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也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都觉得棘手的问题。不少学生"谈文色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作文兴趣造成的。学生若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非常注重练笔写作,"作文难"的问题就可以找到解决的突破口。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激发兴趣 写作方法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也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都觉得棘手的问题。"作文难"也是小学生对作文的共同感受。他们对作文毫无兴趣可言,平时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作文",而这又是作文的大忌。为了创建生动、和谐的写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轻松愉快地写作文,我在实际工作中尝试了以下几种做法,感觉效果还不错。
一 通过教学渗透写作方法
在教学中,我发现我们的课文都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于是,我尝试着从课文入手,让作文教学在语文课堂中展现,从而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首先,我在教学中抓住仿写这一环节,儿童语言学习的初始阶段是"模仿","模仿"是语言学习的捷径,是语言创造的始点,作文也应是由仿到创。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课文是一篇典型的总分总结构的文章,文章先总述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然后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了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最后总述西沙群岛将会建设的更加美丽富饶。于是在教学中,我重点渗透这种总分总的格式,让学生也按照这种结构来写一写自己的家乡。有的学生先总写了自己家乡的美丽,然后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分别写出了家乡在不同季节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美,最后表达出自己热爱家乡的感情。内容真实,感情表达细腻,为文章增色不少。
其次,我在教学中紧抓小练笔,在我们的教材中小练笔随处可见。如《玩出了名堂》一课,要求学生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由于课文写的是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有了在文中所受的启发和收获,我趁热打铁,鼓励学生也写一写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学生写道:"星期六,我和妹妹比赛踢毽子。结果,她比我多踢了六个,我心里不服。于是,我咬咬牙,暗加劲,一放了学,写完作业我就练习踢毽子。终于第二个星期六又到了,我和妹妹踢毽子的比赛又开始了,结果我比她多踢了十五个,我开心的笑了。从这件事我明白了,只要不服输,肯吃苦,没有做不成的事。"写作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自然流畅,不但写出了玩的过程,而且还加入了心理描写,总结出了道理。
二 激发兴趣唤起写作动机
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曾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现代心理学家也曾告诉我们:"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采用新颖的方法,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愉快的学习。为了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利用多媒体来激发兴趣。
运用多媒体教学写作,可以把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事物搬到课堂,再现场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提供直接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写作。通过再现场景,使学生的观察比较集中,让学生有充分的感知过程,这样就唤起了他们学习的潜在意识,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情感。如:我在指导学生写状物文《苹果》时,完成"范文引路"一环节后我对学生说:下面我们一起去参观农民伯伯的苹果园好吗?接着我播放了录像,随着欢快的乐曲声,电视屏幕上呈现出一片苹果成熟的丰收景象。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个个目不转睛地盯着悬挂在树上的苹果,堆满筐的苹果。如临其境,如闻其香,如尝共味,情不自禁地小声议论起来。当我要学生用一两句话谈感受时,人人争先恐后,一个学生说:"苹果圆圆的,红红的真惹人喜爱!"另一个学生说:"每到苹果成熟时,当你走进苹果园,就能看到树上一串串通红的苹果沉甸甸地挂在树枝上,一阵风吹来,苹果摇摇摆摆,好像在欢迎我们呢!"当我再次播放录像,选择"苹果园""一串串苹果""苹果外形"等特写镜头定格,要求学生有顺序抓住特点观察、描述时,个个都仔细看,认真想。大胆说。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录像媒体,其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交替使用,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能抓装事物的特点,"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又能学会"从整体到部分""由外到内""有顺序"观察方法,"有话会说"。达到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率,这种功效,不但能使学生对写作过程和写作结果产生成功的心理体验,而且会对作文产生"爱写"的兴趣。
2.多鼓励,多表扬。
在学生的习作中,尤其是三年级的学生初步学写作文,本来就对作文有畏惧感。为了驱走学生心中的阴影,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我从不吝啬自己赞美的语言,写一些鼓励性,启发性的评语。如:"这些句子写得很精彩,这个结尾写得真好,这个词用的真恰当,孩子,你的作文水平进步了,加油!"每次一发下作文,我便看到孩子们都迅速地翻开作文本,兴奋地捕捉着老师用红笔传递给他们的信息,紧接着便是绽开的一张张笑脸。作文在孩子们之间传阅着,我知道他们的小心眼,那是在向别人宣传自己的胜利品,让别人与自己共享胜利的喜悦。这样怎么能不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呢?
