细胞通讯方式。外泌体可在细胞间运载各种蛋白质、脂质、miRNA和mRNA等物质,从而引起细胞间遗传信息的交换和受体细胞的重新编程。许多证据表明,肿瘤细胞分泌大量的外泌体,可通过多种方式调节肿瘤的进展、转移、免疫逃逸、耐药等诸多方面。在肿瘤微环境中,外泌体在肿瘤细胞、免疫细胞以及基质细胞之间相互传递,可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文章综述
目的明确野生型(BRAF WT)及BRAF V600E突变型结直肠癌中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与单极纺锤体蛋白激酶1(Mps1)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提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288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标本DNA进行Sanger测序,Kaplan-Meier法分析BRAF V600E突变与结直肠癌预后的相关性;采用免疫
目的探讨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PASH)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乳腺PASH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年龄分别为42、50岁,临床主要表现为乳腺无痛性结节,活动尚可,界限较清,镜下见乳腺间质内出现大量复杂的、相互吻合的裂隙样假血管腔隙,内衬梭形内皮样细胞,呈小圆形、短梭形,无明显核异型性,无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表型:VIM、CD34、SMA、bcl
近年来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和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为机制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阿帕替尼是口服生物可利用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剂。2017年发布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胃癌诊疗指南》把阿帕替尼列为胃癌三线治疗的唯一推荐靶向药物。现就阿帕替尼的作用机制、逆转化疗药物耐药性、对不同类型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生物标志物等最新研究进
目的观察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以含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慢病毒载体(Lenti-GFP)作为对照,用含有MFN2编码序列的慢病毒载体(Lenti-MFN2)感染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和LNCaP。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感染后细胞中MFN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
目的探讨原发肝淋巴瘤(PHL)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10年12月至2015年9月山西省肿瘤医院血液科收治的5例PH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因上腹痛,1例因发热和消瘦就诊,经超声和CT检查发现肝占位。3例手术切除肝病灶,2例经肝穿刺后病理学检查确诊。诊断后患者均接受化疗。生存2例,死亡2例,失访1例。结论PHL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确诊需依据病理学检查。手术
目的探讨福州地区青年和中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的内窥镜下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在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2 357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青年组(≤40岁)和中老年组(>40岁),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性别、病理类型、病变部位、镜下大体分型等。结果2 357例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71∶1。青年组120例
目的建立结肠癌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差异表达谱。方法分别提取2015年7月至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6例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RNA,并对总RNA中的mRNA进行放大、标记和纯化,与含有lncRNA的芯片进行杂交后,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及差异分析。结果在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芯片中,筛选出差异表达的lncRNA 1 339条(P<0
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引起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其发生机制较为复杂。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小板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并在此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血小板计数异常可作为肿瘤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而抗血小板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也更加重要。文章就血小板在肿瘤转移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探讨围术期应用地诺单抗治疗骨盆骨巨细胞瘤(GCT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23例在围术期接受地诺单抗治疗的骨盆GCTB患者临床资料。采用主观不良反应、下颌骨X线片等指标评估安全性,采用X线、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常规影像学指标评估有效性。基于美国骨肿瘤学会(MSTS)-93评分评估术后功能。肿瘤学评估指标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