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话语中的男性形象消解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b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身体话语、身体写作自中国五四文学大拐弯时就已不再是作家讳莫如深的话题,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至今,身体写作已经广泛存在于文学书写的各个角落,它们所起到的作用不尽相同。张抗抗的长篇小说《作女》对于男女两性身体的直接描写与议论,一方面表达了女性解放在当代的新困境,另一方面巧妙地对当代社会中所谓的精英男性形象做了进一步消解。
  关键词: 身体话语 男性形象消解 女性解放
  女性解放在五四革命后被中国人民广泛接受,女性解放在经过了将近一百年的今天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比较成功的地步,但就现在的女性的个体解放来看也是不完全与不彻底的。在消费大时代下的中国,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将各种有形与无形之物都变作商品在追逐最大化的金钱利益,身体写作在此时便呈现出一种变态的巨大的蔓延趋势。写身体,写两性似乎不再是为了探讨灵与肉的存在关系,也不再是为了探讨人类生存现状,而是变成一种吸引眼球的噱头。但即使如此,也不能说所有作家笔下的身体两性描写都是低俗和只为寻求快感的,在张抗抗长篇小说《作女》中,隐藏于书中的身体话语变成为一种消解父权社会所谓的精英男性形象的利器。
  一、“作女”的“作”
  在《作女》中作者塑造了“作女卓尔”这一形象,当代大都市中间的白领卓尔是一个很典型的现代女性,拥有一份还不错的工作,很好的经济收入,姣好的容貌。她们生活在这个物质极度繁华的大都市中间,一边享受追逐物质,一边渴望逃离现在已经有的生活轨迹,在物质社会中享受物质的同时渴望找到真正的心灵归宿。她们经常会选择与社会已有经验规范相反的方向坚持不懈,因而社會舆论大多将她们定义为“作女”,认为她们故意难为自己选择更麻烦与困难的事情,她们是在自找麻烦。然而,从实质上看,社会将这类的行为定义为“作”,并将这类女孩定义为“作女”,只是因为她们的行为与思想观念并不符合男权社会所制定的标准,她们的行为与思想实质上是对男权社会的挑战与反抗。在小说中间,我们不难找到作者对于女性在当代社会上对于男权社会规范的直接反抗,更应该注意的是作者隐藏于男女两性身体话语中的女性反抗,同时是对这样一个男权社会统治力量的瓦解。
  二、“作女”与她周围的男性们
  在小说中与卓尔有关的男性很多,但有几位在卓尔的个人生活里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第一位是卓尔的前夫,一位留学国外的博士,还有一位卓尔的好友老乔。
  卓尔的前夫是在卓尔大学时代对于卓尔任何的大胆的冒险都很支持的同学。但就在他们结婚后,他对于卓尔的支持荡然无存,相反的总是对卓尔身为一个妻子没有尽到义务而大发脾气。最后卓尔与前夫的彻底决裂是源于一次失败的两性生活,卓尔与前夫的隔阂早在这次失败的两性生活之前就已经初见端倪,最后终于在一次卓尔极其厌恶状态下的丈夫的强行性生活(卓尔主观上的排斥与丈夫的强行压迫,卓尔在看书,而丈夫却在使用暴力满足生理需要),让他们彻底对对方失望。在这里,作者除了要表现现代女性对于这种传统女性角色的反抗之外,更多的是用男女两性在身体上的巨大矛盾投射当代社会中的现代新女性与父权社会压迫之间的矛盾。
  男性在几千年来的社会发展中总是掌握话语权与根本的价值评判标准。究其原因,除了社会政治的众多因素外,自身身体上的力量优势也是让女性成为压迫者的重要原因。男性在身体力量上的先天优势让他们在意识形态之外更有了一份物质基础保障,通常男性对于女性的有形压迫总是表现在肢体力量上,两性生活更是男性掌控压迫女性的重要领域,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了男性压迫女性树立自身大男子气概的判断标准。在《作女》中,卓尔对于丈夫及其丈夫身后的男权社会的反抗与丈夫用这种传统观念与身体力量上的压迫最终导致两人婚姻的失败,也可以说,是丈夫最后的身体压迫让卓尔决绝地舍弃这样一段婚姻,正面来看是卓尔对于男权社会的反抗与不满,更是对于这个父权社会控制力的正面消解——即使男性同时拥有了意识形态的控制与身体力量上的绝对优势,但是对于一个女性解放“战士”而言,他们能做的也只有用原始的身体力量证明他们的统治地位。卓尔的前夫作为一个当代社会中的精英男性,即使拥有大量知识,但他的意识里仍旧是中国传统礼教的社会性别分工,大量的知识并没有给他新的思想,最终在他不能在精神思想上取得权威时,他使用的就只剩下肢体力量进行压迫。这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一个所谓的现代社会中的精英男士腐朽疲软的内在本质。