3.重视作文的评比环节。
每次批改完作文,我都会给那些作文写得好的同学一次展示作品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骄傲与喜悦;让那些这次没能抓住机会的学生产生"羡慕"的心理,从而产生努力写好作文的愿望。有时,我还会将那些写得好的作品不厌其烦的一篇一篇地写到我的博客里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4.重视再抄作文。
每次批改完作文后,我都会让那些被我修改得面目全非的作文的小作者把作文重新抄一遍,抄完后,再與原作品进行比较,然后,再读一读,体会两者的不同。
总之,要想让学生爱上作文,必须以语文课堂教学为阵地,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导火索,以多读多写为宗旨,课内联系课外。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激发兴趣 写作方法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也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都觉得棘手的问题。"作文难"也是小学生对作文的共同感受。他们对作文毫无兴趣可言,平时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作文",而这又是作文的大忌。为了创建生动、和谐的写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轻松愉快地写作文,我在实际工作中尝试了以下几种做法,感觉效果还不错。
一 通过教学渗透写作方法
在教学中,我发现我们的课文都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于是,我尝试着从课文入手,让作文教学在语文课堂中展现,从而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首先,我在教学中抓住仿写这一环节,儿童语言学习的初始阶段是"模仿","模仿"是语言学习的捷径,是语言创造的始点,作文也应是由仿到创。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课文是一篇典型的总分总结构的文章,文章先总述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然后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了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最后总述西沙群岛将会建设的更加美丽富饶。于是在教学中,我重点渗透这种总分总的格式,让学生也按照这种结构来写一写自己的家乡。有的学生先总写了自己家乡的美丽,然后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分别写出了家乡在不同季节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美,最后表达出自己热爱家乡的感情。内容真实,感情表达细腻,为文章增色不少。
其次,我在教学中紧抓小练笔,在我们的教材中小练笔随处可见。如《玩出了名堂》一课,要求学生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由于课文写的是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有了在文中所受的启发和收获,我趁热打铁,鼓励学生也写一写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学生写道:"星期六,我和妹妹比赛踢毽子。结果,她比我多踢了六个,我心里不服。于是,我咬咬牙,暗加劲,一放了学,写完作业我就练习踢毽子。终于第二个星期六又到了,我和妹妹踢毽子的比赛又开始了,结果我比她多踢了十五个,我开心的笑了。从这件事我明白了,只要不服输,肯吃苦,没有做不成的事。"写作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自然流畅,不但写出了玩的过程,而且还加入了心理描写,总结出了道理。
二 激发兴趣唤起写作动机
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曾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现代心理学家也曾告诉我们:"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采用新颖的方法,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愉快的学习。为了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利用多媒体来激发兴趣。
运用多媒体教学写作,可以把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事物搬到课堂,再现场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提供直接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写作。通过再现场景,使学生的观察比较集中,让学生有充分的感知过程,这样就唤起了他们学习的潜在意识,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情感。如:我在指导学生写状物文《苹果》时,完成"范文引路"一环节后我对学生说:下面我们一起去参观农民伯伯的苹果园好吗?接着我播放了录像,随着欢快的乐曲声,电视屏幕上呈现出一片苹果成熟的丰收景象。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个个目不转睛地盯着悬挂在树上的苹果,堆满筐的苹果。如临其境,如闻其香,如尝共味,情不自禁地小声议论起来。当我要学生用一两句话谈感受时,人人争先恐后,一个学生说:"苹果圆圆的,红红的真惹人喜爱!"另一个学生说:"每到苹果成熟时,当你走进苹果园,就能看到树上一串串通红的苹果沉甸甸地挂在树枝上,一阵风吹来,苹果摇摇摆摆,好像在欢迎我们呢!"当我再次播放录像,选择"苹果园""一串串苹果""苹果外形"等特写镜头定格,要求学生有顺序抓住特点观察、描述时,个个都仔细看,认真想。大胆说。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录像媒体,其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交替使用,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能抓装事物的特点,"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又能学会"从整体到部分""由外到内""有顺序"观察方法,"有话会说"。达到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率,这种功效,不但能使学生对写作过程和写作结果产生成功的心理体验,而且会对作文产生"爱写"的兴趣。
2.多鼓励,多表扬。
在学生的习作中,尤其是三年级的学生初步学写作文,本来就对作文有畏惧感。为了驱走学生心中的阴影,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我从不吝啬自己赞美的语言,写一些鼓励性,启发性的评语。如:"这些句子写得很精彩,这个结尾写得真好,这个词用的真恰当,孩子,你的作文水平进步了,加油!"每次一发下作文,我便看到孩子们都迅速地翻开作文本,兴奋地捕捉着老师用红笔传递给他们的信息,紧接着便是绽开的一张张笑脸。作文在孩子们之间传阅着,我知道他们的小心眼,那是在向别人宣传自己的胜利品,让别人与自己共享胜利的喜悦。这样怎么能不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呢?
3.重视作文的评比环节。
每次批改完作文,我都会给那些作文写得好的同学一次展示作品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骄傲与喜悦;让那些这次没能抓住机会的学生产生"羡慕"的心理,从而产生努力写好作文的愿望。有时,我还会将那些写得好的作品不厌其烦的一篇一篇地写到我的博客里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4.重视再抄作文。
每次批改完作文后,我都会让那些被我修改得面目全非的作文的小作者把作文重新抄一遍,抄完后,再與原作品进行比较,然后,再读一读,体会两者的不同。
总之,要想让学生爱上作文,必须以语文课堂教学为阵地,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导火索,以多读多写为宗旨,课内联系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