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应用进展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aoc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a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是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方法.早在1946年和1947年,Jaslow和Cloward就分别报告了PLIF技术,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1,2].十九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椎间融合器、经椎弓根内固定在PLIF中的应用,术后稳定性大幅提高,降低了植骨块移位、塌陷和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但PLIF仍然存在创伤大,硬膜囊和神经根牵拉严重,术后硬膜外纤维化、粘连和瘢痕形成等问题[3-6].Blume等[7]报告了经一侧椎间孔外侧行腰椎椎体间融合的技术,随后Harms等[8]对其进行了改进和推广,称之为TLIF,近年来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椎弓根钉导航系统的使用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03年5月至2004年5月在15例(80枚)胸椎弓根钉植入手术中使用CT三维重建椎弓根钉导航系统,其中上胸椎30枚,中下胸椎50枚.男10例,女5例;年龄13~76岁,平均47岁.胸椎肿瘤切除后重建5例,胸椎爆裂骨折4例,胸椎黄韧带骨化2例,胸椎侧凸4例.记录手术中螺钉植入时间、出血量.术中使用"C"型臂X线机拍摄正侧位X线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