  与卓尔前夫相对的另一个社会精英男士——卓尔的老板,好友陶桃的情人——郑达磊。郑达磊是一个典型的成功男性,除了大量金钱外,还拥有良好的相貌与身体,甚至他还很有才华,身边不乏各式美女。事业与情感上的成功让郑达磊成为当代社会的“钻石王老五”。然而就是这样一种当代社会所推崇的男性典范也在用同样的方式压迫女性。
  卓尔的好友陶桃是郑达磊乖巧美丽的情人,陶桃对于郑达磊的“押注”让陶桃完全失去自我,成为郑达磊的附庸,尽管这样,但郑达磊对于陶桃只是玩弄与消遣。但是,与陶桃截然相反的卓尔的出现反而让郑达磊充满兴趣,他欣赏卓尔的才华更将卓尔看做是一个难以到手的“猎物”。卓尔的与众不同在郑达磊看来更是一种吸引男性的手段,而如果他能将卓尔征服,就是他男性魅力的最好佐证。在小说最后,那一场盛大的玉石展览仿佛是卓尔能尽情施展才华的机会,即使郑达磊这个老板在充分地尊重卓尔的意见的同时,本质上还是将这看成是一场完美吸引眼球的商业表演。即便是有了创新华美的形式,但在本质上郑达磊并没有忘记他的利益诉求。在展览会的主要展品可能会受到威胁时,闪电般出现的保安人员让整个展览会变得像一出闹剧,这些训练有素的行动实际上代表郑达磊的铜臭本质。这就让郑达磊一开始的满腹才华变得虚伪,而他的所谓的“赏识”人才也不过是他金钱本位的虚假掩盖。
  最后,郑达磊与卓尔的最后一层暧昧终被捅破,郑达磊在床上对于卓尔的敷衍承诺和这种兽性的爆发都让我们看到的是这些所谓精英的猥琐内涵。小说中作者大胆描述了他们的性爱,郑达磊的病弱、疲软与卓尔的诧异和嘲讽。这些都有力地诠释着这个社会推崇的精英人士的虚假本质。郑达磊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他平时刚强完美的男性表率的虚假与脆弱,更是对以郑达磊为代表的父权社会的莫大讽刺。表面强大的父权社会内里的疲软本质在像卓尔这样的当代女性面前的无所遁形,作者同时是将卓尔身上那种率直与强大生命力与这个虚假疲软的父权社会形成鲜明对比。在消解男性话语的同时,将这个男性社会神话打破。   第三个与卓尔密切相关的男性是卓尔的“暧昧”好友——老乔,老乔是卓尔多年的好友,对卓尔一直不死心,现在两人一直保持“好友 性伴侣”的状态。老乔在卓尔身边一直以一种近似长者的姿态出现,对于卓尔有纵容与包容。老乔对于卓尔的宠爱与包容在很多人看来都是好男人的表率,至于老乔对于卓尔“作”的支持,这些都讓老乔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完美男人。在人们感慨这样完美男性出现的同时,更多的是对卓尔对于这种完美男性辜负的责备,这对卓尔“作”的形象更是刻画得入木三分。老乔对于卓尔的包容,除了表现在老乔对于卓尔现实物质上的支持外,更多地表现在老乔对于卓尔每个奇思妙想的预见性。在老乔的眼中,卓尔更是一个仗义潇洒充满未知数的“作女”,是一个他永远追赶不上的精力充沛的女子。但是就老乔对卓尔的了解程度而言,却是与卓尔周围其他男人一样,老乔对卓尔内心的追求其实一无所知,对于卓尔“作”的原因也无法理解。
  在卓尔与老乔子之间,虽然两个都能从各自身上各取所需,但是没有办法真正深入对方心中。卓尔不能接受老乔身上的铜臭气息,老乔也永远不能站在与卓尔肩并肩的地方,只是在卓尔的身后感慨这样一个传奇女子。老乔与卓尔保持身体的交流,却无法将这种交流延续到精神领域。现在社会中即使男女两性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支配自己的身体,但是男女之间身体感受的错位与肉灵的分立都让男女两性无法真正认清对方,也不可能达到真正的和谐状态。
  在书中众多的男性角色中,老乔与芦荟同是男权社会中好男人的代表,都在男性权利认同范围之内最大限度地对卓尔好。这种好是一种宽容,是一种高姿态的容忍,卓尔的“作”在这些好男人看来是一种近乎无理取闹的行为,是一种不足以深究的轻狂行为。就像老乔不能看到卓尔在展览过后的那种深深的失落及卓尔独特的告别方式;芦荟也不能真正了解卓尔始终没有勇气与卓尔在一起,对于两人的关系,芦荟在内心深处仍认为他与卓尔这种透明的友谊其实是一种特殊的男女关系暧昧的博弈,仅是男女间的一种身体对话。他们都无法理解卓尔心中的男女真正的平等对话,在他们眼中,卓尔是新奇而具有挑战性的,但始终追不上卓尔的步伐。
  三、结语
  新时期的身体写作并不少见,甚至是随处可见,作家张抗抗的这部长篇小说《作女》在身体尺度方面也受到很大争议。然而,仔细剖析小说中的身体书写并不是单纯地寻求感官刺激与炒作噱头,而是从男女两性的本原力量入手消解当今这个仍然父权当道女性备受压迫的社会。由男性引以为豪的身体入手解剖这个父权社会的疲软虚假本质,达到对这个父权社会的有力重击,成为当代女性解放的有力声音。
  参考文献:
  [1]张抗抗.性情张抗抗[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2004.
  [2]张抗抗.作女[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3]南帆.文学的维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陈定家.身体写作与文化症候[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5]宋晓萍.女性书写和欲望的场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11.
  [6]西蒙娜·波伏娃,著.郑克鲁,译.第二性[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7]张抗抗.问问自己[M].吉林:吉林出版社,2011.
  [8]贺绍俊.建设性姿态下的精神重建[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
  [9]张艳梅.文化伦理视阈下的中国现当代小说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10]刘小枫.沉重的肉身(第六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
  新疆师范大学文艺学科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
其他文献
摘要: 新课标重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对人的语文素养和终身发展意义重大,但现状堪忧。时间问题、书源问题、分值问题、兴趣问题等因素影响和制约着初中生的阅读。面对问卷调查和一线教师实践中的诸多问题,作者大胆剖析问题背后的根源,努力寻求解决之道。  关键词: 课外阅读语文素养民族素养  一、课外阅读的意义  (一)课标引领阅读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
摘要: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传统的重“言”轻“文”的教学模式虽有其科学合理的一面,但有无法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积极性的弊端。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文”与“言”和谐统一呢?作者从引导学生发现文言文中蕴含的美、进行自我解读和借助写作带动文言文教学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高中文言文教学美感自我解读拓展文本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编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
摘 要: 职业技能竞赛的广泛开展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竞赛工种选取、项目设计、考核内容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紧密相连,为推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为实现职业技能竞赛与实践教学体系融合提供基础。  关键词: 技能竞赛 实践教学 融合途径  职业技能竞赛在促进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标准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衔接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2008年,首届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
摘 要: 本文主要探讨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多种语文学习能力与良好学习习惯,结牢兴趣、习惯、能力、桥梁之网,以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兴趣 习惯 能力 语文素养 语文学习策略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不是一种纯粹的知识或能力,而是一种综合性涵养。
摘 要: 从对自我的认知、沟通意识、对他人的认知和对沟通技巧的认识四个方面调查粤大学生在岭南文化影响下的沟通认知能力,发现粤大学生对自我沟通能力认知具有高效能感的人数偏少,但在实际沟通实践过程中有良好表现的人数相对较多,大多数人对沟通认知不存在偏差,提出培养沟通认知价值共识、推进沟通思维的培训与沟通实践训练、保护“岭南思维”鼓励阅读活动和少数沟通认知偏差者进行关爱辅导活动等教育建议。  关键词:
摘 要: 本文探讨了“重写”翻译策略在广告语篇翻译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问题。译者可通过“改”“减”“并”“增”四种翻译方法,达到翻译目的,实现文本功能。  关键词: 广告翻译 重写 文本功能  1.引言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广告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经济的全球化促使商品在全世界范围内流通,从而使广告的翻译越来越普遍,广告翻译语言直接影响到商品在海外市场的推广和销售。本文以完整的广告语篇为
摘 要: 无锡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存在同质性较强,共享性不够,馆藏特色不甚鲜明,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不甚突出等问题,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图书馆建设,增强图书馆的责任意识,在图书馆设置研讨室,把阅览室设计成与相关专业匹配的风格,设置布局更合理的开放式书架等,促进有效教学的开展,使图书馆不仅能为金融的有效教学的实施提供图书资料、数字化资源库及宏微观数据库、资本市场数据库,还能为高端技能型金融人才的培
摘 要: 近年来,片段教学成为教学教研、评估教师基本素质和展示教师教学才华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本学期学校的各个教研组都陆续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片段教学活动,作者也参与其中,并有所体会。本文以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四第一课《建国初期的外交》的第一个子目为例,谈谈片段教学的体会。  关键词: 高中历史 片段教学精彩 积极性  所谓片段(片断)教学,是相对于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而言的。一般说来,截取某节课的
摘 要: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有其必要性。通过对《新视野大学英语》的内容构建、教学呈现、教学反思等方面的分析,情感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可行性,且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情感教育 大学英语 《新视野大学英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高等教育的任务就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促进文理交融”,并就如何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出“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
摘 要: 沈从文的文体独特性,在其代表作《边城》中有较为明显的体现。在此就“文体作家”的四个理解角度,《边城》的结构安排及其与《寒夜》的比较这三个角度作以浅析,发掘其文体的独特之处,感受这在现实中构筑的梦幻桃源。  关键词: 沈从文 《边城》 文体独特性 梦幻桃源  沈从文因其文体的独特性,在30年代就获得了“文体作家”这一褒贬合一的称呼。这与沈从文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出身于偏远的湘西小城凤凰,高